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贸出口竞争力现况及提升之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加入WTO总体上对我国经济运行环境产生了巨大改善,消除了我国农产品的歧视性待遇,可以享受多边最惠国待遇,加速了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融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农产品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并且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更加激烈的竞争。我国加入WTO后出现农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和农产品出口在农产品贸易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找到下降趋势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途径,可以更好地把握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促进整个农业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结构升级,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劳动力占世界劳动力总量的25%,但是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却只占世界农产品出口额的4%。中国每个劳动力农产品出口额仅为34.5美元,是世界最低水平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人均出口额是中国农业劳动力出口额的400~500倍。中国农业劳动力是美国劳动力的100倍,而过去五年美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却是中国的4~5倍。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如下:
①出口规模持续下降。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但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比例却不断下降,从2000~200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重不断下降:由2000年的6.3%下降至2004年的3.9%,下降了38%。2009年1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为31.5亿美元。环比下降16.3%,同比出口额下降13.7%。2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为21.6亿美元,环比下降31.3%,同比出口额下降16.9%。2009年l~4月,中国农产品进口降幅大于出口降幅,贸易逆差大幅下降,进出口总额为262.5亿美元,同比下降15.6%。其中,出口额116.2亿美元,同比下降9.3%;贸易逆差为30.1亿美元,同比下降45.2%。
②出口产品集中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按资源的使用密度程度可以分为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从我国近几年农产品出口情況來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76%以上的份额,并且呈较快的速度增长。根据古典比较优势理论,有利的自然资源或某种生产技术的优势会造成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从机时产生成本差异;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又指出,要素禀赋差异可以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的差异。由此可见,一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的要素产品,进口密集使用稀缺要素产生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国际分工中获利。我国目前的农产品出口状况基本符合这种理论出口模式,因此应继续鼓励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③出口产品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小的初级产品为主。我国目前出口的农产品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小的初级产品为主,初级农产品比重达80%,深加工农产品仅为20%;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分别为25%和75%。因此,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必须快速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从而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④出口产品中,传统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正在逐步丧失其优势。中国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等大类出口农产品具有劳动力成本或资源优势,但目前国际上这些产品的技术的资本含量越来越高(譬如荷兰设施农业生产的蔬菜),劳动生产率也增长很快,中国的传统优势正在不断丧失。
二、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因素分析
①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是困扰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首要障碍。近年来,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日益凸现,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大障碍,而且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范围越来越大,受检测的项目不断增多,从原来的抽检扩大到现在的批检;二是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由原来的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发展到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三是从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理由来看,对农药、兽药剂残留量的检测越来越严。
②农业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对土地、水、气候等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因而资源禀赋是农产品竞争力形成的基础。近年来,中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从而制约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现有生产技术水平的条件下,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特征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的主要原因,受资源禀赋的制约,我国农业呈现出规模过小、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和竞争力趋于下降的状况。生态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中国人多地少,为了追求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激素等化学物质。这种做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人们发现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大气、土壤和灌溉水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并且引起了土地产出物的污染,用这样的土地产出物作饲料又会造成畜禽产品的连锁污染,致使水果、蔬菜产品、畜禽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国际竞争力也随之减弱。
③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信息化建设落后,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涉及部门建设的农业信息网络在镇村出现断层,农村的信息科技为农服务体系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状态,使农民获取信息成本提高。对分散经营的农产品民间中介和流通组织缺乏管理和指导。同时由于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掌握信息、市场经济意识的限制,目光停在部分区域市场,生产决策盲目性较大,出现“什么价高种什么,什么价高养什么”的现象。
三、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①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体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进一步完善促进我过农产品出口政策措施的要求,建立健全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要积极提供信贷支持;税务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出口退税不欠决定,及时审批农产品的出口退税;运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安排的农产品出口促进专项资金,并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上优先支持农产品出口。各地也要积极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产品出口。
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质量安全问题是现阶段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今后,应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取得实验室国家认可,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积极引进、推广国际上通用的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技术(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操作规范(GMP)和标准操作规程(SOPs),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行ISO9000系列、ISO14000系列和FDA等管理体系,强化农产品出口认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运用标准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促进和调节作用,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③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优化支持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推动企业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与国内自主研发并重的方式,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制度,对符合出口免检有关规定的原产地标记保护的农产品依法优先给予免检;对信誉良好的原产地标记保护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便捷通关。
④健全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针对农产品出口的特点和需要,研究开发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新险种;提高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扶持比例,对企业投保农产品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西部地区的保费扶持比例提高到50%,其他地区的保费扶持比例提高到40%大力推广出口信用保险,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出口信用保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