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产品出口现况及对应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一)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量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河北省出口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1年河北省农产品出口额43588.9万美元,到2009年达到101769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33.5%。其中,2004年、2005年、2007年同比增长速度均达两位数,2008年和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长幅度急剧下降,但2010年又实现20.8%的恢复性增长。
(二)农产品出口种类
根据《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可知,河北省出口数额较大的农产品有水海产品、蔬菜及蔬菜制品、梨、栗子及栗仁、豆粕(植物榨油后的剩余物)、肠衣、山羊绒等,这几类产品大约占到河北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其中豆粕、肠衣、梨、蔬菜及蔬菜制品以及山羊绒等出口优势较为明显,出口金额居全国前列。
(三)农产品出口市场
目前,河北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和欧洲,其中对亚洲出口占到60%以上,欧洲为20%以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到10%(见图1)。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韩国、欧盟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日本约占25%,出口韩国约占13%,近期对美国和俄罗斯的出口分别达到6%和5%左右。
二、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出口贸易总体规模偏小,发展较慢
虽然近年来河北省农产品出口总量有了显著增长,但是相对来讲发展还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低于河北省总体出口增长速度。河北省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39.5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25.7亿美元,增长了5.7倍,而农产品出口总值2010年比2001年只增长了2.8倍,还不到整体出口增速的1/2。除2009年外,近几年河北省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率均明显低于全省出口总值增长率,且增速较为缓慢(见表2)。
其次,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值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2年农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为11.2%,从2003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仅为5.4%,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在全省出口贸易中地位并不显著(见表3)。
第三,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增速不及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在2002—2010年的九年间,除2002年、2004年和2009年,其他年份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增幅都小于全国增幅(见表4)。
(二)出口品种单一,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大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水海产品、蔬菜及蔬菜制品、梨、栗子及栗仁、豆粕、肠衣、山羊绒等品种,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当某种农产品国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河北省农产品出口随之出现较大波动。
(三)出口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营模式落后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只有1000家左右,且出口规模普遍较小,其中有70%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年出口额低于100万美元,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不足20家;而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省山东共有农产品出口企业约5000家,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250多家。由此看出,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出口规模上,都与农产品出口强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经营模式落后,除了少数大型出口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模式经营外,大多数出口企业基本处于松散的零星收购或加工出口状态。由于河北省大量的中小农产品出口企业各自为战,分散经营,集约化程度低,收购出口的农产品品种、数量、质量和价格等都很不稳定,且无力形成外向型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和产业集聚效应,更不能形成有效的国际营销模式,企业对贸易壁垒、贸易纠纷、反倾销诉讼等也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严重地制约了河北省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另外大量的中小农产品出口企业在较低的层次上进行竞争,依赖低价竞争,造成出口秩序混乱,个别企业为了生存,甚至存在掺杂使假、降低质量标准的现象,直接损害了整个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形象。
(四)出口农产品附加值低,品质较差
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使产业链条得到延伸。但是由于大量的中小农产品出口企业生产方式、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生产和研发能力不强,所以出口的农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多数为粗加工产品,导致农产品的优质率、商品率和创汇率都不高,从而形成“大路货多,高科技和高附加值商品少;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的局面。根据河北省农业厅有关统计,河北省初级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出口不到20%,加工程度仅为25%。
由于出口的农产品档次低、品质差和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的存在,所以面临反补贴、反倾销、技术壁垒以及绿色壁垒等各种贸易壁垒的影响越来越大,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
(五)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市场风险增大
目前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占到了总值的70%以上。河北省农产品在售价较高的美欧市场上表现较差,面对非洲、西亚和中东等地区的市场开发较慢。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使河北省农产品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容易受到这些国家经济、政策形势变化的影响。如河北鸭梨主要出口欧美等高端市场,但自2003年以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发现鸭梨黑斑病为由,先后暂停了河北鸭梨进口,直到2010年年初河北鸭梨才恢复正常出口,届时已经造成梨农直接经济损失达17.5亿元人民币。
三、加快发展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国际化的基础。目前,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分散经营阶段,满足不了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因此,河北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全省农业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加工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化格局,为农产品出口贸易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各级政府应加强统筹协调,各部门搞好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抓出实效。
(二)加强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第一生产车间”,也是农产品出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应发挥比较优势,围绕优势出口农产品生产,调整区域生产布局,集中连片发展,按照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集聚优势形成优势产业,通过标准化管理,重点建立一批规模化、优质化的大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使优势农产品要素在区域内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规模效应。要努力建设一批省级科技示范园区,搞好技术培训服务,带动出口基地科技水平的提高。
(三)重点扶持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
外向型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出口中发挥着极大的带动作用,是连结国内生产和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河北省应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壮大一批有基础、有规模、有市场、有潜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壮大农产品出口主体。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要素,鼓励各类经营组织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促进科、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培育打造农产品出口品牌,推动出口农产品由“无牌”、“贴牌”为主向自主品牌农产品发展。同时,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模式,使龙头出口企业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调动广大农民投入农业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
河北省应组织专门力量适时对国际市场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状况,把握市场需求走向,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河北省农业的比较优势,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效生态农业,集中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商品率和附加值。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源头控制,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使出口的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符合国际市场需要。
(五)建立健全出口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出口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对出口农产品生产原材料的合理使用和监测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基地备案管理制度,农(兽)药使用管理制度,植物保护、动物防疫报告制度,原料收购、运输过程监控制度,半成品源头追踪制度,加工过程所有环节管理制度,检测手段管理制度,产品可追溯制度和自控体系检查纠偏及验证等制度,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出口的全过程规范化和标准化监测管理。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强自控自检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建立自控自律体系。
(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逐步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格局,要在稳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美国、欧盟市场的出口份额,加快开拓中东、拉美、非洲和大洋洲等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市场体系。继续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到境外参展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国际专业展会和新市场、新产品的推介营销活动。创新市场开拓方式,重视利用互联网、国外办事处等渠道,捕捉国际市场信息,主动加入国际分销网络。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开展境外营销、网上营销,有的放矢地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探索和推动农业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到境外建立基地,发展种植、养殖和初级产品深加工业,设立贸易窗口和平台,大力拓展河北省农业国际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