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财务研讨(5篇)范文

高校财务研讨(5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财务研讨(5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财务研讨(5篇)

第一篇:高校财务人员培训探究

摘要:

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财务人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高校财务人员的培训是提升其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高校财务人员培训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财务;培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银行贷款、科研款项等规模在逐年增加,导致高等院校财务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拓展,高校的财务部门不仅承担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职能,还要承担参与学校的战略制定、资金筹集、财务风险控制、绩效管理等职能。而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化,高校财务人员不仅要在财力上保证高校健康稳定发展,还要适应不断创新的会计核算要求和报表编制思路以及税务业务等新变化。这对高校财务人员素质、能力、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通过梳理培训需求、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来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高校财务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的现象较为突出,主要是因为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相对稳定,大多数人员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会计业务发展步伐,仅仅局限于现有工作中,不能接受新的挑战,从而忽视对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导致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第一章的规定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可见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树立时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其进一步学习各级各类财务文件、更新财务管理知识和结构,已经成为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一个必要途径和手段。

二、高校财务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工作缺乏积极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人员对培训工作在思想上认识不足,普遍认为参加培训是为了应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年检和职称评审,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尤其是对新颁布的各项高校财务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和研究兴趣,从而形成“安于现状”的保守思想,导致知识结构老化,能力和水平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培训目标缺乏针对性

调查显示,高校针对财务人员制定的培训计划很少,基本是每年参加一次继续教育培训,把完成资格证继续教育年检作为核心目的的培训深度不足,流于形式。培训机构很少会针对高校会计人员特殊的工作特征进行专业化培训,即便是教委委托的培训机构,培训内容也是依照行政事业类的规定内容进行培训,对于不同的会计岗位人员培训一概而论,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脱离了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学习需求,培训课程很难得到高校财务人员的认可。

(三)培训内容缺乏创新性

目前高校财务人员除了日常的会计核算外,还要承担经费使用、绩效考核分析、内部经济风险预测、建立财务规章制度等工作。而一般财务人员的培训强调会计专业知识的单一技能培训,多侧重会计核算方面,培训内容大多以理论性论点、政策制度居多,缺乏针对高校财务岗位特殊性的相关内容,无法对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四)培训手段缺乏多样性

目前,对于高校财务的培训还多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大多以面授为主,缺乏运用现代化的培训方法来辅助教学,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培训效果不佳。而培训对象只是被动式听课,“一言堂”“地毯式轰炸”的现象比较普遍,单一的理论授课形式无法实现知识的交叉和交流,导致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三、高校财务人员培训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重视培训工作

一方面,高校的领导应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财务人员在当前高校健康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重视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力争形成完善的高校财务人员定期培训机制,为财务人员的业务进修、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高校财务人员应珍惜和重视每一次的培训机会,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工商税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逐步实现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

(二)明确需求,制定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一般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设施等要素。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培训目标,它是制定财务人员培训方案的基本遵循,要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特点,注重区分培训对象的差异,来明确培训目标,围绕培训目标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教材和课程,使培训效果更具针对性。在师资方面,应聘请有资深经验的高校财务方面的专家或者某业务上具有先进经验的同行,他们除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还熟悉高校财务环境。

(三)注重效果,完善培训内容

在制定高校财务人员的培训内容时,要紧紧围绕最新出台的相关财务政策,具备针对性、现实性和超前性,要能为当前高校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指导。只有做到内容适用,才能使培训对象的专业水平得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才能真正对高校财务工作起到实效作用。一是财务制度培训。随着高校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展,相关财务法规及制度也在逐步完善,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核算目标、核算基础、科目编码、科目设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基建并账、报表结构体系项目等方面均作了完善和改进;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的定义范围、保管期限、利用、销毁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予以调整或完善;这些调整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必须及时跟进学习,了解制度,掌握制度,才能灵活运用制度,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财务知识培训。在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日常财务处理工作不规范的行为,例如事业支出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比较多,而业务素质不够的财务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支出账目混乱。因此要对高校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的积累增强个人业务能力和水平。培训时要注意区分财务人员的职称,针对初、中、高级财务人员组织不同强度和不同内容的培训,初级人员应加强岗位基本业务知识的培训,中级人员应加强财会理论知识的学习,高级人员则应加强对管理学知识、教育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养。三是财务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培训中最核心的部分,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财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记账,还需要有对疑难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财务培训中不仅要有财务业务知识,可以作出财务分析、进行财务预测、编制财务报表等,还应具有英语、计算机、管理、法律、公文写作、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高校财务人员不仅限于按流程处理业务,还应主动与院系教学人员、项目负责人员针对设备采购、图书购置、项目管理等定期沟通交流,以优化预算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四)灵活多样,创新培训方式

在培训方式方面,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座谈交流、开展调查研究、技能竞赛等组织形式,开拓高校财务人员视野,促进知识在培训对象之间扩散流动。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提出,原本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才能完成的培训课程,现在通过一部手机或者一个平板电脑即可随时随地实现,有效解决了部分高校财务人员工学矛盾的问题。同时,利用“互联网+教育”,创建高校财务人员学习网站,构建高校财务人员网络交流平台,推动高校财务培训的深度发展。

四、结语

总之,高校应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同时,主管高校的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高校财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高校会计人员继续继续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

[2]梁伟民.浅析高校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J].商业经济,2014(12).

[3]宋聪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现状与培训方式研究[J].赤子,2015(6).

[4]仝宁华.浅析如何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J].中国市场,2014(34).

作者:周俊 单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我国各高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些高校在扩招的过程中不得不负债办学。这反映出了我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其实面临着国家财政投入不足、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以及资产结构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虽然高校并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但高校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以及财务风险,为了有效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本文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对加强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主要内容,然后研究了当前我国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规避高校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办学资金筹集困难、投资盲目单一、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弱以及机制不健全、财务核算形式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使高校财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势必会阻碍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我国各高校应致力于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分析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降低和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实现学校的稳定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大环境,高校只有不断加强财务管理,通过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以缓解学校的财务压力,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国各高校的管理者应该更加重视完善学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1]。

一、高校财务风险管理

(一)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高校财务风险并不等同于负债风险,虽然负债风险是高校财务风险最直接显著的表现形式。高校财务风险指的是在高校运营的过程中,财务治理、委托关系以及非营利性等内外部因素导致的高校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既可能造成高校损失,也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契机。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

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机构,其财务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有所不同,高校财务风险具有隐蔽性、难以评估、潜伏性、可控性等特点。①隐蔽性。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隐蔽性体现在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学校运营质量仍无法进行市场评估,由此导致的财务风险具有高隐蔽性。此外,由于学校无法准确监控各工程应付款,是潜在的负债风险。②难以评估。由于高校运营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只能用支付能力评估高校的偿债能力,无法用盈利能力进行评估。且长期偿债能力无法准确评估。③潜伏性。当前高校财务报表无法体现高校的事实负债,使得负债危机具有隐蔽性,也导致高校的财务风险具有潜伏性。④可控性。虽然在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下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具有较大难度,但是只要高校不断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完全可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管控[2]。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

(一)负债办学的风险

许多高校由于资金短缺选择负债办学,贷款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推进高校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学校要面临偿贷偿息的风险,还可能会影响正常办学,甚至可能引发财务危机。且高校大多基建项目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大,而短期的银行贷款很容易导致高校资金周转困难,难以偿贷,影响未来融资的信用。且贷款之后,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使得贷款的风险难以评估。此外,贷款利率的上调更增加了高校负债办学的压力,利息增加必然使得办学经费的缩减,这将大大影响办学质量。

(二)收入不足的风险

目前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资金预算严格,而高校收入具有季节性,与稳定均衡的经费支出具有较大的矛盾。另一方面,高校收入渠道单一使得办学经费处于紧缺状态。再加上办学规模的扩大,学费欠费的风险很可能导致学校财务状况失衡,无法正常运转。

(三)预算管理不到位

高校预算管理应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为基本原则,制定与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相符的财务收支计划。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实现预算收支平衡,很容易导致赤字预算.假性赤字预算是赤字预算在年终结余时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真性赤字预算指的是年度预算大大超出可承受范围,只能通过负债解决运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假性赤字预算以及真性赤字预算的风险都应当引起足够重视[3]。

(四)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校的经济活动随着扩招、升本以及办学评估等发展在不断扩大,高校的财务管理机制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面临改革。当前高校在对外投资、外部融资以及工程项目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高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盲目投资,对项目的管控力度不够,使得高校财务运行面临巨大风险。

三、增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化高校财务管理

高校应该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依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以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在校领导商榷之后制定明文规定。该规定应该明确财务管理的范围以及内容,使得高校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虽然高等教育是一项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事业,但是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教育资源浪费以及教育成本提高等风险,负债办学使高校面临着经营的风险。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在实行财务管理的同时注意防范各种财务风险,不断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逐步完善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分析评估以及风险报告等内容。

(三)加强高校财务工作

队伍通过设置专门的财务主管来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可行性的措施。财务主管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并直接向校长负责。这将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向专业化迈进,学校的预算编制执行以及收支计划的制定将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实现高校财务管理高效化,也将降低高校运行的财务风险。

(四)加强预算管理与改革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高校的预算管理随着高校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的增多面临着改革。预算改革要求高校根据有关规定,参照高校计划、规模以及定员定额准确编制预算,并根据获批的预算严格控制执行预算,及时进行预算调整。加强预算管理应完善预算编制、执行、调整、收支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编报等内容,加强预算管理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

(五)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不到位是财务风险提高的原因之一。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加强建立对各项目以及收支的监控,有利于同时进行财务风险管理。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就高校而言,实行财务风险管理是有效降低高校办学的财务风险的关键。当前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办学资金筹集困难、投资盲目单一、管理者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核算形式不规范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应该从开源节流入手,树立并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致力于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制,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保障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丹.刍议高校财务风险管理[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02:91-94.

[2]管鹏.浅析高校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1,33:68-70.

[3]葛洪朋,杨公遂.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2,06:58-63.

作者:丁晖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三篇:高校财务中公务卡的影响探究

摘要:

随着公务卡制度的推行,各地高校积极贯彻执行公务卡使用管理规定,公务卡的结算方式得到了普遍运用。公务卡结算方式的安全、便利、灵活等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高校公务卡的推广,增强了高校财务透明度,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公务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公务卡在高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以期完善高校公务卡使用制度。

关键词:

公务卡;高校;财务

1公务卡的概念及优点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在岗在编职工持有的,主要用于办公、会议、培训、差旅等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支出的银行信用卡。公务卡既具有消费、透支的银行卡属性,又具有财政管理的独特属性。高校公务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结算支付工具,具有其现实意义。首先公务卡的使用极大减少了现金流量,追踪持卡人消费时间、地点、金额等详细信息,能增加支付透明度,方便财政监督,有效预防腐败。其次,采用公务卡结算后,持卡人可以先消费后报账还款,无需提前办理借款手续,简化了报账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最后,持卡人可以享受20~50天的免息期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资金紧张问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2高校公务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处室部门多、经费来源渠道广泛、项目管理复杂、支出用途类别多,高校在推广执行公务卡制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以公共财政资金为主的公务卡结算制度在高校实际使用遇到了一些“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刷卡环境不均衡,刷卡机分布不广泛

受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POS机覆盖率低,教职工去偏远地区调研科考的住宿、交通、餐饮等费用均无法通过刷公务卡支付。即便在大中城市,一些小商小贩也未安装POS机,部分商家为避免产生刷卡手续费,拒绝提供刷卡服务或以提高商品价格来弥补手续费损失,这些都限制了教职工刷卡消费。

2.2公务卡本身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高校公务卡一般透支额度为0.5万~5万元之间,相对采购员、接待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人员,额度较低。其次,各高校签字报销流程普遍需经历报账人填制单据、粘贴原始凭证、财务审核、主要领导人签字以及财政审核、国库支付的流程,整个流程执行时间比较长,而高校公务卡免息期为20~50天,对于出差时间比较长,项目工作量比较多的人来讲,很容易延期还款,给报账人带来信用危机。再次,公务卡采取先透支后报账结算模式容易导致超预算开支情况的产生。最后,目前公务卡不具备VISA功能,对于出国出境交流、访问的业务开支无法使用公务卡支付,使这些支出游离与财政公务卡系统管理之外,不利于财政全面监管。

2.3增加了财务工作量

高校实施公务卡管理制度后,财务部门增加了为教职工办理公务卡、宣传和推广公务卡管理制度、核对公务卡刷卡信息、催促教职工按时还款等工作;对于报销人不慎将小票遗失,财务人员还需进行消费信息查询,这些给财务报销工作带来成倍的工作量。此外,教职工在寒暑假进行的费用开支,因公务卡还款期的限制,财务人员仍需加班办理报销业务,这样不利于财务人员的休闲调整和业务学习。

2.4使用公务卡并不能完全杜绝腐败

虽然公务卡能追踪教职工消费开支的时间、地点及金额等信息,给不法分子予以威慑,但一些弄虚作假人员仍然与商家勾结,采用多开发票、虚构交易、刷卡套现等行为进行违法活动。另外,某些教职工因信用记录等问题无法办理公务卡,只好将自己的报账资金打入别人的公务卡中,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财务管理及监督。

3改善高校公务卡使用的对策

3.1完善公务卡管理制度

财政部门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务卡管理制度,各高校应根据财政部门相关制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公务卡使用目录和实施细则,规范高校公务卡强制结算项目、鼓励性结算项目以及可不使用公务卡结算项目。明确高校公务卡报销程序、报账时间、超期还款的违约责任,促进公务卡的规范使用。

3.2改进公务卡功能,改善刷卡环境

财政应根据行业特征,加强与银行的联系与合作,推出符合高校特征的公务卡,如根据需要开通VISA功能,办理单位公务卡,提高公务卡信用额度,简化公务卡办卡流程,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同时财政应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刷卡环境,出台刷卡优惠政策,降低公务卡刷卡交易手续费,调动教职工刷卡积极性。

3.3认识公务卡的局限性,加强内部控制

公务卡结算制度在杜绝腐败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应加强相应的内部控制建设。例如,限定单笔刷卡消费金额上限,超出限定金额均采用对公转账支付;限定同一家公司或商铺刷卡消费次数,避免化整为零大额刷卡消费;抽查部分公务卡刷卡消费是否属实,杜绝公务人员多开发票、虚构交易行为的产生。

4结语

高校推广实施公务卡制度是财政结算手段的一项创新与尝试,对国家实施财政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顺应时展要求,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宣传推广使用公务卡,认真执行公务卡管理制度,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弥补公务卡结算的缺陷,保证高校财务支出的公开透明,预防腐败,减少浪费,提高办事效率,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饶利芬.高校公务卡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6(8).

[2]杜迎春.高校公务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作者:罗芹 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计划财务处

第四篇:网上预约报账模式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摘要:

数字技术高速发展促进现代社会稳步建设的同时,为诸多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优化手段。其中,单就高校财务管理而言,数字网络便为其财务报账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手段。可以说,以网上预约报账模式开展的财务报账正逐步取代传统报账模式,成为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网上预约报账;高校;财务;管理

1高校财务管理应用网上预约报账模式的作用

1.1人力资源高效化利用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高校财务报账活动中,报账主体包括校园、教师、学生三部分。其中校园报账普遍囊括教材采买、基础设备建设及行政消耗等,这类经费比例超过报账的八成,且呈现集中性,财务人员管理较为方便。相反,教师、学生报账虽然占比不足两成,但其却存在频率大、数额小、杂项多等特点,财务人员若想将其整理、核审、归纳与入档需要耗费较大精力。对此,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网上预约报账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每个报账人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财务管理的填写、提交环节之中,节省了财务管理人员很多时间,从而提升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1.2财务信息对称性提升分析

传统的报账模式可以发现,报账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追踪、了解自己报账内容的审批情况与审批进展,从而产生对报账系统的不满。此外,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与不公开,传统报账结果的经费运用情况并不能及时反馈给报账人,并造成报账人在课题开展、活动筹划、办公用品及实验用品填充时产生超支、串位等情况。对此,利用网上预约报账模式打造的报账平台进行信息交互,财务报账人可第一时间了解报账进展力度,并对财务预算使用情况有所了解,最终实现报账体系的信息对称。

2网上预约报账模式融入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信息录入操作不规范,人员素质培养力度不足

当前,影响网上预约报账模式于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财务信息录入操作的不规范,而细致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则要追溯到人员素质培养的力度不足之上。可以说,从当前网上预约报账模式的应用情况来看,其操作不规范大体表现在固定录入人员及专业报账者的缺失,因此使报账填写部分信息不规范。众多的报账人员在进行报账中可能对网络操作不熟悉,对填写规范不了解,更喜欢当面沟通等心理与行为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其在进行网络报账时填写不科学。对此,针对报账填写的培训不够规范,并未使报账填写项目规范在各科室之间普及,网上报账表格的应用与注意事项未列入报账培训中,造成报账人员报账素养不强,应用能力欠佳。

2.2财务信息报账制度不健全,网络报账平台建设不到位

综合以上两点问题不难看出,现阶段网上预约报账模式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之中还存在不成熟之处,而其不成熟的基本原因除人员素养不高外,财务信息保障制度建立不完善,网络保障平台建设不到位也是重要的问题所在。从现阶段网上财务报账的工作环境来看,填写规范不完善,配套监督检查设施不全,以及数据备份、管理体制未建立,都严重影响了网上预约报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此外,网上预约报账平台打造对不同客户所提供的权限也有所不同,无论是财务信息、报账信息,还是个人资料,登录权限,以及登陆后的操作权限及信息更改权限都需要极为严格的机制划分与审核,但从目前网上预约报账发展来看,其相关平台建设还优待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数据备份与信息质量保证仍需加强。

3网上预约报账模式融入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化方案

3.1基于规范落实复合型人才培养

当前,为保证网上预约报账模式科学融入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贯彻与落实操作规范尤为必要。科学建立良好的规范培养体系,行之有效地将规范操作贯彻于高校内部人员心中,保证其在未来的报账工作中根据规范进行合理操作。对此,针对高校各组织部门及个人进行网上预约报账规范教育,并将开展定期抽查、定期培训,确保网上预约报账人可规范填写,降低因填写不规范导致的报账提交失败,报账核准时间长等情况。此外,为确保报账复核快速,及时高效的拨款给报账组织或个人,高校财务管理机构应针财务审核人员进行科学化的培训,配合“十三五”规划针对会计、审计人员的发展指导,培养具备审计素养、核查素养及信息化素养的现代化会计人员,以便其应对网上预约报账时可更快速、精准、高效地核准、审批报账项目,尽量减少报账耗时。

3.2基于平台优化建立报账制度

科学培养人才,积极维护网络安全,将为网络平台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在此之上,利用监督管理思维,建立网络报账制度,从而加强对网上报账操作的有效监管,将可确保网络报账模式的发展科学。对此,根据网络报账的基本流程拟定网络保障的规范制度,将其通过建立完善的培养模式渗透于各校园组织及个人的报账行为中,确保网络报账填写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体系,定期审核网络用户权限及其操作,对操作失误过多的用户进行行为规范再教育,以便其在今后的报账填写中可以注意不再重复犯相同的错误。此外,在建立网络报账平台过程中,应注重延伸制度的建立,将网上报账这一平台融入到校园网建设之中,借助互联网络扩大报账平台的应用场合。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的日渐成熟令现代管理体系开拓出全新的管理模式,其中高校财务管理借助网上预约报账模式的应用可实现财务管理的优化发展。因此,应对网上预约报账开展存在的问题,从人员培训、安全监控、制度建设等角度出发,拟定科学的发展策略,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叶萍茹.互联网+高校网上预约报账体系构建模式研究——以西北大学为例[J].西部财会,2016(2).

[2]杜孙杰.基于数字校园平台的高校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的改进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6).

作者:庞燕珍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计财处

第五篇:高校会计制度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摘要: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高校用特定的评价指标、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财务行为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比较和综合评价。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财务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根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新标准,结合高校实际进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并以三所不同水平的高校为例对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运用具体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并提出提高高校财务绩效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务;绩效评价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概况

为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财政部于2014年1月1日实施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这对指导高校会计实务操作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校经济业务不断发展,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只有对高校的财务绩效进行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满足这些资金的所有者和投入者对投资决策和资金运行进行监督的要求。财政部并未对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作出明确的规定,所以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新标准,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创新设计,并用具体数据进行分析,为提高高校财务绩效提出了建议。绩效,也可译为业绩、效绩。绩效是效率、效益和效果的集中体现。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通过各种能体现财务管理活动绩效的指标,对高校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反映投入的教育资金所产生的财务效率、效益和效果。根据新会计制度变化,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本文设计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效率指标、财务效益指标、财务效果指标。

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规范统一的财务绩效评价标准,必须以科学适用的评价指标来体现,这些指标不仅能反映出高校的综合实力,还能为各高校利益相关者提供详实的数据和资料。根据前文所述,本文设计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实例分析

高校的绩效评价旨在为后续的预算管理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只有通过对具体高校的绩效表现进行评价和分析,才能发现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疏忽,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因此本文选择不同规模的具有代表性的三所高校2015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其具体的绩效表现做出评价。现在综合收集A、B、C三所高校(规模:A<B<C)各类统计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上文构建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测算三所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具体的绩效评估水平如表2:

(一)收支结构比率分析

据表2指标测算,财政拨款占总收入比例都相对较低,自筹经费占总收入比率基本上是增长的,说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过去那种纯粹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现象已经完全改变,自筹经费已成为学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渠道,且规模越大的院校自筹能力越强。但是自筹经费占总收入比率都不足50%,主要是因为现在高校对于国家和上级政府拨款的依赖性很大,学校的自筹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扩大自筹经费能力。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都在正常的支出范围内。

(二)预算完成情况分析

三所院校的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率都在70%到80%之间,且随着院校规模的扩大,比率越高。这说明各大高校已经重视预算管理,但是依旧不是很完善,且规模越大,预算管理制度越完善。

(三)财务综合实力分析

三所高校的总收入、财政拨款、自筹经费、其他收入都在增加,说明高校的自筹经费能力、办学规模、科研实力正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且随着院校规模的扩大,总收入、自筹经费、其他收入的增长率越高,说明规模越大的院校越注重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和财务管理,提高筹资效率,更易于发展学校的财务综合实力。

(四)财务发展潜力分析

院校规模越大,生均贷款、收入负债比越低,说明规模越大的院校对银行贷款的控制越好,越积极偿还债务,财务风险越低。三所院校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率都小于1,说明高校的财务运转正常。应收及暂付款与流动资产的比率都相对较高,说明资金投放较大,财务风险较高,需要注意风险管控。资产负债率都相对较低,说明高校积极运用财务杠杆,优化财务结构,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综上分析,高校的各项指标都良性循环,学校的自筹经费能力、办学规模、科研实力正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但应减少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提高自筹经费能力,注重开源节支,加强资金管理与财务内部经营,确保教育经费与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发展实力。

四、提高高校财务绩效的建议

(一)多渠道积极筹措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目前高校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性仍然较高,自筹收入较少,所以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对提高高校财务绩效至关重要。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预算编制是对未来一个周期内收入和支出的规划和预估,其准确性的提高有助于保证后续活动的有序开展,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科研经费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管理

科研经费反映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力,也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所以高校今后应普遍发挥人才优势,加强与企业和政府等的科研合作,最大限度地增加科研经费来源,充分发挥学校的创收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影,魏瑞华.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以W高校为例[J].经济师,2016(3):219---221.

[2]高滢.高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管理会计,2015(10):60---61.

[3]高凤岩,姜毅.构建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8):91---92.

[4]蒋瑾.当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J].时代金融,2015(12):256---261.

[5]李进焕.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2015(3):114---115.

[6]徐艳.浅析绩效评价在高校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12):57---59.

作者:郭欢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