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财务探究(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高校是公益性机构,其主要表现是它的非营利性质。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与社会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其职能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而高校内部控制的内涵是财务控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保障学校的经营和管理在有序和有效的环境下运行,从而有效降低高等学校运行过程的风险。对此,有必要在以后工作中切实强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关键词: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外部环境问题
由于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者们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理性认识,他们将大多数精力放在资金核算和分支管理上,忽略了真正的内部控制。这样,没有真正地将有限的货币资金投放在教育事业发展、文化建设、教师素质提高等利于学校的发展方面上。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整体形成的只是资金管理,真正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建立。
(二)体系建设不完善
高校把教学做好就行,内部控制不重要;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内控体系建成后要多走很多流程,严重降低办事效率;很多高校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也无法避免产生腐败。特别是在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的使用上缺乏制度的约束,部分教师甚至认为科研经费是个人争取来的,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干涉过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有章难依。
(三)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实际的管理权力,由于计划经济的后遗症,许多高校长期重于制定计划而轻执行,制度是有的,但关键还是执行力的问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力度不够。在重大项目支出规划时,没有相对可靠的资金支出回收方案,没有应对风险的措施,或者计划制定了,但由于有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进入决策高层,资源调配有限,也就无法发挥全部作用,最终影响了管理的执行力度。
(四)会计稽核与监督力度不够
会计稽核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会计法》虽几经修订,但始终强调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内部稽核制度。目前一些高校的财务部门在会计稽核工作上多偏重于会计规范化,忽视对经济业务活动合法性的监督。普遍实行的做法是事后稽核,这种做法不仅导致发现问题的滞后性,也容易与教职工产生矛盾。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探讨
(一)优化内部财务控制环境
首先,在高校内部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其次,落实各个岗位职责,建立人员责任追责制度,要大大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专业化素质,包括:依法办事,坚持原则,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从财务内部控制开始,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将内部控制理念作为学校的文化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在高校内形成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为进行内部控制财务体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高等学校可以参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内部控制规范。高校应当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调研、学习、探讨,及时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以指导各高校内部控制的展开。校长办公室或财务处是学校内部控制的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协调学校内部控制相关部门对本部门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流程梳理和风险评估,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学校经济活动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
(三)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其廉洁诚信、秉公办事的工作作风;会计人员职业教育要随着新的法规、政策出台不断加强,以便于员工学习认识了解新政策,并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当中;对于本身工作完成出色的业务人员,应当根据相应的制度给予一定鼓励,这样能够有效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产生主动提高自身能力的想法;管理层在管理日常财务工作时,不能够只着眼于基本流程,更应该有全局意识,把握学校发展的整体动向,并作适当引导。
(四)创建有效的监管评判体制判断监管体制
能否成功创建的方法是看是否控制了每个需要控制的环节,各个部门一定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好每个教学单位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从普通的教学员工到上级领导都要紧密地把他们联合在一起,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是否已经创建好完全的审查监管体制。更关键的一点就是判断高校的总体目标和高校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监管评判体制有没有相互矛盾,是否已经做到协调统一好每一个具体的控制环节,并且做到的每个控制举措是否都能够与之相契合。
(五)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一是财务综合实力评价,即学校的办学经费筹集能力。包括国家教育经费拨款额、科研活动收入、学校资产总额等。二是财务运行绩效评价,即按照收入和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原理,对学校财务运行的效果、效率、效益等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事业发展效率指标、自筹经费能力指标、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等。三是财务发展潜力的评价,即评价高校在负债和财务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该类指标包括年末借款余额、年末流动资金、资产负债率、负债收入比等指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等学校的非营利性和国有性、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均衡性、经济活动的日趋多元化是高校内部控制特殊性的主要表现,也由此决定了高校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为保证高等学校内部能高效的运行及高校资产的安全,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且又高效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对财务的内部控制,进而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凤鸣.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9
[2]吕蔚琼.试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会计师,2015;05
[3]林洁莹.试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完善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4;14
作者:朱碧莹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第二篇: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探析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新的内部控制环境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急需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本文立足于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定义,提出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于20世纪初期被提出,随后在业界得到广泛推崇。发展初期,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仅限于对财务工作进行组织和审核,以此来维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保障会计工作的可靠性。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财务内部控制逐渐有了更加丰富的外延定义,针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规定和标准也越来越规范化,它要求相关单位采用适当的核算方法,合理地展开财务工作,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帮助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在贯彻上述定义的前提下,还应当配合高校的其他内部制度,不仅要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还要努力减少财务损失、降低财务风险,维护高校的社会声誉,共同促进高校教研活动和日常经营的顺利进行。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不健全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普遍建立在各级财政部门和教学质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再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在此条件下,各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理所当然地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在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中,很少有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研究,这导致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展开只能依附于少数的单向管理办法,而不是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法律法规。立足于理论定义的角度,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这限制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预算管理存在缺陷
在高校的日常活动中,各项费用的收入和支出都应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而实际上,高校仍旧存在不重视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的现象存在。很多高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未能实施合理的定额测试,也缺乏充分的资料基础和严格的测定方法,类似“基数+增长”的简单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使得经费预算出现了只能增、不能减的畸形状态,极易诱发高校的经费预算赤字。在预算执行方面,很多高校没有建立与预算执行相匹配的预测、跟踪、评价、分析机制,因此难以准确地分析评价各部门的不同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缺少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考虑自身发展需求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经济政策、偿还能力、融资成本、资金筹措渠道等风险因素,风险预警机制的缺乏使得高校的风险应对能力迟迟得不到本质上的提高。此外,高校对贷款规模、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论证不足,加之由于盲目地追求高标准、高效益而忽视了基本的风险识别程序,同时对相关的风险也缺乏透彻的评估、分析和控制,上述行为会导致贷款额度和建设规模超出高校所能承受的经济负担能力,无形中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关于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长足发展和有效运作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基于内部环境的影响出发,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向有效化、合理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宏观前提就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政策的完善。因此,国家急需制定专门的、统一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细化规范。如此一来,各高校建设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便有章可循,更有利于各高校设立内部组织机构、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夯实监督控制、完善信息系统等举措,从而更加有序地开展学校内部的各项活动。
(二)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建议高校采用如下措施来加强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一是发展“校务公开”机制。在每年年初,高校相关部门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公布本年度的预算指标;在年末,展开公开、透明的预算考核,形成资金开支由预算控制的内部控制形式;二是联系高校的整体战略发展目标。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要将校内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减少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盲目性;三是树立成本意识。高校必须引入成本管理的理念,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地将教育成本降到最低,使得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和壮大,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获;四是建立与预算相匹配的预测、跟踪、评价、分析机制。为了完善全面预算控制制度,高校管理者要将预算指标细化到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身上,并严格考核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以此来保证预算列支的合理管控和预算目标的贯彻执行,最终实现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
(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高校的建设资金来源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除了财政拨款外,很多高校也会选择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进行融资,资金的使用范围的广泛化,使得高校的运营风险也随之增大,而高额的本息负担很容易引起高校的财务困境。因此,为了避免重大损失的出现,各高校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监管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各高校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更加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主要面临着以下两种风险:一是由于负债过重、财务收支不平衡等因素引发的内部风险,二是与宏观经济因素(如国家政策调整)紧密相连的外部风险。在日常经营中,高校所需面对的内部风险远远大于其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由于大量负债而产生的融资风险,笔者建议各高校利用下表所示的相关指标来对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此外,各高校要加强对风险的监控力度,不断完善风险监控力度,实现对风险的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分析财务工作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监督风险的运行动态来将风险系数稳定在可控范围内。高校必须全面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特别是融资和投资项目,全面衡量现有财务水平所能承受的风险最大值,理性估算项目的风险系数和预期收益。不仅如此,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和风险预防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提高高校的风险抵御能力。高校财务人员要熟悉各项风险的属性和成因,完善重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突发性的风险,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的紧急应对措施。建议各高校借鉴国际上的优秀案例,例如耶鲁大学通过计算、排序学校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财务风险来决定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先后顺序,再如康奈尔大学会定期审查各项财务工作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一旦发现薄弱环节,立即采取措施,以此来监控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相关政策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完善、风险评估不到位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为了支持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国家有必要制定关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帮助高校克服各种困难,更加快速地发展和壮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除了上述做法外,各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内审范围等手段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陈红旗.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浅析[J].财会通讯,2012(32).
[2]陈奇.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5(11).
[3]毛茂.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6(4).
作者:马琳娜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三篇:高校财务服务工作的认识
摘要:
随着国家财政法规的逐步完善,会计政策的逐步规范,高校的财务环境也在日益转变。尤其是内涵式发展逐步被高校渐渐提到日程,因此内外环境的转变,也对高校财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势必需要高校财务工作者创新服务手段,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
关键词:
高校;财务;服务
一、高校财务环境的变化
(一)外部环境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高校资金投入量不断增加,在这样新的形势下,财政部会计司199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已不在适应当今财务需求,因此财政部通过前期征求各方意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顺应财政预算改革、结合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及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新形势的要求,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出台施行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引起了高校财务工作环境的巨大转变,同时对高校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新一届党中央将党的作风建设作为重点,自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系列文件,要求严肃整治党内纪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制,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处严惩不贷。因此各部委及省市相关部门通过不断细化和完善相关财务制度来规范财务支出。譬如2013年在财政部对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作了修订后,各省及自治区又分别按照财政部精神对其差旅费管理办法作了相应修订。另外近年来,为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国家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也在不断的修订新制度。以上各项财政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都需要高校尽快掌握新制度、吃透新规定,在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二)内部环境的转变
随着迈向教育经济强国的号角吹响,高校规模不断增加,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势必加重了高校财务核算工作的负担。同时国家对于高校资金投入量在逐年不断增加,随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步伐,高校科研数量以及科研资金总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高校财务作为教辅部门,其人员编制数并没有和学校资金核算的总量挂钩,教育经费总量的迅速增加,致使财务工作量与日俱增与单位人员紧缺的矛盾日益严重,同时随着规范化要求,对于财务工作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财务工作人员普遍感到压力重重。
二、高校财务服务面临的主要压力
(一)财务人员紧缺
高校规模的扩大化,资金的与日益增长,使得原本不变的财务人员工作量增加,加之财务人员不断退休出现断层,而新招聘的人员迟迟无法招聘进来(要么高校招聘条件太高或是待遇不遂招聘人员的预期)使得财务人员出现了严重紧缺。就某高校而言,学校资金量逐年按照近3%增加,而财务人员虽然每年会有两名招聘计划,但有时只够用于弥补退休人员空缺,如果当年在有人员辞职,使得财务人员总体上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二)财务程序日益繁琐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政府虽然要求简政放权,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将不太成熟的网络软件硬性实施,加之个别财务模块对计算机硬件以及网络流量等都有固定的要求,造成基础单位的工作程序以及工作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另一方面将原来的众多程序都搬至网络,要求各个环节进行牵制审批,虽然规避了原来的漏洞,但是对于整个流程而言,只要中间有一个人不再岗,事情就得搁置。势必拖延了整体的办事效率。
(三)财务服务项目繁杂
对于高校师生来说,普遍认为财务工作只是审核一下票据,只要票据合法合规就应该支付资金。其实不然,高校凡是涉及钱的项目都要与财务有交集。然而各个项目尤其是专项项目必须按照其各自专项下拨时的相关管理文件执行,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样财务人员要想服务好广大师生就必须逐一了解和吃透相关文件,把握好政策,仅这一点就财务人员带来了巨大困难。另外,随着财务规定的逐步规范,要求所有的手续必须完备,完善,即合规又和合理,因此,不管涉及资金多或者少,都要求有完备的手续。
(四)财务人员存在不同差异
财务服务工作作为典型的服务部门,有时候财务工作人员自我的判断以及个人情绪,在对同一事情的处理过程中都会有差异。且不说处理事情的结果如何,仅服务态度就会给服务对象有不同的感受。
三、增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树立服务理念,建立长效的服务考评机制
首先要教育高校财务人员作为高校发展中的一分子,与高校同呼吸共命运,为高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就要必须树立服务理念,在财务岗位上,应该心态端正,做好服务工作,为高校的发展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第二,高校财务部门要严格要求财务人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谦和的服务态度,文明礼貌的服务用语。第三,建立长效的服务考评机制。譬如:在基础报销环节,可以将报销满意度作为考评地一项指标。诸如此类指标可以纳入服务考评制度中,把财务服务贯穿在日常的点点滴滴。
(二)重视财务制度宣传,增强师生的认同感
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将相关财务制度及财务信息,客观及时地宣传给广大师生,让广大师生理解为什么现在的业务处理会有所变化,国家及相关部门关于相关资金的管理得动态变化,这样就会得到学校师生的支持和理解,增加了认同感,处理相关业务是会顺畅得多。因此,一是要确保提供的相关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供财务制度及时有效,能够为广大师生及学校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及参考依据。二是,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确保宣传的速度和质量。比如:制作宣传手册、利用屏幕滚动播放、每年安排多场财务制度变化的培训以及利用互联网络及校园网路平台适时相关信息等。让广大师生及时有效的了解新政策新规定。
(三)强化财务信息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办公软件和网络资源,比如将财务信息整理成清晰易懂表格,利用校园信息化网络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及时传递,提高服务效率。比方说统一学校人员、学生基础信息库以及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相关信息库等。通过学校统一的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多部门共享,从而解决了传递信息的不对称性,及时避免相关部门由于此原因导致的工作相互推诿扯皮,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在相关部门之间来回跑的问题,增强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财务内部管理
优化财务报销程序高校财务部门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是加强财务内部管理,根据业务流程,对科室分工要尽量明确,在强化前台业务流程的同时,更需要做好前后台的衔接工作,避免科室间相互推诿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是要优化财务报销程序,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的运转模式,不断优化财务报销程序,减少报销程序中重复或叠加的部分,协调各相关部门,利用网上平台及财务软件的强大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报销环节中少跑趟趟,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尽量减少现金和支票的办理,利用网银、电汇及微信等支付手段,减少广大师生去银行排队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资金更为安全运行。
(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财会队伍的建设离不开财务人员的不断学习。要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必须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一是要适时根据高校发展的要求阶梯式引进和培养财务人员。二是要及时加强对新政策的学习,紧跟经济和高校发展的新形势,不能闭门造车。三是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礼仪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等,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高校。
参考文献:
[1]张弥.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J].财会通讯,2010(1中):38—41.
[2]李明玉.处理高校财务管理与服务关系的浅议[J].会计之友,2011(10上):61-62.
[3]钟小陶,刘金锋.提升高校财务服务满意度的新思路[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10:74-80.
作者:徐红丽 陈霞 单位:新疆大学
第四篇: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拓展,院校自身经费的有限性造成了建设过程中资金方面的矛盾。在这样的基本现状之后就需要有效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在进行预算管理水平优化的基础上,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使得各项建设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功用。这就需要从现阶段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明确高校的财务管理现状和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实现教育资金的高效合理应用,以有效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财务;管理;提升;措施
预算管理是高校进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对完成教育环节的各项计划以及实现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预算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影响学校的财务状况,也直接制约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校教学环境中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凸显了市场份额的部分,这样的发展现状使得高校在进行资金管理环节中的财务管理更加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运行中,因为诸多的因素限制,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在方式和观念以及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以实现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进而实现高校财务活动管理建设的整体有效性,完善整体性的财务管理控制活动。
1.资金使用方面
(1)经费流失问题严重
在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支撑下,高校的经费一方面出现了严重的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又呈现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尤其是共用资源方面。另外,在教学物资的采购环节频繁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使得经费在严重浪费的基础上没有为教学资源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创收中出现偏差
高校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资源,在特定的环节制定了创收的相关规定,使得高校的教学收入有所增加,极大地改善了教学资源环境。但是,随着深入的发展运行,使得外部竞争愈发激励,对外创收出现瓶颈。高校并没有停止该项活动,造成该项环节极大的行政经费浪费,使院校利益受到影响。
2.帐外资金循环方面
(1)造成教学资金的严重流失
在实际教学环境中,一些院校的相关部门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出现了一系列的自收自支现象,没有合理实现收入的上缴工作,使得高校的资金处于分散的状态。在使用中难以得到集中应用,一定程度上导致院校中的国家财政性资金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不完善以及院校决策的失误。
(2)影响院校经济秩序
在办学资金的筹集渠道方面,出现了一些乱收费现象,使得预算外的资金不仅没有实现有效的集中管理,还因为乱收费问题严重干扰到合理的资金预算。在缺乏合理收入管理的基础上,院校自身经济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理财职能和国家财政职能的执行。
(3)阻碍校内教学改革
实践证明,高校技能型改革的基础是实现有效的经济管理和控制。但在我国的实际改革中,虽然有一定的突破,同其他行业相比较,严重欠缺效率性,使得相关改革停留在规划阶段难以有效施行。这体现了高校在财务管理环节存在的严重薄弱现象,在没有完善体制支撑的基础上造成了资金的短缺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高校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在接受事业单位全额拨款政策的影响,使得整体性缺乏自主理财的观念和意识,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在高校教学资金中的重要性。出现这样的基本现状主要同高校管理阶层没有实现对预算编制的重视有关,并且严重缺乏在财务管理环节的自主性意识。
2.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
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通过实现制度方面的完善能够强化预算管理的整体严肃性和规范化。但是,就我国目前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而言,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性,使得在管理执行中并未对学校的基本规划和财务管理环节起到核心的保障作用。3.编制主体不完善我国的高校预算编制存在着主体单一的情况,涉及编制的部门只是被动地等待财务部门下达预算指标,使得预算调整和编制缺乏群众基础,整体的预算缺乏民主性和公开性,极大地影响了高校预算的整体合理及可操作性。
三、加强预算管理,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1.更新预算管理观念,重视预算管理
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改变传统的只注重资金分配的观念,从全局出发,使预算管理在整体上得到完善,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将预算编制的重要性有效突出,在基础环节做好预算管理的准备。另外,需要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人员有参与意识,群策群力实现更优化的预算管理,认识到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能,需要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得到各个部门的参与和配合。
2.强化内部控制,完善预算监督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内部管理的整体有效性,极大地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有效控制收支环节的资金状况。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整体性的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建立合理完善的监督体系,并实现高校的整体性规划,使院校领导和全体的教职工能够树立预算监督意识。另外,还需要完善检查和评估制度,以确保各项建设经费的合理应用以及同预计目标之间的差距,还需要院校各部门注重预算经费在使用环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升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益。
3.强化全员性的预算管理意识
科学合理的年度预算编制和落实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整体性建设。基于此,财务部门需要强化整体性的宣传力度,有效调动资金使用部门在预算编制环节的参与积极性,保障年度财务预算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真正体现预算编制公平、公正和公开,实现预算管理的有效贯彻和落实。
4.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开展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活动是强化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高校进行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时需要同院校的实际发展现状和具体规划以及核算管理和预算的基本编制原则相一致,采用零基预算、绩效评价和综合预算以及定员定额标准等方式进行,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种形式和方法。通过综合性的进行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更好地促进整体预算编制的科学有效性,以保障后期进行预算分配时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具体环节的精细化。
5.强化预算执行力度,体现预算约束力
高校可以在强化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作为预算管理决策机构的预算管理委员会,由校领导、人事、教务、财务、审计、设备和学生管理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合力组成,来有效负责全校整体预算的审议和决议,并对预算在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管理以及监督预算的实际实施情况。预算编制经过各方审议通过之后必须严格执行,而不能随意调整或者变更,假若出现突发问题需由预算委员会确认并审批之后才可执行。
6.推行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预算不会同企业那样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还需要兼顾社会效益,这需要在预算管理中推行绩效模式,以使高校的教育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强化办学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有效强化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以保障经费预算同工作绩效合理挂钩,在实现预算的有效性和严肃性的基础上,有效调动资金使用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体现预算管理的效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运行,高等院校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特殊的主体类型。在整体的市场化影响下,高校的理财观念、环境、职能、机制和地位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需要高校更加主动地去认识和适应这种转变,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投资效益;需要高校管理者实现自身的财务战略转变,在明确自身财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强化。
参考文献:
[1]邓纯熙.高校财务管理引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2]段海艳.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D].西北工业大学,2003.
[3]吴龙乐.高校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
[4]高凤岩,姜毅.加强预算管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J].商业会计,2013(02).
[5]刘颜华.完善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2(02).
[6]贺跃平.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作者:李丹萍 单位:福建泉州华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