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等学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中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中等学校财务管理从单系统运行转向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体系运行的模式。中等学校会计核算工作、预决算管理以及报表编制等财务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加大了财务风险。本文阐述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再从新《会计制度》视角下分析其给中等学校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最后针对新《会计制度》下中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优化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中等学校财务管理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中等学校;财务管理
一、概述
中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其会计核算应遵循新《会计制度》要求。从具体来看,会计改革的内容主要有:第一,统一会计体系,凡预算内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包含中等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应统一按照新《会计制度》来执行,并根据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行,建立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体系。第二,按照“5+3”会计要素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根据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要求,在原有的负债、收入、资产、净资产以及费用五个会计要素基础上,增加预算支出、预算收入以及预算结余三个会计要素,为预决算、财务报告等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第三,对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要求。新《会计制度》的推进需要更强力的信息系统支持,原有财务系统并不能满足财务报告和预算报告共同编制的需求,也不利于和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的对接。第四,推进了学校财务制度的完善。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了定位和细化,推进了预算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对接。
二、新会计制度对中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会计核算是财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会计核算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管理者对真实财务状况的判断。一是影响中等学校资产类科目核算。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行,为满足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下的费用管理需求,新增了会计科目,也相应地影响到中等学校会计核算工作。在旧会计准则下,根据制度要求中等学校是按照收付实现制来编制账务,虽然操作简单、记账方便,但核算结果不够准确,容易出现账务错误,也容易被窜改数据。而在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行的模式需要进行平行记账,在会计核算时对预算类科目既需要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也要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基于双核算基础下,学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所上升。但实际执行上,在当前新旧准则交接的过渡初期,学校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再加上双基础核算下的工作量也较大,财务人员一人身兼多职,也难以有效推进业财融合,无法深入到业务一线,因而难以有效识别数据的真实性,导致会计核算基础数据不够全面、准确,影响到了会计核算结果,进而影响到学校决策。二是影响中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核算。新《会计制度》下,对资产的定义重新进行了确认,相比原来,资产的范围更加广泛。中等学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按照财务会计下权责发生制要求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摊销,并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以此来为中等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提供保障。综上可见,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会计核算基础从原本的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制度,既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也加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对中等学校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和财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预、决算的影响
中等学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支持,根据国家对财政资金的要求,多数中等学校财务管理侧重于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也主要是基于财政资金收支情况来进行,在往来账款、固定资产等方面上的核算相对较为粗放,也容易忽略无形资产计量。中等学校财务报表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较为有限,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校真实的财务状况,不利于管理者决策和外部监督。
(三)对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强调了财务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得可以更为直接、全面地了解到财政资金在中等学校中的应用情况,了解真实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划拨教育预算。而且学校财务信息的透明也有助于管理人员对数据的掌握,跟踪学校各项目活动,从财务数据可以追溯到经济活动,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另外,按照要求学校要向外部实时公布自身财务状况,这便对中等学校财务信息的共享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保证公布学校财务状况的同时做好关键信息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信息披露工作的难度较高,学校也要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
三、中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创新
(一)优化中等学校资产管理
从资产概念界定的角度而言,中等学校所认定的资产指的是使用超过一年且设备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国家拥有、中等学校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而新《会计制度》下,所界定的资产是指由会计主体获得,预期会有利益流入或形成服务潜力的经济资源。中等学校在资产管理中,应根据新《会计制度》对资产的界定原则,重新调整资产管理范围、内容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制定重构管理流程、制度规范等,在保证学校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资产的使用效率,发挥资产价值。为此,中等学校需要实时掌握现有资产情况,做好记录,并追踪各项资产的使用情况,比对并计算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参考市场平均使用率,明确学校资产的利用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管理现状制定适宜的资产管理目标,并不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持续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当然,虽然资产的安全管理一直是学校资产管理的重点,但资产流失问题也一直存在。因而在提高学校资产使用效率的同时,也要进一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实施,监督资产的使用情况,在避免资产被私占的基础上,减少资产的浪费。同时,中等学校要重视新《会计制度》与本校财务软件的无缝链接,必要时借助外力开发衔接模块,为新《会计制度》核算信息化落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中等学校绩效管理
按照新《会计制度》内容,中等学校在按照权责发生制来规范发生的收入支出时,应引入绩效管理理念,有机结合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结合实际,计算学校运营所消耗的公共资源,在预算编制中加入绩效管理理念,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以预算目标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有效考核学校各部门预算控制情况,监督预算执行。同时,根据岗位需求,对现有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明确划分各部门和各岗位权责利,并落实追责问效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将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和个人绩效挂钩,以此来加强中学各部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工作,进而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三)优化中等学校资金运营管理
首先,新《会计制度》下,学校应根据会计要素的变动,重新定义费用以及资源流入和流出的计量标准,确定有效的资金收入和流入信息,认真开展资金流动管理,保证学校经营资金安全、准确地完成结算。同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通过信息共享,动态掌握各部门以及各活动资金收付情况,合理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加强头寸管理,并提高对学校资金流动性的检测频率,以此来加强流动性风险防范。其次,完善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根据新《会计制度》指引,参考事业单位、其他中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体系,结合学校实况,细化制度规范,明确无形资产确认及摊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工作细则,避免引发隐性财务风险。另外,在资金运营管理中,学校要根据学校资金运营情况和效率,分析和预测学校下期资金缺口或预算缺口,提前做好项目预算调整申报审批准备工作,在危机发生前,防患于未然,根据学校资金状况,做出下一步计划。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中等学校也应同步加强信息化管理,搭建财务共享平台,并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等相关联,进一步强化对中等学校资金的管控。
(四)优化中等学校预算结转与结余管理在多年的发展下,我国中等学校基本都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预算监管体系,学校年度结转和结余自然也是监管的重点。然而对于中等学校而言,多数中等学校对基础设备的要求不高,而国家对教育行业的大力支持也加大了中等学校财政资金的占比,为了提高或维持来年预算配额,突击花费问题并未杜绝,设备重复采购和闲置情况常见。为此中等学校应优化结转结余管理,每年根据实际项目需求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目标,利用分年预算制度,按照每年制定的资金支出计划,优化预算编制,使得其和学校各期实际项目周期相匹配,避免出现某些年度结转结余量过大的情况。另外,中等学校在结转结余管理中也要和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等相结合,参考预算计划、项目实际进展情况等,结合以往年度结转结余资金情况,对异常的结转结余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并严格按照程序上报,由上级部门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来推进学校预算管理的优化,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
四、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是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现状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原本的会计准则已不能全面、高效地指导中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开展,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学校财务管理的优化和提升。不过新《会计制度》的出现给中等学校财务管理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暴露了中等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中等学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新《会计制度》视角下,中等学校应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创新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并从革新管理理念、强化人员综合能力等角度,不断提升中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使得其能适应新《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吕恒.在会计制度下的中等学校财务管理[J].辽宁经济,2019(5):84-85.
[2]李慧琼.会计制度下的中等学校财务管理策略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5):187.
[3]王雪军.基于会计制度视角下的中等学校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20(11):90.
作者:吴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