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财务管理论文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的应用
一、目前学校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预算管理成为学校财务管理的中心,但是由于存在一些历史遗留因素,导致预算管理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1.预算管理监督不力
预算管理成为学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同时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也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预算编制以及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院校管理者以及学生代表等多方面人员参与进来并详细论证,对于那些有条件的学校更是可以成立预算委员会这样的组织,在确定预算之后接受来自于各个部门的监督。不过由于目前学校当中存在着权利错位的问题,导致预算实施过程中缺乏有力监督,也就是说预算编制是一回事,而预算的执行则成了一回事。一些学校在预算管理执行的过处当中没有配套的监督以及奖罚措施。之所以出现预算管理监督不力的现象,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因素是一些学校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方便省事,往往是重复上年度的预算,或者用上年度的会计报表为蓝本来进行简单的修改,然后就成了今年的预算管理指标,这就导致预算管理沦为形式。另一个方面的因素是预算的编制人员存在素质问题,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出于利益的考虑而故意为之,有意地低估收入同时抬高成本,从而违背学校预算管理公正客观的要求。
2.预算缺乏长期目标
学校的预算通常情况下都是年度编制,并且力求维持学校的收支平衡,所以基本上很少会考虑到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短期目标同长期目标的整合问题,这就无法发挥出预算管理的资源调配作用。虽然目前情况下一些学校管理层为未来发展的前景提出了目标,但是这些目标的可行性以及进度却没有一个有效监督,也就是说长期目标往往只在战略层面提及,从而无法反映到预算管理过程当中。
3.预算考核权责不分
目前情况下,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考核以及奖惩措施缺乏具体的落实,这就成为影响学校预算管理目标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考核预算实施的过程中,被考核方往往会突出客观因素对其部门或者事务的影响,回避自身原因,同时考核方往往会掺杂个人感情而无法客观地评价被考核方。一些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事必躬亲,带头违反预算管理的授权机制,这就使得预算管理指标的约束作用难以实现,导致出现权责不分的情况。
二、加强学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预算管理对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此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加强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要想加强预算管理的作用,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内部控制机制,从而遏制学校监管不力并改善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杜绝乱收乱支等问题的出现。学校要通过出台完整的规章制度以及责任体系,建立各级预算管理落实的责任制以及内控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具体责任,从而做到层层落实并且层层防范。在预算管理实施的过程当中要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完整监督,从学校管理人员到各个单位的负责人乃至于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监督意识,同时要严格履行职责。此外还应当建立一个定期评估的制度,定期对预算经费的具体使用状况来加以评估,从而找出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与预算目标出现的差距,提高学校各个单位在预算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
2.改革预算管理观念
目前情况下改革预算管理的理念是加强学校预算管理作用的重要步骤。一方面学校的财务部门要改变预算管理只是单纯的进行资金分配这一落后的观念,进一步突出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性,强调预算编制的现实意义,从而实现预算管理向微观层面的拓展。另一方面预算管理人员也要有积极参与的理念。除此之外,学校的预算管理人员要改变过去轻预算而重核算的理念,高度重视并支持预算管理工作。学校的财务部门也要有服务意识,及时为学校提供出预算分析的数据,从而便于学校掌握预算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从而保证年度预算能够有序实施。
3.采用科学编制方法
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是学校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预算编制原则以及核算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综合使用零基预算、综合预算以及绩效评价等方法,而不能仅仅使用某种特定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学校在把科研费用以及基本建设方面的预算纳入到预算编制过程中可以使用综合预算法,在对某个项目进行预算实施的追踪时则可以使用绩效评价法。只有合理选择编制预算的方法,才可以更好地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强化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4.建立绩效管理模式
学校与企业单位不同,一方面要考虑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其社会效益。学校在预算管理过处当中采用绩效管理目的就是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学校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预算的绩效管理主要是强化责任机制并且建立预算实施的激励机制,把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预算都同任务相挂钩,具体执行的流程如下。首先是让财务部门依照预算管理的目标,来确定当年的预算目标,然后细化并分解这一目标,资金使用部门都要制定具体的目标,然后指导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其次是要建立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制定绩效目标,来监督预算管理的实施。其中各个部门要用书面报告形式来解释预算资金的使用状况,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要监督预算管理执行进度以及具体结果,分析预算资金有没有偏离既定目标,从而及时分析出绩效成果,同时要分析出现的预算差异并找出原因。最后是要做好监督工作,各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时刻保持互相监督并及时反馈。
三、结语
总之,随着学校财务制度等规定的改革,一方面表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转变,另一方面也表示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学校的改革发展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鉴于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校制宜来做好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让教育经费发挥其最大价值。
作者:孙丽霞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1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财务基本上都跟贷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校在财政方面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财务分析,确保高校财务管理能够按照规定正常进行。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很难实现,再加上很多高校缺乏专业财务分析人员,不能将高校真正的资金使用情况反映出来,缺乏对高校资金应用方面的正确指导,使资金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降低高校的财务控制能力。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及创新的途径
2.1逐步引入先进的权责发生制
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发展的大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权责发生制在提供会计信息方面具有更加全面、可靠的特点,使高校可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于无形资产能够正常摊销,确保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保持一致,从而为更新固定资产和转让无形资产提供可靠依据。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将收付实现制的有关信息完全抛弃,要合理使用这两种制度,从而使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
2.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①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②实行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轮岗制和竞争制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③加强对财务管理有关人员技术方面的管理,使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持权责一致。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员工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加强团队的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目前,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预算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开展各项活动之前必须进行资金的预算。因此,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求有关工作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投资项目,使高校的资金使用在最合适的项目上,并且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4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
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避免高校资金浪费和不正确使用,加强高校跟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在使高校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订出完善的资源购置计划,从而使成本核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结论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为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作者:冯丽华吴皓达马婷婷吕世军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第三篇:营改增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高校实施“营改增”的现状
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决定从2012年8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从上海扩展到全国。同年9月1日,北京高校开始“营改增”工作,随后,苏、皖、闽、粤、津、浙、鄂等省份的高校陆续启动“营改增”工作。目前,税改范围已扩展至全国高校。各高校财务处积极配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积极宣传税改新政策。目前,高校涉及的“营改增”征税范围体现在部分现代服务业,具体见下表。
二、“营改增”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极大影响并面临新的挑战。具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改增”对有关纳税情况的影响
“营改增”前,高校签订科研项目合同时需要缴纳印花税,根据合同内容,提供服务则缴纳营业税及附加,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除此之外,还涉及土地使用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营改增”后,高校将不再缴纳营业税及附加。
(二)“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从总体方面讲,营业税属于价内税,高校应纳税额的多少取决于营业额,涉税业务及核算职责全部由财务部门承担。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后,缴纳增值税的多少不但受到营业额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多少和有效抵扣凭证的取得。此时,涉税核算的相关职责不只由财务部门承担,还要求高校对外提供服务的人员提高增值税相关知识,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便抵扣。在会计核算的具体方面上,“营改增”之前,企业缴纳营业税,需要设置“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改革之后,对于缴纳增值税的一般业务,一般纳税人高校应在“应交税费”账户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明细账户,并分别设置“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等专栏;小规模纳税人高校应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对于特殊业务,还应设置特殊账户核算。一般纳税人高校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核算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销售额中扣减的税额。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减免的增值税税款,需增设“减免税款”专栏。
(三)“营改增”对科研人员、项目及发票管理的影响
随着市场刚性需求的增加,以政府支持资金的纵向课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横向课题,“营改增”对高校横向课题将产生很大影响。另外,“营改增”后,对高校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
1.“营改增”对科研人员积极性和科研项目引进的影响。
“营改增”对高校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到横向课题的科研人员和项目。通过分析,作为小规模纳税人高校,税负是一定减少的,但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高校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企业不愿与高校合作,影响科研项目的引入;对于一般纳税人高校来说,由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确定,税负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而高校税负增加的部分由科研人员承担,势必造成科研人员心理抵触,从而影响科研积极性。无论高校是何种身份纳税人,“营改增”后,根据财税[2011]111号规定,高校纳税人就“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免税。这一优惠政策在改革后得以延续,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其科研积极性,提升科研水平。
2.“营改增”对高校发票管理的影响。
增值税发票包括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时必须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而影响缴纳增值税的多少,因此,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相比增值税普通发票和营业税发票都严格的多。高校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开具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我国《刑法》对增值税违法犯罪行为做了严肃的惩罚规定,税务部门稽查和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相比“营改增”前开具营业税发票更加严格。由上述分析可知,此次“营改增”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财务部门的纳税和会计核算工作上,还要求各个部门积极配合,甚至每位涉及科研项目的教师、学生都应尽快熟悉新政策下的报账程序,支持“营改增”工作在高校的顺利开展。
三、高校应对“营改增”的对策及建议
结合目前“营改增”实施情况,针对“营改增”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营改增”后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
“营改增”后,高校面临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身份认定问题。国家税务总局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北京等8省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规定,试点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除“试点实施前已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并兼有应税服务的试点纳税人”外,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规定,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其他个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非企业性单位、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高校作为非企业性单位,可以选择纳税人身份。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的高校,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方便抵扣,同时,财务报账时需要对方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也会造成财务工作量大的问题。虽然高校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变化情况不一,但根据相关规定,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研发服务中产生的水电、设备等支出,通过相关税务筹划,实际税负可能更低。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高校,对现有会计核算业务影响不大,税负的计算相对简便,相应的,财务报账工作量不会增大很多,方便实际操作;另外,税负降低。但是,开出普通发票对方单位不能抵扣,不利于横向科研项目的引入。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到税务部门办理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解决,不过这无疑会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如何权衡利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加强增值税纳税筹划
“营改增”的目的是调整税制结构,降低行业整体税负,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出现部分高校税负增加的情况。这些因素不仅来源于高校自身,也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外部因素有关。因此各高校要切实降低自身税负,不仅要从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做起,还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合理地进行纳税筹划。高校一般纳税人要想最大限度降低税负,应当适当增加可抵扣进项税额的科研收入,尽量减少不可抵扣的项目。另外还应取得合法抵扣凭证,尽量减少与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合作,避免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
(三)规范发票管理
针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更加严格的情况,各高校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使用等管理活动进行严格规范,保证高校日常发票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高校必须对所取得的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保证所取得的专用发票均能抵扣。“营改增”后,对财务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快速适应新的税务征管要求,加强高校内部控制,防范财务管理风险尤其是税务管理的风险。
(四)调整账务处理程序,建立明细账目
“营改增”后,会计核算程序更加复杂,高校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也应做相应调整。在日常核算中,高校应建立增值税明细账,按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计提税额。由于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核算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可以为每一个科研项目建立增值税抵扣明细备查账,按科研合同到款额换算成的不含税收入核算,并作应交增值税处理。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作应交增值税处理,不足抵扣的做记录以便后期抵扣时做账务处理。这种方式方便查询和及时申报免税,但这要求财务人员具有更高的业务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营改增”在全国各行各业的试点,高校的财税改革也逐步提上日程。改革初期,举步维艰,不仅实践经验有限,相关研究也并非成熟。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具体的现实问题,这就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下需要对高校的财税改革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合理避开改革不必要的风险,尽可能缩小改革所需要的代价和成本,在未改革与改革的缓冲阶段稳步推进,因势利导,做好事先的论证工作,事中的调动工作和相关的应急预案分析,合理缩小因突发问题所带来的相关损失。唯有如此,高校财务管理尤其是税务管理制度的改革才能有更大的预判空间,才会为平稳改革和完善体制提供相对完美的路线图,也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补充新鲜血液。
作者:李超王凯单位: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四篇: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评估体系构建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要素
(一)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观要素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扮演着受教育的角色,他们对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对知识的获取途径缺乏系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高校在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以能力目标为导向,在课程实践教学、实验室教学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实践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水平。
(二)教师———实施教育的主观要素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扮演实施教育的角色,财务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中,从学校的学生角色走向学校的教师角色比重较大,这类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无法胜任。高校趋于这种形势,需要全方位激励、培养双师型教师,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对已有的双师型教师应持续提供企业实践培训的机会,实现知识结构的与时俱进。
(三)校内———评估的主要客观要素
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招生情况较其他工商管理类专业异常突出,本专业学生人数规模扩张迅速,但专业师资力量以及实践教学的条件增速无法与之匹配,实践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障。大多数高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与国内部分财务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适合于本校特点的校内实验室,配备适合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特点的软件,如:企业商业对抗模拟实验室,ERP综合实验室,财务与会计实验室,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室等。通过实验室的仿真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校外———评估的次要客观要素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规模的扩张给校外实训基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实训基地能够提供的实训岗位与学生人数出现了较大落差。由于校外实训基地财务管理岗位涉及企业隐私,大多数实训基地岗位无法提供学生于专业匹配程度较高的实习岗位,导致实训效果不明显。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方法
学生、教师、校内、校外四大因素相互依存,在对各要素的评估过程其评估方法相互渗透。
三、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主要是对学生、教师、校内和校外四大要素进行评估,其评估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驱动因素。通过综合罗列实践教学所有环节的要素内容,以百分制对各个要素内容进行评分,再乘以各要素内容权重比例,最后得出每个同学的实践教学效果分值。
(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要素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中学生要素为核心,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获取来源进行评估,其中学生的能力水平指标权重为35%,知识获取来源权重为5%。知识获取来源采取百分制,校内实践课程、校内实验室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培训以及自主实习四个知识获取来源总分分别为30分、40分、15分和15分,将各个知识来源分数加总即可得出知识获取来源的总分。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要素实践教学评估内容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教师要素指标权重为25%,其中课程实践任课教师指标权重为10%,实验室教师指标权重为15%,两个方面均以教师的素质、教师的任教水平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展开。
(三)财务管理专业校外要素实践教学评估内容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校内要素与校外要素的指标权重分别为20%和15%,指标内容包括了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训教学的基础条件、人员素质以及实践效果。
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实施要点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指标权重的分配原则
1.以评估主观要素为主,客观要素为辅;评估四要素中以学生要素和教师要素为主,校内与校外要素为辅,校内与校外要素中则以教师为主,条件为辅。
2.以学生要素相关的驱动因素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心;评估指标权重的分配过程中,涉及学生要素相关的驱动因素均为重点,重中之重则为涉及学生能力培养的驱动因素。
3.以校内实践手段为主,校外实践手段为辅;由于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接受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实训的企业大多都不愿意让学生涉及过多的企业财务,仅仅从事简单的凭证整理、会计实务以及税务处理。学生从企业实训中能够获取的专业应用能力有限。
(二)设计问卷调查需要根据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特点以及社会环境设计具体的问卷调查内容
(三)对于评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均以百分制计分二级评估指标和三级评估指标分值的获取可以以问卷调查、教师考查、考试、作业等方法获取,均以百分制计分。
(四)评估体系实施之前分析所有评估指标的实施途径,并整理好实施路径
(五)评估前整理并收集好相关要素的客观信息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前对教师、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客观内容收集完毕并进行评分。
五、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要素为学生、教师、校内和校外,通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对四要素涉及实践教学的驱动因素完整罗列,并根据工作经验给予每个驱动因素一定的权重比例,乘以各个驱动因素的分值,最终得出每个学生实践教学的分数,用以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方向和就业。此体系仅限于理论层面,作者将会在后续的工作中陆续将此指标体系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完善其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构建更加具有实用、严谨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作者:姚艳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