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控(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网络经济的不断增长为互联网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行业高度繁荣的背后也暗藏着众多影响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的财务风险。基于此,本文在详细分析互联网行业普遍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以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阿里巴巴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面临的财务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以期为国内其他互联网企业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共同发展的协同效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政府的大力扶持、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行业投资兴趣浓等先天优势为国内互联网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互联网企业造就众多发展神话的同时其背后也暗藏着许多阻碍和风险,而财务风险就是众多风险中的一种。相较于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经营模式多样、网络化风险难以识别量化,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潜在的财务风险存在较大难度。再加上当前大多互联网企业将经营中心聚焦于如何扩展业务,通过盲目的跑马圈地、烧钱等手段吸引活跃用户并抢占市场份额,致使企业管理者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内部控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弱等弊端显现。
二、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经营风险
当前互联网企业经营模式主要有免费和收费两种。其中,免费经营模式是依靠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或产品吸引潜在目标群体并积累客户流量,在出具规模化的客户流量基础上借助于投放广告收取广告费的模式取得经营收入,并以此盈利(如新浪、奇虎360等)。该模式具有客户粘性高、渗透能力强等特征,但是仅依靠单一的广告费收入使得盈利模式单一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一旦改变免费经营模式会给互联网企业带来负面效应,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流失大量用户。而收费模式与传统经营模式相似,都是付费后才能获得产品或服务(如优酷网、腾讯游戏等),需要花费大量成本以保持客户粘性并培养其消费习惯。由此可知,无论互联网企业采用何种经营模式,客户粘性都直接决定其生死存亡,从本质上说,互联网企业经营模式就是客户流带动资金流的流量经济模式,一旦企业产品满足不了用户需求或用户消费习惯变化将会对互联网企业产生极大影响。
(二)筹资风险
互联网行业具有经营风险高、盈利能力不稳定及缺乏可抵押固定资产等特点,导致其向外部融资时经常遭遇拒绝,融资难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初期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而行业本身又具有烧钱占领市场份额的固有属性,因而如何满足资金需求并有效控制融资风险成为众多互联网企业不得不解决的现实性难题。大型上市互联网企业可以依靠发行股票或者债权满足融资需求,而其他众多非上市互联网企业大多通过外部引进天使投资、内部加强应收款项周转速率以获得充足资金。但是外部引入的天使投资虽然能够满足资金需求,但是会对公司控制权产生影响,增加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稳定性;而提高应收款项的周转速率也会损害与交易客户之间的和气,增加贸易双方的摩擦,不利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长期发展。由此可见,互联网企业应协调好内、外部融资渠道,在满足自身经营资金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筹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三)投资风险
互联网行业具有创新性、技术性依赖和客户粘性等特征,并且行业属于流量经济模式,只有活跃用户规模化才能带来资金流以实现盈利目标。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互联网企业投资必不可少。初期投资以形成用户粘性为目标,积累活跃用户规模,即烧钱抢占市场份额,该阶段大部分企业属于亏损运营;用户粘性养成后需要对产品或服务不断创新以维持用户体验感并转亏为盈,但是如果该时期用户改变消费习惯或者加入竞争对手,企业将面临巨额亏损;甚至大型互联网企业在用户粘性形成后也寻求多元化投资经营,但是多元化投资可能使企业丧失原有优势甚至濒临破产。
(四)现金流风险
现金流风险是互联网企业普遍存在的风险之一,也是可能引发经营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的直接导火索。现金流是企业“流动的血液”,只有保持充足、稳定的现金流,企业的经营发展才能得以持续。相较于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由于顾客、收入等较为稳定,其现金流往往也比较稳定。而互联网企业的缺点是顾客、收入等不稳定,融资渠道单一,使得其现金流随之变动比较大,难以维持一个稳定的现金流水平。这就使得互联网企业比传统企业更易于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也是互联网企业淘汰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互联网企业由于采取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使得坏账率急速上升,现金收回少,造成账面上有盈利,实际却因为现金短缺而陷入财务困境。因此,现金流风险是互联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重要风险之一。
三、阿里巴巴财务风险分析
以电子商务起家的阿里巴巴是我国互联网龙头企业之一,也是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更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沿的风向标。研究阿里巴巴财务风险管理过程遇到的问题既能够为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思路,还可以借鉴行业龙头企业是如何将大数据、云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日常财务风险管理环节中,对提升整个行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文对阿里巴巴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具体分析:
(一)经营风险
阿里巴巴的经营风险隐藏于自身打造的商业生态圈内,而阿里商业生态圈具有结构复杂,经营内容多样、经营模式多元、产业价值链长等特征,容易引发系统性经营风险。从1999年成立伊始,阿里巴巴先后创立了淘宝网、聚划算、天猫等购物平台,后又延伸至阿里旺旺、支付宝、蚂蚁金服、阿里小贷等集支付、投资和融资为一体的金融平台,再到阿里云、恒大淘宝俱乐部、投资华谊兄弟、嘀嘀打车、饿了么等文化娱乐业,后期更是迈向了海外投资市场。历经十余年其经营内容由最初的电子商务,不断延伸至金融、影视、文化娱乐、健康医疗等众多领域,已初步建立起一个由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三足鼎立的商业生态圈(详见图2)。而阿里的商业生态圈的每一次扩展都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变化而衍生的,例如淘宝网是解决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而建立的;阿里旺旺是基于买卖双方需要交易证据,记录交易轨迹防止交易欺诈的需求;支付宝则是以解决道德风险、支付风险、信用风险的金融平台,买卖双方的资金都先集中到支付宝中心,待到买家确认收货后再集中划拨以规避交易风险;天猫、淘宝网形成的海量交易数据、支付宝累计的海量资金流数据、阿里旺旺记录的海量通讯数据和用户数据又为阿里云的应运而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阿里商业生态圈所增加的每一部分新内容都增加了用户对阿里的粘性,但是客户粘性的增加在为阿里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同时,也为其埋下了经营风险,这种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阿里商业生态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促进用户养成了固定的消费习惯,一旦客户改变消费习惯将对阿里产生致命打击;另一方面阿里自建商业生态圈的经营模式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一旦该种经营方式被复制不但会加剧市场竞争,还会降低用户对阿里的粘性,进而对其持续经营产生冲击。
(二)筹资风险
从外部筹资来看,在阿里巴巴未上市之前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主要战略投资者包括日本软银、雅虎、高盛等。尤其是2005年雅虎曾以10亿美元现金加上雅虎中国的所有业务和品牌使用权换取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融资完成后马云团队仅持有阿里巴巴31%的股份,日本软银持有剩余29%的股权。该轮融资直接导致马云团队失去了对阿里巴巴的绝对控制,后期更是出现马云团队差点被雅虎高层挤出阿里集团的窘境,由此可见,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或天使投资人虽然能满足筹资需求,但是也可能为企业后期的控制权问题埋下隐患。而2014年9月阿里赴美上市后,IPO直接募集了250亿美元,这为阿里集团后期建立庞大的商业生态圈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但是境外上市筹资也使阿里经常遭受境外投资机构恶意做空影响其经营稳定性,国外严苛的法律监管制度、陌生的资本环境等也成为影响阿里巴巴成功筹资的重要阻碍。从内部筹资来看(详见表1),阿里巴巴集电子商务平台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于一体,造就了其拥有其他互联网企业无可比拟的自由现金流,近三年阿里集团年均持有自由现金流高达740亿元,但是考虑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资金和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的性质和国家监管要求,例如支付宝平台沉淀资金属于临时性周转资金及用户投资资金,阿里不能将其挪作己用,一旦越界就会触犯法律的红线引发法律风险。此外,通过计算阿里巴巴应收款项的周转速率可知,集团应收款项周转速率明显下降。在集团不断延伸价值链条、扩大商业生态圈的需求下,内部应收款项灵活性却越来越差,这不仅增加了公司对外部融资的依赖,还可能引发内部应收款项坏账大规模的增加,进而对自身经营可持续性和盈利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投资风险
阿里巴巴在互联网行业中市场地位高、市场前景好、市场规模大和市场预期乐观,但是乐观的背后也隐藏其盲目投资的风险隐患。虽然阿里集团围绕用户、流量、大数据和价值链打造了商业生态圈,经营领域涵盖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处理及生活、文化、体育、娱乐等众多内容,但是投资效率和成果值得商榷。因为阿里集团的商业生态圈以系统性、整体性发挥协同效应,一旦商业圈某一环节被竞争对手占据主要市场,则整个商业圈的威力和作用可能会大打折扣。为此,阿里巴巴每年不惜以高额的股权投资入股各行业龙头企业已排除竞争对象,例如投资滴滴、饿了么、美团网、华谊兄弟、优酷土豆、恒大足球、高德地图、全峰快递等。从表2近三年阿里巴巴长期投资总额和投资活动净现金流也可以清晰的看出,其实施了大规模投资战略,长期投资总额由206.89亿元增长至563.49亿元,投资净现金流由初期的-329.47亿元持续扩大至-673.28亿元。这种激进的投资策略本身就具有风险,而投资领域繁多能否发挥整合与协同效用也尚不得知,再加上商业生态圈风险可能具有连锁效应,某一领域的投资失败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致使阿里巴巴出现严重的经营危机。
(四)现金流风险
不可否认,阿里巴巴依靠当前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地位已经培养出用户粘性及消费习惯,这为阿里集团带来了丰厚的经营业绩。但是从阿里的战略布局可知,为建立商业生态圈其进行了疯狂的股权投资,势必耗费巨额现金流,尤其是帮助新投资领域积累用户规模及培养消费习惯方面更是进入疯狂“烧钱”模式,例如为培养用户的打车出行消费习惯,阿里投资了滴滴出行,并在三给月内疯狂补贴20亿元资金用于优惠支付,而打车消费背后又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关系到阿里互联网金融布局的战略实现。由此可见,阿里巴巴构建的商业生态圈中任何环节的搭建都需要其先疯狂“烧钱补贴”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和依赖,然后才能实现扭亏为盈,这对集团现金流是个巨大考验。再加上阿里巴巴近三年应收款项周转速率持续下降,内部资金盘活效率下降,而外部投资需求旺盛,这也加剧了公司现金流风险。此外,行业竞争格局加剧也导致用户都阿里巴巴的依赖性降低,用户粘性的下降及竞争对手的崛起又会对阿里集团现金流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蚂蚁金服的成立可以为集团提供充足的现金流,但是资金的性质和国家监管要求可能使其受到诸多限制并触及法律红线。因此,在自身现金流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还需“烧钱补贴”用户并投资龙头行业打造商业生态圈,“内忧外患”现金窘境将对阿里巴巴产生不利影响。
四、阿里巴巴财务风险控制
(一)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经营风险控制
为了有效解决用户粘性下降给集团带来的经营风险,阿里巴巴充分利用掌握的用户信息流、交易信息流、资金信息流和通讯信息流以挖掘用户需求并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于2009年打造出用于大数据处理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进而为集团大数据处理提供技术支撑。例如阿里率先推出的天猫聚石塔平台就是综合利用电商、金融、移动和通讯等数据而打造的商用产品,其以云技术为基点,将商家客户管理、资源管理等系统集中于云端,打破信息孤立格局以便于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质量。商家可利用平台推送的用户数据信息对商品、价格、促销进行集中管理;用户可基于平台提供的数据和服务择优选择交易商户并对交易满意度进行反馈。平台在云技术的支持下随时都可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推动,通过对买卖双方进行集中化管理,并利用大数据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用户对商家的满意度并形成消费忠诚度。同时,为了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并提升用户粘性,阿里巴巴还对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先后成立了数据委员会、数据平台事业部、信息平台事业部等部门,专门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为目标对集团后期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融资风险控制
阿里巴巴成立初期的融资决策考虑最多的莫过于如何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融资成本筹集大量资金,而通过引入高盛、软银、雅虎等战略投资者是十分合理的融资方式。但是随着外部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对阿里集团的控制权和经营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使阿里巴巴在后期融资时不得不考虑如何在保持控制权稳定的前提下募集充足发展资金。再加上阿里赴美上市后,公司价值和融资策略时常受外国机构投资恶意做空,对公司顺利实现融资目标产生了负面冲击。为此,阿里巴巴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及专业处理人员对商业生态圈内部资源进行整合、疏通,并建立用户信用体系,通过清除内部阻碍以减少内部资金占用和闲置期限,加快内部资金周转速率以降低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同时围绕自建商业生态圈打造集支付、投资和融资为一体的互联网金融中心以提升内部资金流通速率。该举措在满足发展资金需求的同时既规避了外部投资进入对公司股权和经营稳定性产生的负面应先,还能有效盘活商业生态圈运营活力和效率。
(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投资风险控制
阿里巴巴激进的投资步伐为自身财务稳健性埋下了隐患,但是也正是这些外部投资为阿里巴巴基于大数据分析控制投资风险提供了有利条件。阿里巴巴在构建商业生态圈的同时也是在构建“大数据商业圈”,对外投资既符合构建商业生态圈的内在要求,也为公司获取更多外部数据资源提供有效途径。投资活动扩展了大数据产业链,而产业链的延伸也为公司了解投资风险提供数据支持。并且公司数据建设的加深也为阿里巴巴了解商业生态圈阻碍和问题指明方向,再通过股权投资、收购等举措清除内部阻碍,实现整体现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通畅运作。所以正是基于这些数据支持下的投资决策使得阿里巴巴在疯狂扩张下仍能合理控制投资风险。
(四)建立大数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为了有效保持集团现金流量稳定性和充足性,防止因现金流风险引发的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等,阿里巴巴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优势建立了大数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与传统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同的是,大数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在云技术支持下能够实现事前预测、事中处理、事后管控的实时动态监控预警,能主动识别、预警潜在风险敞口并及时通知风险管理人员积极主动的进行风险管理。同时,阿里巴巴建立的大数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将产生财务风险的内部外经营环境等抽象因素都数据化,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各种风险因子异常变化情况进行识别,任何涉及资金流的风险因子出现异常,预警体系都能够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进行主动识别并及时预警集团潜在的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徐玉芳:《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财会通讯》2017年第17期。
[2]崔海轮:《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金融经济》2017年第4期。
[3]周利芬:《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特区经济》2016年第11期。
[4]宋明瑜:《互联网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财会研究》2016年第10期。
[5]杨曼:《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及控制措施》,《商业经济》2016年第9期。
[6]项波:《论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师》2016年第9期。
[7]王利冬:《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探究》,《财会通讯》2016年第17期。
[8]罗福凯、张明波:《互联网企业财务特征分析》,《财会通讯》2015年第4期。
[9]王千:《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第11期。
作者:王娜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基于现金流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摘要:现金流是引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元凶”之一,其对企业的经营收益能力和方案决策科学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流动性不足、赊销比重失衡、产品库存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现金流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其次,围绕做好现金流编制预算、实施合理控制手段、制定科学筹资规划三个角度,重点研究了基于现金流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现金流;财务风险;企业经营管理
1引言
一直以来,企业的财务收益与财务风险都是相伴而行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体流程当中,为企业在财务预算、成本投入、筹资融资、营销规划等多个环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敲响了“警钟”。据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现金流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做出分析研究。
2现金流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现金流是引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元凶”之一,其对企业的经营收益能力和方案决策科学性具有决定性作用。通常来讲,企业现金流的运行状态越好,企业的发展潜力也就越强,其经营过程中所涉及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也就越低。具体来讲,现金流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当企业没有做好现金流运行的预算和规划时,即很可能导致现金流运行缓慢,甚至出现滞流、断流的情况。此时,一方面会使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维持生产、营销、宣传等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也会降低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导致逾期风险问题的发生。第二,赊销比重失衡的问题。现阶段,一些企业为了提升收益能力、扩大产品销量,会采取出赊销的产品营销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企业提升应收款项的整体量级,但并未切实体现在短期内的现金资产上。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收益情况已经产生,故而必须用流动资金支付相应的税款,导致现金的快速流出。此外,一旦企业并未对赊销合作的客户进行信用分析,而是盲目地将产品供给对方,还可能导致收益行为的失控,造成现金回流时间的延长,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第三,产品库存的问题。从当前来看,为了及时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部分企业会保有大量的产品库存。但在这一过程当中,一旦企业的业务数量出现下滑,将很可能引发库存过多、超储积压的问题发生,进而降低库存产品的流动性。此时,企业不仅会面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损失的问题,还必须支付大量的产品保存和维护费用,最终造成现金流的收支失衡,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
3基于现金流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可行策略
3.1做好现金流的编制预算
在企业经营活动的运行周期内,相关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收支情况,做出相应的现金流编制预算行为。通过现金流预算,能有效帮助企业提升近期经营决策、长远经营计划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促使企业通过最好的资金投入,实现生产成果质量、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做好现金流的编制预算工作,还能使企业对自身当前的资金周转情况做出分析,并对一段时间内的可利用资金额度做出限制,一次防止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资金透支问题,导致企业背负较大的债务压力。从实施方法上来讲,企业相关人员首先要对企业经营领域内市场营销、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实际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交由相关部门进行统一汇总分析,最终根据一段时间内企业各项收支指标的变化曲线,推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预估结果,并由此提升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水平。
3.2实施合理的现金流控制手段
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了由高速向中高速的放缓态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除了要做好现金流的预算管理以外,还应对现金流的运转过程做出控制。例如,企业在实施现金交易行为的过程当中,应将财务出纳、账目记录整理等工作任务交由不同人员进行独立完成,以此防止人为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产生。除此之外,企业在经营获利并取得一定数额的现金后,应及时存入到企业的银行账户当中,并将其视为“非支付”的资金储备。其后,在进行量级较大的现金交易活动时,企业应以支票为工具完成支付行为,并批准动用存蓄在银行中的资金。这样一来,可有效防止现金流发生运行混乱、调动零散等风险问题,保证企业收支行为的程序规范、有据可依。
3.3制定科学的经营筹资规划
现阶段,贷款融资等筹资行为已经成为企业维持运行稳定、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资金来源方式,同时也使企业承担起了一定的债务压力。此时,为了避免企业现金流出现中断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企业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投资成本、资金能力与筹资额度之间的相互协调。在完成筹资行为以后,企业应对现金流的应用方向、运行状态实施动态监控,并针对监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负面问题做出及时解决,从而实现成本投入、收益获取之间的良好接续和动态平衡。此外,企业还应通过优化生产技术、改进生产方案等方式,实现经营成本的有效缩减,以此在保证生产经营质量的前提之下,降低自身的筹资需求,进一步实现财务风险的规避。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环境、金融环境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要把现金流管理看作是财务风险规避的重要方向,并将现金流管理理念落实体现带企业的预算、决策、控制、管理等经营行为当中。只有保证好现金流运转速度、收支平衡的稳定性,加强企业现金流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收益得到保障,将企业置于更加安全的发展路径当中。
参考文献
[1]信钰.基于现金流视角下HD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2]郑晓薇.基于现金流量的高校财务困境预警研究[D].东华大学,2012.
作者:张艳玲 单位:山西汽运集团晋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第三篇:论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摘要:自2016年5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推行营改增试点工作,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畴。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以往两种税制并存的局面,缓解企业税负压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及营改增的转换,企业的传统模式隐藏的财务风险,企业思维模式固化、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等问题会逐一呈现。本文试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阐述,提出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手段和措施,以增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施工;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合同控税
2016年起,我国建筑业正式纳入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范围之内。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为企业减轻了税收压力。但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风险也浮出水面,其中包括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内控机制不够完善、财务税务风险、资金风险、工程预算管理风险等。建筑施工应该对各类风险做到科学分类和合理把控,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控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相关要求,长期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多数建筑施工管理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除此之外,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直接启用财务人员担任风险防控人员,财务人员疲于应对税务改革,对风险控制难以执行到位。加上培训投入少,企业风险防控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风险防控机制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或在风险防控过程中,相关流程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本质作用。与此同时,在一些大的工程项目投资之前,建筑施工未能提前对项目进行预期调研,致使相关管理者对项目的风险系数不清楚就盲目投资,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除此之外,许多企业没有制定风险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经济风险,就会妨碍企业的正常运营,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资金体系有待优化
目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采用负债经营的方式,适度负债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不合理的举债经营会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营改增后相关销项税额的缴纳增大了企业资金流动的难度,如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按2%的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交税款;合同约定收款日期已到,未收款,需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一旦工程建设中出现拖欠工程款的事情,就会阻碍工程的正常运行。在新政策实施后,部分建筑施工管理者未将资金管控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从而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风险系数随之增加。
二、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要提高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就要积极学习其他优秀建筑施工企业的先进风险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内控制度。在决策投标项目之前,管理者应对标的工程项目的经济背景、技术要求、发包方实力及信誉等进行客观分析,综合考虑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趋势,进行客观的判断,不要饥不择食。工程施工负责人还需要熟悉图纸,保证按图纸施工,规范操作,在发生变更和索赔事项时,及时办理工程签证,确保项目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风险防范的宣传力度,通过公司网页、微博、微信、OA平台等,对分散在外施工的员工进行制度的传达和约束,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使得企业员工都能够参与到风险管理当中。
(二)结合风险管理流程完善独立的监督机制
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防范效率,就要针对风险管理流程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对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严格把关,使得相关责任都能够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身上。与此同时,企业应该聘请专业的监督小组对内部进行监察,及时清除企业内部存在的违法乱纪的现象,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无法规避的财务风险要提前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一旦风险来临时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防止因财务风险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三)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
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确定财务监测指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从不同侧面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周转能力,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防范风险。如选取反映偿债能力的营运资本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周转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聘请专家和选派的相应人员探讨设置有效的权重,搭建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规避风险。
(四)增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控税的新理念
合同决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决定企业的税收负担。合同是企业隐藏税收风险的温床,要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关键要从合同的签订抓起,斟酌合同中有关违约金条款、货款的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票据结算)和支付时间条款,货物或劳务的交付时间条款,预付款支付时间条款等,规避不合法条款约定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多交税或漏税的税收风险。建筑企业普遍存在以挂靠方式承揽业务,或资质共享承揽业务,需改变原操作模式,以谁的名义中标,则合同签订、资金收取、发票开具均应以中标方为主体与业主发生交易行为,实际施工过程挂靠方归中标单位集中核算、集中管理,否则应签订分包协议。
(五)进行纳税筹划,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控,并及时缴纳税金增值税制
对相关业务的合同、资金流和发票流都有更严格的要求。企业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维持采购总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更多的进项税额,降低企业税负。增强对相关发票的管控,一旦发现票据丢失等问题,要做到理性追究责任。财务工作中,应设置专人来做报税和税收筹划工作,使涉税工作有条理,保证专票的取得、支付、认证等各个环节都没有纰漏,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的财务风险。根据经营、成本等方面选择最为合理的纳税方案和时间,确保税金及时缴纳是减少企业税务负担的有效策略。
(六)优化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结构
建筑施工企业可设立资金结算中心,资金调度使用执行资金预算制度。结算中心集中办理企业内部的资金收支、运转、投资、分配,并定期向各部门各项目负责人进行核实,解决资金分散、监控筹划的难题。对工程资金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制定合适项目的资金使用明细,有计划地使用资金,避免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不足,而转嫁的货款及工人工资引发的履约风险和诉讼风险。除日常的收款,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竣工后的财务结算,及时办理各种结算和清理,避免项目在竣工后无人重视,质保金未及时收取、工程保修费用增加等风险。总而言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建筑施工业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应积极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加强自身风险防范效率。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从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意识做起,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防控机制,搭建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完善内部的资金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财参考文献:
[1]古宏霞.“营改增”后工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8-08.
[2]周春丽.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措施探讨[J].会计师,2017.10-23.
[3]苏智敏.“营改增”后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05.
作者:黄小珊 单位:广州对外经济贸易咨询有限公司
第四篇: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
【摘要】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能力不断提升,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全面提升可持续竞争力,除了要不断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以外,还要加强内部管理工作,提高内控水平,有效应对各种财务风险,才能全面提升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优势,实现长远发展。当前企业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相关工作的推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意义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市场竞争规则和准入机制更加要求,迫使企业必须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进行一系列内部变革,加强财务管理,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才能有效应对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而主动出击和应对,更好地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为推动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加强新形势下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基本内涵概述
企业内控管理是指为了保障企业有序正常稳定运行而对企业人、财、物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监管和内部控制行为。企业内控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经营管理的必要手段。通过开展企业内控管理,能够不断提升企业财产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经营效率,也有利于防范各种财务风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内控管理内涵丰富,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而做出的自我约束、调整、控制和评价的所有的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综合。企业在进行内控管理时,必须要坚持科学原则,要全面考虑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环境变化情况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活动、监督检查等五个方面加强综合管理,全面保障相关资料的真实完整、资产的安全,从而为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支撑,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在机制、风险意识、监督检查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具体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健全完善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作保障。企业想要持续开展内控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和保障机制。尤其是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加上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企业也应当及时进行制度完善和更新,才能保证制度的可行性、完善性和科学性,由于对内控管理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导致在推进过程中不积极,制度不健全,甚至很多都是直接按照上级的政策要求来开展相关工作,比较被动,不利于企业全面应对财务风险和市场危机。2.企业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而言,日常事务性较多,本身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风险,也没有超前预警机制,很多要求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从而导致风险应对能力不足,一旦企业出现资金供应问题等,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具体过程,增加了财务风险损失,也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3.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当前外部环境变化非常快,金融危机、货币贬值以及物价上涨等这些因素都不是企业本身能够控制的,企业想要持续经验,就要不断购买原材料,还要不断调整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才能保持人员的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4.财务管理权力难以集中,内控监督独立性不够。当前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赋予的权利很难集中起来,往往是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来开展各项工作,不能从整体上制定决策,保障整体利益、宏观效益的实现,大局意识薄弱,这些都导致在内控管理过程中部门利益、个人主义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效能的发挥。加上企业内控管理人员往往都是身兼数职,既让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利于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科学评价,独立监督和有效运作,发现的问题受到利益牵连和影响,很难直接提出整改或者加以纠正,大大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内控监督管理效果不强。
三、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全面提升风险应对水平,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或改进:1.建立健全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要结合外部市场变化、有关政策和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现代化内控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理念、方法,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有关做法,制定包括五大要素,涉及目标、流程、职责、标准和考核在内的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并加强制度宣传和监督,引导全体人员结合自身岗位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激发能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管理结构,不断引进高端的财务管理人才,充实到财务管理队伍中来,从而提高整体财务人员的素质。还要加大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力度,对外部环境进行全面预测和分析,提高管理人员管理观念和管理意识,增强对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趋势来制定相应的决策和应对方法,从而提高外部环境控制水平。3.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应对机制。企业要针对财务管理的具体方面针对性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存货、资金链、保管、投资以及违规等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风险筛查,科学评价风险等级,明确责任岗位和责任人,加大会计信息的审查力度,形成风险排查与监督长效机制,定期对风险点源进行排查和梳理,从而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提高整体应对水平。4.加大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培训工作,加强专业基础知识、业务能力、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培训,引导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知识,加强自我约束,定期开展交流,严格推行职业资格上岗制度,从而打造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降低违规风险,提高整体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要加大财务管理硬件和软件配置,引入现代化财务管理智能化管理软件,结合企业实际打造针对性综合业务管理模块,提高智能化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还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必要时引入第三方机制进行审计审查,从而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监督网络,保证企业利益最大程度地实现。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续性工作,想要不断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就需要对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防范措施,在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监督检查和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督考核,才能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更好地实现长远健康可持续经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抒智.现代企业财务内控对经营风险防范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5(7)
[2]李业.现代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防范[J].时代金融,2017(5)
[3]李炜铮.初探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思路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5(6)
[4]耿慧敏,马莹枭.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9)
作者:李华春 单位:内蒙古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六篇:关于企业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管控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大海外”和“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拓展海外市场,部分企业初涉新国别的海外市场,由于对当地市场不熟悉,各项风险较高,而财务风险管控又是现今跨国公司在海外项目上的最大难题。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企业当前海外项目上财务风险特征和定义,其次分析了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问题,最后指出强化海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优化措施和主要途径。本文作者连续9年奋斗在南美和非洲海外一线,积累了一点海外财务管理经验,进行共同探讨,便于不断降低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提升效益空间。
关键词: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走出国门,拓展海外”是当前的热门话题,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海外战略,加强构建“海上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在集团的引领下,我局积极走向海外,海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随着我国发展规模的不断增长和海外项目的逐渐深入,海外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海外企业如何提高财务的管控效率,防范财务相关风险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目前海外项目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财务风险的6个主要方面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目前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1.地域性强海外企业财务管控中由于项目所在国法律、规章、外账、汇率、税费和国家风险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使每个国家的财务风险管控侧重点各不相同。特别是新开发国家的项目,导致财务风险地域性差别很大,集团整体管控难度大幅增加。2.可控性差海外项目跟国内的常规风险不同,体现在日常财务管理各个方面,没有经验较难发现和解决。平时得和外部机构打交道,当地的办事机构效率很低,解决财务风险难度加大。3.危害性大海外的现汇项目利润一般不高,项目最终能否盈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在海外工作有时会听别的公司经理说,项目本来挣钱了,最后收尾阶段交税导致亏损。4.统计性难海外工程需要单独核算利润和建造合同等,涉及到的币种较多,这样就涉及到汇率变动和外币损益调整。加上外币波动幅度大,牙买加和智利项目3年左右时间当地币就波动高达50%,造成数据统计难度增大。
二、海外项目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问题
1.认知风险(1)以国内意识认知解决国外问题。按照国内的劳务用工合同翻译成当地语言就进行招工,有的为了减少缴纳养老保险的手续和增加工人收入,直接在合同里规定工资包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由个人去保险机构缴纳。这些在巴拿马和智利等很多国家,属于无效合同。(2)内部控制监督较国内难度大。海外工程刚开工时因调遣和签证原因人员不能按时到位,各类专业人员很多身兼数职,如财务主管兼出纳,材料采购兼仓管等。
2.资金风险(1)资金链和资金安全风险。海外项目资金链如果出现问题危害较大,由此导致当地工人工资推迟几天发放时,轻则罢工抗议,重则发生冲突,所以必须保持资金链流畅。(2)坏账风险。主要体现在收付款两方面,收款方面如果业主资金困难,施工企业将面临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付款方面如果国外的供应商预付款金额较大,存在遭受损失的风险。(3)外汇管制风险。部分海外国度外汇管制严格,特别对项目的利润汇出更是异常严厉,导致项目前期垫资和最终利润难以汇回。如智利利润汇款需要补缴利得税到35%,厄瓜多尔资金汇出手续费高达汇款金额的5%。
3.成本风险(1)项目自身成本风险。主要体现在小部分施工企业初来新国度承揽工程,为了先站稳市场或还没了解当地市场的情况下投标并低价中标,产生亏损项目。(2)固定资产摊销风险。部分海外大型项目购置大量固定资产,由于没有后续大型工程,设备维护保养成本高,导致账面摊销成本不断增大,吞噬前期利润。
4.外账风险(1)外账处理不符合当地要求。由于不了解当地会计准则,外账处理方法错误,遇到所在国进行财税检查,遭受处罚。(2)外账发票不规范。由于材料和设备等管理人员主要关注发票金额,而对发票的名称、税号和单位地址等信息不重视,此类发票在很多国家将不能退税和进入项目成本。
5.汇率风险(1)兑换风险。海外项目基本按照美元结算,一般企业需要在国内购置项目设备物资、支付劳务费等都存在汇率风险。由于汇率每个工作日都在变动,如智利比索仅间隔一周汇率就波动高达5%,对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支付风险。如果当地币升值,无形中将增加项目成本。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材料和人工费上涨、当地政局动荡等方面,如牙买加和智利当地币在3年间就波动达50%,导致后期项目汇兑风险加大;委内瑞拉项目由于政局动荡,汇率波动更大。
6.税费风险(1)增值税风险。海外不少国家对增值税发票退税有时限要求,一般3个月左右,如果没能及时提交发票和相关退税单,将失去退税资格,特别在智利,增值税高达19%,不及时退税将给项目造成损失。(2)所得税风险。体现在个税和企业所得税两部分。个税项目所在地会要求在当地缴纳,而国内存在重复纳税的风险;企业所得税是根据项目所在国税费规定,根据外账利润按一定比例进行纳税,如部分国家因签证问题人工费无法入账,给项目成本造成巨大压力。
三、加强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管控的优化措施和主要途径
1.强化认知,加强内控(1)转变观念,强化认知。全面掌握项目所在国的合同和劳务等信息,防止在合约管理上出现重大疏漏,学习当地税法,严格执行,避免税务及劳务纠纷的风险而导致的诉讼和赔偿风险。(2)资源共享,加强内控。考虑海外项目越来越多,财务人员紧张,后期可考虑依托财务共享中心,财务人员集中办公,建立海外财务资源共享和集中管理。
2.增强项目资金的安全性(1)资金链和资金安全方面。预测项目的现金流,提前做到筹划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如我部通过现金流提前预测,先后协调300万美元到智利项目部,200万美元到巴拿马项目部,60万美元到巴哈马项目部,对生产提供了保障。另外针对治安环境动荡的国家,财务现金报销额度须控制在2000美元以下,尽量采用支票付款,减少现金支付比例。(2)坏账风险方面。对业主资信差或政局不稳的国家,要有针对措施,减少银行存款,尽量资金集中到国内,利用局香港结算中心对外资金支付,防止发生像战乱银行资金冻结的情况。海外项目还可以和业主商议,采用提供银行保函,提前释放质保金,我部智利等项目通过此种方式,提前回收质保金,减少了项目融资成本。(3)外汇管制方面。掌握当地的外汇政策,可以利用国内汇款在当地国家央行的记录和垫资往来为证明材料,到银行确认,最后再往国内汇款,避免后期汇款时缴纳利润税。
3.加强掌控项目成本(1)自身成本方面。项目投标前了解当地市场,对于后续市场潜力大,自身成本可控再进入市场;进场后,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好和业主监理的沟通,取得支持,掌握FIDIC条款和当地技术规范,保存各项文件记录做好索赔工作,做到全程掌控成本,争取通过管理创造效益。(2)资产摊销方面。大型项目要做好前期策划,对于有后续工程和政治环境稳定的国家可以适当购买设备,同时设备入海关时须选择永久进口,便于后期周边国家设备共享;没有后续工程的国家,还要寻求当地租赁和融资租赁分摊风险。如果政局动荡,需要选择政策性相关保险来弥补战争导致的损失。
4.外账管理属地化(1)外账处理当地化。掌握当地会计准则,根据当地税务局对外账的要求,对外账现金和银行账进行整理,按时提交财务发票资料给税务局。尽量聘请四大事务所给予审计,确保项目账务合法合规。(2)外账发票规范化。发票填写必须符合当地税务局要求,财务须对发票严格审核,不合格发票及时退回重开,确保发票信息准确。
5.日常关注汇率变化(1)兑换方面。整理出项目所在国当地货币最近10年的汇率波动周期表,对汇率波动走向和幅度有整体把握。平时了解汇率波动,尽量在汇率高位完成货币兑换。(2)支付方面。每期收款前与业主沟通当地货币和美元的支付比例,减少汇率相关风险。平时做好汇率分析,要充分利用各种避险的金融工具,例如可利用远期合约套期保值、期权套期保值和外汇期货套期保值等。
6.提前做好税费筹划(1)间接税方面。在参与海外项目时,提前学习当地税收政策,遵守当地法律规定,掌握相关发票退税要求,及时提交发票等资料,最后需要利用中国对出口企业的退税优惠政策,做到“免、抵、退”,最终降低企业税负。如我部经整理出口物资设备发票等资料,2014年收到国内增值税退税款267万人民币,达到海外当年退税率第一名;同时严格审核国外发票,不合格的予以重开,确保了项目部利益,取得国外增值税额370万美元。(2)直接税方面。需要了解当地所得税征收范围,递延所得税和可以税前抵扣范围等综合计算方法。如我部利用合同拆分,主动联系业主单位,取得同意并操作,成功规避了物资采购10%关税和5%汇出税。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类减税免税政策,降低税负,增加效益。如在智利我部多次和当地税务局多次沟通,中方人员不再征收23%社保费,只缴纳其中3.5%工伤险,降低税费达195万美元,也解决了人工费外账缺口需要缴纳所得税的难题。对于部分项目包配套工程免税范围不明确的,需要到当地财税机关认定并出具免税文件。2015年我国已与99个国家签订双重免税协定,可以利用双边贸易协定,积极避免双重征税,比如在牙买加、巴西和智利等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以拿到集团在国内抵扣;另外准备好物资设备原产地证,国外清关时可以免交当地关税等。
四、结束语
综上,日渐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不同区域风险的不确定性,伴随着施工企业海外项目的逐渐增多,我国企业海外项目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必然会有新的变化。这对我们的海外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时解决各类新的财务风险,逐步完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海外财务管控模式,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积康.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涉外税务,2011,06:34-39.
[2]钟邦秀.基于共享服务理念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创新探讨[J].商业会计,2012,19.
[3]刘华光.我国企业海外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优化[J].财会通讯,2013,20:65-66.
作者:李伟 单位:中交一航务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