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财务风险探究(6篇)范文

企业财务风险探究(6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财务风险探究(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企业财务风险探究(6篇)

第一篇:茶叶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优化探讨

摘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之下,茶叶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日益加大,为了使自身摆脱市场中的危机因素,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茶叶企业需要采用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策略,更好地组织和规划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重置,做好财务预算管理,采用有效的、优化的策略,化解财务风险,促进茶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茶叶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优化

在经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尤其剧烈,茶叶企业也需要对自身进行调整和重组,要基于创新的视角和内部控制的理念,对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加以优化,采用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重置,做好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从而推进茶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概述

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企业处于诡谲多变的风云环境之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这些风险和挑战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不确定性,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为了实现茶叶企业的自身生存和稳定发展,需要重视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财务风险因素,注重对企业中的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和防范,以避免遭遇破产的境遇。在变幻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茶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有以下内容:(1)筹资风险。茶叶企业通过外部筹资方式,实现自身的扩大再生产,在这个筹资过程中面临财务风险。(2)投资风险。这主要是就茶叶企业的某一投资项目而言,当一定数量的资产投入到某一茶叶项目之时,可能需要承受投资失败的风险,导致投资本金受损或收益减少。(3)资金回收风险。在茶叶企业的资金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资金转化金额和转化时间的风险,这其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最终导致资金回收风险。(4)收益分配风险。在茶叶企业获利之时,必然要进行收益分配,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分配不均等问题,引发不安定因素,导致后续的经营链出现问题。战略预算管理是基于企业自身的预算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是一种有效的财务管理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减少茶叶企业的经营危机。在战略预算管理理论的应用之下,茶叶企业不断地由理论走向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进而带动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茶叶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2.1总体战略的规划性和指导性不足

企业的财务资金预算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契合,并以企业的整体战略为基准,采用严谨的、科学的财务战略管理,要在发展战略的视角下进行财务预算编制,而不能静态地分析,这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不相吻合,不利于茶叶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茶叶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财务资金预算管理对自身的规划性和指导性存在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清晰而明确的战略整体目标意识。(2)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缺乏科学合理的细化分解,导致下属部门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无法实现工作的有效性。(3)偏重于对长期的资金预算的管理和控制,而对短期的资金预算管理缺乏规划性和具体化的方案制定。

2.2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尚待健全

财务战略预算管理应当隶属于企业董事会,并在战略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组织性的预算工作。然而,由于我国对于战略预算意识还较为薄弱,对战略预算的目标也不够清晰和明确,致使部分人认为战略预算工作也就是财务工作,可以由财务部门替代实施,而不应当有战略预算部门,这就为战略预算管理添加了难度,导致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和表面,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任务。

2.3战略预算管理的流程及方法有待创新

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管理流程和方法与时代显现出不相契合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相对落后。在茶叶企业之中,还普遍采用固定预算法,这种传统的资金预算管理编制方法相对简单和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同时,这种固定预算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也还存在不足,没有充分全面地考虑成本费用,没有根据茶叶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2)资金预算管理的编制流程不够完善。在大多数茶叶企业之中,还主要是采用垂直式的、“由上至下”的固定资产重置资金预算编制方式,这种资金预算方法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编制流程,导致资金预算编制中的“一刀切”的现象和问题。(3)资金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不足。由于在茶叶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和编制过程中,相关的主要技术人员、科技研发人员、营销人员都没有进入其中,这就使茶叶企业的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的科学性降低,没有充分、全面地考虑到茶叶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

3茶叶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优化对策

3.1准确合理定位,明确茶叶企业战略预算管理目标

在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过程中,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首先,要注重保持自身的固定资产重置资金预算管理与企业总体战略的契合性,要对财务资金战略预算管理进行准确的定位,从科学全面的角度,确定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目标,对茶叶市场的行情加以全面细致的了解,以战略预算管理目标为基准,实施对企业财务资金的动态监督和管理,使企业的固定资产达到使用的最大化效益。(2)运用战略目标为导向下的多样化资金预算管理方法。在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过程中,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和中心,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对相关的财务信息、人事信息、市场信息、消费者信息等进行分析,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3)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还需要注重与市场变化相适应,由于茶叶产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需要时刻关注茶叶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情况,以更为合理地、及时地对茶叶企业自身的战略预算管理进行调整,实现自身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优化。

3.2从思想意识层面,提升对茶叶企业战略预算管理的重视度

在思想意识领域,茶叶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战略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将其纳入到茶叶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体系之中,使之与企业发展战略、绩效管理战略、人事管理战略、财务管理战略居于同等地位,为茶叶企业的竞争实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茶叶企业管理者还要注重对员工的战略预算管理的教育和培训,要使企业的固定资产重置资金预算管理的教育培训常态化、定期化、普及化,提升茶叶企业员工的战略预算意识,培育出具有高素质、专业水平较强的战略预算管理人才,更好地为茶叶企业出谋划策。对于大规模的茶叶企业而言,应当实施战略预算管理的专业化、专门化的管理,要拟定和完善自身的资金预算内容、目标及相关规定,并使资金预算管理的办法具体化、明确化,使预算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更好地推动茶叶企业战略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同时,还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和考核,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前提下,确保茶叶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3.3创新优化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流程

在新的发展时期之下,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流程应当转变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和流程,而应当创新采用网络化、滚动式的战略预算模式和流程,更好地促进信息的通畅,增进管理信息的衔接性,拓宽战略预算管理的纵深度。具体来说,创新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流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战略管理层。在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将其加以细化和分解,并确保战略的具体实施,实现对战略的评估和调整,继而再拟定新的战略目标……,由此不断循环,形成较好的、网络状的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层。(2)预算管理层。以茶叶企业的绩效目标为基准,进行预算目标的拟定、编制、执行、考评和调整,同样也采用循环式的模式,实现滚动式的管理。(3)信息技术层。这主要是使用ERP系统、OA系统等信息技术工具,实现对茶叶企业的预算执行服务。(4)业务运营层。这个层面涉及茶叶企业的采购、生产制造、运输、销售、库存等各个环节和内容。3.4创新茶叶企业战略预算管理方法和体系茶叶企业战略预算管理方法和体系需要加以创新和个性化的创建,要根据茶叶企业的具体业务维度,进行战略预算的设计,并采用个性化的预算分析路径,采用长期滚动和定期预算两种模式,在突显出预算目标的同时也更好地提升了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有助于实现茶叶企业的战略总体目标。

4结束语

茶叶企业要根据茶叶市场具体的情况,增强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意识,以茶叶企业总体的战略目标为引领和导向,实现战略预算管理与总目标的一致性,在建构和完善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体系的同时,采用优化的战略预算管理方法和流程,更好地实现茶叶企业的战略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并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系统,增强茶叶企业对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为茶叶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起到有效的预警作用,更好的为茶叶企业的长远发展添加助力。

参考文献

[1]余沈洁.浅析茶叶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6,(13):176.

[2]陈迪.茶叶企业财务内控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福建茶叶,2016,(01):58-59.

[3]阮浩.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南方论刊,2010,(08):14-16.

[4]林佩瑶.四川省雅安市茶叶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

[5]马天骄.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改革与开放,2009,(09):87+89.

[6]曹伟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02):91-93+103.

[7]张文芹.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128.

作者:付蕾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第二篇: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问题探究

摘要:经历了近20年的长足发展之后,我国房地产行业投资呈现过热势态,泡沫经济上涨,住房属性减弱,逐渐演变成不可调控的局势,与政府初衷相悖,不利于市场的稳定。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又给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此,如何有效控制与防范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变得更为迫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同时具有更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一、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内涵及成因

(一)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狭义上指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如:资金安全性、筹资政策风险、投资运营风险、税务政策风险等。由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不确定性,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而某一企业一旦对财务风险把握不力,财务风险就会演变成财务危机,大大小小积累问题的集中爆发会让经济付出惨痛代价,让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乃至破产。  

据统计,2017年1-2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2.29万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出现明显回落,较2016年全年下降8.2个百分点。其中,银行开发贷4985亿元,同比增长11.5%,按揭贷款3391亿元,同比增长20.4%,较2016年全年下降26个百分点;开发贷款和自筹资金占比一半以上,大多数资产要靠开发贷款及自筹资金则说明企业销售回款来源少、应收账款周转率慢,从而导致资金成本上升。从狭义上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多方面,融资风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销售去化率等因素。国家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后,制度刚刚起步,部分工作人员理不清工作程序,办事效率低下,进而导致房地产企业销售回款慢。又如,“限购限贷”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资金占用价格迟迟提不高。以上环节的影响,均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强,是企业管理者不得不去考虑、进行财务风险规避。 

(二)房地产财务风险的成因

1、运营资金结构不甚合理,过于盲目举债

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资金来源由股东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客户预售款及其他收入等四部分组成。一方面,作为房地产企业,一般来说占到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60%以上的是负债资本,比例甚至能达到90%。而自有资金往往占较小比例。所以在这种资本结构下,企业管理者一旦对风险管控不力,很容易出现不能支付到期本息的尴尬状况。另一方面,在保证其他资本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采取偏向于“负债式经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问题探析朱清华营”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发挥最大财务杆杠效益。所以管理者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积极采用“负债式经营”的资本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适度负债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而有一点是,风险与利益永远并存,负债越多,要支出的利息就越大。往往管理者很难拿捏住分寸,又受其他外界因素影响,很容易导致过度负债。过度负债在企业遭受经营困难时“火上浇油”,加剧企业到期还不上本息的风险情况。因此,房地产商的盲目举债将导致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进而增大其债务风险。

2、业务拓展过快,盲目投资

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给提前进入此行业的具有前瞻性远略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对此。一些未准备进入房地产行业或正犹豫是否进入房地产行业的管理者便在没有预估市场风险的前提下,盲目进入,轻视此行业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如同利益与风险并存那样,哪里有生产活动,哪里有财务活动,那里必然会有财务风险[4]。再者,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度调研,或是没有对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系统分析,或是没有对项目规模进行敏感性分析的情况下,对投资项目进行盲目决策,使得决策缺乏可靠性依据,加剧了财务风险。

3、房地产企业经营者财务专业知识淡薄

房地产企业重大财务管理基本由少数几个人管控,这些人大多固定且工作时间长,难免过于强调控制。再者,有些企业对于非重要事项存在怠慢心理,如不是非开票不可的业务都是走形式,只要通过监管部门的检查就好了。再加上部分微型企业甚至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本身业务能力不高,做账能力不强,报表不能完整地、全面地、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信息缺乏,决策者难以做出准确的科学判断,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以上种种弊端容易导致财务活动管理水平不能保证更精确,更高水平。

4、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随着城市土地可利用面积的大量缩减,土地资源日益紧迫,我国政府根据形势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政策,这就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风险。这是因为,企业生产时就要拿地,而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对房地产资金量要求越来越大。这就会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提高,进而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周转僵硬,降低企业预期[5]。此外,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税收重要来源,涉及的税种繁杂且数目大,企业负税压力大。其次,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向银行贷款,当银行融资政策收紧,企业融入相等的资金,所付出的利息越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这些财务风险能否及时被企业察觉并预防,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房地产商,在选择如何防控财务风险时,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财务风险规避方法,也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结合来化解财务危机,保证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投资额大、就业人数多、融资占比大等特点。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投机者即使在国家各类高压政策的管制及调控下,但因2015年股灾的发生导致资本市场资金大量逃出,从而使得房地产市场再次被点燃,导致一、二线城市房价一路攀升,甚至向三、四线城市蔓延,范围宽,金额大。从2016年6月和7月来看,央行正进行大幅收紧货币流动性操作。2017年中至2018年期间中国将步入2008年以来首次房地产衰退期。从目前看,中国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严重不足,不足到几乎没有供应的程度[6]。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供给侧改革了,一方面需求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供给严重不足。中国M2速度依然会保持在较高的速度,如10%左右,但是GDP速度会逐步下跌,M2与GDP之间货币将进入虚拟资产市场。再者,金融层面,信贷速度将决定中国房地产走势。最后,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以及大城市化的高铁模式必然会对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带来巨大的冲击。人口的强烈涌入,将带来资源、就业、资金的放大[7]。全球已经进入强美元周期,货币宽松阶段已经过去,房地产价格会下跌。汇率的下调、利率的提升,也将抑制房地产上涨过程和上涨结果。从国家层面来看,因为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正在转型,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而不是希望房地产吸纳更多的资金,因此从政策上也会抑制房地产的发展。中国的房地产管控政策将在2017年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一)善用社会资源,降本增效

与政府购买服务一样,各房地产企业也可以通过将一些项目外包给他人。社会是个大熔炉,容纳着各个领域的精英。比如,政府的花草原本是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人员交付打理,可由于人员的不专业及懒惰情绪,造成了花草既养不好,又加大了政府开支。于是政府转变思路,把这项工作外包给专业养护花草公司,既提高了办事效率,精简了人员,又节省了开支。从政府购买服务这项管理活动来看,各房地产公司同样可以借鉴。将本公司事务性强的成本管理工作委托给专业机构完成,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具体做法是,项目实施前,考察市场,选择靠谱、实力强的公司合作。项目实施时,承包公司及时反馈,给管理者提供工程进度和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可以从外部获得专业资源,又能节约企业开支,降低成本费用。随着市场需求侧向供给侧的转化,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只有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才能合理分配建造成本,提升产品价值。

(二)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指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的适时监控。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要合理化,具有可行性。通过搜集企业财务报表相关资料,分析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状况,结合市场风险、国家政策,采取相应措施。建立财务风险信息管理系统,谨防管理漏洞,配置网络工具等硬件设备。同时,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高层领导以身作则,严格带头遵守。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探索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新路子。要规范员工考评机制,奖惩分明。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创造力。建立财务风险制度,应当时刻把握以人为本精神,重视人才培养,也就是要注重创新精神,实创精神。

(三)提高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意识

一个企业的壮大,离不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努力,而公司经营者就像是一只领头羊,带领公司走向成功。所以作为企业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素质,不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专业知识,创新管理办法,与时俱进,借鉴国内外优秀管理方法。公司要定期给决策者或经营者进行财务管理知识培训、学习。对于与企业息息相关、紧密结合的财务报表要熟知,而且要具备相当分析能力,及时把握企业运作规律,察觉报表漏洞,以避免企业遭受更大财物损失。提高公司高层管理意识,有助于挖掘公司潜力,发挥公司最大效能,强化公司竞争能力,优化管理,规范工作,全面提升公司价值,树立良好形象。

(四)密切关注国家调控政策

房地产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熟知政策相关要求,关注市场需求,学会变通,迎合客户需求,变需求侧为供给侧。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做出与政策相悖的决策,另一方面是能够更好顺应国家方针,降低成本风险,获取更大利益。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工作办法,根据政策方针及市场实际要求制定企业工作方案。例如,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高度注重环境的绿色回归,改造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销售办法,注重环保意识的推进。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在开拓市场的同时,采用低能耗、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做好低碳建筑研究开发工作,走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经营化路子。这种做法不仅仅是顺应国家政策,更是能从长远眼光看待企业发展问题,降低企业能耗成本,降低财务风险,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司洋.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C].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2016,04(07). 

[2]高真.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N].企业导报,2015,02(15).

[3]薛丹丹.公司财务风险应对与控制措施研究[C].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2016,05(25).

作者:朱清华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第三篇: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会随时面临着经营不顺或者失败的情况,这些都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严有很大的关系。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始终都存在财务风险的问题。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有风险才会有利益,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为了利益的最大化,不断增加对市场投入,扩大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那么就必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这时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是否恰当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列举企业所面临的哪些风险,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同时为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监管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加强监管措施

一、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融资成本高

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达到融资的目的。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不景气加大了企业的信用风险,银行不断提升贷款的门槛,同时降低贷款的额度,从而减少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相应的企业通过增加企业借贷同等额度资金的风险补偿额度,以此来达到贷款的目的,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投资的风险

主要就是短贷长投风险。短贷长投是指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普遍情况下,部分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长期投入的项目,所以他们会选择短期贷款,进而将贷款投入到长期项目中,以便获取最大的利润。可是在短期贷款到期时,往往长期投入还没有产生利润,所以企业不得不选择其他的路径来进行还款,增加了偿债的风险。

(三)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最近几年,经济发展不景气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升,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经济的缓慢发展不但影响到个体的企业,而且也影响着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第一,消费者的需求减少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销量。第二,有些企业为了获取相应的收益,降低产品销售价格。但是所获取的利润还是无法填补亏损。这些问题都打乱了企业原先的经营计划,从而使企业面临着资金困境。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流转,那么企业的生产效率必然下降,形成恶性循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管的几点措施

(一)提升企业管理经营者的风险意识,提升财务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理论数据对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估计和防范,同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培养财务监管人员对风险判断的意识和能力,使监管人员能及时认识到企业所面临潜在财务风险。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一定要结合历史经验,以现实经济发展体系为背景,反复推敲过后,最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分析和评估财务风险。这就对财务监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强化财务风险的监管机制

企业强化财务风险监管机制就是为了形成一套联系紧密的财务风险监管体系,通过相应的信息和手段,参与到企业的财务活动中,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目标加以影响并合理的进行调整,从而避免一定的财务风险,起到监管的作用。第一,对财务风险采取事前控制。在开展财务活动之前,企业就应该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避免不必要的差异。企业在进行一些项目的财务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到项目本身的风险和无法预测的一些其他风险。第二,对财务运营的整个流程进行监控。通过对企业整个财务系统运行的监控,采取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对其加以控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减小或消除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第三,企业财务风险的事后控制措施是将已发生的风险进行收集整理,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监管机制,同时也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进而帮助企业避免遭遇同类的财务风险。

(三)减少经营成本,合理有效的利用闲置资源减少

经营成本有益于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企业可通过合理利用闲置资源、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的途径来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此外,企业应采用合理的措施来减少库存量,进而提升企业资金的周转率,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严格开展财务预算工作

财务预算反映了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预计状况、经营成就和现金收支等情况,它主要是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现出企业长远的发展计算和近期一些经济活动的计划。企业也可通过财务预算清楚了解自身的资金流动状况和需求量,对一些活动进行预先规划,避免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预算制度有利于企业监管企业的资产,并能够合理的应用。加强预算制度的执行力度,能够起到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确保企业稳定的发展。

(五)强化企业资金的监管力度

企业资金的收支情况一定范围内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现状。只有有了资金企业才能进行相应的经营活动,并产生一定的成果,那么企业才会获得利润。一般情况下企业固有的资金就是风险最小的资金,一个企业固有资金的多少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生产效率。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以此保证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另外,企业应提升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强化对现金收支情况的监管力度,减少企业现金的占用率,同时做好企业内部审查工作,严格控制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情况。

财参考文献:

[1]沈丽裙.关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控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5(06).

[2]朱荣.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作者:刘红霞 单位: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山东分所

第四篇: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及防范

摘要:并购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更是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采取并购活动日渐活跃,国企并购交易进入大时代,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中逐步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都在想办法进行改革。在很多国有企业不想走入到破产的局面时,一般都会选择并购的方法来激活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国有企业的并购是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也能够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在国有企业的并购过程中要面对一些财务风险,所以本文就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快国企的并购过程,预防途中遇到的风险。

关键词: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措施

1国有企业并购概述

1.1国有企业并购的背景

并购有两种含义分别是兼并和收购的合体,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国有企业通过对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者股份进行收购来实现对国有企业产权的控制,国有企业采取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企业控股权,获得最大的收益。国有企业虽然是政府的企业,但是她也同其他企业一样需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受到政府的管控,应该具有社会功能。所以说国有企业采取并购的原因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的规模,实现国有企业的多方向发展,增加企业的销售量,最终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还有就是国有企业政府的管控,政府主管部门为了减少国有企业的亏空,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出台政策促进国有企业的并购,把企业的劣势变为企业的优势,用低成本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并购,能够帮助政府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增量调整到存量调整的转变,国有企业并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2国有企业并购的重大意义

1.2.1国有企业的并购有利于实现制度的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采取并购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国有资产和多种经济并存,互相融合,并进行资产的重组,平衡各种利益,保证企业集团之间权力的制约,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也是进行国企制度的创新,减少国有企业向外延伸的局面,帮助国企进行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的创新有利于国企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也是并购的意义所在。

1.2.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之所以选择并购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应对市场的竞争,所以过期的并购是国企改革选择的一条有效的方法。深化国企的改革,能够帮助我国企业进行经济的转型,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的增加。从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来看,让弱势的国有企业数量减少,通过并购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扭亏为盈,保证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缩减社会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更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并购产权的转让,达到资源的优化合理的配置。

2国有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2.1企业价值评估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进行并购的时候首先要进行企业价值的评估工作,只有合理的评估才能在进行并购的时候合理的开展工作,一旦出现在并购时候资产的评估过高,那么企业的预期收益也会高,但是实际情况是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最终收益,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国企并购的时候背负的财务负担重,这都是国企的自我财务评价不准确造成的。国企在进行资产并购的时候是政府为导向的,所以国企选择目标也是盲目的,再加上主客观的原因,进行并购的时候的财务数据信息不准确,这就会形成评估价值的不准确,还有的国企隐瞒信息,致使评估的时候真实价值与评估价值差异过大。还有就是国企的评估方法单一,很多都采用资产价值基础法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市场估价法应用较少。资产价值基础法不适用于评估国企这种综合性较强的资产的价值,评估出的价值公平性缺失。

2.2国企进行融资时存在财务支付风险

国企在做并购的时候,有的需要进行融资。但是由于不同的并购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因此在融资的支付方面国企是存在差异的,也存在支付的风险,国企的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是国企的融资的支付风险的存在,不管是企业的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国企选择内部融资,会容易产生资金的流动风险,缩减国企对外界变化的反应能力,国企的外部融资能够增加债务成本,造成资本结构的风险。国企的融资方式的选择有的是现金的支付有的是转账的支付,还有的是股票支付方式,但是不管怎样,都需要融资杠杆来做平衡,都会产生债务,不管是哪种融资方式,对于国企来说融资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支付风险的存在。

2.3财务整合时存在财务风险

财务整合风险包括财务组织制度风险和财务运行的风险,国有企业在进行并购的时候,因为不能及时的调整并购后的国企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目标,致使财务运营和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能达到国企并购的预期的效益,因为并购的不确定性就造成了国企财务整合时候存在财务风险,这就需要国企时刻关注风险的发生。

3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加强对国企的并购分析

政府在国企进行并购的时候也要发挥其自己的调控作用,把国企的弱势转变为优势,下方政府的权力,给国有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合理分析企业存在的环境和发展状况,并帮助国企进行并购的策略的选择,最终达到并购的意义。政府要发挥作用,帮助并购方全面了解需要并购的企业的经营情况,然后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及其他的财务信息,评估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的运营能力以及企业的经营价值,为并购方并购做准备,同时也要了解国企的资产,不管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不管是有益资产还是不良资产,都需要进行资本的评价,为促进国企的并购。

3.2加强环境建设、灵活选用并购的支付方式

国有企业并购需要有环境的支持,不管是金融环境还是法律环境,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政府对融资的限制,制定有关并购融资的法律法规,同时完善金融市场,合理选择融资工具,改变以往的依靠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以及股票发放的融资方式,为国企的并购提供有力的支持,规范和监督企业的并购融资行为。对于融资方式的选择也要灵活,国企在进行并购之前要对自己的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现金流情况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充分的分析,灵活选择并购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以最大程度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但是每一种融资的支付方式都是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的,单一的支付方式不能满足国企的利益最大化,财务风险最小化的要求,所以给予国企并购的建议是选择混合的支付方式,依据选择的支付方式进行合理的分析,发挥它们自身的优势,不仅能够避免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也能防止并购企业原股东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转移等问题。

3.3整合财务管理目标、加强财务监督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够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也能够影响企业中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国企的财务目标在并购前后是不一样的,并购之前拥有自己的目标,而并购之后就需要所有合并的企业统一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目标,对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有指导作用,更有利于抵御财务风险的出现,维持日常的财务工作。同时并购后的国企要做好财务整合工作,还要加强财务监督,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使用,资产的流失,企业资金的使用以及各种财务票据的整理等都需要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发挥其内部审计的作用,还要加强外部监督,做到市场、政府和企业共同的监督,方便国企并购财务风险的抵御。

4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会遇到财务管理的风险,不管是在融资方面还是在财务整合方面,国企的财务风险并没有减少,国有企业的财务问题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在国有企业的并购过程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国有企业需要面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不仅从内部控制,内部监督机制层面来做,也从外部的融资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来进行,所以国有企业要积极面对并购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更有利于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太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途径[J].会计之友,2006(12).

[2]王莉丽.试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企业活力,2006(12).

[3]敬文举.基于企业并购风险识别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6(7).

作者:欧阳军 单位:振华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篇: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互联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财务风险的控制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企业的相关理论,并分析其财务特点和存在的财务风险;其次,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最后,针对互联网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防范对策建议。

关键词: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互联网企业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互联网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风险对其经营发展产生的影响,互识别财务危机和存在的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防御体系,规范互联网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提高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促进互联网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互联网企业概述

互联网企业是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主要从事网络产品、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及生产、互联网运行服务以及其他与互联网相关的活动,来获取收入的企业。目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较为著名的有阿里巴巴、百度、新浪、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具有依赖于互联网平台、服务对象众多、技术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的流动性,使得数据的处理更加的方便、高效准确。

二、互联网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1.互联网企业的财务特点。互联网企业与其他传统企业不同,其产品多为无形的,企业未来的收益前景难以预测,风险较大。互联网企业具有轻成本、重费用的特点,人工成本费用和销售费用占主要部分,主营业务成本所占比例较小;互联网行业的主要特点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替代品较多;互联网企业主要是以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主,其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比重较低;互联网企业的资金主要是以权益资金为主,来源于风险投资基金或者其他互联网企业,因此资金负债率相对于其他企业比较低,而资产负债率比较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相对传统企业较高。

2.互联网企业的财务风险。

2.1筹资风险。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收益不稳定,风险较大,其固定资产比例较低,因此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风险投资成了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能以很少资金投入,取得较大的股票比例。但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壮大,风险投资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且投资不稳定,存在让企业丧失控制力的风险。

2.2投资风险。互联网投资风险指企业对投资项目投入一定资金后,因企业自身的财务特点和对市场环境的不了解,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和传统企业不同,互联网的产品主要为无形资产,其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投资收益,而且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引起最终收益和预期收益的偏离。另一方面,如果互联网企业的管理层不能够充分的了解投资市场的环境,未建立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就可能会引发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风险的产生。

2.3资金回收风险。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与互联网企业存在的资金回收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互联网企业针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的建立,需要依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对对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誉状况的评估对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很多互联网企业针对资金的回收缺乏防范意识,缺乏规范的防范体系,使互联网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回收的风险。

2.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结果的不确定性,是造成互联网企业收益分配风险。互联网企业的财务特点决定了其收益的不稳定性,从而引发收益分配风险的发生。企业股东重点关注的就是收益的分配情况,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将会影响企业投资者的投资意向,从而影响企业的再融资,弱化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企业的经营能力。

三、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资本结构不合理。目前,很多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收益率低,资本结构不合理,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使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筹资方式和筹资决策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企业如果存在大量的短期借款,将会导致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短期偿债压力,一定的程度上加大财务费用,降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2.投资方式单一。互联网企业的资金多用于无形资产的投资,如技术研发等。资金的运动渠道较为单一,使得互联网企业不能有效的分散风险。合理的选择企业的投资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比分析,完善投资决策制度来规避投资风险的发生。

3.资金管理策略不合理。互联网经济发展时代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主要侧重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容易导致数据分析满足不了需求,对财务决策产生不利的作用。缺乏合理的资金回收策略是互联网企业存在资金回收风险的主要原因,过于宽松的借款策略,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提高销售量,但此种策略引起的连锁效应无疑会给该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对企业的资金回收带来很大的阻碍作用。

4.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收益分配风险主要包括过度分配收益风险及过度保留盈余风险。管理层针对收益分配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未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存在着权责不明、管理效果低下的现象。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巨大的挑战,忽视风险的防范会引起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安全和完整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引起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

四、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互联网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具体防范对策建议如下:

1.拓展筹资渠道。互联网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量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少,主要的资产表现为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但其价值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互联网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最佳资本结构,充分考虑资金的还款期、还款方式等各种风险因素,选择适当的筹资方案。为了满足资金的需求,互联网企业应当提高警惕,合理控制负债,制定科学的融资规划来筹措资金,权衡风险与收益。互联网企业应当大力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可以选择性的引入机构投资者或公开公开募股等方式,缓解企业过大的本息还贷风险。

2.建立风险识别及预防机制。互联网企业应提高警惕,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对于投资项目,做好风险和识别与预防,制定投资期限和风险防范策略,衡量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比重。互联网企业应当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充分考察自身的偿债能力,把公司筹集到的资金合理利用,保证资本价值最大化,实现利润收益最大化。另外,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经济环境合理预测借款额度,提前安排借款计划,避免发生由于过度负债而导致资金短缺的问题,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3.制定资金回收策略。近年来,控制和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已成为主流,特别是互联网行业,虽然企业应收账款金额的增加不仅会加大互联网产品的销售,而且能减少企业存货。但是要充分衡量增加的应收账款所带来的利润的增加额是否超过了投资的边际成本,且必须要保证应收账款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降低应收账款引起的坏账损失。互联网企业应当制定有效的资金回收策略和信用评级体系,适当的实行赊销政策,合理规避资金回收的风险。

4.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互联网企业应当加大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当然企业经营者要强化风险意识,当企业面临筹资风险的时候,作为经营者要能够迅速反应,同管理者进行协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筹资风险,使公司免受损失,能够快速稳健的发展。当然,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两者能同步进行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海轮.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金融经济[J].金融经济.2017(2):200-202.

[2]张铭菲.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财政届(学术版).2016(5):251.

[3]赵莹莹.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2017(2):82-84.

作者:丁盼盼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会计系

第六篇:加强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摘要】近年建筑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出现了空前盛况,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随着建筑企业数量的增加,竞争日趋激烈,给各大建筑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呈现出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能够有效的预防企业风险,推动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应当引起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建筑行业的全面高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进入竞争舞台。然而在新形势下促使市场经济体制发生变化,让很多建筑企业原有的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难以继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尤其是营改增制度的全面实施,在为建筑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是一项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的应对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的风险,确保建筑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加强企业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合理高效的规避各种财务风险,以推动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才是当下建筑企业要重点解决的重要课题,必须提上企业发展日程上。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概述

(一)关于内部审计

所谓的内部审计是在企业内部设立的能够对企业自身所有的经济活动实行检查、监督或是评价功能的活动。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对企业经济效益、成本管理、收支风险控制等进行一定的审计评价,进一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共同组成了我国3大类审计。从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实际情况看,除了对企业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开展内部审计外,还可以有效的监督评审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具体执行情况。当然为了确保建筑企业内部审活动的顺利执行,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国际上定义的内部审计有一定的契合。这是因为在建筑企业内部开展审计活动,多与经济、财务、会计等方面有关,只有确保审计完全独立,才能不受企业任何部门、任何人的干扰影响,客观的做出审计,得出能为企业调整战略,制定决策的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依据的审计结果,推动现代建筑企业制定的进一步完善。

(二)关于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是对建筑企业长远发展影响最大的两类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指的是在整个建筑企业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或是未预料到的因素导致发生的实际财务状况与企业预计的财务收益不相符的情况,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致使难以进一步维系建筑企业的正常经营。通常来说建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风险、负债风险、工程款拖欠风险、盈利风险等,这些风险都会不同程度的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是建筑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辨析

随着现代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将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引起了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甚至将控制企业风险看作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内部审计参与了整个财务风险管理,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小的功效,从财务风险来看,很多时候都潜伏在建筑企业的各个经营活动中,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难以及时的发现,到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时才追悔莫及。但是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不一样,它会定期就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或是抽样或是专项审计评价,一旦发现存在财务异常就会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同时也会对一些重大的投融资活动全程监督,因此在发现识别财务风险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建筑企业的长远经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建筑企业内部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是经过企业高层决定,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下开展的内部审计活动,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具备审计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最新最全的财会知识,才能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客观的指导决策,给建筑企业高层的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加强企业风险的管理。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在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具体落实执行具有重大的监督管理作用,也能有效的降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

三、加强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合作,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在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中,常常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是确保审计独立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科学评价,为企业决策提供全面、准确依据的有效手段。但是毕竟内部审计更多的是针对建筑企业的内部经济活动开展的,难以知晓更多的外部经济活动环境,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和外部审计间的沟通合作,即与国家审计机构,或是一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协调,从内部外部对建筑企业进行审计监督,这样也能很好的协调内外部审计的范围,避免出现重复审计的情况。同时内外部审计的人员之间也要经常沟通交流,彼此配合,实现审计成果的共享,交流审计报告,以便有效的提高建筑企业审计工作效率,最大化的发挥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功效,逐步提高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企业的全面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削弱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资金在建筑企业中是很重要的存在,最大化的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确保资金的健康、安全、可靠运行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审计通过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与评价也能做到财务风险预防。为此,必须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建筑企业日常采购、支出、报销、营销活动进行审计,并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措施来加大监督力度,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避免建筑企业内部出现贪污、舞弊、挪用、占用,财务管理人员建立“小金库”等问题的出现。同时也要加强对建筑企业采购环节的监督,审批采购计划时必须严格按照流程逐级审批,不得出现越权审批的情况,且还需确保审批内容与采购签订的合同内容一致,或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等方式组织公开招标活动,多方比较供应商的材料性价比,确保采购发票的真实可靠,满足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增值发票的要求,顺利实行增值税相关的抵扣。当然,为了削弱财务风险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建立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很关键,结合准确真实的内外部信息资料,在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下,形成一套有序、安全、可靠、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最大化的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可靠,给企业高层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活动信息,及时调整措施应对财务风险,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到可靠范围内,对建筑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提高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职能素质,加强奖惩机制与绩效考评体系的完善

在做好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是相当重要的存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提高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职能素质,鉴于审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丰富的审计和财会知识,娴熟的沟通交际能力与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掌握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对相关数字和风险进行有效的辨别,确保建筑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行。当然,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也是必要的,坚决抵制一切的物质、金钱诱惑,不断学习最新的审计、财会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计和财务管理,预防舞弊。为了调动审计和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结合建筑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和绩效考评体系,有效的提升审计能力,降低财务风险。

四、展望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建筑企业将面对更多的风险,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就需要建筑企业领导者以发展的眼光正确应对企业风险,利用审计来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强对企业内部系列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协调,预防财务风险,这是未来建筑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茜.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85-86.

[2]郭治焕.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6,33:137.

[3]李美青.试论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6,17:80+84.

作者:孙广群 单位:四川立森园林有限公司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