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探析(5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面临着难得的机会和巨大的挑战,因为企业本身的特殊性,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逐渐增多。从企业外部来看,建筑施工行业受市场、政策的影响;从企业自身来看,成本管理问题、财务预算风险、项目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层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都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而成本管理风险和财务预算风险则是诸多风险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依据建筑工程行业的主要特点,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防范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放缓,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建筑行业的新常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投资要点,由综合投资到集中投资;投资渠道,由单一投资转变成多渠道投资;投资方式,由单一性转变为多元化;工程建设,从传统的大干快上转变为新兴的质量效益;企业资格,从旧时代强调产值、机械设备转变为更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从企业自由经营转向依法经营。本文从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建筑施工企业简介
建筑施工企业通常包括建筑公司、建筑安装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工程公司等其他施工企业等。从事机场、铁路、公路、隧道、码头、桥梁、电站、堤坝、房屋等土木工程建筑活动,从事煤气、排水、石油、电力、通信线路、供热等各类机械设备及管道系统的安装,建筑内外设计与装饰、安装及施工。建筑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但同时包含了建筑行业的一些特点。目前,资产负债率偏高是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建筑施工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十大企业2013—2015年的资产负债率(表1)得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高达82%左右,且资产负债率走向逐年增加(图1),其偿债风险和利息成本过大。企业资产负债率高是由于其特殊的行业背景,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投资项目时,项目周期长、项目支付进度缓慢等现象所造成的资金投入与收益之间的差异性。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1.市场和政策带来的风险。随着近几年建筑企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固定资产投资过猛,产能过剩,市场趋于饱和状态,现有产品销售缓慢,国内建筑空间逐渐缩小等等。与此同时,国家放宽了外资施工企业进入中国的政策,更多的外资施工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被压缩,行业整体呈现出低迷的态势,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国内市场供大于求,而在建工程又在持续增加,使得原本就饱和的市场更加拥挤,产品积压,企业投资过多,而回报太少,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太高。
2.成本管理难度大带来的风险。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成本管理,通过控制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很多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得到工程而采取压低价格竞标,使得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而后续工程中一旦出现原材料、人工费、机械费用上涨的情况,都会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而带来财务风险。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特殊性,生产周期长、项目分布范围广、人员流动性大、消耗的资源种类繁多都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更加繁琐复杂。此外,施工地点和方式往往受客观因素影响大,在成本的管理上难以做到预先的计划和控制,大大提高了成本管控的难度,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财务预算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变因素有很多,而施工的预算和支出计划通常都是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通过公式和工作经验而完成的,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工程材料价格变动、市场供求关系、国家政策变化等,所有这些都会对财务预算带来严重影响,而企业的财务预算部门弹性差,在应变措施准备方面还不够不充分,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变化的制约,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突然出现的各种超出预算范围的问题都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甚至会为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4.项目合同管理风险。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大多采用合同制,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很多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承接更多工程,扩大市场占有率,压低价格,接受合同中的种种不公平条件,使企业独立承担合同中潜在的风险。此外,合同中包含的工程变更、违约责任和款项支付等不合理问题,都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5.企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风险大。为了占有市场而进行盲目的项目招投标工作,资本过于集中于一处,资金回收周期长,由于对控制风险和财务风险认识不足,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没有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就果断决定是否进行投标,使得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不仅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还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6.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建筑工程行业内的大多数管理层认为企业盈利主要在于工程的投资率、回报率和市场占有率,注重融资和投资,却忽视了财务风险问题的存在,往往使得大量资金白白流出企业却带回甚少的回报。其次,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人员的财务信息沟通不畅,不能为管理层更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提供有价值的财务意见;而且,建筑行业内的管理层缺乏对财务工作的关注和监督,导致企业财务内部工作效率低下,影响财务风险的预测和判断,这些问题都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1.提高对市场及政策变化的敏感度,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合理安排企业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比例,如果短期债务的比重过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应适宜地提高长期债务的比重,尽可能利用长期负债来合理安排企业资金的短期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企业的资金,提升企业偿债能力,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及时发现市场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投资建设,关注国家相关政策走向,及时改变经营策略,保障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效进行。
2.合理编制项目财务预算,优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包括经营预算、成本预算和资产损失预算等,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审计人员要全面参与到企业的项目投标、工程实施、项目结算、财务监督等工作中,通过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控和财务的监督审计,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做到尽早发现尽快解决,防范于未然;在工程结算阶段,企业应保存好施工期间的所有资料,在符合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做好签证工作,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在防范财务风险时,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又要合理运用企业资金,避免过度浪费。
3.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工作,强化企业的资本运营。重视企业资本运营的监管工作,强化企业资本运营水平,高效利用企业资本,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分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产,为企业能够实现总体目标保驾护航。在建筑工程行业中普遍存在拖欠工程款的情况,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企业的资金难以收回,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为确保企业的流动资产正常运营,应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避免企业遭受损失。规范企业成本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强员工节约材料的意识,从企业内部树立节约成本的观念,充分利用费用高的大型机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
4.改善企业投资结构,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建筑工程企业在初期为了占有市场,盲目扩大投资,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财务风险,回报与投入不成正比。企业应合理分析投资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尽可能地排除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对于可预见的风险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基本生存能力;进行多元化投资,将企业的资金进行分散投资,使企业与多个产业有联系,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又可以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提升企业的投资收益,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5.企业应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筑工程行业的特性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流动性大,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长期有效地持续进行,因此,企业应注重培养财务人才,留住财务人才,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控制和监督能力。根据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四、结语
对建筑工程行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行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提出一系列防范解决措施,从财务控制体系、优化资本结构、加强成本管理、完善投资结构、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性等方面进行,切实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为建筑工程行业可以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廖云兰.建筑行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商业经济,2014(11).
[2]黄黎.建筑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0).
[3]田瑞晓.试论建筑行业项目财务风险控制[J].财会学习,2015(12).
作者:邵仲岩 于洋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二篇: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并购也成为了经济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首先提出了企业并购的意义;其次,分析了企业在并购前、中、后所面临的不同财务风险;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预警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处理好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关系等一系列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并购的意义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之间兼并与收购,有效的并购活动可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明显的利益。并且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1.1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1.1.1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通过完成并购企业可以对资产资源进行整合,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保持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单一化生产,避免浪费;可以使整个生产环节更好的配合,从而形成生产的规模效益。
1.1.2企业经营的规模效益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增加产量、精简部门的方式,达到减少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的目的;依靠良好的信誉进入资本市场,更容易以较低的利息获得银行贷款;减少集中力量开发新技术,给顾客提供更全面的专业化生产和服务,从而形成经营规模效益。
1.2实施企业战略规划
1.2.1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通过并购活动通常能够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减少竞争对手,提升对市场的控制力,获取更大的收益。通过纵向并购,将不同的生产阶段集中到一起,可以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1.2.2降低进入新行业壁垒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多元化发展,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生产领域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行业进入壁垒。而当企业实施并购时,不仅能够大大降低这一壁垒,而且由于没有新增生产力的因素,就不易引发价格战甚至是不良竞争的可能。因此,采用并购的方式是企业进入一个新领域的不二选择。
2企业并购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2.1并购前的财务风险
2.1.1目标企业选择不当
造成的风险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是导致企业并购出现财务风险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并购企业对自身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并购活动是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角度来考虑的,这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本企业有足够真实和详细的了解,对企业的战略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企业管理者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实现短期的个人利益,在信息掌握不足的情况下盲目的选择目标企业,就很容易造成在投资决策的问题上出现巨大的风险,导致并购失败。
2.1.2并购时机选择不当
造成的风险企业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主要由内部时机和外部时机两方面构成。首先,在内部时机的选择上,应当选择在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就给企业实现并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其次,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型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把握并购机会,因为此时的中小型企业很容易倒闭甚至是破产。如果企业应当紧跟目标企业经营状况,一旦出现合适的时机,就应当立即提出并购。
2.2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2.2.1定价风险
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全过程的关键之一,对并购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目标企业的价值是根据并购企业对其未来收益的预期,在这一过程中,并购企业可能会因为预计不当而出现与目标企业真实价值有或多或少的偏差,这就导致了定价风险的产生。定价风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获得信息的质量。对于上市公司的并购企业,目标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进行估计,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价格风险。而对于非上市公司的目标公司来说,由于缺乏可靠的信息披露机制,并购企业依靠目标公司提供财务数据,通过其他法律手段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可以提高信赖度。
2.2.2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是指企业能否按时筹集到所需资金,从而保证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后续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通常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以及留存收益四种。可以总结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如果企业采用借贷和发行债券的方式向银行债务融资,很容易造成债务负担沉重,一旦资金使用不恰当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如果使用股权融资,虽然公司不会提高资产负债率,也没有企业的债务负担,但股权的增加可能会稀释原股东的权益。
2.2.3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并购资金使用中造成资金流动性变差和股权稀释的风险。因为支付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所以单一的支付方式容易增加企业并购中的支付风险。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并购支付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现金支付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在四种支付方式中最简单的是现金支付,但其风险也是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并购通常需要巨额的资金,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会给并购企业造成巨大的现金压力,企业很难承担如此庞大的现金流量考验;其次从被并购企业的角度来看,现金收购是一次性买卖,这就使得他们无法分享合并后企业的发展机会和收益。
(2)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股权支付的优点是可以减轻企业的现金和债务压力,没有破产风险,还能合理避税。但股票支付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容易给大股东的控制权造成影响,可能会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严重的可能出现并购企业最后被目标企业控制的情况。
(3)杠杆收购的债务风险。杠杆收购是一种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的收购方式,其特点是并购方通过大规模的借贷融资来支付大部分甚至全部的交易费用,同时以目标公司的现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为抵押,并且承诺用目标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来偿还借贷利息。
(4)混合支付的综合风险。除了上述几种支付方式外,以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及可转换债券等组合的混合支付方式也逐渐被企业所青睐。混合支付的优点是企业的资金压力不大,而且可以优化资本结构。但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在资本结构的配置上容易发生偏离的,而且支付过程并不是一次完成,因此难以保证各种方式之间的连续性,可能会影响整个并购过程,增加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3.1企业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
3.1.1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找准适当的并购时机
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并且依据科学全面的的数据对企业进行客观分析,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确定了目标企业之后,应当结合现实情况,找准适当的并购时机,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
3.1.2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企业并购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并购前应当对目标企业所在地政府、管理层以及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分析。此外,要避免因为对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倚重,防范因财务报表所带来的风险。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内外部信息,并聘请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对目标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确保目标企业提供信息资料的真实性。
3.1.3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如果能增强企业管理决策层对风险问题的意识,那么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抑制企业并购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内部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对并购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有效的防范风险,把并购风险降到最低,使企业并购活动更加安全顺利的进行。
3.2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
3.2.1定价风险的防范
定价风险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在整个并购过程当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对被并购企业价值的估算。通常造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并购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所以,在并购之前,企业应当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全面的评价,并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有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预测。只有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才能最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从而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3.2.2融资风险的防范
(1)合理安排融资方式。企业应根据现有资本结构和企业融资后资本结构的变化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一般来说,权益性融资成本高于债务融资成本。权益性融资的优势是,没有到期偿债,但有股权稀释的可能性。因此,在考虑外部融资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是否可以承担其债务,以避免偿付能力弱化的风险,确保企业的主控权。
(2)科学决策资本结构。企业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使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保持在合理的比率。企业在对融资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当按照择优的顺序。首先,要测算出企业可利用的自有资金总额;其次,计算出企业负债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点;最终才能确定企业并购的融资规模。
(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如何利用企业内、外部的资金渠道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资金,决定了企业能否成功完成并购活动。企业在确定融资决策时,应当积极开拓多种融资途径。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做到内外兼顾,确保目标企业一旦评估确定价值之后,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并购,顺利实施企业整合和重组等后续工作。
3.2.3支付风险的防范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在并购时所采用的支付方式各有偏好,美国企业通常采用换股的方式,而在日本最为常见的是混合支付。当前,混合支付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我国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并购企业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立足于企业发展目标,将支付方式转变为多种方式的自有组合。假设并购企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在并购后可以实现有效整合,就可以采取以债务为主的支付方式;假设企业自有资金充足,资金流入状况较好,并且企业股票价值被低估,就可以采取以自有资金为主的支付方式;假设并购企业财务状况较差,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就可以采取换股的支付方式,从而优化资本结构。
3.3企业并购后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项全球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企业在并购不同阶段的成功概率也不同:并购前和并购中的概率分别为70%和83%,然而并购后的整合阶段成功概率仅为47%。由此可见,造成企业并购没有真正实现价值的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并购后的整合失败。因此,企业必须从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两方面提出防范对策,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实现并购价值最大化。
3.3.1并购后内部整合风险的防范对策
(1)对财务人员和财务组织机构进行整合。员工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财务人员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尤为重要。并购企业可以委派或任命本企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去接管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机构,担任高管。同时留用被并购企业中原有的优秀员工,以实现并购企业更快更好地整合。企业内部还可通过实行优秀员工持股奖励制度来吸引并留住人才,使员工对企业更有归属感。此外,并购后企业对内应当尽快整合财务组织机构,防止岗位重叠所带来的工作低效,精简机构和人员,使并购后企业的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利用,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2)对企业负债的整合。负债整合是指企业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调整负债期限等方式,来减轻企业偿债压力、降低企业债务成本。优化权益资本结构要求企业权益资本所占比重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然而偿债期限应当与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盈利能力保持一致。企业完成并购之后必须要通过合并报表来反映合并后的资产、负债以及股东权益。
3.3.2并购后外部整合风险的防范对策
(1)处理好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关系。客户与供应商是企业的命门所在,并购重组后企业首先要维护好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向客户保质保量的提供符合其要求的产品,如果客户有不满意的地方,也应及时补救,通过在现有的客户群中保持良好的印象来开拓新的客户群;向供应商按约定期限及时交付款项,在供应商心中保持诚信的形象,从而维护与供应商的稳定关系。
(2)处理好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并购后企业应该处理好与债权人关系:对于债券持有人,企业应及时向债券持有人披露目前企业财务相关的信息,并且为其保持合适数量的偿债的基金等,降低偿债风险;对于贷款者,积极的措施是及时向贷款者说明企业现状,充分提供财务信息,建立稳定关系。截止到2015年,我国企业并购总额达7340亿美元,其中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114起,创造了历史新高。但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并购活动都难以达到其预期价值创造目标,大多数企业在实现并购后面临各种困境,其中更是以财务困境居多。因此,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磊.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2]翟留镜,孙浩.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西部财会,2011,(03).
[3]王凯,李婉弟.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证券期货,2011,(04).
[4]郭小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企业研究,2011,(24).
[5]吴胜发.浅谈企业并购整合风险与控制[J].时代金融,2011,(33).
[6]张颖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N].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7]马迎涛.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商,2013,(23):72.
[8]崔洁,袁放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理论导刊,2011,(4):83-85.
作者:程星星 马杰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第三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风险的出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结果,财务作为企业的命脉,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的好坏与成败,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足,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才可以降低风险,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本文主要讲述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各方面的财务风险,及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帮助企业更好地经营发展。
关键词: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因此,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财务风险也在朝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在企业的发展中,财务风险的出现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企业应当科学地分析,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防范风险,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至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1.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从风险的定义来看,狭义的解释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广义的定义既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又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风险代表着不确定性。一般我们认识风险都是从广义的定义出发的,所以归纳类比来说,财务风险可以理解为企业在财务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
2.财务风险的内容
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流程,所以认识财务风险要从企业的各个流程来看,举例来说,我们可以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运用风险等角度来看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2.1筹资风险
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面临着可能增加企业的偿债负担,降低偿债能力,同时增加企业资金成本的风险。无论是选择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权益融资还是债务融资,不同的融资模式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债务融资虽然成本较低,但是会使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而权益融资虽然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增加了公司对社会公众的股东的责任,而且公司需承担相当高的融资成本。
2.2投资风险
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也就是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会有偏差,为了获得那不确定的收益,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就是指投资风险。如果一开始没有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科学合理的分析,将面临企业付出的成本将无法收回来的风险。
2.3资金运用风险
财务风险也包括资金的运用风险。在进行日常资金管理以及收益的分配时若不能很好地控制好资金的运用,没有科学合理的审批制度和管理体制,极容易导致财务舞弊风险的出现,资金的滥用和擅自挪用,从而会对资金的筹集与正常的应用产生威胁,从而导致企业的经营发展出现问题,严重的财务舞弊风险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
2.4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风险时时存在,处处存在,我们不能够回避风险也不能消除而只能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或将其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
(2)全面性。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在资金的筹集,资金的应用,资金的积累与分配等环节都可能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发生是可能的,而不是必然的。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4)收益和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正如前文所言,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流程。而且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完全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外部原因
(1)宏观环境的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各方面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而且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都是不确定的,一般无法被准确预见,这给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性。
(2)市场竞争状况及其变化。在不同的市场竞争模型下,各个企业之间的发展与竞争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就产品定价来说,在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具有较大的价格制定权,然而在完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在定价决策中企业就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价格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因此,如果是在不完全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可能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之间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在不正当的目标之下做出的不合理决策必然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
(3)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于某些农产品企业或者具有季节性特征的企业来说,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是不同的。受天气波动或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的企业则相对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4)汇率与利率的高低及波动。对于某些出口企业来说,汇率的波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极大的。汇率的频繁变化很容易出现财务金额计算不准确,汇兑损益的计算出现差错的情况。
2.内部原因
(1)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没有能够适应这些变化的体制机制,企业的正常发展必然受到阻碍,健全的体制机制应当包括筹资,投资,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
(2)财务管理人员经验不足,防范风险意识不到位。做出财务决策的人员没有充足的经验,单纯为了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对风险的考虑和预警,盲目做出决策,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3)投资筹资结构不合理。在筹资过程中,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不适当,如果负债比例过大,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同样在投资过程中,如果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没有做出充分的预测与估计而投资,必然给企业带来不确定的投资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结果
1.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财务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导致资金链断裂,阻碍资金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破产。
2.使企业的获利能力降低。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大,会使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或者资金成本过高,使企业的收益能力下降,毛利率,投资回报率低,无法获得相应的报酬。
3.影响企业的荣誉。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偿债能力不足,投资回报率低,最终都将影响企业的商誉,从而给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
1.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从筹资投资各个模块做好财务管理,制定严格的授权审批与监管制度,严格把控好每一关,尽量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的比例。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谨慎性和识别与防范风险的能力。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逐步落实各自的权利与责任,实现权责对应,以增强其防范风险的意识。通过培训提高其对突发风险的应变能力。
3.聘请专家,获取专业会计服务。在内部财务资源不能实现规避风险的目标时。可以寻求外部专业会计人员帮助进行财务分析与应用,选择合理的投资与筹资的结构,进而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将财务风险降低至合理的水平。
4.保持不同筹资方式的恰当比例,综合考虑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的优缺点,选择恰当的比例,将负债比例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既能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给企业带来收益,同时又不至于给企业带来过多的债务负担。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综合市场风险与企业自身可能达到的风险水平,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黄延芹.浅析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赵国粮.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经济研究导刊.2014.
[3]龙霞.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管理观察.2013.
作者:李朝璇 单位:辽宁大学商学院
第四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析
摘要:
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风险,由此而影响到企业经营者或者投资人的经济利益。而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也不同,但是最终都是对经济收益的影响。所以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为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防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而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通过财务风险分析能够全面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为制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创造有利的条件。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主要指由于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不当而导致企业丧失偿还能力,最终影响到企业投资者的经济利益。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通过任何手段完全将其消除,因为只要企业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就会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进而产生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只能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试图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1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基本为资金流中断以及负债经营,在很多企业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大多是由于主观防范意识不强而导致。有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缺乏市场论证的情况下盲目扩张或者从事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从而在形势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会因为缺少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而导致负债经营,预期的收益无法实现,所以出现财务风险。还有部分企业在现金流的管理方面能力不足,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导致现金流中断,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1.2负债经营引发的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是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也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大的市场经济环境处于低迷期或者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处于负债经营状态下的企业,就会导致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相应增加,从而对企业产生财务风险。所以说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引发财务风险,需要善于利用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降低负债风险所带来的财务危机。
1.3企业现金流管理不合理引发的财务风险
企业筹措资金后必须能够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付利息,因此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或资产变现用以偿债,则会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潜在变为现实,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的可能。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现金的话,公司的流动性就不存在,结果就是破产。赢利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法加以控制的,而现金却是不可控制的。
1.4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财务风险
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能够长期维持盈利状态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不科学,资金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合理控制负债规模,掌握好投资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有些企业在初期由于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在缺乏理智判断的基础上盲目的扩大负债规模,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导致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从而造成企业亏损。而在企业负债规模较大时,由于长短期债务比例控制的不合理,还款期限过于集中,企业在还债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会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而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正常开展。
1.5资金组织运用不合理引发的财务风险
合理的资金组织调度是指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和周转无论在时间、金额、形式上,做到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节约使用资金,减少资金使用成本。如果资金运用不合理,会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增加资金使用成本,有时会满足不了生产经营需要,不得不再一次为该生产项目筹资,增加筹资成本,影响投资效益。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化解措施
2.1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形势,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偏离于预期收益。所以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安全稳定的经营,就需要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组建专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小组,根据市场发展形势以及企业自身的状况,制定出适宜的风险预防机制,对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进行监控,从而将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2.2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企业可以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其次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充分获取财务杠杆效益;最后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确定资本结构的方法主要有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和比较资金成本分析法,在平时应用时还要注意结合各种客观情况进行判断,尽量使资本结构合理化。
2.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切记主观臆断。比如,企业应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
2.4强化资金管理职能
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统筹使用资金,量化开支标准。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保证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
2.5加大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力度
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手段。
2.6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
企业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即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办法,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结论
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善于利用和控制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进行理性的分析,进而制定出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在利用负债经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要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友棠,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3):15.
[2]蒋华.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9):10.
[3]刘海娟.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4(12):5.
作者:陈丹 单位:黑龙江省慧商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第五篇: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要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需要企业内构建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规避各项风险的能力。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入手,从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和机构组织等层面就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这一命题展开调查和论述。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国际经济行势不断发展变化,国内市场经济日新月异。为了提升企业在国际国内环境下的市场竞争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是大势所趋。好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如虎添翼,既达到有效规避潜在经济风险和漏洞的目的,又能增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把企业战略发展和企业生产运营紧密联系在一起。保障企业管理政策在企业内部的彻底执行,同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和产品的生产成本,将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构建的组织规划和系统的办法与措施。在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以及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为内控管理下的企业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向下授权以及生产运营决策的落实,财会队伍会计核算等一系列工作的落实等,以使企业决策具有科学性与可执行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只要有财务活动的进行,都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财务风险防范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财务风险的防范离不开企业的内控管理。因此,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三、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营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认知有限。部分企业经营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同时缺乏财务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尤其是家族式经营管理企业,在经营管理层的构建上依照“唯亲任用”原则,导致一小部分经营管理层的管理人员专业管理能力较弱,认识不到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盲目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经济风险预警机制视若无睹,将企业暴露于潜在的金融经济风险中。
2.企业运营过程中缺乏严谨的管理和监管机构。当前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尽管有些企业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但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执行效果差强人意。首先,企业的监管人员配备不齐全,专业素养不高。部分监管人员是由制定制度的领导兼任,没有专业的监管队伍,少数监管人员业务素养不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知度不够,致使其监管下的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理想。第二方面,是企业对基层员工和各个岗位职责权限没有清晰明确的界定和规范的管理,导致企业内部分岗位的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本岗位的职责不能积极完成,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导致企业部分岗位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工作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还面临了许多困难和阻力,本文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在此做一一赘述。
四、针对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现状所提出的优化措施
1.构建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首先要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层对内控工作制度的重视程度,将企业经济效益同内部控制工作结合起来,有效提升企业经济实力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第二、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内部管理需求,参考本行业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发展,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科学严谨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在实践执行工作中贯彻内部控制制度,严格依照制度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将企业管理的价值与功效充分发挥出来。
2.提升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和管理。企业构建了科学严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后,第二步就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度,并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监督。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和财务风险预警小组,由企业决策者担任小组领导,从企业内部挑选资历老,实战经验丰富、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预警专业技术人员来做组员,采用内部审计、财务监督等多种形式对企业内部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进行监察,对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内控和风险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当企业突发重大问题时,要及时启动企业应急模式,争取将企业可能遭受的风险侵害降到最低。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保证企业管理制度能落实到实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
3.将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和权限细化到每个员工身上。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将企业的权限与责任进行明确划分。比如在进行项目管理工作时,要将项目经理和每个项目成员的责任和权限进行清晰的界定,以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完成。针对数个工作人员对一个项目任务进行管理,项目过程出现问题需要追究责任时互相推诿无人负责的弊端,要将岗位责任和权限细化到每个岗位。与此同时,企业要利用有效的奖罚制度和防腐败管理手段,有效调动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将实际发生的财务开支和收入进行准确、详细、真实的记录,并对国内国际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和本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其中金融经济环境突变所造成的潜在财务风险做准确的预测和评估,旨在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安全顺利规避财务风险,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定期聘请业内有实力的金融经济师对本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定时的指导与培训,旨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将资金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对实践工作中财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最大限度规避企业发展中潜在的财务风险。
5.在企业内部实施财务软件的更新换代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依托准确科学的财务信息理念,以财务电算化保障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都将财务信息系统软件引入了实践工作过程,旨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利弊两方面的现状:首先是实际财务工作经验丰富资历较老的财务人员,其优点是财务经验丰富,缺点是对电脑软件等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较慢,对财务软件系统的操作能力也和丰富的财务经验成反比。而一些年轻的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软件系统的接受能力明显比资历老的工作人员有优势,但是财务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互帮互助的模式,提升财务工作电算化的普及,以有效保障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五、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财务风险防范能有效规避企业潜在的财务陷阱。在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上我们要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有效基础上,把行业差异因素这一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考虑进来,将企业现金流量指标作为衡量企业资本运营状况和预测财务危机的有效手段,同时着重调查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以科学性、严谨性的原则来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旨在从内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推动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6.
[2]袁雪峰,袁雪琳.浅谈企业如何做好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J].会计师,2014.11.
作者:李凤霞 单位:青海三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