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范文

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从资源的生态开发视角出发,对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在内部与外部作用下形成了渗透式、延伸式、拓展式三种开发模式。提出应遵循乡村生态化开发、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保障制度、注重政府调控功能、发挥媒体宣传优势的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全民健身、休闲娱乐、追求健康成为新时代全民对实现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成为社会不充分不均衡发展研究的问题。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健体魄从高度与远度作出了要求,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健康智慧[1]。2017年10月,党的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7个重点战略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期的战略任务[2]。至此,乡村振兴下的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休闲体育、旅游等领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而融合了诸多要素的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也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因此,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从体育与旅游元素的特性出发,探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开发策略,为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1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1.1模式的样态

由于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具有体育与旅游的双重特性,同时资源开始时所处的环境不同,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存在多类多元模式特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的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突显出国家对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视、人们自身对休闲、健身、健康的关心,而国内外诸多学者以此为契机对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展开了研究[3],并提出了农业观光+体育、体验旅游+体育、体育+旅游等多种开发模式。本研究从资源生态开发的视角出发,探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认为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渗透式模式、延伸式模式和拓展式模式三种类型。

1.1.1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渗透式模式

渗透式模式是指将乡村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以产业元素渗透的方式实现各元素与内容互渗与互补,将原本属于本产业内的价值链渗透到边际产业,形成产业共生状态。渗透式模式的特点是横向上的单一渗透或全方位的渗透,优点在于:一是边际产业元素的嵌入未改变原来产业的内核;二是通过产业元素的嵌入反而提升了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渗透方向与融合目标,乡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的渗透分为休闲体育元素向乡村旅游元素渗透和乡村旅游元素向乡村休闲体育元素渗透[4]。乡村的休闲体育元素渗透旅游业是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中根据产业特性、市场需求、技术进步,通过嵌入休闲体育元素开发参与性强的集休闲、健身、娱乐一体的乡村休闲体育旅游活动,以此提升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运作主体、功能及面向市场分别是旅游企业、旅游功能和旅游市场。旅游元素向休闲体育产业渗透是指在乡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中利用旅游市场和资源优势,将旅游元素渗透到乡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中,以此来提升乡村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其运作主体是休闲体育企业,表现形式往往是借助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户外登山、滑雪、羽翼滑翔等休闲体育活动和体验性强的乡村垂钓、果蔬采摘等乡村农事劳作活动等。

1.1.2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延伸式

模式延伸式模式是指休闲体育元素与旅游元素间将自身产业价值链向对方产业延伸,拉长产业价值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更高的附加值[5]。延伸式开发模式之所以可行,是因为乡村休闲体育与旅游之间存在功能互补、价值诉求,并通过产业自身功能的纵向延伸,产生外延性产业产品与旅游服务和丰富乡村原有旅游产业。同时也为乡村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找到一个可以承载自身内容的载体,如乡村田园综合体、运动体验店、体育创意设计产业等。延伸式开发模式的目标是休闲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运作主体是休闲体育企业,有时也是二者联合运作。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不缺旅游景区、旅游市场、旅游消费主体,并且政府宏观调控有着政策支持的优势,唯独缺乏体育旅游内容,而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好能够丰富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及生态旅游内容的需要。延伸式模式特点是产业功能纵向延伸,以拉长自身产业链、拓展自身产业发展空间、创造高的附加值。

1.1.3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拓展式

模式拓展式模式通过产业拓展的方式实现乡村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全方位的融合发展,形成一个新的产业态的过程。拓展式模式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并路径是双向的、模式也是高级的,有着共融合、齐发展的发展理念,优点在于取长补短,不会同质化竞争。休闲体育元素向乡村旅游拓展是借助休闲体育健身价值、把握旅游休闲功能及游客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开发新的旅游产品[6],这一过程的运作主体是休闲体育企业,而面向旅游市场,并且发挥旅游主体功能;旅游元素向乡村休闲体育产业拓展是旅游产业通过自身知名度及乡村生态环境优势,开发与自身产品相关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强的乡村休闲体育旅游活动,并参与到乡村休闲体育产业的竞争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旅游产业依据资源优势发挥了运作主体功能,如湖南省博兵寨的滑翔伞基地就是以旅游景观为依托所开发,其产品功能是休闲体育健身消费功能。

1.2模式形成的驱动机理

1.2.1内生驱动

乡村这一资源载体既是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的基础,又是乡村旅游发展共栖的空间。乡村体育资源、休闲资源、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将资源转化为消费产品或健身服务产品,刺激消费带来经济效益。乡村休闲体育旅游更是充实了乡村旅游的内容,让更多的游客缘于休闲体育活动影响力慕名而来旅游体验、参与娱乐,实现二次及多次旅游。休闲体育在充实旅游内容及为乡村旅游提升知名度的同时,乡村经济收益为乡村休闲体育资源的开发有反馈作用,通过产业内部渗透、延伸、拓展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资金融合利用、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实现乡村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实现资源转化、经济共享、产业共生[7]。

1.2.2外部驱动

休闲体育与乡村旅游资源融合的作用过程,受到外部环境诸多因素的动力驱动的影响。如乡村资源、乡村经济水平、市场与客源需求、政府调控是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驱动的主导因素。除主导因素之外,还有外部驱动的辅助因素,如环境、社会和科技等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有着影响[8]。第一,资源的吸引力。乡村资源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供给站,也是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载体,凭借资源吸引力既要开发乡村本身拥有的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并通过资源整合、经济融合,依托相关资源发展休闲产业,带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使乡村获得经济效益。第二,乡村经济推动力。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政府、开发商等投资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力则直接影响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并影响到休闲体育活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表现出乡村经济推动力能为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物质与财力支撑。第三,市场需求力和客源需求力。乡村公共空间资源是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市场和客源需求是发展的条件,市场需求基于客源需求,客源需求主观上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休闲时间的增多,让人们产生乡村旅游观光基础上对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客观上科技进步、生态景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为人们休闲需求的满足奠定基础,所以客源需求力为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起到了推动力作用。第四,政府调控力。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管理绩效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撑、规划设计、运行监管等等,并对乡村休闲健身公共设施建设、市场稳定有着现实意义[9]。除了以上主导动力之外,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还受环境吸引力、社会促进力和科技支持力等辅助动力作用,主导动力和辅助动力通过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供给,产业渗透、延伸和拓展,以及为乡村资源整合、产业关联发展提供动力。

2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2.1以乡村生态保护和乡村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开发的基本理念

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贯彻保护乡村生态、乡村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理念,在乡村大生态系统下去探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10]。要将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置于乡村宜居的大框架下,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发展思路,建设乡村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环境健康的美丽乡村,使得乡村的物质循环、能量节俭、资源整合得以实现。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中需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性。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新时展主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乡村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所以在资源开发策略中要求旅游开发者、管理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正视过去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的关系,同时用和谐共生的思维方式指导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二是人与人关系—公平性。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是生态环境伦理学研究范畴,在对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以调节人与人及乡村自然关系,实现保护乡村生态平衡为目标[11]。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资源开发策略中要实现横向(代内)和纵向(代际)的利益公正,即指满足当代人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又对后代人生活需要的能力未构成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这是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或要求。

2.2以落实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来创新开发思路

乡村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及农业资源有效利用能够带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因此,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要优先发展农业、休闲业,并积极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乡村休闲体育产业关联带动作用,以促进乡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开发和资源循环利用基础上的产业结构升级。党的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强调“坚持优先发展农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要求,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2]。所以,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业资源开发中,一是通过技术创新、跨产业发展、业态融合等加强乡村有效资源整合利用;二是建立健全资源整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乡村休闲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以及乡村区域文化资源等边际产业资源的融合开发,为推进乡村社会经济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加快培育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品牌,扩大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所凝结的品牌溢价空间,发挥好乡村休闲体育旅游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联结机制,推动乡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3以健全保障机制来打造体育旅游产品品牌和业态差序化

竞争格局保障制度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指导相比,前者具有强制性的要求,能够为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长久的、较为稳定的强制效力保障。因此,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健全产业规范发展的保障制度,规范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原则、治理体制等基本措施[13],并协调政府部门之间及社会组织之间的权限,保证休闲体育旅游产业持久、稳定的发展。要依托乡村休闲体育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各要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保障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有序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同时,各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打造不同特色的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品牌,形成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业的区域差序化竞争格局,在资源开发形成健全的保障机制。诸如构建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市场管理体制、金融投资体制、税收体制等以扶持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2.4以政府的调控监管来促进资源的有序开发

政府宏观调控是乡村区域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有效治理,是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有序开发的主要力量。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对政府部门的调控功能必须有积极的认识,以构建“发挥政府调控、市场运作、乡村居民参与”的资源开发理论。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的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第一是政府引导功能。政府部门要引导当地居民正确认识乡村发展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价值及通过产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对乡村建设发展的意义、引导开发商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及布局工作;第二是政府扶持功能。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扶持的功能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诸如提供信贷、整合资源、经营管理、服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技术的培训和教育,在获得这种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管理的能力。

2.5以媒体宣传为载体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乡村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充分发挥好现代媒体宣传手段,这是媒体特点(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优势所在。通过现代媒体+体育赛事对乡村生态环境、旅游景观、历史文脉、休闲体育产品(如湖南省滑翔伞基地)进行宣传和交流,塑造乡村休闲体育旅游新形象、扩大乡村旅游行业社会公共宣传影响力、提升乡村知名度和乡村品牌的印象(历史形象、现实感知、未来信念)。在乡村休闲体育旅游开发中媒体宣传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游客、稳定客源,确保乡村休闲体育旅游地经济持续发展,所以媒体在对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和体育赛事进行宣传时要针对不同受众人群的不同需求及结合乡村优势景观和休闲体育项目健身优势进行定向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稳定客源。

参考文献:

[1]冯建中,李颖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2.

[2]徐俊忠.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J].经济导刊,2017(12):10-15.

[3]曹庆荣,齐立斌.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的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模式—基于体育资源嵌入休闲农业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4):39-45.

[4][11]孙赫.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1):220-225.

[5]卢长宝,于然海,段奕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的长效机制[J].体育科学,2011,31(9):27-33.

[6]马波.旅游场域的扩张:边界与政策含义[J].旅游学刊,2016,31(9):17-20.

[7]赵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驱动的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81-486.

[8]王艳飞,刘彦随,李玉恒.乡村转型发展格局与驱动机制的区域性分析[J].经济地理,2016,36(5):135-142.

[9]王春程,孔燕,李广斌.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4):5-9.

[10]宁泽群.农业产业转型与乡村旅游发展—一个乡村案例的剖析[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40.

[12]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13]卢长宝,郭晓芳,王传声.价值共创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6):25-33.

作者:曹庆荣;齐立斌;念贵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