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劳动力成本变动因素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统计杂志》2014年第二期
自21世纪以来,江西劳动力成本总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持续上升。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江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9262元增加到39651元,十年间增加了30025元,增长了428%,年均增长15.65%。江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自2003年突破万元达到10521元,每增加万元所用时间越来越短,突破2万元用了5年时间,到2008年达到21000元;突破3万元则只用了3年时间,到2011年江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4055元;而到了2012年,已经接近4万元达到39651元。在劳动力成本总体呈现快速上升的情况下,各经济类型结构间的劳动力成本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劳动力成本仍然最高,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较快,其他单位劳动力成本差异较大。2012年,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40712元、30608元和39030元,国有单位劳动力成本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61元,而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043元和621元,国有单位的劳动力成本仍然最高。但其他单位劳动力成本差异明显,其中股份有限公司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6368元,比国有单位高出5656元,且与2011年相比,增速达到27.58%,远远高于全省增速的16.43%、国有单位增速的10.7%,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等其他单位劳动力成本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不同经济类型的劳动力成本发生了较大变化,集体单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而国有单位、其他单位增速较为缓慢。十年间,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5859元增加到30608元,平均增长率为17.98%,超过全省平均增速2.33个百分点,而国有单位、其他单位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53%和15.25%,均低于全省平均增速。但是与劳动力成本的绝对值相比,集体单位的劳动力成本仍较低,2012年,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9043元,用工成本优势依然比较明显。
2.按企业、事业、机关分,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差距逐步缩小,企业用工成本优势下降。2012年,企业、事业、机关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39332元、39696元、40762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30785元、29668元、30196元,十年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49%、14.75%、14.45%,其中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平均增长率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0.84个百分点,事业、企业则分别低0.9和1.2个百分点。一方面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机关单位仍有一定差距。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分别比事业、机关快了1.74和2.04个百分点,到2012年,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9332元,仍比全省平均水平39651元低了319元,比事业单位低了364元,与机关单位仍有1430元的差距,月均相差119元。另一方面机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虽为最高,但与企业、事业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02年机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企业的126.62%,是事业的105.37%,到2012年,机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仅是企业的103.64%,事业的102.69%,企业、事业单位与机关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距逐步缩小,按照2002年到2012年的平均增长率测算,到2014年,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将达到53373元,而机关为53393元,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将与机关持平,企业用工成本优势逐步降低,这也是江西出现“招工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说明劳动力对企业薪酬待遇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3.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第三产业劳动力成本最高,第二产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江西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工人用工成本增加。2012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21011元、38675元和41627元,第三产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高出1976元、2952元和20616元,几乎是第一产业的两倍,是劳动力成本最高的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三个行业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达到57895元、52555元和47082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8244元、12904元和7431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6.01%,132.54%和118.74%,这三个行业分别排在所有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四位,排在第三位的是第二产业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12年其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7522元,仅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出440元,但同比增长率仅为7.02%,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低了13.73个百分点。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第二产业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产业工人的用工成本显著增加。十年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增加了15816元、30211元和30881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6.41%和14.5%。第二产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最快,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出0.76、1.41和1.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使其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扩大,与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缩小。2002年,第二产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第一产业的162.93%,到了2012年增加到184.07%,而与第三产业相比则由78.96%上升到了2012年的92.91%,在江西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工人对薪酬待遇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人工成本进一步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物价上涨、人口结构以及政府政策法规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将长期推动江西劳动力成本上升。
二、江西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影响分析
1.劳动力成本变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从直观上来说,工资上升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影响企业利润空间。但只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是片面的,不能盲目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综合考虑劳动效率等多方面因素。
2.劳动力成本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近几年,江西省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物价水平也不断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对通货膨胀是否起到了推动作用,两者之间是否会存在螺旋上升的关系,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理论,来验证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1)指标选取。本文使用的样本数据为江西省1983-2012的年度数据,来源于历年《江西省统计年鉴》,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W)作为劳动力成本的变量,以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P)作为通货膨胀的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以1983年作为基期进行调整,并假设1983年为100。为了减少序列波动性,对所有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换,LNW、LNP分别为W、P的自然对数。(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利用EVIEWS5.1软件,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序列LNW与LNP进行平稳性检验。经检验可知,序列LNW与LNP为非平稳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的ΔLNW和ΔLNP为平稳序列。即原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I(1),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3)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对LNW和LNP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可知,两对序列同为一阶单整序列。利用两个序列直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此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选择滞后阶数为6,检验结果最显著,见表2。从格兰杰检验的结果来看,可以拒绝LNW不是LNP的格兰杰成因这个原假设,即可以认为劳动力成本增加是物价上涨的格兰杰成因。从总体上来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确实拉动了物价上涨,对通货膨胀形成一定压力。因此,将LNW作为自变量,LNP作为因变量建立协整方程。(4)协整方程。LNW和LNP同为一阶单整序列,符合协整检验的条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变量LNW与LNP进行回归,生成回归方程,然后对结果的残差值Ut进行单位根检验。从表3可知,T检验值小于ADF检验的临界值,残差Ut是平稳的,序列的协整关系成立。括号内的为T值,各参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方程和变量的显著性都较好。通过协整方程得出:1983—2012年,江西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两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即江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增长1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就增长0.409(假设1983年为100)。从长期来说,劳动力成本上涨对物价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就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江西省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的出台,工资水平对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从就业比例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1)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就业比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就业的影响说法不一: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就业减少,失业率升高;另一方面,劳动者工资收入提高会扩大消费需求,使企业扩大再生产,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社会就业。因此,劳动力成本与就业的关系仍存在争议。经济学家菲利普斯证实,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失业率越高,工资膨胀率越低,两者存在替代关系。反之,工资与就业具有正相关关系,增加工资有利于就业。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2010年江西省就业人口2498.8万人,就业人口比73.2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就业人口2060.9万人,就业人口比70.63%。十年间,江西就业人口增加了437.9万人,上升了21.25%,就业人口比也上升了2.98个百分点。表明全省就业人口比不断提高,就业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
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看,2010年人均29092元,比2000年的7014元上涨了314.77%。说明工资的上涨提高了就业比例,也证实了劳动力成本与就业的正相关关系。(2)劳动力成本上升优化就业结构。劳动力成本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保障制度的完善不断上升,而就业结构的变动不仅与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有关,还与不同行业、产业之间劳动报酬的差异有很大关系。因为,劳动报酬的差异会导致劳动力在行业和产业之间流动,进而对社会的就业结构产生影响。2010年江西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的比重为35.6%,第二产业为29.6%,第三产业为34.8%。尽管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仍然较大,但与2000年相比,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了5.2和5.8个百分点,就业人口快速流向第二、三产业。用城乡居民收入来代替城乡劳动力成本分析,2010年江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89元,从2000年到2010年,江西省的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从2968元扩大到了9693元,相对差距从2.39倍扩大到了2.67倍。可以看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主要表现在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收入的提高。随着城镇劳动力成本相对更快的上升,第二、三产业提供的收入比农林牧渔业更有吸引力,从而引导和带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二、三产业转移,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作者:冷晴龚丹韩梅单位:江西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