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职统计专业的出路范文

中职统计专业的出路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统计专业的出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职统计专业的出路

《中国统计杂志》2014年第二期

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学校不断扩招,部分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中职学校生源减少,素质下降,发展陷入困境。特别是统计、财经类等文科性的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直接面对与高校毕业生的竞争,生存和发展犹为困难。21世纪初全国统计系统主办的近10所中职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升格或合并,只剩下一两所。开设统计专业的中职学校,由原来的几百所至今几乎没有。有的学校是把会计和统计合并,开设会统核算专业,有的只是在会计专业开设一点统计方向的课程。中职统计专业几乎到了自我消亡的困境。在20世纪90年代后建立起来的我国统计教育完整体系将因中职的缺失而不完整。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统计工作的要求及对统计人才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目前中职统计专业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就业状况制约专业生存与发展。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计划体制下,中职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以及国有的企事业单位。现在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逢进必考,而中职毕业生考试资格都没有,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统计岗位中职学生直接面对高校毕业生的竞争,中职毕业生不论在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中职统计专业学生能够对口就业的是凤毛麟角。这是阻碍中职统计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2.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缺乏竞争力。在计划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中职统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是按当时学生的毕业去向制定的,对应的是各级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与高等教育没有多大区别。主要讲授的是一些统计理论和方法,开设的课程包括统计原理、抽样技术、统计分析方法以及专业统计等。这种模式在当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短时间的实习,能够较好地适应相应的统计岗位的工作。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此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一是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对理论学习比较厌倦,缺乏自信,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在三年时间里不能很好地掌握系统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无法与高校毕业生相比。二是学生年龄偏小,加之传统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内容较少,实习机会不多,使得中职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把起点不同的中职学生和高校学生用相同的模式进行培养,中职统计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

二、中职统计专业摆脱困境的思考

如何摆脱中职统计专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应该从统计专业就业岗位和培养目标模式两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中职统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从而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中职统计专业就业岗位的分析及定位。统计专业的就业岗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各级政府统计局和政府各部门统计机构的统计岗位,要求统计人员综合能力比较高。主要对应本科层次及以上的学历。二类是大中型企业及事业单位的信息统计岗位,要求既能从事企业统计核算,又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对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一般也需要专科以上学历。三类是小微企业及大中型企业的车间、班组的统计岗位。这类岗位一般不单设置,需要和会计、出纳、仓管等岗位并岗,对学历的要求也不是太高。中职统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这类岗位的竞争。四类是专业调查咨询公司的统计岗位。这类公司的统计岗位一般分得比较细,调查方案设计、统计资料分析、调查项目督导等岗位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而大量的调查资料搜集、初步整理等岗位的学历要求相对要低一些,但需要在掌握一定统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专业技能突出。如: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将中职统计专业就业的岗位群定为:(1)小微企业及大中型企业车间、班组的统计岗位。(2)专业调查咨询公司中的资料搜集和资料初步整理统计岗位。

2.中职统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根据中职学生的基础和通过以上分析所确定的中职统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要求,笔者认为相应的培养方案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第一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场上用人单位在挑选员工时首先看重的就是员工的基本素质,其次才是专业技术能力等。因此我们应把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基本素质可分为以下方面:(1)思想道德: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心公益。(2)职业素养:包括热爱专业,钻研业务,吃苦耐劳,善于学习新知识,有进取心等。(3)个人修养:包括辨别是非,讲文明、懂礼貌,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同时具备鲜明的个性,不随波逐流,有积极健康的个人爱好等。素质教育说来简单,但真要达到培养目标,非常不易。它不是通过开几门素质教育课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企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等,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细微处进行引导和纠正。这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内容。第二方面:专业知识的培养。如果说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就业之基,那么专业知识的就是学生就业之本。统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考虑到中职统计专业所确定的就业岗位群的层次不是很高,学生基础不是太好。因此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方面不能太深。而应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在实际工作中能用的上的专业知识,可以开设一些如:统计学基础、统计调查基本方法、市场调查技能、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等课程。同时开设一些相近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会计基础、出纳实务、仓储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以便学生在就业过程能竞争那些需要一人兼多岗的职位。第三方面: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中职统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应将统计专业技能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有:(1)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文字数据录入,文字数据处理,制表制图以及基本统计软件的应用等。现在统计工作已经与计算机分不开了,从事统计工作必须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2)语言表达及交流。统计工作特别是调查工作很大一部分是与人打交道。这就使得语言表达及交流的能力在工作中显得特别重要。包括普通话水平,口头表达意思清晰,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识等。(3)文字表达、填表、手工制表制图及简单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统计工作无论层次高低都需要一些分析,因此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是统计人员基本要求。填报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表都是统计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功。作为中职统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上可能很难达到普通高校统计专业学生水平。因此,更须加大专业基本功培训的力度,突出技能特点,才能使学生在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学生的培养方式也要改革过去那种课堂“填鸭式”的方法。应该通过“校企对接”,增加学生实训时间,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为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市场对统计人才有广泛的需求。只要我们找准了中职统计专业的定位和就业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要求制订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并且确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培养出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加上各级政府在就业及职业准入等方面给予相应扶持。中职统计专业教育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保证我国统计教育的完整体系,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万国京单位: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