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金融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金融业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是实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我国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增加了国民财政收入、扩大了就业范围,而且还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具体分析河北省“十一五”期间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增幅明显,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河北省金融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具有支持力度强、贷款投放比例大、金融创新产品多样化、金融服务网点广泛化和保险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具体表现如下:1.县域贷款增长速度快,涉农贷款比重大截至到2010年底,全省共投放5622.33亿元用于县域贷款,同比于2007年底年平均增长幅度达20.98%,远远高于全省的贷款增长比例,并且贷款比重仍在不断加大。其中,全省涉农贷款余额为5090.73亿元,同比于2008年底增加1834.94亿元,年均增长25.04%,顺利完成年均增幅18%的目标。2.县域保险迅速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分散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提升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补偿了农业灾害的损失,对于灾后自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经营网点覆盖更加广泛,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3.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投放力度不断加大县域地区的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网点的不断增加,为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提升了县域金融意识,完善了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各金融机构支农领域的不断拓展,是保质保量的完成支农目标的关键。4.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显著为了更好地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农村信用社对管理体系和法人结构进行了完善,进行了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推出了信用社入股社员诚信贷款、存货抵押贷款、农户蔬菜大棚、养殖场、住房、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业务等金融创新产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正规金融萎缩与非正规金融发展不健全并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信贷的增长速度,金融服务存在空缺。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在整个县域范围内,不仅有公有制经济,而且有民营经济、合作经济以及外资经济;不仅有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而且还涉及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经济,多种多样的经济形式和成分的存在不仅对金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而相对的金融供给不仅数量少而且品种单一,供求矛盾进一步加深。金融业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其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投资决策的谨慎性。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国有商业银行倾向于选择城市设置经营网点,业务重点和客户选择方向发生变化,其在县域的职能不断弱化。县域金融需求具有数量少、频率大、速度快的特点,这些特点同商业银行放贷条件相冲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县域信贷的发展。农村信用社是服务县域经济建设的主体金融机构,其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倾斜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政策补贴微乎其微,不良资产的存在使得其在提供贷款服务时力不从心。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缺陷,只能办理最基本的存贷款、收付结算业务,在办理结算时耗时耗力。

(二)县域金融资源利用不足与经济发展资金缺乏并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金融剩余的比重加大,这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但事实上县域金融剩余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大量资金外流使得县域经济建设的资金缺口仍然存在。县域银行机构通过资金上存来获取收益,上级银行机构往往最终会把资金重点投向于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的建设,使得大部分县域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无法得到满足。由于较高经济利益的存在,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资金外流的幅度。

三、制约县域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县域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完善,金融机构职能弱化运作效率高、功能结构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其由地方性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构成。而当前的县域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1.正规金融机构的缺陷。一是正规的商业银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较高,在区域的分配上也存在漏洞,县域客户的贷款额度过小。并且其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业务以存款为主,贷款为辅,基层网点的合并使得金融服务质量大幅度降低。二是邮政储蓄只能吸收存款不能发放贷款,这一特质的存在使得其不仅没有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反而加剧了资金外流的程度。其三作为农村地区骨干力量的农村信用社,其发展的不健全也使得县域金融的发展阻碍重重。2.非正规金融组织受限。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国家金融监管对其的忽视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发展。非正规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影响不容小觑,在化解金融风险、简化复杂程序、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和监管迫在眉睫。

(二)社会信用缺失严重,信贷支持状况不佳社会信用环境基础薄弱、信用观念淡薄严重的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县域信用缺失极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状况较差,经济收益低下,无力承担还款的责任;部分企业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尽管其有经济实力来偿还金融债务,但恶意欠款;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借改制之机来逃废相关债务。以上行为使得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贷款资金大量流失。金融机构采取法律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往往耗时耗力,而且最终仍然无法收回所贷资金,银行和企业相互信任的合作机制破裂。由此使得金融机构降低信贷资金的投入量,在信贷的审批上更加的严格。最终使得信贷资金无法快速、便捷的用于企业发展。

(三)县域企业的资信状况差,影响资金借贷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是我国县域企业的构成主体,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县域企业大都以农业和加工业为主,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生产规模小、产品种类少、技术水平低,经验管理的风险较大,使得金融机构承担较高的信贷风险。中小企业的信誉水平较低、信誉档案缺失、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不明确,使得银行在考察其资信状况时存在很大的阻力。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为了防范风险,会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资产作为抵押。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无法提供相应的抵押物,或者由于抵押的存在使成本提升,最终广大中小企业无法获得生产所需资金。

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县域金融创新,增强县域金融服务功能1.县域信贷结构的优化,拓展其服务范围。县域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服务时,应将服务主体的侧重点转移到具有一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上,根据中小企业的具体特点,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2.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县域金融服务,不能“一刀切”,应结合各个县域不同的发展状况和资金需求情况来具体制定相应信贷措施和抵押担保制度。还应考虑到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具体特点,制定有别于大型企业的信贷产品,灵活地掌控其贷款比率。并利用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信用卡、银行卡业等金融产品,完善资金的清算和资金的结算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流转渠道畅通。3.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发展地区资本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社会融资或者通过股份制改造的手段进行自我融资,并且还可以通过对民间金融的管理来获得发展所需资金。4.促进县域保险行业的发展。丰富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鼓励其建立保险基金,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和公开性,缓解政府救灾筹资的负担。农业保险的存在是分散和降低农民风险,提升金融机构对其贷款的积极性的基本保障。

(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大信贷投入1.建立运作效率高、功能结构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对原有不合理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造和整合,还需要根据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建立新的金融机构。一是商业银行应根据具体县域的不同情况保留相应的机构和业务,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服务于农业发展,真正的做到惠农、富农。二是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造和合并,明确产权关系,扩大其服务范围,并且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解决其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升其主动性和积极性。2.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在政策上倾斜于农村信用社,保障融资渠道通畅,通过降低营业税或者免征营业税来缓解农村信用社高负债、高风险;降低贷款利率,相应的差额由财政予以补贴。二是,引导资金回流。通过法律手段来具体规定金融机构的存款不必完全上交,必须拿出一部分用于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改善县域资金大量外流的情况。

(三)规范金融准入和退出机制金融准入和退出机制的规范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放宽对农村金融准入的规定,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有效的金融退出机制合理的防范和控制了风险,保护了存款人的合法利益。一是要构建“准入自由、竞争自由、退出自由”的金融机制,降低利率和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打破现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增强公平竞争,促进县域新的金融组织的创立和金融服务的改善,优化制度环境和竞争秩序,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的需求。二是要允许民间资本以合理形式投资于中小银行,在自主经营和产权明晰的基础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改善县域金融服务环境1.建设良好的金融环境县域金融的稳定发展是以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基础的,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时,往往会将信用状况的好坏作为其评价的标准之一。要积极宣传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强化信用意识,树立标杆和榜样,对具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嘉奖和表彰,并在贷款时加大对信用企业的扶持力度。2.建立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评定标准根据一定的信用评价标准,信用评价机构对不同的经济主体进行评价,建立统一的金融信用档案,并对金融机构开放,金融机构根据其级别的不同,具体决定贷款方向和数额。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上保障信用体系的稳定性法律法规的建立是信用体系的执法依据,当经济生活中存在恶意欠款等行为时,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行动,净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五)中小企业自身的规范化管理其一,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产品的开发,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提供相应的信贷抵押。其二,县域企业要树立信用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细企业资产负债账目,提升企业的信誉水平,构建信誉档案,配合金融监管。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县域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源动力,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其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首要制约因素即是金融服务的缺失。企业、银行体系、县域政府等方面需要协调合作,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以保障县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兰晓强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