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涉农经贸类专业职业价值观调查范文

涉农经贸类专业职业价值观调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涉农经贸类专业职业价值观调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涉农经贸类专业职业价值观调查

一、学生职业价值观整体情况

学生职业价值观整体情况主要通过职业价值观量表测试来反映。量表将职业价值分为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独立性、社会地位、管理、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安全感、舒适、人际关系和变异性等13个价值尺度,每项价值尺度包括4个问题,每个题目都有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较不重要、很不重要等5个备选答案,分别计5、4、3、2、1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总的来看,各职业价值尺度的平均得分都在12.0以上,且分差不大,也就是说被测试者在职业选择时认为这13项都重要,“鱼”和“熊掌”都不愿放弃,这一方面表明尽管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但就业期望值依旧攀升,反映出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不成熟;另一方面表明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方式趋于社会化、多样化的同时,其职业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价值尺度的各项对比来看,被测试者认为最重要价值观排名前三名的分别为人际关系、成就感和经济报酬,排名最后三名的分别为美感、社会地位和管理,表明涉农经贸类专业学生在择业中更看重与职业性质有关的外部因素,职业价值取向功利性较强,崇尚物质享受、讲究实用的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进一步对各年级进行对比,利用方差分析表明(见表2),一、二、三年级在美感、变异性、社会交际等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智力刺激、管理、人际关系等三方面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结合表1数据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更看重智力刺激、社会交际和管理,而三年学生更看重经济报酬、变异性和舒适。另外,在对待利他主义方面,虽然在得分上各年级间并无显著差异,但在重要性等级次序上差异明显,在一年级中排名第7位,三年级则排在第10位。相对而言,一年级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方面更加倾向于“自我价值实现”,更多的表现为“理想主义”;三年级学生则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因素,更多的表现为“现实主义”。

二、学生对涉农职业的认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涉农经贸类专业学生70%以上是因“高考失利”,22%是为了获得文凭、而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在专业选择上,有79%的学生仅凭个人喜好和家长单方面意见,没有进行深入的咨询与了解,所以专业和职业认同度普遍不高。一年级学生在认知上基本上是盲目的,认同度只有17.8%,二、三年级学生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入,对专业、职业的认知和认同度也逐步提高,三年级达到57.4%,且大部分同学认为涉农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回答“毕业后是否直接选择涉农职业”的问题上,一年级学生选择“是”的高达61.3%,而三年级学生只有11.6%。虽然认同专业,但不愿把它作为自己目标职业的选择,这种对专业与职业认知的不一致与矛盾,反映了学生对涉农职业价值判断的困惑与盲目。矛盾性是当前涉农经贸类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最根本的特征,它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在职业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

(一)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消极腐败现实的矛盾一方面,学生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知道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立志服务于现化农业;另一方面,又因看到现实社会中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以及某些消极腐败的现象,而对学校教育产生一定的怀疑,因而在职业价值判断与选择上表现出困惑、徘徊、甚至失望的矛盾心态。

(二)职业教育现实主义与农业职业价值观理想主义的矛盾职业教育主要遵循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谋求个人生存手段为重点,较明显的表现为“现实主义”。但目前,作为艰苦行业与弱质产业的农业,不仅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具体远大的理想抱负,具有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有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的境界,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在职业价值观上更多地表现为“理想主义”。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矛盾高职涉农经贸类专业主要以培养农产品流通领域基层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然而,从目前专业就读的学生来看,大部分来自农村,90%以上不明白或者不能接受这一目标定位,毕业后不愿回农村就业。其原因,表面上是因为农村条件差,经济收入较低,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历史文化。现在,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达到了大众型水平,但精英教育的传统思想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读大学仍然意味着“跳农门”,就是为了找一份自己满意而轻松的工作,不愿到基层去,不愿干艰苦的工作。

(四)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行动的矛盾其一,在未来职业选择上,既表现为在观念上认同集体主义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报效祖国、追求理想的一面,又表现为在行动上拒绝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去工作,更多地关注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切身利益最大化的一面;其二,在职业准备上,既表现为重视学习,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又表现为在具体事务的践行上,存在不踏实、不认真,甚至破坏规则、投机取巧的行为;其三,在职业实现上,既有崇尚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特点,也有坐等父母、贪图安逸、看重“有能力不如有好家世”的倾向。

(五)学生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的矛盾一般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期望在追求较高报酬和社会地位的同时,能将社会需求与自我需求相结合,实现人生理想。但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职业竞争所需要的文凭、证书等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相形见绌,在实际职业选择时不得不较多地选择个人现实利益标准。同时,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的矛盾、差距也使他们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经常处于矛盾压抑中。有的因此不得不降低对就业的期望,放弃专业对口和个人爱好的要求;有的甚至妄自菲薄,过于贬低自我价值,不能准确地自我认知与定位,只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的思考,从而加剧了职业选择的盲目性与不稳定性。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涉农经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主要表现为矛盾性、功利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在择业中更看重与职业性质有关的外部因素,崇尚物质享受、讲究实用的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这与涉农职业对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在当前我国农业转型的特殊时期,有必要构建以“知、情、意、行”为主线的内容体系,通过以“知”为基础,开展职业认知与职业技能教育;以“情”为动因,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以“意”为重点,开展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以“行”为关键,开展职业规划与职业体验教育,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进行引导,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作者:陈学忠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