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共享经济对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启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信息数字化程度不断的深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线下到馆借阅与线上资源传递已不再是读者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如何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引导全民阅读习惯,更好地承担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是目前公共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共享经济模式和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点,分析了共享经济模式与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共性,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创新知识服务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共享经济;知识服务
近年来,共享经济已成为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话题,从共享酒店到共享单车,从共享充电宝到共享服装等,共享模式越来越多,成为商业创新的重要模式之一。共享经济是建立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基础上的,让确定的产权所有人在不转移所有权的情况下,让更多的人使用他的所有物。因此,让更多不确定的用户享有确定所有物的使用权,就出现了所谓的共享经济模式[1]。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它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2]。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馆藏资源、服务设施、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信息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给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线下到馆借阅与线上资源传递已不再是读者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如何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引导民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承担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是目前公共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利用共享经济的理论,分析共享经济模式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关联性,为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1共享经济模式与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联系
1.1共享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MarcusFlsone)和琼?斯潘思(JoelSaethp)在1978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它的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有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社会组织或者政府。这种借助某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的经济现象是在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3]。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1共中心。借助互联网,共享经济实现了网状的点对点连接,且随着分享者的不断增加及分享资源的累加,提供共享服务的平台呈级数增长态势[4]。它打破了原有的一对多服务模式,在分布式交互过程中,不断弱化资源所有权,利用平台技术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使用权,提高分享者的参与频率和资源的使用率。因此,平台不再是资源的所有者和生产者,而变成一只进行信息整合、资源调配的隐形的手,让每一个参与者在享受平台服务的同时也能成为平台的建设者,为其他参与者提供服务。
1.1.2成本低。共享经济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分享者对个人拥有物的剩余价值,即在不影响所有权的情况下,将分享者所拥有的某种东西作为一种沉没成本的闲置资源进行社会化利用[5],需求者从平台暂时拥有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权,以相较于购买而言通过低成本完成使用目标后,再交还给所有者。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交易和分享的成本无限降低,这是共享经济的另外一个特点。
1.1.3可持续。共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将分享者的物品或者服务频繁转让使用权,重复性的提供给其他参与者使用。这种“简单分散”的分享模式把闲置资源即物品的剩余价值充分利用起来,极大地提高了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效率,实现了个体福利的提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内容有:文献信息查询、借阅;阅览室、自习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开放;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展览;国家规定的其他免费服务项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也变得多样化,图书馆不再是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这给公共图书馆发挥其社会职能带来了挑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馆藏借阅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满足人们的日常知识需求。但是作为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平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运营经费和服务空间的限制。由于图书馆隶属等级制的纵向管理结构,造成各馆之间各自为政、多头领导[6]。随着知识产生速度的日益加快,图书期刊等出版物不断增多。为了丰富馆藏和满足读者需求,公共图书馆会采购大量图书,“大而全”“小而全”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的图书入馆后还未能流通借阅即被新进资源替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财力和图书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1.2.2文献信息查询公共图书馆在提供馆藏借阅的同时,还面向公众提供资源查询服务,因此各级图书馆都会购买不同的电子资源数据库以备查询之需。不同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如文献检索工具、影像资料、电子书刊、中外文期刊等,它们每年的服务费都在10万左右,对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都是不小的支出。但是,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使用频率也因馆而异,对于那些使用频率不高但又不得不采购的高价电子资源,对图书馆来说是剩余资源。
1.2.3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最能展现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的领域,但也往往是图书馆整体实力比较薄弱的环节。当面临读者多样化的知识需求时,公共图书馆因其运营资本的特殊性并不能像营利性服务机构那样快速转变,进而迎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加之图书馆日常服务项目的程式化,图书馆员整体业务素质不能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提高,在没有新鲜血液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也开始越来越远。
2共享经济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共性分析
目前,公共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可以看作是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机遇,从共享经济模式产生的基础看,那些因不能充分利用而形成的“剩余馆藏资源”就相当于共享经济中的待转移使用权的资源。虽然读者与图书馆的联系越来越弱,但是他们之间的天然联系并不会消失,共享经济的去中心化特点,不仅建立了平台与使用者的联系,也建立了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公共图书馆同样可以在这样的模式下转变传统的知识服务模式,建立起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模式下,读者既是知识的受众又是知识的提供者,不仅缓解了图书馆的馆藏与采购压力,还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区域文化服务职能。因此,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与共享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如何将日趋成熟的共享经济模式引入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转型,是值得图书馆界探讨的问题。
3.1打造泛连接、分布式知识服务网络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每一个参与者既可以是资源的使用者又可以是资源的转让者,公共图书馆可以打破传统的一对多服务模式,读者可以成为知识的传递者。除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外,读者、书店、图书出版商等都可以将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加入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网络,形成多对多的服务模式。在知识服务网络中,知识需求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满足条件的提供者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需求者不一定需要到馆即可完成资源使用,图书馆只需要对使用权转让进行登记、支付即可。这不仅能够提高馆藏利用率,缩减不必要的运营支出,还能够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满足读者的需求,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知识传递功能。
3.2借助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公共图书馆可与读者、其他图书馆和有偿知识服务机构建立广泛的连接,使每个参与者的需求和剩余资源能够快速进行对接。图书馆通过分析参与者的需求和剩余资源,可以合理分配预算,有计划地进行资源采购。对于那些价格昂贵而读者使用频率不高的资源,图书馆可通过使用权转让的方式进行成本分摊;对于那些读者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资源,图书馆可以按需购置。由此,公共图书馆借助平台数据分析,可以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的策略,在充分满足公众知识需求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3在持续交互中丰富服务项目
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共享平台的提供方,在知识资源使用权持续的转让过程中,能够收集海量的信息资源,充分了解知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平台累积信息的整合分析,发掘读者的关注重点,并为其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进而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这种持续动态的交互过程中,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公共图书馆自身的文化引导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4结语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支持建立的免费为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中心,它的发展自然受资金和管理结构的制约,共享经济模式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形式,将共享经济模式应用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中,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去中心化可降低公共图书馆在资源采购、流通、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泛连接可使馆藏资源的使用率得到提升,在使用权的循环转让过程中,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公共图书馆与读者日益减弱的关系得以重新巩固。但是,在这种共享的知识服务网络中,有形物品使用权的流转必然伴随着物品的流转,如何应对在流转过程中造成的损耗问题,如何划分用户自组织资源的版权归属,如何分配参与者尤其是营利性参与者的利益等,都是值得图书馆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监管部门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公共图书馆的知识共享服务能够不断完善,以最大限度满足民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作者:李德娇 单位:郑州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