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走出去”战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亚太经济杂志》2015年第四期
福建与东盟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互补性与相似性,为福建实施农业走向东盟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福建被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及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将从政策优势上进一步推动福建实施农业走向东盟国家,这对拓展和深化福建农业对外经济合作,提高福建农业“走出去”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福建面向东盟实施农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福建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农业“走出去”战略,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并在农产品出口贸易、农产品出口效益、农业对外投资项目等方面取得较大程度的发展。在福建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中,福建农产品出口占据比较优势。据统计,截止2013年年底,福建省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金额占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28.2%,2014年1月至3月,这个比重数字达到29.7%。2013年年底,福建省水果、蔬菜、食用菌对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出口金额分别占福建省该品种出口总额的72.5%、25.8%、22.8%,2014年1月至3月,这个比重分别达到82.4%、18.6%和13.4%。表明了福建省出口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呈现旺盛的增长势头。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福建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日益扩大,东盟国家已逐渐成为福建企业首选的对外投资地区。①比如,厦门原能投资有限公司已在柬埔寨蒙多基里省取得三万公顷(45万亩)特许用地,拟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柬埔寨原能生态农业开发区”,开发区将采用先进的种、养、加工技术,通过水稻、花生轮种以及肉牛养殖三者之间尝试建立零排放生态循环系统。2012年,福清市嘉叶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丰凯国际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在马来西亚局銮地区建立粮食、蔬菜生产基地项目。
至2014年底,项目已完成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建设了冷藏库3000平方米,加工车间35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5000平方米,并对基地路、水、电进行了全方位配套或改造,采用两季水稻两季蔬菜或三季水稻一季蔬菜的轮种方式,由福建省提供强感光的优质水稻杂交品种和优质甘蓝、辣椒、小西红柿、瓜果类及叶菜类蔬菜品种,种植粮食、蔬菜面积3900亩。2015年,福清市嘉叶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计划新增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将种植粮食、蔬菜面积扩大到6000亩,并培训当地农业技术骨干300名,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1500人。2015年,福建农业厅将根据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改革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着福建省茶、果、菌、菜等特色园艺产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优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企业为骨干力量,突出东南亚为重点合作区域,制定措施,扶持合作,努力推动农业“走出去”。
二、福建面向东盟实施农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
福建与东盟国家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实施农业“走出去”具备一定优势。但福建农业与国内其他农业大省相比,形势不容乐观,农业“走出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农业资源束缚大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部分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结合体,包括土地资源、农业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①从地形来看,福建山海相隔,相对封闭,山地多,林地多,加上大面积的推进工业化,开发房地产,不少耕地都被征收,耕地资源较为缺乏。据统计,福建耕地2012.67万亩,人均耕地0.55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1.52亩的36%。②并且不少地区的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使得很多耕地和农业用地都处于“弃荒”或半利用的状态;另一方面,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来看,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属于亚热带气候,背山面海,武夷山脉横亘,森林和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这种生态优势也意味着福建要付出更多的生态成本去维护,特别是生态脆弱性、农业污染强度指数、耕作土壤侵蚀指数和生态脆弱指数均高于沿海省区平均水平,农业资源大规模开发和输出的制约因素较大。
(二)农业技术创新不足农业技术创新是指不断进行农业新技术的研发,不断促进动植物品种改良的过程。福建山地起伏,耕地分布细碎,零散,无法形成规模化,很多地区没有使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设备,农业技术创新不足。表现在:农业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单产水平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比较落后等。③据统计,福建人均农业劳动力科研经费为49.8元,每公顷农业科研经费平均为25元,农业科研人员占比为1.8%,农业技术创新指数为0.34,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为47%,居于全国中游水平和沿海发达省区的下游水平;④农业技术水平与以色列、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更显落后,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相对落后势必影响农业科技传播和农产品的输出。
(三)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企业经营规模是企业实力的反映,是其行业地位的体现。福建中小企业数量偏多,产业层次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同时,福建前期已经“走出去”的部分企业在境外又各自为政,缺少横向联系与互利合作,无法在资本、技术、市场、信息及生产等资源上实现共享互补,造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不强,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对“走出去”缺乏信心。⑤
(四)投资环境有待优化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多,这与东盟国家的国情特殊紧密相连。从政治环境来说,东盟国家的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征,如果政治局势不稳定,陷入战争和动乱状态,不少农业项目投资将付之东流。同时,东盟国家农业生产配套低,交通基础条件差,电信行业发展落后,互联网使用率不高,造成政府办事效率不高,农民劳动效率低下,增加了企业在境外投资合作的成本,不利于农业“走出去”。
三、福建面向东盟国家实施农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一)制定农业“走出去”规划纲要,明确重点产业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指导下,福建应制定农业“走出去”规划纲要,明确对外农业投资的重点产业,发挥福建在茶叶、食用菌、果蔬种植加工、杂交水稻制种、规模化禽畜饲养、农机具生产等方面的优势。
(二)积极培育农业“走出去”的主体发挥福建省农业特色产业和优良品种的优势,选择挑选出一批有“走出去“发展意向的基础较好、较有潜力的农业项目做为福建省农业境外示范项目的培育对象,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它们做强做大,提升它们在国际市场的总体竞争力,引导和鼓励省内实力较强的农业企业将业务向海外拓展,争取建设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示范标杆项目或农业合作园区。目前福建省将重点关注福清嘉叶公司在马来西亚粮食示范推广项目、宁德富尔公司在马拉维粮油(花生)综合项目等项目,并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提升农业“走出去”水平。
(三)建立农业“走出去”信息收集平台加强对农业“走出去”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设立农业“走出去”主体库,建立联系信息服务制度。①建立定时、定人、定点全方位信息沟通机制,定期收集投资目标国相关资讯和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收集整理福建省农业对外投资信息,建立对外投资企业档案。收集农业企业对外投资意向。不定期招集设区市农业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召开座谈,了解农业企业“走出去”意向和计划,听取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国际市场开拓促销龙头农业企业需要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分散国际市场开拓风险;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以多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加强同行业合作,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②充分利用“广交会”、全国农产品国际博览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马来西亚国际食品贸易展等平台,加强展前信息收集和,做好企业参展的动员和指导工作,积极引导和组织更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展,给参展企业在购置展位、展品运输、境内外宣传推介等方面的帮助与资金补贴;开展展后跟踪服务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农产品出口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构建农业企业“走出去”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那些有条件、有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设立海外农业独资、合资企业,或开展合作生产、劳务输出等形式,寻求东盟农业资源性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开发和建设。③政府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企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和跨国经营计划,积极引导和推动一批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赴东盟国家投资农业项目,并设立农业“走出去”专项资金,弥补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高、回报慢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发挥福建省特色农产品出口优势,塔建境外推介和促销平台,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
作者:林萍 单位: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理论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