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整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杂志》2014年第十九期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存在目标差异资产管理的直接目标便是“最大限度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其完全与完整”。与资产管理不同,预算管理则是侧重于对投入的控制与管理。
2.资产的购置、占用、处置与预算管理相脱节这种脱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在资产形成时,存量调整与增量投入相脱节;在资产占用时,资产的实际投入与资产使用状态的绩效考评相脱节;在资产处置时,资产管理与收入管理相脱节。(1)在资产形成时,存量调整与增量投入相脱节。事业单位的资产通常是由上级财政部门等通过预算安排对其投入。目前,我国财政并未建立统一的资产预算机制,因此,在对各事业单位进行资产预算安排时,多是依据基数增长的方法,而非具体根据每个事业单位的资产存量多寡、质量优劣、资产分布等,从而导致对事业单位资产购置的资金投放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不仅如此,在这一预算管理方式下,对存量资产的优化与盘活等也考虑不足,从而加剧了事业单位对资产的调控难度与资产配置的不平衡性。(2)在资产占用时,资产的实际投入与资产使用状态的绩效考评相脱节。在目前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资产一旦形成,基本就由其所属的事业单位和所在部门无偿占有并使用。针对这种使用状况,事业单位目前尚无相关的考评机制。而各事业单位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热衷于争经费、购资产,对资产的真实使用状态和使用效益的关注度则较小,也很少会顾及。容易导致上级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预算分配不公平,各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配置也会存在不均匀的状态。(3)在资产处置时,资产管理与收入管理相脱节。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资产在处置时,会产生部分处置收益。根据我国目前的制度,上级财政部门仅拥有财政资金与经费的核定与使用权,而作为资产管理部门却并不拥有资产处置收益的处置与使用权。资产处置收入虽然数额不大,但由于并未纳入预算管理,因此对资产管理存在一定影响。同时,这也是我国迟迟难以实现资产优化配置、资产余缺调剂机制难以建立的深层次原因。
3.我国财政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相脱节目前,我国财政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首先表现为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下管理体制的约束,在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界定方面,我国财政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界定尚清晰。而且不仅如此,两部门的职能分工也不够明确。由于资产购置的资金使用权由各事业单位掌管,因此财政部等上级部门对各事业单位的资产基本不具有约束力。唯一的约束仅在于“投入控制”,而对所投资金究竟形成何类资产,以及所购置的资产是否合理等,则并不了解。于是从客观上造成了资产无序和资产配置失当等问题。
二、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在制度安排上存在一定缺陷,使二者的管理工作有脱节情况的发生。当前的这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模式,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自身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实现,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制约。这与我国建立责任、高效、节约型的政府要求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改革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并使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应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共同角度出发,建立合理有效的资产配置共享机制。通过该机制的运作,实现对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和临时性资产进行合理调配,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此外,通过该机制,实现对大型机械设备等资产的共建、共用、共享,降低对资产的重复配置,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目前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展,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体系都都有了进一步完善。纵观我国事业单位整体,所涉及的资产种类与数量都较多,因此,面对一些新的资产配置预算时,应重点把握重点大型资产的配置。此外,还应针对重点的大型资产(比如房屋、大型设备、车辆等)制定“资产运行费用额度标准”,以此进一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密切结合。面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应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进,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发展。再者,我国各事业单位应大力宣传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提高管理者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认识。唯有各事业单位、各部门都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巨大作用,方能从主观上带领单位上下员工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并不断深化改革,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能力。
最后,还应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自身审计与财政监督的作用,对所配置的资产的管理情况与预算情况进行审查。凡是未批准的设备等资产一律不得购置;而对前期已有预算,后期需增加预算的资产,则应按规定程序或逐级上报征得同意之后方才可实施购置;而针对超配置、超预算的资产采购,则应予以及时纠正和查处,并强化对责任人的处置。
作者:王卓单位: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