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居民可持续消费综合评估范文

居民可持续消费综合评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居民可持续消费综合评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居民可持续消费综合评估

产业革命以后,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实行鼓励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物质享受”、“及时行乐”、“拜金主义”、“不消费就衰退”等消费思想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虽然这种贪婪的消费方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却导致了消费的不可持续性,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不仅给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也危机了后代人的利益,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消费行为的科学性。可持续消费问题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两会期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环保目标,要求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倡导全社会形成文明、绿色、低碳的集体消费理念,抑制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的实现。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消费规模的微弱增长,也会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中国社科院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表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大关,城镇常住人口首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我国城镇居民作为个人消费主力军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而且与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居民在选购商品时,对生态环境因素的考虑较少,对于绿色产品的消费和消费后垃圾的处理等方面的意识还很淡薄。因此,从现实和国家规划两个角度出发,建立我国各省区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意义重大,体现在:(1).帮助政府部门分析消费经济政策实施的利弊所得,建立健全可持续消费的管理体系,更好的揭示我国各省区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2).引起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关注,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合理的的消费方式。

一、文献综述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她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能满足当前人的需要,还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形成威胁。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可持续消费理论奠定了基础。吕福新(199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可持续消费是在超越狭隘短浅消费意识的基础上,以真实、有益、超功利为特征,以可持续为目的的“节制型”消费。杨家栋、秦兴方(1997)认为可持续消费包括四层含义:一是符合代际公正原则和代内公正原则,二强调可持续消费是个动态概念,三要求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四对政府政策层面提出要求。曾一昕(2007)从适度的原则角度,认为可持续消费应该注重的是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于建构可持续消费模式,我国许多学者根据可持续消费的现状,提出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唐平华、刘云(2000)从转变人们消费观念和政策的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构建了可持续消费模式,并提出了4个建议:提高公众的可持续消费意识;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的制度;加大对可持续产品开发的投入;完善可持续消费相关法律、建立可持续消费的管理体系;。郑文生(2004)分析了技术、社会与心理、法律、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对消费模式的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步伐。解振华(2007)指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能源消耗基础上的,但是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缓解这种矛盾就必须发展科技、节约资源,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杨艳琳、陈银娥(2007)分析了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多种途径,认为其中制度性问题最关键,并提出要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需要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约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赵国平(2011)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构建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进行了探讨。徐瑞蓉(2007)在其博士论文第五章叙述了居民可持续生活消费,认为我国在这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唐丁丁(2011)认为居民是实现可持续消费的三大主体之一,是未来实现可持续消费的主力军,也是可持续消费市场的真正驱动力。赵国平(2011)从三个消费主体——政府、企业、居民的角度,探讨了对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李祝平(2012)对湖南省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湖南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实证分析

本文拟采用2013年31个省区数据进行可持续消费综合评价,并构建如下表1指标体系: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属于逆指标,如果不对其正向化处理,即取倒数,那么会影响最终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而影响各省区2013年可持续消费情况的评价。KMO检验用于考察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取值在0-1之间。KMO统计量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实际分析中,KMO统计量在0.7以上时,因子分析效果一般会比较好;而当KMO统计量在0.5以下时,不适合应用因子分析法。由表2可知,上述指标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如表3:公因子方差表示各变量中所含原始信息能被提取的公因子所表示的程度,可见几乎所有变量的共同度都在80%以上,超过90%的占了大多数,因此这几个公因子对16个变量的解释能力是较强的。如图1:碎石图可以粗略的帮助我们观察选取了几个公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准则,大概是提取了3-4个公因子,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确定公因子个数。如表4:从表4中可以明显看出,提取4个公因子是非常合适的。

初始特征值栏表示未旋转的成分矩阵,旋转平方和载入表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虽然旋转前和旋转后的特征值有所改变,但累积的方差贡献率是不变的,达到93.716%,远远大于80%的临界值,进一步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很好。如表5:因为在未旋转的成分矩阵中,各公因子的因子载荷大小不一,区分不明显,不利于因子命名,所以这里不再输出该结果,直接报告旋转后的结果。本文采用的是最大方差旋转法,它使各因子保持正交的状态的同时,方差差异达到最大,从而方便对因子的解释。总之,我们可以将消费经济指标和消费环境指标中的16个变量用可持续因子F1、经济因子F2、环境因子F3、价格因子F4来描述,其贡献程度依次递减,使得影响我国可持续消费的因素更加清晰明了。政府制定促可持续消费的政策时,应更多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同时也不能忘记价格因素的作用。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评价了2013年我国各省区的可持续消费发展水平,发现山东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广东,再之后是江苏,三个地区有个共同的特点:人均实际GDP在全国名列前茅,自然它们的消费经济也是领先于其他省区的。但是可持续消费强调的不只是消费经济,环境因素同样重要,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三个省区很好贯彻了十八大的战略要求,注重消费经济和环境齐头并进。至于像西藏和青海这样的西北落后省区,可持续消费水平较低属情理之中。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拟提出两点建议:第一,继续发挥山东、广东和江苏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其他省区迎头赶超;第二,适当照顾西部地区的可持续消费发展,引进人才和资金,宣扬健康消费的理念,尽量保证不拖全国后腿。

作者:胡鹏举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