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经济发展需要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中国城乡结构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进一步展望随着城市化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创造力和综合国力将是无比巨大的。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贡献
一、我国城市化的路径
1955年,我国GDP800亿元,第一产业占51.6%,人均130元,城镇人口比重为1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从此,新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的工业化建设,城市化就此发展。六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路径可以从图1中明显地反映出来。我国城市化路径的阶段性是很明显的。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化进程很缓慢;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很迅速。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化路径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51-1958年发展较快,城市人口占比由1951年的11.5%%提高到1958年的16.1%;(2)1959-1961年发展迅猛,城镇人口占比达19.9%(3)1962-1979年的城市化几乎停顿,1979年城镇人口比重为18.1%,比1961年还低。总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较缓慢。究其原因:第一,“一五”期间,我国以发展重工业为主。此阶段,重工业的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总投资的比重高达49%;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劳动力进城速度十分缓慢。第二,管理制度僵化。由于受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村劳动力很难进入城市,城市化路径严重受阻。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空前高涨,城市化路径非常明晰和宽广,城镇人口比重由1979年的18%迅速提高到2009年的46%,每年平均提高0.9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前的3倍多。此期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1979-2009年中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为4.39%,而1979-2009年世界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低收入国家为2.9%,中等收入国家为2.38%,高收入国家为1.5%。总之,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不够理想,比2008年49.6%的世界平均水平低3.79个百分点。2009年之后中国城市化发展较快。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城镇常住人口达8.1亿人,比上年末增加23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亿人,减少127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中国城市化率)为58%。我国城市化水平数据显示,2017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比2012年末提高4.9个百分点,2009-2017年城镇人口每年增加2000多万人,投资和消费需求空前活跃。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农业人口进城加快。2017年末,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比2009年末提高6.5个百分点。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平均为58%,有十个省份的城镇化率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北京以城镇化率87.6%排全国第一,天津、上海排在第二、三名,但是由于北京、天津、上海其本身只是一个城市,所以不适合和其他省份做比较。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战场,三四线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将成为政策、资金的密集区,释放大量土地,产生很多需求和机会,这将吸引更多人口回流三四线城市。
二、我国由乡村社会进入城市社会的经济考量
(一)我国正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城乡发展的变化,城镇人口比重由11.5%提高到58%。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主要发生在1979年以来的30年中。1979年是中国城乡人口增长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一年。在1979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中,从人口的增长规模来看乡村大于城镇;在1979年以后经济数据看,人口的增长规模在多数时间里城镇大于乡村。到1996年城镇人口增长2130万人,而同年乡村人口出现负增长,中国正在实现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换。中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2月28日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逾13.9亿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亿多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58%,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有户籍的城镇化人口占比也提高了。2017年末,有户籍的城镇占比为42.35%,比2016年末提高1.15个百分点。此外,数据显示,2016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986万人,死亡率为7.11‰。2001-2017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7.66%增长到58%,平均每年增长1.2%,意味着平均每年2000万农村人口流入城镇。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城镇化潜力将为经济发展持续释放动能。目前中国仍在经历快速城镇化时期,城镇化对需求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此前预测,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在此前的一本蓝皮书中预测出相同的数字。
(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经济增长和发展需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就越来越大。下面就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间段GDP的增加、从业人员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的具体数据看出城市化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结论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为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4]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健康和快步,城镇化的增速必将越来越迅猛,第二、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二特别是第三产业对劳动者的吸纳也会越来越多。不过,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应常抓不懈,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生产效率,必须正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还没有过渡到城市化社会,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离城市化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向城市化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是不可阻挡的。据有关媒体报道,到2020年(以15亿人口,60%多的城市化水平计算)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人,超过欧美城市人口的总和。如果我们有与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生产效率,那么我国的创造力和综合国力将震撼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宋栋.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王嗣均.中国城市区域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李扬林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