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统计与咨询杂志》2014年第四期
一、研究方法
1.协调度的计算本文用协调度来衡量城市或者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状况。设城市化集合:X={X1,X2,…,Xi,…,Xm}Xi>0,m是自然数,是描述城市化的特征向量。设生态环境集合:Y={Y1,Y2,…,Yi,…,Yn},Yi>0,n是自然数,是描述城市化的特征向量;城市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分别为。1,,取值越大越协调;k为调节系数,一般情况下2≤K≤5。
2.协调发展度协调度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反映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或综合发展水平,即:相同协调度的城市或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高低会有所不同。因此用协调发展度D来度量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高低,计算公式为:式中D为协调发展度;T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了两者的整体效益与水平;α和β为待定系数,本文取α=β=0.5。
3.协调发展类型的分类及标准根据协调发展度的大小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整体协调状况划分为10类,按等级分为三类区间,依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数(fX)和(fY)的对比关系也可以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如下表所示。
二、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演进分析
根据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熵值法确定的权重,代入到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的计算公式,求出2000—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的数值。计算过程中,为了消除数据的数量级和量纲的不同而造成的影响,运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设调节系数K=2,计算出吉林省从2000—2012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据此确定协调发展类型。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指数快速提升。生态环境指数波动较大,先下降后上升。2000—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逐年提高,协调发展类型经历了严重失调衰退、中度失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共8个发展阶段。2000—2002年为失调衰退阶段这个时期是研究时段内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最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城市化综合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都较低,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内部关系中,生态环境保护相对超前,而城市化的发展相对滞后。
2002—2005为过渡调和阶段这个时段内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但是有了较大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生态环境破坏及资源的利用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这个时段城市化的发展仍滞后于生态环境的发展。2006—2012为协调发展阶段这个时段内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二者间走向协调发展阶段。2010—2012年二者协调发展处于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的发展阶段,并且城市化发展水平超前,而生态环境保护相对滞后。
三、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0—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二者间协调发展度和协调发展类型的演进规律,得出以下结论:2000—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指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指数波动性较大,这与其各项指标的波动性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序变动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2000—2002年为失调衰退阶段,2002—2005为过渡调和阶段,2006—2012为协调发展阶段。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内部关系中,失调衰退阶段和过渡调和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相对超前,而城市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在协调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降低生态环境压力,提高生态环境状态,防止二者关系恶化,使吉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持协调发展关系,走向可持续发展。
作者:梁东方单位: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