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活动的行业归类判断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统计科学与实践杂志》2014年第六期
一、行业归类判断的概念和原则
应用行业分类标准的实践基础是行业归类判断,即依据单位基本信息,正确判断单位的行业类别。准确判断行业分类的意义在于保证统计整理工作的可靠性,通过汇总分析正确反映相关产业的规模、结构和速度,从源头上保障数据分类质量。
(一)行业归类判断的相关概念行业分类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经济活动,主要指单位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分为主要活动、次要活动和辅助活动。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占其单位年度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为主要活动,它是判断单位行业类别的基本依据。除主要活动以外的经济活动为次要活动,而辅助活动是保证本单位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正常运转而进行的一种内部活动,一般不对外提供产品和服务。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单位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那么就要按照主要活动确定行业类别,即需要根据多种经济活动的增加值来判断其行业类别。如果无法用增加值确定单位的主要活动,可依据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从业人员确定主要活动,进而判断其行业类别。此外,对于行业归类判断工作来说,最理想的基本单位是产业活动单位,但由于统计目的和核算对象不同,判断行业类别也可选择法人单位。
(二)行业归类判断的基本原则结合到实际统计工作,《行业分类》的主要应用是判断各类单位的行业类别,即依照获得的行业归类判断信息,在基本情况表中正确填写单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以及相应的4位行业代码。以下介绍几种行业归类判断的原则,基本适用于各种规模和行业的单位。1.自上而下原则。当一个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为了确保小类与中类、大类和门类保持一致,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判断单位的行业类别。自上而下的原则为:首先从最高层门类开始判断单位的行业分类,再依次判断大类、中类和小类。其主要适用于经济活动较为丰富且跨门类的单位。例1,A医药公司从事四种经济活动——心血管用药的生产、激光手术设备制造、房产出租和经营医药及医疗器械,各增加值的份额分别为30%、11%、25%和34%。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先确定A的门类,制造业占41%,所占份额最大。在制造业中再确定大类,医药制造所占份额最大,大类为医药制造业,中类、小类同为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故确定A的行业类别为“2710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如果直接按照增加值的份额判断其行业类别为“5181贸易”,显然是不合理的。2.纵向一体化。当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且上一阶段活动的产出,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投入,则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纵向一体化活动。按照前一活动的提供对象分类,其分为单纯纵向一体化活动和混合纵向一体化活动两种类别。前者指某一活动的产出,仅为另一活动的投入,其判断原则是按照最终活动判断行业类别;后者指前一活动的产出不仅是后一活动的投入,同时前一活动还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其判断原则是先按照增加值的份额判断主要活动,再以主要活动确定行业类别。如果各阶段增加值比重无法取得,则可以参考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销售比例及相关的营业成本,以取得增加值或相关指标(如毛利润)比重的参考值。从经济模型的角度分析,假设前一活动A提供的中间产品(服务)A’中α比例的产品直接进行销售,A’中β比例的产品(服务)作为后一活动B提供的最终产品B’的中间产品投入。那么,V=V+V=(α+β)V+V=αV+(βV+V)ababaab=中间产品(服务)A’的增加值+最终产品(服务)B’的增加值(图1)。其中,V为总增加值,V、V分别表示中间产品ab(服务)A’和最终产品(服务)B’的增加值,且α+β=1,0<α<1,0<β<1。若αV>βV+V,则主要活动为A,aab反之,则主要活动为B。此原则适用于产业链经营管理的单位。例2,B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是种植菠萝和生产菠萝罐头的企业,主要产品为糖水菠萝罐头。种植基地中所有菠萝都作为糖水菠萝罐头产品的原材料。B典型适用于单纯纵向一体化活动判断原则,前一活动热带水果的种植仅为下一活动水果罐头的制造提供投入,则B的主要活动为水果罐头的制造,归类于“1453蔬菜、水果罐头制造”。3.横向一体化。当单位从事某种经济活动,其产出为多种产品(或服务),且分别属于不同行业类别时,这种活动为横向一体化活动。其判断原则为:当横向一体化活动的产出相互独立存在,并可单独核算和统计,则其判断原则为按照各产出的增加值份额确定其主要活动,再以主要活动划分行业。此原则主要适用于经济活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相关性较大的单位。例3,C皮革服饰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制革加工、制造加工销售皮毛皮革、皮革服装、皮箱和皮手套等。其制造的多种产品可以单独分类统计出总产值,2012年C的工业总产值为1500万元,其中皮草、皮革服饰、皮箱皮具、皮手套和其他皮革制品的产值分别为350万元、950万元、150万元、20万元和30万元。由于皮革服饰的产值份额最高,则确定其为C的主要活动,故判断C的行业类别为“1921皮革服装制造”。4.改变单位行业性质的原则。为了保证行业分类和统计调查的连贯性,对于单位的主营业务调整,改变单位行业类别的原则为:当一个单位主要活动的份额发生变化时,且连续两年该活动的份额为最大,则按照该活动调整单位的行业性质;否则,单位的行业性质不变。这里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主要活动必须跨越专业类别,即至少要跨越大类;二是主要活动的变化时间必须是连续两年。例4,D食品有限公司黄浦店的主营业务是综合食品零售,归类于“5229其他食品零售”。近两年来,D在冬季销售糖炒栗子,夏季销售冷饮制品。而春、秋两季仍从事综合食品零售业务。对于此类变化,D没有跨越专业类别,故没有必要调整其原先的行业代码“5229其他食品零售”。
二、行业归类判断的实务
在实际的行业归类判断工作中,会经常遇上复杂的判断情况,除了运用上述行业归类判断的基本原则,还需配合一些其他方法进行处理。
(一)外包活动处理方法外包活动指企业为了降低营运成本和集中人力资源等目的,选择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单位。对于外包活动的处理方法,分为三种类型——制造业外包、辅助活动外包和劳务外包活动处理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专业化程度较高或从业人员较多的单位。1.制造业外包。当发包企业将全部或部分生产活动外包,但提供承包企业生产必需的原材料,且具有工业厂房、工业设备和工业从业人员,则发包企业和承包企业同归入制造业。当发包企业将全部生产活动外包,且不提供原材料,则发包企业归入批发和零售业,承包企业归入制造业。例5,E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针织服装专业生产厂家,主要生产加工各种休闲装、运动服、帽子、围巾和袜子等。E将帽子、围巾和袜子等业务外包给一家专业服装加工厂E’服饰有限公司贴牌生产,并向E’提供针织面料和配件等原料。依照制造业外包活动处理方法,判断E的行业类别为“1820针织或钩针编织服装制造”,E’的行业类别为“1830服饰制造”。假设E逐步转型为服装设计和销售企业,将所有服装生产业务交付E’贴牌生产。则判断E的行业类别为“5132服装批发”,承包企业E’的行业类别为“1820针织或钩针编织服装制造”或“1830服饰制造”。2.辅助活动外包。当企业将记账、计算机、保安、保洁等辅助活动外包,发包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变,承包企业按照承接活动的性质,归入相应的行业类别中。例6,F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将运钞业务外包给F’安保押运服务有限公司,由其负责商业银行每日各分支网点的现钞押运工作。根据辅助活动外包处理方法,F仍保持原来的行业性质,其行业类别为“6620货币银行服务”,F’的行业类别则为“7281安全服务”。3.劳务外包。当企业外包劳务,发包企业(需求劳务的企业)的行业类别不变,劳务承包企业(派遣劳动力的企业)的行业类别为“7263劳务派遣服务”。例7,G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资软件开发企业,正式编制员工为外方核心人员和公司建立初期的中方工作人员。由于业务规模逐渐扩大,G需要大量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因此将这些劳务需求外包给G’外服有限公司。根据劳务外包处理方法,发包企业G的行业性质不变,行业类别仍为“6510软件开发”,G’外服有限公司的行业类别为“7263劳务派遣服务”。
(二)总部处理方法行业归类判断的基本原则适用于各类单位,但是存在一些组织结构和经济活动复杂的单位总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依照总部的处理方法进行行业归类判断。1.多产业法人组成的单位。多产业法人组成的单位是指一个法人单位下有若干个产业活动单位。在判断产业活动单位的行业类别时,应将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每一个产业活动单位按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分别确定行业类别。在判断法人单位的行业类别时,需要分两种情况处理:一是如果法人单位总部对外从事经营活动,则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确定主要活动并判断行业类别;二是当法人单位总部对外不从事经营活动,如果各产业活动单位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跨越行业门类时,法人单位总部归类为“7211企业总部管理”;反之,则根据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产业活动单位确定总部的行业类别(图2)。例8,H环保高科技有限公司是臭氧发生器生产厂家,专业从事臭氧系列设备的科研、生产及销售。其总部设立在北京,在重庆、上海和西安等地设立了6个销售分公司。总公司H从事的经济活动为气体发生器的制造,分公司为气体发生器的销售。由于总部H对外从事制造业活动,根据自上而下的原则,判断其行业类别为“3463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6个产业活动单位的行业类别皆为“5179其他机械设备及电子产品批发”。假设总部H对外不从事经营活动,6个分公司中有2家负责制造,3家负责销售业务,1家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由于各产业活动单位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跨越行业门类,则判断总部H的行业类别为“7211企业总部管理”。2.多法人组成的单位。多法人组成的单位是指企业集团、大型联合性企业及其他类似单位。无论按产业活动单位,还是按法人单位划分行业类别,首先应将所有法人单位逐一分开,再按照不同的判断方法确定行业类别。在判断多法人组成单位的总部行业类别时,同样需分两种情况处理:一是当总部不具有法人单位资格时,总部根据核心企业或占增加值份额最大的法人企业确定行业类别;二是当总部具有法人单位资格时,如果其对外从事经营活动,则其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经济活动一并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确定主要活动,并依此判断行业类别;如果总部对外不从事经营活动,且其他企业的经济活动未跨越行业门类,则总部根据核心企业或占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企业确定行业类别;若其他企业的经济活动跨越行业门类,则总部的行业类别确定为“7211企业总部管理”(图3)。例9,I集团有15个独立法人企业,涉及服装、家居、IT、贸易四个行业领域,总部为I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下属企业的协调管理。服装行业有2家企业,分别是I1时装贸易有限公司与I2时装有限公司。I1负责服装的销售业务,仅通过租赁商场柜台零售。I2生产成人和儿童服装,有自有的厂房、设备和制造人员。30%的产品独自负责生产,另外70%的产品外包给加工厂负责生产,原材料由本企业内部进行采购。虽然I1通过商场进行服装零售活动,但实际上是由其批发服装给各商场,再由商场进行服装零售,故判断I1为批发企业,行业类别为“5132服装批发”。根据制造业外包活动处理原则,判断I2的行业类别为“1810机织服装制造”。由于总部I是法人单位,不从事对外经营活动,且下属15个独立法人企业跨越了行业门类,故判断其行业类别为“7211企业总部管理”。
(三)行业归类判断的简易操作流程结合行业归类判断的基本原则和处理实务,总结一个简易、高效和具有实践操作性的行业归类判断简易流程图(图4)。即使对于不具备行业归类判断业务能力的统计工作者,也可通过此流程图便于着手开展行业归类判断工作。在对一个单位进行行业归类判断时,首先判断其是否为总部。若单位是总部的情况下,则判断总部是多法人组成的单位总部,还是多产业法人组成的单位总部。然后,根据前面提到的两种总部处理方法进行行业归类判断。若单位不是总部的情况下,最多要经过三个步骤进行行业归类判断:第一步,判断其是否从事单一的经济活动,若属于此类情况,则直接依照该经济活动进行行业归类判断;第二步,对于从事多项经济活动的单位,要继续判断其经济活动是否跨越行业门类,若经济活动都在同一门类中,则采用横向一体化原则进行判断;第三步,对于经济活动跨越行业门类的单位,若这些经济活动具有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则采用纵向一体化原则进行判断。反之,则采用自上而下原则进行行业归类判断。
三、对行业归类判断工作的建议
(一)规范制度设计,寻求制度方法的改革与突破一方面,加快规范行业分类标准制度设计的步伐。在基本情况表中,调整“行业分类”指标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为“主要业务活动”,并增加“简要描述”的内容。调整指标解释为“按其重要程度或增加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并增加主要业务活动的规范填报示例。在统计数据联网直报系统的基本情况表定制设计中,增加有关行业分类的规范填报示例和《行业分类》注释内容的帮助窗口。另一方面,积极寻求行业分类标准制度方法的改革与突破。对于《行业分类》注释内容与社会经济实际活动不相适应的部分,地方统计机构应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国家统计局提出关于行业分类标准归类和认定范围调整的建议。国家统计局核实后将调整情况备案,作为下一次《行业分类》修订的依据。
(二)加强对基层行业归类判断的培训和检查指导力度各级统计机构应尽快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在行业归类判断工作方面的业务能力培训。培训可以采取讲座、演讲、沙龙和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将行业归类判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复杂经济实体的案例分析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着重解决基层统计机构在行业归类判断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名录库管理部门应定期抽查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行业类别名录库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基本单位名录库中行业类别的抽查工作,尤其要重点核实新增和变更行业代码的填报或转换情况。借助各类信息资源,如产品信息、专项调查和简要描述等,对容易“转型”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制造业行业代码进行重点抽查。一旦出现调查单位行业类别有争议的情况,需由综合部门与相关的专业部门研究讨论确定,名录库管理部门负责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质量测控等日常管理。
作者:鲁轶单位:上海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