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债务规模与风险研究范文

地方债务规模与风险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方债务规模与风险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地方债务规模与风险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2007-2016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权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程度的加深,可以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政府竞争程度的加深,可以加重地方府债务规模与风险,且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升,这种加重效应更加明显;财政透明度有利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且这种控制效应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扩大而加强。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动态面板

一、引言

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为基本的经济制度,其中以政府信用表现力最为强烈,它是信用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侧面体现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举债程度、举债能力、举债方式,这也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就我国而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突出。财政分权作为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主要体制制度,对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经济自主权,实现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实行转移支付的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收支层面的行为,也即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风险存在一定的作用。为此,本文将以财政分权为研究视角,构建研究框架,探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方面,国外学者的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因素探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两方面(AkaiandSato,2011;Baietal,2017),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正向促进或者负向抑制的关系。国内学者有关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两方面,线性相关关系(蔡玉,2016))和非线性相关关系(贺俊等,2017)。(2)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国外学者的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类与测度(Javadietal.,2017)、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Seghezza,2015)两方面。国内学者有关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两方面,概念界定分类(刘蓉和黄洪,2012)和相关性关系(张磊,2015)。以往研究对于厘清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仍有改进提升空间。本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的影响效应,以期为从财政分权体制视角,优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有效政策启示。

三、财政分权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的理论机制

(一)财政分权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的直接效应政治集权、财权上收、事权下移的模式。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事权和财权明显不对等,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显著低于政府为完成中央政府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任务所需要的财政支出资金额度,即出现财政缺口;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获得的事权范围显著扩大了,地方政府对于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动力较强,突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预算内集权,寻求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预算外分权。可以发现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举债动机、举债能力、举债渠道及因为举债引致的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是不断增大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说:假说1: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条件下,随着包含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度的扩大,地方政府举债动机愈加显著,债务规模和风险不断增大。

(二)财政分权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的间接效应1、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的间接效应有效提升经济增长率发展地方经济仍是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关键指标,但同时会参考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发展经济则需要投资、消费和出口,而基础设施若不到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较为困难。而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政府财权收紧,但事权却进一步扩大,财政压力进一步增大,地方政府便寻求预算外分权,通过贷款和举债获得资金,由此可见财政分权加重地方政府因政府间竞争引致的举债动机和举债额度,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说2:假说2,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条件下,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与风险均呈正相关关系,且财政分权会进一步促进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的边际效用。2、财政透明度视角下的间接效应在控制其他条件的前提下,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上文提及,在当下的地方政府晋升竞争模式下,不良债务指标在2007年就被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了,这在未来考核体系中的权重会逐步加大,因为一个既能发展绿色经济,又能控制债务规模防范管理债务风险的政府团队更为重要。财政分权模式加大了地方政府事权,地方政府想通过举债增加财政收入,建设公共产品,只有通过提高财政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深度,利于纪检、监察和民众的监督,使得财政分权引致的地方政府谋求自利的机会和机会主义行为减少,政府官员腐败行为被遏制,避免盲目政府融资投资,有针对性的调配财政资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说3:假说3:在控制其他条件的前提下,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且财政分权倒逼地方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来弱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水平。

四、财政分权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设定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LGDS)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LGDR)为被解释变量;以财政分权(FIS)为核心解释变量,纳入政府竞争(GOE)、财政透明度(FID)变量,将金融发展(FIN)和土地财政(LIN)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到被解释变量的惰性,将其一阶滞后项纳入模型。

(二)计量回归结果分析表1给出了变量的回归结果,模型M1、M2的被解释变量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魔心M3和M4的被解释变量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Sargan检验数值分别高于0.05,表明工具变量的设定并不存在过度识别,工具变量的设定和使用是合理的。AR(2)检验数值表明模型残差项并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1)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层面。LnFIS、LnGOE及交叉项系数均为正,但系数数值和显著性水平存在一定显著差异,表明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程度的加深,可以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且这种扩大效应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强。原因如下,其一,财政分权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在财政收支的自主度,如此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加深,地方政府在调配地方财政资金的灵活性就加强。其二,在考虑地方政府官员自身廉洁自律,上级纪检部门和相关法律产生一定程度的约束,并不存在经济寻租和政治寻租的行为。其三,特有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不仅只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为缩小贫富差距,中央财政会向贫困地区提供转移支付专项支出。其四,政府竞争程度的加深,极大的刺激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发展经济,甚至会放松监管,加大政府债务规模,并且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地方政府透过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获取政治资源和政绩工程,直接或间接的诱发了隐性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2)财政分权与财政透明度层面。LnFID及其与财政分权的交叉项,系数均为负,表明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把控和优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原因如下,财政透明度层面的主要原因如下,财政透明度反映的是地反政府对于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较高的透明度可能由于有效的监管机制,也有可能是财政信息的基本运行机制。就前者而言,有效的监管监督机制,有利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部分信息的公开透明,这一方面是让政府财政的工作直接接受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是给自身施加潜在的舆论压力,规避可能存在的政治寻租和经济寻租行为。就后者而言,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地方政府同样拥有相对较为灵活的调动财政资金,但对于财政资金的合规合法性则提高的要求和监管力度,间接保证了运行下的财政收支均是考虑中长期政策影响下的政府决策,间接的控制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速度。

五、政策建议

其一,注重区域差异,合理设定财政分权度。内容方面,应该是中央政府应明确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的责任内容与可变动范围,建立起规范、科学、合理的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中央地方两级财政关系。制度方面,加强针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预算、预案的事前论证,执行财政收支预算的事中监督,核算财政收支预算的事后审计。延长财政预算收支政策效应评估周期,增设可变动的考核指标,倒逼地方政府相关机构合理设定财政分权度。其二,优化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弱化地方政府间竞争。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财政问题纳入其中,又或是将其他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中的核心指标均纳入其中,设定动态权重考核体系,并不明确的传递地方政府有关其考核指标的重要程度,防止其“钻空子”,由此便可以弱化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倒逼政府在进行行政决策时更加全方面的思考问题,谋求合理科学的决策。其三,推动财政信息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地方财政透明度。改革进程方面。设立与信息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地区,通过审计考核政策评估专家认定权威鉴定之后再行推广到其他地区,但要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财政信息管理体制进行设定。内容方面。针对必须公布的财政信息实时更新与信息接收终端,诸如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对于投资者、社会群体急切关心但又不变公布的财政信息,应该设定合理的查询管理方案,允许其通过规定流程进行查询,且要签署一定的法律文书,以保证信息安全和责任合法划分。

作者:马原驰 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