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图书馆统计内容
1.1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统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指的是学科服务部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课,新生使用图书馆的讲座、各类数据库的试听讲座等,以及接受校内外读者委托的查新项目,原文传递,馆际互借,查收查引等信息服务,体现一个图书馆紧跟时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服务数据统计量逐年增加,反映出读者的需求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借还工作。
1.2图书馆资产设备的统计资产设备的统计包括阅览座位、书架、书车、工作人员使用的电脑数量、读者使用的电脑数量、复印机、打印机、电子显示屏、广告机、自助借还服务机、读报机等所有的设备,这是图书馆发展的后勤保障。
1.3图书馆概况的统计图书馆的概况统计包括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分馆面积,建造年代,使用时间,以及工作人员学历、专业构成、职称等,这些基本情况反映出一个图书馆的工作状态及业务能力,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2图书馆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图书馆对统计认识不够各个高校图书馆都有一定的统计,但统计的这些数据都是非常粗浅的,没有详细的原始记录,有些统计数据只能凭工作人员估计,造成数据的不准确、不连续、不科学,为后续的统计工作带来了麻烦。有的馆没有把统计工作提高到业务工作的角度对待,人员安排上也没有把业务骨干放到统计工作上,统计工作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2.2统计岗位设置不合理有的图书馆没有专人搞统计工作,而是由办公室人员兼职,由于其他行政事务的干扰,以及缺乏相应的统计知识和系统管理,统计工作很难做到细致,准确、规范。
2.3统计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有的图书馆就没有严格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也不科学,统计的格式不够规范、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省图共委,工信部的检查,数据有时也是凭估计完成,随意性很大,没有制度保证,统计工作准确度大打折扣。
2.4统计工作的深度要加强有的馆在统计工作上只是浮于表面,记录一些直观的表象数据如阅览人数、图书借阅、数字资源库使用次数等,很少把统计数据作为一种资料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来推动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统计手段落后,使整个统计工作失去了意义。
3相应的解决措施
3.1馆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图书馆馆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的开展的深度。图书馆可以由一名分管业务的副馆长可以主管统计工作,并安排相应工作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各部门也要有相应工作人员负责本部门统计分析工作。馆里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统计人员提供统计理论知识培训和学习机会,让统计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统计理论知识,以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馆长应经常召开有关统计工作的报告会议,会上各部门负责人可以相互进行交流,研究总结一套适应本馆的统计制度。
3.2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的统计制度,使统计制度做到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统计工作能够认真、连续、如实地统计,使得各项统计工作能够按照馆里制定的统一标准和规定进行。各部门要依据各自的管理设置统计明细表,该表应列明指标名称、指标定义、统计范围、资料来源、填报日期、责任人、指标分析等项目,在统计工作中要确保数据来源准确、数据规范以及数据时效性。此外,统计还可以运用到人员、经费、设备、考勤等业务,更加客观地反映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发展。
3.3加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深度开发要善于分析统计资料,从分析资料中掌握统计规律,运用到图书馆工作中。图书馆馆藏资源、资源使用量、信息服务的统计、以及图书馆概况的统计都是指导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力依据。要求统计工作人员除了作到细心负责外,还应对这些数据加以深度开发,进行分析,总结规律经验,提出阶段(学期或者学年)的分析报告。做好统计工作的深度开发,对图书馆的整体建设和科学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图书馆的统计工作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断积累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实现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从而提高图书馆科学服务水平,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于海燕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