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内微金融发展建议范文

国内微金融发展建议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内微金融发展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内微金融发展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不能匹配实际需求。一方面,微金融服务提供机构与有需求的小微企业在数量上极大的不匹配。微金融服务机构的重要目标客户就是小微企业、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而这些目标客户主要分布于广大村镇,目前我国还有1600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网点。也就是说,全国还有6%的村镇是金融机构的盲区,微金融服务需求旺盛的地区却没有微金融机构的覆盖。微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与小微企业的分布在地域上不匹配也十分突出。占我国企业总数90%左右的1200多万家小微企业亟须金融机构提供的微金融服务,而目前我国能为小微企业提供微金融服务的机构数量只有7000多家。另一方面,微金融服务提供与小微企业的需求在效率上也不匹配。如,对资金需求方进行资格审查是金融机构放贷的必经环节,目前部分金融机构繁琐的审批审查制度往往使许多小微企业得不到融资或错失了最佳的融资时机,导致微金融服务不能对小微企业融资充分发挥作用。

2.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资金紧缺的小微企业从节约经营成本的角度考虑,有的会故意压低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额,使得财务报表所反映出的信息比真实的经营情况恶劣,以少缴纳税金。而不真实的财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机构对企业作出不真实的评价。金融监管部门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制度的缺乏,使得金融机构只能依据企业的自身描述和其他方面来获取的信息来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作出评价,企业和微金融机构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3.信贷风险巨大。成立时间短、固定资产投入不足,是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特点,因此,融资过程中的抵押不足也就成为了困扰小微企业的一个难题。已成功获得融资的小微企业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互保链来实现的,但也会给小微企业和微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当宏观经济环境恶化时,互保链中的某家企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可能导致互保链上的其他企业也相继陷入经营困境。这将会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调研发现,仅浙江省2012年企业保证贷款的比重就高达30%以上,而绍兴市在2012年因涉贷关停企业中有25%就是由于互保链问题导致的。小微企业的相对“次级信用”加大了微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微金融的发展

4.发展动力不足。首先,利益权衡抑制微金融发展。微金融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小额贷款机构的努力,更需要管理经验丰富、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商业银行的努力。由于小微企业所具有的贷款额度小、贷款周期长、经营风险大等特点,部分大型商业银行考虑到自身利益不愿提供微金融的服务。其次,创新不足抑制微金融。当前,我国微金融产品狭义上仅包括小额贷款,而诸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类、证券类微金融产品所占比重较小。此外,部分已涉足微金融领域的商业银行仍沿用以前的产品和制度,没有深入挖掘小微企业的需求,在微金融产品和制度的创新方面较落后。再次,市场进入抑制微金融发展。微金融服务领域较高的进入门槛和严格的监管制度,使得部分民间的放贷机构不愿进入,微金融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二、政策建议

1.增加服务供给量,提高服务水平。适当放宽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增加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保证微金融服务的供给量;放宽对微金融机构的部分监管指标,积极探索微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保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积极发展包括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在内的多类型的微金融机构,丰富微金融服务机构的种类,促进微金融服务机构间的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引导微金融机构进行正确的客户定位,提高微金融需求和供给的匹配度。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建立透明化、规范化、数字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使金融机构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建立统一、规范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小微企业进行公平、公正的信用等级评定;建立信用档案,准确、及时地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小微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完善小微企业征信管理体系。

3.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健全风险监管。加大对小微企业担保的扶持力度,由政府出资成立扶持型担保基金,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鼓励担保公司的发展,给予担保公司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为担保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多种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的模式,建立完善的担保体系;加强对担保机构内部风险监控,建立担保项目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早发现和防控风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制定相应的反担保措施和债务追偿制度以求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4.提高洞察力,发展创新力。提高对市场的洞察能力,及早发现微金融服务的巨大空间,及早参与到微金融服务中;深入了解小微企业,从银行、保险和证券等方面共同、积极创新微金融产品,发现微金融服务新的发展空间,满足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技术和业务流程的创新,简化繁琐的操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大微金融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更多的金融机构能高效地参与到微金融运作中,增加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促进其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加强其对微金融的发展动力。

作者:刘春红姜兴坤于良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