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世界经济与我国发展改革的难题范文

谈世界经济与我国发展改革的难题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世界经济与我国发展改革的难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世界经济与我国发展改革的难题

一、外部环境需密切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危机有长期化的趋势,全球性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造成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化解。从表面上看,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房地产债务市场泡沫爆发引起的。但从根源上讲,则是美欧经济长期存在的收入分配失序、福利政策失策、经济结构失衡、金融监管失控等深层次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在美欧国家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贸易、财政双赤字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仍将持续。特别要指出的是,危机以来各国普遍采取了扩张的宏观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缓解危机的冲击,避免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但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深化的深层次矛盾,反而造成了新的问题,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量化宽松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和全球通胀压力,扩张性财政政策则加重政府债务危机,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结论很明显,政策刺激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当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增长乏力与债台高筑问题并存,保增长与控风险之间难以找到平衡。一方面,传统产业复苏缓慢。除美国之外主要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新兴产业虽方兴未艾,但技术大变革还处于孕育期,一时还抵消不了传统产业低迷的影响,难以承担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任。另一方面,由于搞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债务问题就成为如影相随的瘤疾,特别是欧洲经济近2()年基本上在低速与衰退的边缘挣扎,问题积重难返,现有“央行买单”和“定期给钱”的救助方式不能根治欧债危机。目前,欧洲还没有在削减债务和促进增长之间找到恰当平衡。可以说,欧债危机的“引信”没有拆除,甚至可能出现新的炸弹。

第二,量化宽松与通胀压力的矛盾突出,流动性泛滥后遗症显性化压力日益增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利率水平也降到了历史低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持续加码,在维持超低利率水平的同时,美联储连续推出第三、第四轮无上限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启动“无限量冲销式购债计划(oMT)”,日本也宣称实施“无上限债券购买计划”。可以说,西方大国对外转嫁内部经济困难的意图十分明显。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流动性也比较泛滥,特别是通过降息释放的货币供给相当庞大,比如,巴西央行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连续降息,把基准利率从12.5%下调到历史最低的7.25%,南非2012年把基准利率下调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5%。在全球主要货币大量放水的背景下,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再度全面加大。

第三,经济性与非经济性干扰因素交织,保护主义障碍进一步强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对国际市场激烈争夺、对国内市场大力保护,贸易战、汇率战全面升级。我国是各类保护主义行为的最大受害者,去年共遭受23个国家启动的84起贸易救济调查,增幅达16.7%。未来一个时期,保护主义可能持续强化。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国与国之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科技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将持续加大。

二、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使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新阶段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进入由投资、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的转型期;社会发展进入更加关注民生、环境的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突破现有利益格局的攻坚期;经济增长进入由又快又好到稳中求进的换档期。中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过去的10年,中国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对此进行了总结,归纳为三大台阶:我们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中央科学决策、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2003一2011年,GDP年均实际增长10.1%,其中有6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2007年为14.2%)。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国际组织统计,当年中国增长对全球的拉动占50%以上。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普遍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也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但是,这种增长势头是不可持续的。2010年增速是10.4%,这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两位数增长。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4%的高点后,中国经济的增速一路回落。特别是从2011年一季度回落至一位数(9.8%)以后连续7个季度下降,去年三季度达到最低点(7.4%),四季度开始企稳,回升为7.9%。全年增长7.8%,是新世纪以来最低的一年。相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特别是过去的10年,中国经济明显放缓已成为明显的事实。这种情况不仅国内关注,也引起全球的关注。4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文章,题目是:中国经济未来荆棘密布。文章引用一些专家的观点,认为中国增长将会放缓,甚至是剧烈放缓。即将从2000年到2010年1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下降到2013年至2022年的6.5%的年均增长率。文章指出,“中国政府的计划是顺利地转型为更加平衡、增长放缓的经济。这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中国政府掌握着所需的所有要素,且中国经济依然有很大潜力。然而,在不引起投资崩溃和金融动荡的情况下实现增速放缓,比任何一般均衡模型所显示的都要棘手得多。”党的十八大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这是考虑到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理特别强调:这个目标是必要的、适宜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2.今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今年是落实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全面”“两个加快”任务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因此,各界对今年的经济发展都很期待,各种预测分析也很多,一般都比较乐观。4月巧日,一季度数据正式,人大财经委当天听取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汇报。4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分析了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总体看,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总体良好,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等主要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据统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虽然比上年四季度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高于上年二季度的7.6%和三季度的7.4%,连续四个季度稳定在7.4%一7.9%的区间,也高于7.5%的预期目标。从总需求结构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0.8%,其中农村消费增长13.9%,比城镇高1.7个百分点。公款消费和铺张浪费得到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4.1%,所占比重提高到63.3%。外贸出口回升,一季度进出口97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比去年同期回升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8.4%,回升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新涨价因素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从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看,目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总体稳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工业消费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PPI三月为一1.9%,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因此,价格运行的宏观环境相对宽松,后期价格走势有望继续保持平稳,上半年预计保持在2.5%左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42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今年就业计划是900万人);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1.“亿人,同比增加了27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分别增长6.7%和9.3%。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调10%,连续第9年提高。财政运行的形势比较严峻。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32万亿元,增长6.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46万亿元,下降0.2%。

3.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尽管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关联,积极因素和不利条件相互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

一是经济仍存下行的风险,内生动力不足。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比1一2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出口增长10.0%,回落13.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出货增值增长4.6%,回落3.2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2%,比1一2月回落2.6个百分点。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237亿度,同比仅增长2%,比1一2月回落5个百分点,有9个省用电量负增长;铁路货运量下降2.4%,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尽管3月份一个月的变化尚不能完全说明经济的走势,但需要对这些变化高度重视,在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未雨绸缪,科学应对,防止经济下行因素的积累,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为趋势性问题。

二是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凸显。一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为78.2%。为2009年四季度以来最低点。目前我国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0%一75%,而国际上合理的产能利用率为80%一8s%。当前,煤炭价格持续下降,汽车、钢铁等流通环节产成品库存积压较多,光伏、造船等行业仍处困境,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调查显示,一季度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的平均月利率约为1.78%,折合成年利率为23.6%。小微企业效益明显低于大中型企业,1一2月实现利润率仅增长6.3%,比规模以上企业低10.9个百分点。

三是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突出。今年以来,我国多次发生持续大范围雾霆天气,受影响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受影响人口达到6亿人;开展PM2.5监测的7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1月份全部超标,2月份有68个超标,污染物浓度水平之高前所未有。一些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加重,食品药品生产中恶意掺杂使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四是财政金融领域存在各种隐忧。从整体上看,当前财政金融领域内的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短期内爆发严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一领域内存在多种隐忧,不容忽视。一是从中长期看,财政金融风险仍在持续积累,目前尚无清晰的路径、计划和体制保障来防止风险积累到危险程度。根据相关机构测算,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总规模将增至12.77万亿元,到期的债务总额接近3万亿元,构成地方政府债务的部分与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持续上升。二是局部地区财政状况存在恶化的可能。受国内经济减速、企业利润大幅下降、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加之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收入持续走低,地方政府财政增收难度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保障改善民生等,财政投入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压力相应加大。三是一季度广义货币MZ同比增长巧2%,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明显高于13%的年度预期目标和上年水平。截至3月末,MZ余额为103.6万亿,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贷款增长较快,社会融资总量大幅增加,影子银行等非传统信用创造活动活跃,全社会的杠杆率仍在上升。

与此同时,房价反弹压力增大,收入分配、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领域仍存在大量的问题和矛盾。应该指出,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的大量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内生动力不足,内需持续疲软,财政金融的潜在风险等,集中反映了我国长期以来依赖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通过改革,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当前,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同时,要用更大气力释放改革红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要通过改革固本培元,增强经济发展的元气。”

作者: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