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及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市场研究杂志》2014年第九期
一、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
1.政府为主题的金融监管为背景监管不足或许会导致财政的不稳定性,但过多的干预,将会使金融创新的发展在最被金融市场需要的时候受到阻止。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必须携手并进,以确保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共同的增长及稳定。政策制定者必须在增加金融创新工具和维持金融市场稳定之间寻求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在实施监管的同时也要以促进创新工具的竞争力,减少服务成本为目标之一。在我国,由于市场的不完善以及金融结构的不健全,所以仅仅凭借市场化来实现金融创新非常困难,真正的金融改革也就离不开政府作为导向,政府干预和监管是必然的选择。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非常成熟,整个市场都是由利益驱动作为导向。所以,如何正确避开管制促进金融创新显然更加适合他们的金融机构的需求。
2.金融创新工具种类少我国金融机构建立不久,引用的金融创新过于简单,另外居民对金融机构的选择不多也使得竞争力不足。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下的金融狂潮带动下,我国也引进了一定范围的金融创新工具,但由于国家政策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发展环境不同、人文文化不同,使得同样的金融创新工具在我国实施难度增大,最终被广泛接受的种类也较少,产品质量也不高。拿“以房养老”来看,我国老年人思想更加封建守旧,对金融创新这种新生事物的概念不了解,对未来不确定的预知和其他多方面原因使得老年人参与这种保险的顾虑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更大。
二、分析我国“以房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拿来主义”使这些直接从发达国家照搬来的金融创新在我国实行期间产生了很多困扰,针对不同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恰当的进行改进。比方说以下三种较突出的问题。
1.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不足无论是对老年人还是对金融机构来说,政府应该在立法和税收上提供优惠条件。同时政府应建立一套适用于维护老年人居住权的保障法,使老年人在面临投保后遇到的问题时能受到优先保护。完善的法律制度将会带来有强度的金融监管,保险公司必须依照法律条款正确地对老年人客户的房产进行评估并且支付足够的现金补助。不过,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金融监管必须掌握好平衡点才能既促进经济发展又控制好风险。所以在另一方面,这一概念推出初期,金融机构必定要在人力物力方面投入大量成本,为了使这种金融创新能够健康的实施,相应的优惠方案,包括税和贷款利率以及其他各种财政补助都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任何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障都要求政府能以某种方式承担,以此来提升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信心,加大抵抗风险、挽救损失的能力。能够激励相关单位,包括房管局、民政局、人社局以及保险部门等机构对这项服务的推进。长此以往,其他金融创新工具也会得到更加熟练以及更加适应我国市场的操作方式。
2.政府对老年人提供的老年公寓服务不够当老年人办理“以房养老”的金融服务之后,可选择得到现金补助或接受专门的老年公寓服务。如果是没有儿女照顾的孤寡老人可能更偏向于直接得到养老服务。然而不少报道指出我国养老机构并没有使老年人得到应得的照顾,这样将会影响老年人的消费者需求,也就是说这将减少他们想通过出让他们的房产来改善生活质量的意愿。所以,对养老类型的房产以及养老服务,包括医疗、日常生活、精神抚慰等都要加大投入。只有老年人对这项金融服务产生了信任感,才能给“以房养老”带来可持续性的发展。
3.房地产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我国正面临着一个不确定的房地产市场,甚至伴随着很多看空的预期。这会给保险公司在反向抵押方面带来更高的风险。国家统计局7月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数据显示,房价下跌的城市已经扩大到64个。各城市陆续出现限购解禁、二套房降首付等类似救市举措。而老年人由于对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不了解以及从众效应的影响,即使房价下跌的现象并没有真正大面积出现,老年人客户群体也会因为未雨绸缪而不交换出自己的这份固定财产。从金融机构方面看存在着风险控制问题,比如对于银行来说,住房按揭贷款风险与时间成反比,而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导致金融风险控制的难度较大。此时政府如果给予支持,并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那么健全的法律机制以及大量培养出来的保险精算师和金融分析师等人才则能帮助金融机构推出一些对冲因房价下跌带来损失的金融工具,更能增加该金融创新项目的可行性。
三、结语
“以房养老”这种金融创新服务正确说来在我国还处于概念模式。虽说各试点开展该项服务以来并没有获得强烈反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化越来越成熟,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适应各种改革,数字化时代也使得当代老年人养老意识大大超前,再加上我国老年人人口数目非常可观,“以房养老”将会大力带动我国反向抵押市场。各个参与该项服务当中的主体只要共同努力,将住宅与养老保障有效结合,并利用正确金融工具提高使用效率,规避市场风险,将为我国的金融改革填写美好的一笔。
作者:程筱敏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