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具备独特技术、独特资源和独特市场三大特征的江苏特色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市场竞争力下降、品牌冲击严重、科技成果老化等严重问题,文章以水蜜桃产业为例,提出了高端精品标准输出、六次产业融合、企业化品牌带动、农业职业群体培育等产业振兴发展之路,旨在为相关类型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江苏;特色农业;产业特征;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
所谓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在“特”,围绕独特的区域资源特点,利用独特的技术,符合独特的市场规律,以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全产业链打造为导向,所形成的独特农产品的农业产业业态[1-3]。国内外大量学者针对特色农业开展了广泛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产业模式、产业基地、结构调整等方面[4-7],而对于江苏特色农业发展的报道还很鲜见。文章立足江苏特色农业产业,以阳山水蜜桃产业为例,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类型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被誉为果中皇后、琼浆玉液的无锡阳山水蜜桃即是利用华东地区唯一的火山岩层自然地貌优势,以及独立的先进技术而形成的江苏区域特色农业典范,已先后荣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的“原产地标志注册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等称号。然而,在阳山水蜜桃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如何推动水蜜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水蜜桃产业振兴,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江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
1.1资源优势
江苏省位于长三角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跨江滨海,区位优越。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10.72万元,位于全国各省第一。平均每公顷耕地所创造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6.5万元,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水资源是江苏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本地水资源量约340亿m3。同时,江苏拥有江淮、金陵、吴、中原四大多元文化,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温暖湿润的气候、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科教资源、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均为江苏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水蜜桃主要产地阳山镇,不仅拥有悠久的种桃历史,还有可深入挖掘的火山地质资源,以及适宜水蜜桃生长发育的微酸性土壤等条件。
1.2科技优势
江苏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拥有“211工程”高校12所,两院院士100人,各类科技服务平台294个,这些均为江苏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同时,阳山水蜜桃产业集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先进的科技、人才、平台等资源,为水蜜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3市场优势江苏省每天创造的GDP达到208.4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位居全国第五。同时,江苏紧邻上海,承载着上海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以及休闲旅游度假的多重功能。因此,仅满足上海、江苏尤其是苏南区域高端人群的消费需求,就足以拉动江苏特色精品农业的发展。
2江苏特色农业产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1产业特征
江苏是以平原为主的发达省份之一,如何在自然资源同质化程度较大的前提下,发展独具江苏特色的农业产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江苏融合了文化名城的魅力内涵和地理区位的无限张力,走出了一条开放、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之路。综合江苏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路径,其产业特征可概括为独特技术、独特资源和独特市场所形成的独特农产品。无锡阳山水蜜桃是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技术所形成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每公顷的平均产值超过375万元,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螃蟹是江苏独特的水资源及市场需求所形成的产业,江苏全省的螃蟹养殖面积接近27万hm2,养殖产量达到2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产值更是达到150亿元,创出了驰名中外的阳澄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固城湖大闸蟹、洪泽湖大闸蟹等品牌。牛蒡又名恶实、大力子、东洋参、东洋牛鞭菜,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较强的保健和食用功能。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对牛蒡的狂热需求,是带动牛蒡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牛蒡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出口生鲜产品的依赖度,发展牛蒡酱、牛蒡茶等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值。
2.2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江苏特色农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确定了105个特色农业小镇、100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挖掘乡愁记忆,重塑乡村魅力。但综观特色农业核心产业,依然存在着优势不突出、知名度下降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以无锡阳山水蜜桃产业为例,科技、品牌、服务已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优势特色的衰退。无锡阳山水蜜桃曾以其高品质、高价位闻名于世,然而随着新沂、泗阳等桃产业带的快速发展,既没有规模优势,也不再独享品质和价格优势的阳山水蜜桃产业的市场份额已呈快速下降趋势,曾被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为“世上最美味的桃子”已部分被新沂桃等产品所取代。阳山水蜜桃如何在不能扩大规模的前提下,继续以精品、高端路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2)品牌产品的冲击。制约阳山水蜜桃产业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素是品牌难维护,“阳山水蜜桃”是一个地方品牌、公共品牌,虽然政府出台了维护品牌的一系列措施,但由于经营水蜜桃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繁多,存在监管不到位、无人维权的问题,同时,随着其他地区桃产业的兴起,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3)科技成果的更新。经过多年的种植,果园存在着土壤退化、病虫害严重以及品种单一、技术不到位、管理落后等现实问题[8],一些能满足设施需求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无法在既有园区更新实施,造成既有园区无法跟周边地区新建桃园相媲美,难以维持以往的高态势发展,也难以满足人们对高端、精品的需求。4)组织规模的散乱。拥有1400hm2水蜜桃种植面积的阳山镇,桃农户数达到9000多户,虽然现场采摘、电商平台、超市供给等销售渠道的多样化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但也存在着由于单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高、商品化标准低、品质差异大、产业链短、价格优势不明显等严重问题。
3促进江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如何破解制约水蜜桃产业的瓶颈问题,应重点从以下5条路径入手。
3.1高端精品标准输出之路要实现阳山水蜜桃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走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端精品之路。在产地、规模、市场等方面均不占突出优势的阳山,必须依靠其强大的产业投入能力,瞄准高端消费人群,采用绿色、安全技术,打造精品桃园,构建高水平产业体系,向外输出标准,从而继续保持“桃王”的美誉。
3.2省力化栽培集约高效之路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都促使阳山水蜜桃产业走省力化栽培、轻简化农业之路,必须通过老旧果园改造升级、品种更新换代、种植模式优化、设施机械到位等措施,解放劳动力,提高果园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实现果园的病虫害防治生态化、土壤修复物理化、栽培管理机械化、水培管理设施化。
3.3企业化品牌振兴之路实现水蜜桃产业振兴的关键是扶持壮大当地的水蜜桃企业,打造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可维权的企业品牌,以其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平台优势、策略优势、人才优势等带动阳山水蜜桃产业的兴旺发达。以无锡田园东方有限公司为例,依托自身的200hm2桃园,定位“白富美”客户群,通过标准化管理,以“天生骄傲,一路奋战”为产业标语,以外观、味道、香气、包装等打造产品内涵,让田园东方阳山水蜜桃在赛桃会上脱颖而出,目前,田园东方生产的水蜜桃通过生鲜冷链物流方式,销往覆盖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
3.4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水蜜桃不仅仅是一颗桃,还是美与和谐的象征,因此,推动水蜜桃产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一产,还要用美学思维、哲学思想看待这一颗桃产业。水蜜桃汁、脆片等休闲食品已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获得人们的认可;景观化、园林化的桃园日益成为人们陶冶情操的最佳去处。因此,发展一二三产深度融合[9]、产业链深化的六次产业模式,是阳山水蜜桃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3.5农业职业群体培育之路人才是引领一方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首先是产业的带头人需要有强大的思维能力、亲和的组织能力、创新的改革能力,具备致富一方农民的责任感和担当。同时,需要采取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模式[10],培育一支具备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强化自身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11]。另外,还需至少在本地区域内推动农业成为社会利润平均化的产业,让农业从业者有一定基本收入,成为有尊严的社会群体,让农业从业者愿意留在农村,为农业产业振兴发力。
4参考文献
[1]李向东.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2]郑建初,刘华周,周建涛,等.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与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09,25(1):1-5
[3]郑建初.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及江苏区域发展模式研究[J].江苏农村经济,2009(8):27-29
[4]顾丽敏.不同类型特色产业基地的借鉴价值——来自江苏的经验[J].中国经贸导刊,2012(3):41-42
[5]张明星.发展特色农业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作物研究,2006(5):589-591,596
[6]胡平波.江西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文化生态机理[J].经济地理,2011,31(9):1534-1538
[7]王伟,赵伟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特色效益农业[N].重庆日报,2015-05-21(2)
[8]金唯新,赵丽丽,吴一羚.阳山水蜜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44(15):101-102,105
[9]刘蓉蓉,徐志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科技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5):11-14
[10]马红春,钟守冰,李国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3):92-94
[11]赵艳艳,姚秋菊,原玉香,等.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与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59-61,88
作者:甄若宏;徐胜;羊杏平 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