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范文

高职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摘要:高职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要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必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实训—过程考核教学法是高职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摸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行动导向原则,用“项目任务”作驱动,开放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建立自信,改善心智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财经专业基础课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任务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其基本流程包括项目、项目启动会、制定实施方案、实践行动、撰写分析报告、主题发言、项目总结评价。

关键词:财经专业基础课程;项目任务教学;学生主体;职业通用能力

一、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依托行业企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立了工作任务在课程框架中的主导地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课程教改活动已经在全国高职院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特别是那些实践性和操作性强、有对应职业岗位的工科类课程以及文科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使教学实施过程尽可能接近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任务,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1]。但处于专业培养方案前端的专业基础课程,因能力培养要求尚达不到胜任岗位工作的水平,没有对应职业岗位,学生还不能走进企业。那么工具性较弱、知识性理论性较强的文科类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怎样才能有效地使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如何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呢?这一直困扰着从事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经调查,在财经专业各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与实际工作脱节、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仍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由于基础课程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教学内容抽象空洞,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少学生不重视基础课程,课堂上出现做其他课程作业、玩手机、瞌睡等尴尬局面。期末通过闭卷考试或开卷考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期末测试依然是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考核的主流方式。在本课题组调研的院校中,财经专业教师真正能够大胆探索课程教学创新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行动导向为原则,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单向的知识传授,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的做法还较少。在基础课程中应该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对从事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不强的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财经专业基础课程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定位

从事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首先应该明白财经专业基础课程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定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和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满足学生将来职业岗位转换及个人发展需要,适应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2]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不在于智力能力不足以支撑课程的学习,而是因为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而在劳动力市场,企业更看中的是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精神”、“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即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必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这一矛盾是目前高职课程建设的最大问题和关键点。的确,“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性格等比知识体系、智商更关系着他的成长和事业成功。改善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高职教育的第一堂课,因此新生入学的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素质这一重要使命。

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是动作型,而不是听觉型、思维型,他们理论学习能力较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在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集中精神认真听课,对理论学习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厌学,学习效率低,他们普遍有着认为自己比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能力低的自卑心理,因此改变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刻不容缓。探索未知世界应该是每个人潜意识的愿望,与其说高职学生不喜欢学习,还不如说是不喜欢学习的方式。学生之所以选择高职院校学习,是希望进入高职后会摆脱中学时期空洞乏味的理论学习,期待实践性强的专业学习,憧憬大学学习能发掘自己的优势,重新塑造自我。如果新生入学的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还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大学学习又会感到失望、感到无能为力,对大学学习丧失信心,不仅影响学生整个大学时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对人生未来的信念。因此,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变学生不喜欢学习的态度,即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所以专业基础课程应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创新教学模式,即营造一种新的学习氛围,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有趣、体念成功,从而建立信心、努力进取、重塑自我。一方面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虽然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并不是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专业特点、职业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即理论教学以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度,以后续专业课教学的需要为度,以高职学生学习和认知能力为度。所以教师应该筛选出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组织教学,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注重理论的应用性、实践性,使之真正地学以致用,为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奠定基础,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不同于中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专业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因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修养不仅会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还会影响到学生将来在该专业、行业领域的提升和发展,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财经专业基础课程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定位应该是: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等通用职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能力一般包括岗位特殊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岗位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一个职业岗位所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业技能。具体岗位技能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

财经专业学生岗位特殊能力是指从事财经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能胜任财经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它是指会计、财务管理、证券投资、保险等岗位的专业技能,如会计岗位技能是通过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税费计算与纳税申报、Excel财务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等核心课程和初级会计师考证、工学结合、毕业顶岗实习等,获得会计岗位能力,习得就业立身的一技之长。但由于岗位特殊能力的职业针对性相对狭窄,不利于职业岗位的转换和再就业。美国劳工部2010年的一个纵向调查表明,44岁的成年人平均更换过10~14个工作[3]。如果只教给学生很窄的岗位技能,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将来职业岗位的转换是不利的。职业通用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泛指专业岗位能力以外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决策能力、与人交流与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及诚信敬业、吃苦耐劳、责任心、自信心、思想道德水平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心智模式,它是一种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能力。拥有一门专业技术是对职业人最基本的硬性要求,是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在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今,个人所掌握的技术如果不更新、不进步,就会被时代抛弃。所以,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能力素质是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岗位的保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两者都必须注重能力培养,但各有侧重,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岗位特殊能力为主,而专业基础课侧重培养学生通用职业能力。财经专业的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经济法、财经法规、统计学基础、金融市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不单是传授财经专业知识,更应该使学生关注财经信息,保持对财经资讯的敏锐性,善于观察财经现象、分析财经问题,善于分析财经政策并能运用和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社会责任感、尊重规则、团队协作、崇尚卓越等财经职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

三、任务驱动—项目实训—过程考核

教学法是高职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及必备的职业通用能力取舍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开发、大胆重构和设计,创新教学模式。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养成了一种根据现有教材内容来安排教学的习惯,这一做法使老师无形之中成了教材的“奴隶”,教材上有什么内容教师就向学生讲什么内容,即或是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了一些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的素材,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跳出教材既定框架,使教师成为一个停留于既定知识层面的、现成理论知识的宣讲者[4]。通常,一门课程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特别是适用面广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其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同专业的职业教育必须考虑职业能力要求的差异,教师必须根据职业能力需求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师要根据财经岗位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取舍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删减推导、演算、证明的内容,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应知应会点及提高能力和素质,强调知识点在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课程展开的顺序也应该由原来的从一般到具体、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转变为从具体到一般、从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任务驱动—项目实训—过程考核教学法是提高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任务驱动—项目实训—过程考核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建构式课程模式[5],它是以实践行动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来建构理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学内容中选定典型问题或主题设计为项目,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相应的现实情境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训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由学生自主制定与实施计划;根据项目需要自主开展学习探究活动,主动寻求知识;在实训项目任务执行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建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同步机制,教学做合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实践应用的滞后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是学习的管理者,是学生解惑答疑的帮助者。

四、任务驱动—项目实训—过程考核

教学法的设计、组织和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项目的选择。项目的选择与排序要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财经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一般是刚进大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几乎没有财经理论知识,一门课程教学初期宜设置较简单的项目,项目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所包含的知识容量不宜太多,以便使学生在学习时获得成功感。一门课程教学的中期,随着学生知识、经验和能力的积累,项目的设计就要逐步增加难度,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到了一门课程的教学后期,应该设计综合性项目或宏观领域项目,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财经问题,让学生在完成新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获得新的能力素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是项目设计。因为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项目任务教学与一般课程的教学设计一样,都同样包含了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指标。但对于项目任务教学来说,目标的设计重点要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要体现实训项目与理论知识的相关性,项目的可操作性,项目的基本形式、要求与步骤等。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则要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评价的设计注重过程性评价、能力本位评价和成果评价。财经专业基础课程的项目设计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和职业素养。财经专业基础课程的项目设计应该建立在财经职业分析、课程教学分析、学生个人发展分析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项目任务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咨询、网络查询等社会调研和信息资料收集,完成实训报告,小组汇报项目成果等环节,让学生脚踏实地走进现实社会,去了解身边的经济现象,探寻财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处理、决策、创新、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同时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和职业素养贯穿课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进行社会调研和完成项目等活动过程中,培养自我管理、恪守信用、讲究效率和提升社会责任感、建立自信心等职业素质。因此,任务驱动—项目实训—过程考核教学法是强化素质和能力训练的有效方式。实训项目的内容要与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的联系,实训必须走进现实的真实的经济社会环境中。作为财经专业基础课程,虽然不能像专业核心课程那样走进企业,按照某一具体职业岗位进行操作,但财经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的舞台却很大,包括学校食堂、校内外超市、各类商品市场、公司企业、金融机构。其实训环境涵盖生产、销售、消费、服务各领域,从各种财经现象、财经问题到管理措施、财经政策、法律法规,都是学生任务项目实训的平台和内容。通过设计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载体,在项目任务实训过程、实训环节上通过精心设计实现理论与现实经济社会的结合,让学生走进现实经济社会,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了解、熟悉财经世界,解释经济现象,理解国家财经政策和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实现理论知识源于经济生活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过团队协作,主动探索知识、训练能力、提升素质,改变心智。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合作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实训项目。通过“现场教学”、“参与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计划、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通过学生在社会实践、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自己处理、克服在项目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管理者,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6],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失败是经验教训之母,失败能促进学生的成长。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价要以过程评价考核为主。项目教学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考核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项目任务教学主要以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和完成的质量、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学习能力作为考核评价内容,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态度、参与热情与努力、学习成果做出全面的评价。学习结束时,由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实训成果、实训方法、实训过程。五、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流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包括准备、实施、评价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教师项目并启动项目。实施阶段包括学生制定实施方案—实践行动—撰写分析报告。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是要学生小组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和步骤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项目总结评价是对学生项目实施的最终评价。项目。教师根据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目标,从现实的财经现象、财经问题、财经政策中选取能够融入相关知识点的实训项目,并经过教研室老师群策群力共同确定后,向学习小组。项目启动会。教师课堂安排小组学生共同解读项目内容与要求、实训形式、关键点、考核评价机制。学生消化、分解项目任务,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要锻炼哪方面的能力,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学生如果有不明白之处,提出问题,教师答疑解惑。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重点是态度、能力和知识的建构生成过程。项目完成过程始终应该由学生自己控制,学生是项目实施者,教师只起指导、咨询作用。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老师时,教师才出面指导,比如学生理解不了的理论知识,老师给予讲解。制定实施方案。小组共同讨论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步骤,包括项目实训时间、地点、所需工具,制定实施计划,确定项目负责人、小组成员分工及相互衔接问题(项目负责人及成员角色轮流),并准备相关理论知识。

每个学生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学生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步骤要注重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行动。课后学生按照计划方案,深入经济社会进行调研,收集整理数据信息,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得到感性认识,达成共识,归纳总结,导出知识点。学生在社会实践、自主探究、操作、讨论和解决遇到的困难等活动中运用知识与获得技能,以实现“做中学”。这一步骤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责任心、纪律性、积极性。撰写分析报告。记录实训过程,并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撰写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的理论知识及实践心得体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步骤要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主题发言。实训结束后,教师安排课堂时间,要求学生就项目实训做主题发言和成果展示,总结项目执行过程、数据信息、实践结论(导出理论知识)、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这一步骤要注重培养学生仪态、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信心。项目总结评价。主题发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每个小组的实训项目执行过程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和知识进行考核,具体包括责任心、积极性、求实精神等实训态度和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能力及知识掌握运用做出全面的评价。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和互评、小组成员自评和互评多主体综合考核,目的在于通过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一步骤要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反省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Z].2012-07-29.

[2]杨建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0-22.

[3]苟莉,王文槿.美国关于新生劳动力知识与技能准备情况的企业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53-57.

[4]杨建平.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2-14.

[5]王妍,江桦,李建兵.核心基础课建构式教学模式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1):22-24.

[6]徐雅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5-127.

作者:杨丽加1;李晓莉2 单位: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