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转换范文

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转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转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转换

一、测算结果与分析

空间自相关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繁琐,本文利用ArcGIS软件和GeoDA软件进行计算。

(一)各县区人均GDP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利用ArcGIS软件计算出安徽省各县区4个研究年份的人均GDP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I。其数值表明安徽各县区人均GDP自1996年以来存在着较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但也有一些小的变化,2006年的Moran’sI值出现较大的年际波动,从1996年的0.2636下降为0.1835,此后又基本恢复到增长的趋势,到2012年Moran’sI值上升至0.3290,这一时期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表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区域空间集聚程度在2006年有所下降,而到了2012年,又恢复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纵观自1996年至2012年Moran’sI值的变化,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揭示了安徽省经济发展区域空间集聚程度正在加强。

(二)各县区人均GDP的局域空间自相关利用GeoDA软件生成Moran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1.Moran散点图散点图用于研究局域空间的异质性,分为“高-高”、“低-高”、“低-低”、“高-低”四个象限,图1。在1996年,落入“高-高”区的地区有芜湖市辖区,和县等,他们的人均GDP较高,且各自周围县区的人均GDP也较高,这些地区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热点区;而在“低-低”区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和皖西南,说明这些地区是经济发展的落后区域。从总体上看,安徽省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县区主要落入“高-高”和“低-低”两个象限,且年际变动不太大,但也有特例,其中旌德县自2006年后由低高跃入高高象限,揭示了该县的经济从2006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人均GDP增长速度由低转高;2001年,和县则从高高跌落到低高象限,表明该县人均GDP增长速度由高转低。2.LISA聚集图LISA值是衡量空间单元属性和周围单元的相近和相异程度的指标。利用GeoDA软件,绘制LISA聚集图,图2。3.“高-高”地区和“低-低”地区通过研究可知:在四个研究年份,分别有69.23%、65.38%、60.26%、61.54%的县区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内,表现为空间正相关,第一象限中称为经济高聚类,第三象限称为经济低聚类。4.“低-高”地区和“高-低”地区同样,在四个年份分别有30.77%、34.62%、39.74%、38.46%的县区位于第二和第四象限内,表现为空间负相关。第二象限可以称为经济低心类,第四象限称为经济高心类。5.安徽县域经济格局的演变通过研究可知,四个年份各年各象限县区都有新的变化,1996年,第一象限中的和县,在2001年,转到了第二象限,而在2006年和2012年,其仍停留在了第二象限,同样,1996年和2001年,第二象限中的旌德县,在2006年,转到了第一象限,到了2012年,又落回了第二象限,这些在四个年份中有象限变化的县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不稳定。但也有不少县区在四个年份中始终是处在同一个象限,第一象限中的芜湖市辖区、当涂县等,第三象限中的阜阳市辖区、临泉县等,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是比较稳定的。通过观察安徽各县域四个年份人均GDP数据,可知,安徽县域经济格局自1996年以来,基本变化不大,呈现皖南长江沿岸地区和合肥市辖区经济较为发达,而皖西及皖北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的格局。直到2012年,省内出现了局部地区的经济崛起,如宁国市、肥西县等。

二、安徽县域经济格局形成的原因

首先,来分析皖南长江沿岸地区经济领先的原因,该地区具以下优势:自古以来,便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靠近“黄金水道”长江,水陆交通便利;科技水平全省领先;省内外市场广阔;资源禀赋优势明显,马鞍山的铁矿,铜陵的铜矿,一直久负盛名,新兴的的工贸旅游城市芜湖,创新之城名冠省内。所以,皖南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居于全省领先地位。合肥市辖区经济发达,作为省会,有充足的的资金注入;路网发达,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北连“煤都”淮南,南接“钢城”马鞍山;另外,其市场广阔,故合肥市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始终在全省保持领先。接着,来分析皖西和皖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原因:第一,该地区不具有相当的区位优势,距离“黄金水道”长江较远;第二,该区域的科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第三,区域增长极如合肥经济圈还没有发挥实际的效应,没能带动皖西和皖北地区经济发展。这些导致了皖西和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五、结语本文以安徽县域行政单位为基本分析单元,选取1996、2001、2006和2012年4个年份的人均GDP为研究指标,采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变化,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作了全新的解释。该研究对协调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对促进安徽省“东向战略”的实施以及推进“和谐安徽”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峰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图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