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粮食生产收益情况的调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场经济管理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收益情况
(一)三大粮食作物亩产量两增一减。2012年调查户玉米平均亩产538.1公斤,比上年增加了26.7公斤,增长5.2%;大豆亩产127.6公斤,比上年增加45.8公斤,增长56.0%,增幅较大,主要由于没有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水稻亩产498.2公斤,比上年下降了26公斤,下降4.9%,由于水稻种植初期气温比常年偏低,遭遇冷害,产量略有下降。
(二)三大粮食作物亩产值有差异。水稻平均每亩主产品产值为1390.8元,比上年减少4.5元,虽然水稻亩产量比上年下降26公斤,但由于水稻价格较上年每公斤上涨0.13元,所以亩产值保持平稳、略有下降;玉米每亩主产品产值为901.7元,比上年增长8.4%;大豆每亩主产品产值为556.1元,比上年增加217.7元,增长65%,亩产量增长及大豆价格上涨双重因素导致大豆亩产值快速增长。
(三)三大粮食作物亩利润均有增长。三大粮食作物与上年相比,水稻亩利润873.9元,比上年增加44.5元,增长5.4%;玉米亩利润565.8元,比上年增加30.4元,增长5.7%;大豆亩利润375.8元,比上年增加170.1元,增长82.7%。其中水稻、玉米的亩收益明显高于大豆,说明目前在我省种植大豆已没有比较优势(详见表1)。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决定粮食收益的因素主要是粮食价格、产量、生产资料成本,因此要想增加种粮收益要在调控生产资料价格、抬高粮价、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上做文章。
二、持续提高粮食产能面临的挑战
(一)结构调整空间受限粮食连年增产与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分不开的。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从近几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看,黑龙江省高产作物水稻、玉米种植面积连年增加,而产量相对较低、效益较差的大豆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3586.1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5300万亩,增长了47.8%;玉米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5390.9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9000万亩,增长了66.9%;而传统特色作物大豆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6054.8万亩减少到2011年的3600万亩,下降了40.5%;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有一定程度下降,由2008年的1093.3万亩减少到734.5万亩,下降了32.8%;小麦种植面积相对较少,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400万亩左右。增水稻、扩玉米、稳大豆和其他作物是近些年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但是结构调整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不能无限制地调整。由于黑龙江省所处的积温带局限,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地基本上受价格刺激均已利用,水稻种植受水资源供给的限制也不能任意扩大,曾以稻治涝的三江平原,地下水位出现下降,这些问题都应该科学、客观地认识。
(二)提高单产难度加大粮食产量取决于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而土地总量是相对固定的,黑龙江省的粮食种植面积虽还有一定数量的待开发、待复垦、待整理的后备土地资源,但是数量已十分有限。从粮食单产水平来看,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农垦系统当前农业生产水平已经很高。特别是省农垦系统粮食种植的专业化、机械化、科技含量水平较高,“十一五”末,农垦系统水稻单产每亩1133.3斤,玉米单产每亩1026.3斤,大豆单产每亩342.9斤,未来粮食增产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当前全省总体单产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土壤条件较差的中低产田生产水平较低所致,全省目前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近50%,而这些中低产田的改造仍然需要时间和过程。
(三)黑土变薄水资源短缺黑龙江省黑土总体变薄,许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已经“破皮黄”,肥力严重下降,有机质呈下降态势,土壤氮素减少和速效钾明显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据统计,2009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378.3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2.4%。除面临保护耕地的压力外,粮食增产还将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扰。黑龙江省诸多河流在农业用水期常出现枯水甚至断流,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西部地区气象条件差,容易遭受旱情而影响粮食生产。目前,黑龙江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流域性防洪控制工程少,江河堤防标准低,农田抗旱排涝能力差,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凸显。
(四)农业经营效益递减趋势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农业的经营效益和比较利益,对农民种粮和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农业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加快上升的压力不断加大,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能源成本成为推动农产品成本提高的三大主要因素。近年来面向种粮农民的补贴规模不断增加,但在总体上仍然不能弥补生产资料成本上升所导致的利润损失。未来粮食生产成本仍将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如果粮食价格不能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必将逐步受到侵蚀,并最终影响粮食增产。
(五)气象条件极不稳定近年的丰收与良好的气象条件是分不开的,但是气象条件具有不稳定性、不可控性。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灾害频发,甚至世界范围内也是灾情不断,这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作为中国最北的省份,黑龙江省易受干旱、洪涝、风雹、低温、早霜等灾害影响。
三、提高种粮收益的对策
(一)稳定农资价格是基础从种植粮食生产成本的构成可以看出,如果不计人工成本,种子、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占生产投入的比重在50%左右。因此,稳定农资价格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保护粮农的权益和收入,就必须确保农资价格的基本稳定。一是加大农资价格监测力度。二是督促农资经营户实行明码标价。三是加强农资价格的专项检查力度。
(二)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在种粮收益中,粮食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12年我省粮农种植收益的增加主要靠粮食价格增长的支撑。因此,合理的粮食收购价格不仅是种粮农民收益的基本保障,也是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近两年,我国粮食价格虽在逐步提高,但幅度还显不足,应继续适当提高粮食价格。
(三)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是助推器从粮食作物生产成本效益情况表看出,各粮食品种亩收益差距明显,水稻亩效益是大豆的2.3倍,玉米亩效益是大豆的1.5倍,而且水稻、玉米亩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年际波动不大,这些都为结构调整确定了方向。今后要继续加大水稻、玉米的种植面积,调减大豆种植面积,要选用抗病害、产量高的优质种子,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四)加大科技投入是保证近年来,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同时,场县共建的落实把农垦系统先进的生产方式、农业科技与农村粮食生产紧密结合,为提高农业机械化率、科技化覆盖率提供了有力保障。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的培育、测土配方施肥、精量半精量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已成为实现粮食生产不断增产的助推器。
作者:宁逵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