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部分高校会计教育方面的现状
1.高校教育重视传授知识而非培养能力。很多高校的会计系或者会计学院的学生普遍比较沉闷,他们的成绩在学校是比较出色的,而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是就表现的很“沉静”。其实会计工作当中使用的知识实际上有15%是大学里学习来的,剩下的大部分是实践和自学的。沟通、表达、协调能力以及主动创新能力严重缺乏,是多数会计高校毕业生的通病,这是高校教育侧重点选择失误而导致的后果。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将重点关注于知识能力,大多高校对会计学专业的考核只是局限在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考核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能力或者是临摹能力,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只是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没有真正掌握将来工作所需的能力。同时部分高校往往忽略学生的沟通、实践以及创新能力,从而造成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符的现象。
2.大规模扩招,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且势头愈发猛烈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会计专业在此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高校入口扩大,门槛越来越低,从而导致在校学生数量急剧攀升,对高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人数增加导致高校规模扩大,有利于促进高校发展。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下滑趋势,学生素质有待提高。关于会计专业招生,有些高校在设置会计专业和招生过程中,并未提出明确的教学方案,显得比较盲目。特别是一些综合性院校,尽管专业设置条件不成熟,却仍旧开设会计专业,有的甚至规模还比较大。师资和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教育良好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质量和整体综合素质难以提高。为了与大规模会计专业教育相适应,高校会引进新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大多是来自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高职院校的老师,素质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学生众多,老师的素质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对学生所需的知识是否消化完全不顾,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不够,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未得到真正的学习和锻炼。
3.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且衔接不清。高校中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会计教育模式依然存在,这样无法让学生融入课堂并集中注意力,深刻体会书中的知识。同时老师在传授书本知识时,只对知识点表层进行讲解,告诉学生会计准则是如何规定的,而很少去深究会计准则为何会有如此的规定,很多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误以为学习会计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束手无策,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同时不便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有些高校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各学科之间的衔接,课程教学顺序安排不合理。比如税法课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纳税申报能力要求特别高,而有些学校却将其放在大四,由于面临升学、就业、出国等压力,学生们已无法专注于学习,从而导致相关方面欠缺。类似情况还有很多。此外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课时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课程课时设置太少,以致教师未能对部分会计思想进行深入讲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未能充分体现。
4.实践课程单一且过于形式化,实践效果有待考察。在调查过程中,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说,实践能力不足、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会计工作始终是一大难题。本科高校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结合大多数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课程。学校虽设置了实践课,但课程是主要安排在校内进行,许多学校由于资金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实验室系统设施不能紧跟社会实际。另外老师不够重视,学生也没有能充分认识到实习重要性,故效果不佳,而校外同样存在走过场的情况。校企合作即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往来,从实践中摸索理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知识技能能够分享并且相互促进。但是依据目前校企合作的现象来看,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参观学习的机会很少。由于企业有保守秘密的要求,所以学生很难了解到企业内部会计方面的信息;会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和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也很少;企业中的实务工作者也很少到学校为学生授课,即使授课大多也是形式主义,很难让学生深入了解。校企合作开展得很不深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二、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对策
1.明确培养目标,制定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培养战略。会计是一种专业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中国的国情是:中国高校教育还保有较多的专业教育成分,高校会计人才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高校教育应在专业意识、知识口径、基础知识范围等方面不断扩展。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和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以增强未来对环境的适应性。同时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训练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及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2.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团队质量。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进行会计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关键。双师型人才要求老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深入企业会计工作,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发展理论、验证理论,积累案例经验,同时引进财务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教学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教学团队。
3.改革教学模式,大力发展案例教学。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老师一般依据教科书讲授课本知识,而缺乏对这个课程内容总结思考,以至于有的学生在完成学业时不能对所学知识有个清晰的框架,知识比较抽象、散乱缺乏整理。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记忆,使上课所讲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更加形象化和便于理解。同时还应实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也是对老师授课的一种革新,促使教学内容丰富,不能仅仅局限课本知识,增加了更为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得到一些典型企业的相关报表数据,更加与实际中的会计行业接轨,增加案例教学的题材。通过网络教学,更加便于同学们操作金蝶、用友等现代企业电算化会计管理系统,便于学校在平时开展岗位实习工作。
4.学院加强与教师、学生沟通。学院在设置课程教学安排时,应加强与相关课程老师、学生沟通,坚持“贴近社会、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询问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见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积极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定期开展教师、学生双方交流活动,便于教师对教学的改进以及学生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意旨,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5.加强校企合作,寻找一些大中型企业作为校定点实习单位。虽有一些学校进行了实习教学,但是其形式要么是通过网络,要么在诸如校办工厂未具有典型特质的小型企业。这类实习并未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太大帮助,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与实际企业相分离的,从而不利于学生实习效果的凸显。学校应加大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跨市跨省的实行多元化的实习,便于学生涉入不同行业,而不是拘泥于制造企业和工业企业,从而实现实习效果最大化的目标。综上所述,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对于部分高校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人才,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社会交际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
作者:杨娟娟单位: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