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精准脱贫下的金融扶贫模式与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承德市率先建立并推广了“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在顶层设计、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上做出了较大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效。但顽固性贫困、承贷主体脆弱性、内生动力不足、金融扶贫模式单一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基于实地调研从发展供应链金融、融资和“融智”相结合、加快“保险+期货”金融产品创新以及推广融资租赁扶贫等几个方面探索了使金融扶贫常态化的有效新路径。
[关键词]金融扶贫;“政银企户保”;扶贫小额信贷;普惠金融
金融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想真正脱贫致富必然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资源和服务的可获得性差也是贫困群体无法根本上摆脱贫困的重要因素。普惠金融理念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金融服务获得权,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为贫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由于贫困人口和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先天的缺陷,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投向这些群体必然增加自身的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在开展扶贫、助贫业务时的积极性会受到制约。金融扶贫只有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各种激励约束手段和风险补偿机制改变金融机构的风险结构和收益状况,使金融机构的扶贫行为具有商业可持续性,才能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河北省承德市是一个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山区城市,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属于河北省贫困县多、贫困程度较深、贫困面广的城市。2018年承德市共有14.3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2%。但截至2018年底,全市尚有3个深度贫困县,剩余贫困人口5.5万人,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承德市金融扶贫模式及脱贫成效分析
承德市率先建立并推广“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它是以政府为主导,将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公司五方利益统筹考虑而形成的可复制、可借鉴的扶贫小额信贷模式。
(一)建立金融扶贫制度体系,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承德市政府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设立担保基金、风险补偿金,打造“资金池”,为“政银企户保”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合作银行根据平台担保基金额度,按照1:10比例放大贷款。对于贫困户单笔不超过5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期的扶贫小额信贷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政府贴息。通过股份合作制建立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户贷自用”、“户贷社管”、“企贷户用”三种农民用款方式,根据企业和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的数量实行差别化贴息,带动越多,贴息越多,正向激励农业企业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以竞争方式选择合作保险公司,满足保险公司基本利益诉求,推动保险公司开办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以一定比例参与贷款风险分担。对于脱贫产业贷款发生的损失,由担保基金、合作银行和保险公司按照1:1:8的比例共同分担。
(二)“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脱贫成效近三年来,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工作的全面展开,承德市整体脱贫成效显著。如表1所示,截至2018年底,承德市贫困县数量降至3个,剩余贫困村316个,剩余贫困人口6.67万人,贫困发生率逐年锐减。截至2018年底,承德市担保基金7.7亿元,风险补偿基金3.2亿元,理论上可以撬动银行贷款70亿元。如表2所示,承德市“政银企户保”小额贷款共发放7.56亿元,其中企业贷款5.29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2.27亿元,共带动贫困户13435户。2018年底承德市剩余贫困户28038户,“政银企户保”扶贫小额贷款覆盖贫困户占比达47.9%,尚未脱贫的丰宁、围场、隆化3个深度贫困县中,隆化县开始“政银企户保”模式最早,扶贫小额贷款贫困户覆盖率达55.7%,而丰宁县和围场县贫困户的扶贫小额贷款覆盖率分别仅达22.6%和15.8%,“政银企户保”模式的扶贫脱困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承德市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顽固贫困带动性不足,脱贫攻坚亟需啃下“硬骨头”“政银企户保”模式带动的对象主要是有一定劳动能力、自身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在政策帮扶下已经脱贫或者较容易脱贫,但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顽固性贫困和深度性贫困问题逐步暴露,各种致贫因素叠加导致的复合型贫困是目前脱贫攻坚要攻克的重大难题和“硬骨头”,而金融扶贫对这部分贫困群体的带动作用有限,需要在目前金融扶贫模式的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扶贫方式,扩充现存金融扶贫模式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实现全面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承贷主体脆弱性显现,可持续发展性不强“政银企户保”扶贫小额贷款承贷主体是贫困户和企业。贫困户自有项目通常是农业种养殖产业,规模小、层次低,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出现市场行情波动、自然灾害或疫情等,生产或销售都会受到冲击。贫困户还可以成立农业合作社或与龙头企业合营,这导致近两年承德市农业合作社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但这些新兴的合作社大多规模较小,普遍存在组织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盈利的可持续性较差,风险积聚较多。另一承贷主体就是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但很多带贫企业本就属于小微企业,产业层次较低,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越是深度贫困的县区,越缺少有实力的市场主体,企业的持续提高能力弱,带动贫困的作用有限。
(三)思想意识落后,内生动力不足制约金融扶贫成效金融扶贫离不开扶智和扶志。承德市目前的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极低,文盲半文盲贫困人口占比10.9%,高中以上学历的仅占3.7%,贫困群体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金融知识更是严重匮乏;现存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的占38.5%,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导致贫困农户思想意识落后,脱贫意识不强。长期的贫困还使得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愿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而将脱贫完全寄希望于国家政策帮扶,扶贫资金的注入可能造成“养懒汉”问题,甚至进一步催生道德风险。
(四)局限于扶贫小额信贷,金融扶贫路径有待拓宽目前承德市金融扶贫模式基本局限于小额信贷模式,贫困地区金融业态不够丰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金融扶贫的参与度不高,资本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贫困地区企业既不能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也不能运用衍生品风险管理工具去对冲价格风险,金融产品创新性不够,不能满足贫困地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金融扶贫的思路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推进金融扶贫常态化机制建设的有效路径探析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亟需找出解决目前金融扶贫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径,建立常态化的金融扶贫机制,构建一个因地制宜、良性循环的金融扶贫模式。
(一)以链式金融推动产业发展,建立“供应链金融+”扶贫新路径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为整个供应链提供包括融资、支付、结算、理财和风险管理等综合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模式。针对目前“政银企户保”模式下承贷主体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较短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产业链,覆盖从产前的农资购买,产中的种植、成本管理,产后的销售、物流的全产业链金融需求,助力带贫龙头企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产品附加值,保障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顺畅,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立“融资+融智”金融扶贫新路径大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宣传普及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持续推进贫困村信用体系建设。合理引导期货公司等更多金融服务提供主体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打造“智惠金融”系列项目,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组织、媒体等多方力量,合力开办金融知识培训班、金融知识讲座等,尤其是加大对龙头企业带头人、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管理者以及青年脱贫致富带头人的金融素养的培育力度;搭建线上教学平台,打造适合农户学习的金融网络课程。
(三)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开辟“保险+期货”金融扶贫新路径期货作为金融扶贫“生力军”作用正在不断加大,通过“保险+期货”金融工具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对接,可以帮助贫困户及农业合作社稳定收入预期,降低其市场风险暴露。承德市可以依托现有的期货公司或引入新的期货经营机构与贫困县、贫困乡或贫困村签署结对帮扶协议,将分散的农户与期货市场联系起来,帮助贫困户和带贫农业企业规避潜在农产品价格风险。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有效对冲理赔风险。
(四)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创新“融资租赁+”金融扶贫新路径融资租赁具有“融资+融物”集于一身的特点,是与实体经济结合最紧密的金融业态。承德市针对贫困县区开展的涉农融资租赁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政银企户保”模式的补充可以大力创新涉农租赁新产品。承德市下辖贫困县基础建设项目采购,贫困户、农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农业机械设备、大型车辆、旅游设施、大型牲畜等的采购都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为贫困县区发展光伏产业、农业运输、特色旅游业、果木种植业、特色林业等提供支持,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参考文献]
[1]郭小卉,段胜英.河北隆化县“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1):39-46.
[2]李榛.金融扶贫的实践与有效路径———以贵州为例[J].征信,2019,37(1):54-61.
[3]李志辉,孟颖.涉农融资租赁产品创新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1):94-97.
作者:张双伶 刘力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