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网络借贷调查研究范文

大学生网络借贷调查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网络借贷调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网络借贷调查研究

《金融管理研究》2017年第2期

[摘要]校园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服务,已经风靡高校,但近年来有关校园网络借贷的负面消息频发,校园网络借贷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某高校为调研区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借贷情况进行了了解,结合现实情况,从多角度分析校园网络借贷的现状,对校园网络借贷的现状和风险进行客观描述,总结校园网络借贷的特点,并剖析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和需求,发现无论是借贷平台本身还是大学生自身的不良消费习惯,都会促进一些不良校园网络借贷的发生。最后,我们从多方面思考,为控制不良校园网络借贷的发生和促进校园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网络借贷

2012年至2015年的四年间,我国大学在校学生数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到2015年止,已经达到了3647万人。这样广阔的市场及消费规模为网络借贷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6年,我国大学生的消费金额突破4000亿人民币,相比2015年增长了4.7%。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借贷平台越来越多。现在的年轻人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在一个日新月异、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中长大,已经习惯了互联网生态,也更热衷于便利的电商消费模式。支付宝等移动支付与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出现,削弱了他们对货币的概念,使他们形成了敢于超前消费的前卫的消费观。大学生的这一系列特征促进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蓬勃发展。但是,由于法律的监管不严、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虚假宣传等原因,导致大学生过度借贷却无力还款,“裸贷”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极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本文以某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借贷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校园网络借贷的特点,联系现实情况,对校园网络借贷的现状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剖析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和需求,从多角度出发,为防止不良校园网络借贷的发生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以促进校园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

一、校园网络借贷的起源及发展

校园网络借贷是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基础,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专门为大学生设计的一种贷款方式。P2P即“peer-to-peer”或“person-to-person”,意为个人对个人,“人人贷”是P2P网络借贷的简译。网络借贷在网上完成借贷交易,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并简化借款的复杂手续。

(一)校园网络借贷的起源

网络借贷起源于欧美,Prosper和Zopa分别是美国和欧洲最大的网络借贷平台,他们提供的C2C(customertocustomer)互联网金融服务,不需要银行的任何介入就可以实现客户之间的资金流动。相比传统的正式金融活动,C2C模式的金融活动显得更灵活,更具发展前途,成为小型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拍拍货是中国的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从2009年开始运营,如今已取得巨大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网络借贷平台越来越多,截至2016年底,上线运营的网络借贷平台已经超过2400家。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网络借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0638.72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网络借贷成交量(9823亿元)增长了110%。[1]

(二)校园网络借贷的时代背景

首先,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优的消费市场,市场潜力巨大。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以来,我国家庭最终消费保持连续四年加速上升,到2015年,我国家庭的最终消费额已超过了27万亿人民币。我国消费环境的逐渐发展是我国消费市场总额上升的原因之一。另外,拍拍贷、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平台的出现,也促进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同时,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变得更丰富,年轻人作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其消费增速远超家庭消费的增速。同时,年轻群体对互联网的高频率应用及网上交易的适应,也促进了网络借贷的发展。其次,传统金融无法覆盖大学生群体,互联网金融后来者居上。我国传统金融业不能覆盖类似于大学生这样既有信贷需要又市场广阔的群体,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白。而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对这部分人群的信用水平进行鉴别,填补了传统金融行业的空白,推动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异军突起。校园借贷也牢牢抓住在校大学生这个庞大的信贷群体,逐渐迅速成长壮大。互联网技术与电商消费的发展,使大学生品牌意识和理财观念逐步增强,同时提高了对消费品质的要求。在当今时代,大学生更加渴望提高生活品质,消费行为得到升级。强烈的消费意愿加上没有过多可支配的收入,选择互联网金融服务成为了大学生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方式。数据显示,将近70%的年轻人都使用过分期付款,超过20%的人虽还未使用过分期消费但对其很有兴趣。

二、校园网络借贷现状及风险

(一)校园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校园网络借贷是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基础,专为大学生群体设计的贷款方式。投资人和贷款人通过P2P网络借贷中介,在网上签署协议,完成借贷,这样的贷款流程使贷款变得十分便捷。我国现在的校园网络借贷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为大学生提供分期付款功能的购物平台;二是P2P借贷平台,可为学生提供助学或创业资金;三是由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如蚂蚁借呗等。大学生只需在网上填写资料,通过审核之后即可申请贷款,操作方便,审核简单,形式灵活。[2-6]

(二)校园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

1.法律法规欠缺

目前,国家对校园网络借贷行业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该行业平台准入门槛低,既缺少行业标准,又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致使校园网络借贷在近年来频繁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监管工作缺位

现如今,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借贷并不陌生,但是,国家对此并没有做出过硬的规范与要求,加之搭建网络平台过程简易、投入资金少,从而导致了各种网络借贷平台的快速涌现。监管工作的不完善致使各种问题频发,例如,信贷额度不规范,利息制定不合理等。部分平台违规放贷,线下经营,收取高额服务费,把学生带入高利贷陷阱。[7-10]

3.行业缺乏自律

网络借贷平台没有规范的业界准则,缺乏行业自律性。部分平台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故意以借贷时间短、程序简化等条件来诱导学生进行网络借贷,[11-12]将学生带入利滚利的“高利贷”陷阱,使学生难以偿还。

三、校园网络借贷特点

(一)平台竞争激烈

在现如今的经济形势下,校园网络借贷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其与大型的传统电商企业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小型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获得外部融资显得十分关键,否则就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在竞争中惨遭淘汰。

(二)宣传推广力度大

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为获得市场,采取了多种推广方式。一是通过网络广告推销,如在大学生点击率高的网站对其借贷平台进行广告宣传。二是线下推广,通过发传单、贴广告等方式来进行宣传。三是采用招收校园的办法,在各个高校设置人推广并发展业务,根据其业绩支付一定的佣金。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校园的办法了解到借贷平台的。

(三)申请流程简单

网络借贷多采取线上交易的方式,在线提供从信息、材料审核到转账借款、利率计算、按期还款等服务。身份验证一般只需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学生证等证件的电子材料,并不需要抵押证件,借贷周期短。

(四)授信额度不一

校园网络借贷中,大型借贷平台和小型借贷平台授信额度差别很大,大型借贷平台的授信额度普遍小于10000,小型借贷平台授信额度大小不一。另外,各借贷平台会根据对应的指标进行调整,比如,博士学历的授信额度比硕士大,“985”“211”高校的学生能获得比普通高校学生更高的授信额度。

(五)收取高额费用

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在借贷时收取的利息一般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平台还收取比例较高的手续费或服务费,当学生逾期还无法还款时,还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另外,有些平台为控制风险,还会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因此,虽然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利息设置看起来并未违法,但利息之外的费用十分高昂,这是网络借贷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

四、大学生网络借贷认知与需求分析

(一)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

1.大学生对校园网络借贷了解不深且接受程度较低

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不支持校园网络贷款的大学生占72.1%,表示中立的占23.18%,仅有4.72%的人表示支持。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中,只有9.01%的人使用过校园网络贷款,90.99%的人未使用过。与此同时,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大多数人反映自己身边只有少部分人使用过校园网络贷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借贷并未被大多数高校学生接受。

2.未使用校园网络借贷者的顾虑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未进行过网络借贷的学生比例较高,其中约16%的学生曾想尝试进行网络借贷,但因怕个人信息泄露和担心网络借贷平台的信誉等原因最终没有选择网络借贷。而有61.97%的学生没有网络借贷的需求,也表示对网络借贷并无兴趣。

3.贷款学生对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评价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半数进行过网络借贷的学生认为网络借贷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其中,28.57%的人认为这会使大学生忙于还贷,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而14.29%的人的负担来自心理方面。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再次进行网络借贷时,52.38%的人表示不愿意。

(二)大学生网络借贷需求分析

1.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学生的经济来源

决定了他们的网络借贷偿还能力。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支撑来源于父母,此外有2.65%的人是依靠亲友的帮助,这两类都可归为家庭提供,总共占比94.83%,这意味着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并不是依靠家庭获得的。同时,有26.45%的大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为自己赚取生活费。这两个事实表明,有一部分大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收入来源,即有独立承担贷款的可能,但大多数大学生不具备该能力。对于后者而言,借贷的利息最终会转嫁为家庭负担。

2.大学生资金短缺时的应对措施

对于资金短缺时如何应对,调查结果显示,有30%以上的学生选择向父母索要或者通过节约收集资金。尽管贷款平台具有放贷快、简便以及成交率大的优势,但选择网络借贷的学生不到2%。可见,大学生对网络借贷并不信任。同样,调查数据显示,绝大数学生认为网络贷款存在风险。因此,到目前为止,大学生对对网络借贷的需求十分有限。

五、存在问题

(一)平台风控能力不足

国内大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存在风控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意外发生的原因如下:一是网络借贷门槛低。一般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无需提供抵押或担保。二是平台资料审核不严格。校园网络借贷虽然实行了实名制,但身份证等个人资料有可能会被盗取,冒名贷款也时常发生。三是重复贷款。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并不审核借贷人的信用,导致大学生在不同平台重复贷款。四是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信贷不良率高。中国最大的网络投融资平台之一———“陆金所”的董事长计葵生曾表示,根据他们的数据统计,P2P平台不良贷款率在13%~17%之间。

(二)存在夸大误导性宣传

某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打着“零利息、零首付”的口号进行宣传,实则向借款人收取高额服务费来弥补“零利息”的损失,借贷的相关费用并未降低。“零首付”意味着借贷平台在发放信贷时,从借款人的贷款中收取20%的保证金,该行为实为变相收取首付,大部分借贷人难以区别这种概念。

(三)存在高利贷嫌疑

我国法律规定,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即年化利率高于18.4%)的贷款不受法律保护,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年化利率通常在10%左右,但如果把其他一系列费用算进去,大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都存在高利贷嫌疑。此外,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违约金换算成年利率也普遍高于18.4%,仍然存在高利贷嫌疑。

六、相关建议

鉴于目前校园网络借贷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净化网络借贷环境,促进校园网络借贷健康发展。

(一)加强大学生消费理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理智的消费观

学校在平时应多注重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正确消费理念,以避免盲目消费。第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消费动态,确保学生的消费正常、正确,对学生的超前、过度、从众等错误行为进行教育,并引导他们养成适度消费的好习惯。第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适当增加或削减学生的消费支出。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感受通过自身获得财富的喜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三,辅导员应及时发现校园内不良网络借贷的潜在风险,并通过电话、社交网络、校园广播等渠道向学生预警消息。第四,校方应通过讲座等形式来普及金融、互联网安全知识。加大对网络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网贷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加强金融知识学习,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政府应明文规定校园网络借贷的业务范围及互联网金融提供商的准入标准,使校园网络借贷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减少网络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政府应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个人借款额度提出明确限定,并健全督察体系,时刻监控校园网络借贷流程。最后,政府部门应坚持依法从严全面监管,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牟利者。

(三)确保监管到位

由于校园网络借贷为新兴产业,为了杜绝不法的网络借贷行为,监管部门应实时监控大学生的借贷行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宣传内容应通过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查,确保内容真实可信。另外,公安部门要对互联网犯罪进行严厉打击,加强互联网安全监管。[13-15]

(四)强化行业自律

行业内部应签订自律公约,自觉遵守公约,杜绝虚假宣传、不良经营。同时政府要制定行业标准和自律惩罚机制,从而规范校园网络借贷行业,迫使不良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出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互联网借贷行业应运而生。2009年,银监会颁布相关文件,使得信用卡业务退出了大学生市场,面对我国数量庞大、购买欲望强的大学生群体,专门为大学生打造的校园网络借贷行业悄然兴起。该行业以其便利性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消息。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不仅收取高额的利息,而且还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从而把借款人带入“高利贷”陷阱。

不良校园网络借贷行为已经对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保护大学生群体,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设立监管机构,督促网络借贷行业强化行业自律。各高校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前景乐观,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紫,钟鑫.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研究———基于“拍拍贷”“宜农贷”的案例分析[J].新金融,2015(2):42-45.

[2]唐宁.P2P:小额信贷的中国式创新[J].北大商业评论,2014(12):98-101.

[3]艾金娣.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J].中国金融,2012(14):79-81.

[4]刘绘,沈庆劼.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1):52-59.

[5]陈宗元.探析第三方电子支付[J].金融科技时代,2012(7):58-60.

[6]包艳龙.P2P网络借贷平台衍生模式风险调查与分析———基于金融稳定的视角[J].福建金融,2016(2):44-46.

[7]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3(4):32-35.

[8]王艳,陈小辉,邢增艺.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12):46-47.

[9]汪志敏,刘晓冬.电子商务时代网上支付安全的分析与解决[J].中国商贸,2009(11):83-84.

[10]王梓淇.P2P网络借贷平台探析[J].时代金融,2012(8):38-40.

[11]张艳琴.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288-290.

[12]潘从武.校园网贷流行易纵容不理性消费[N].法制日报,2015-02-27(4).

[13]黄金亮.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1.

[14]宋传文.大学生建立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219.

[15]张新洲.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作者:郭小凡;王沛智;吕金珍;李雯霞;韦芳慧 单位:桂林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