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自贸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模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发展研究》2017年第4期
[摘要]国家实施自贸区战略,丰富了区域内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扩张、创新的机会和能力。文章以上海、广东、福建、天津为例,从国家战略发展层面综合分析,着重以金融产业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自贸区政策助力下的区域内商业银行金融的发展之道,挖掘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自贸区金融政策的内在联系,认为应立足现有政策性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攻势,慎选目标客户,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运营宗旨加以明确化;应全面提升区域内商业银行自贸区业务的经营管理一体化水平。
[关键词]自贸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一、自贸区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模式改革、业务创新机遇
(一)自贸区政策助力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上海是我国首个区域性自贸园区,也是“十二五”期间步入新常态阶段后的市场经济改革的一次创新尝试,旨在通过试点推广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设条件、充当先锋和起到模范作用。此后包括天津、福建、广东也纷纷设立了自贸园区。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从结果上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正如图-1所示,尤其是在金融投资领域,比较好地带动着当地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建设国际型的自由贸易园区,从战略发展目标上来看,或者从市场经济综合性发展来看,均比较可行,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明确目标和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以上海自贸区为例,2013年12月,最终公布的总体方案体现了多方立场的相互妥协,简单一点讲,就是指该方案实施的政策保障力度与预期规划、设想的相差甚远。如图-1所示,除了在税收上有经济和政策优惠外,最大的亮点就在于金融开放/货币流通自由,比如欧元、美元、加元,均可以在区域内金融领域自由流通。但由于政策保障力度不够,准确地说是“力使不到位”,在这种局面下,作为自贸区建设重点的金融改革政策比较保守,其区域内(这里指上海)的金融改革后带动的产业经济发展步伐势必也不会大幅度领先全国。经过近三年的发展,最终的实践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基于此,在新的相关政策调整时,应当将自贸区建设的远期目标加以明确,稳步推进,坦然地迎接各方的机遇、挑战。笔者以为,在改革创新层面,借助于现有政策的支撑,应当找准重点。可以在银行金融服务业务发展层面上大胆探索,通过变革管理体制、业务审批流程,真正将自贸区的运营管理经验服务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金融业转型升级上。
(三)发展自贸区为区域内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
第一,建设发展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园区,可以为区域内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带来更新的、更多的客户资源。比如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均属于国家战略发展层面上的经济创新发展区,即先行先试创新区。对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先行先试创新区取得预期的效果,相继制定出台落实了众多政策,对于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商业贸易、企业投资等资本市场活动,创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在这种局面下,不仅是我国国内,包括国外的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了在当下残酷的市场环境下谋求更进一步的生存发展,企业管理层往往会迅速做出决策,以最快的速度在自贸区设立新的机构,以此来争夺自贸区改革创新的第一桶金。比如在上海、天津等地,近两年大量新注册的企业,向商业银行提出了全方位的综合服务需求。在银行业务服务市场需求上,主要包含两类:一是企业账户管理,二是企业资金结算。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这些新进驻、新注册的企业,均是冲着区域内商业银行特色的业务服务而来的。在这种局面下,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以及市场活动中,基本上都会结合自贸区特色来运作,如此一来,商业银行的服务半径进一步延展。换言之,拥有着源源不断的客户资源,区域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实力将会不断壮大。
第二,建设发展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可以为区域内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新途径、新领域,即通过完善制度平台来壮大银行金融资产规模。自贸区的建设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程项目,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庞大工程,首先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而这一切均需要强大的资金来支持。例如上海自贸区和天津自贸区,在建设初期以及中后期的运营维护中,离不开资本力量的支撑,而以往大多是国家或者地方性的财政资金来支持。但是,这并不是长久发展之际,同时也不符合国家战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因而,在该领域对于资金的缺口,势必离不开银行信贷的支持。如此一来,便为区域内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贷款投放渠道。通过拓宽渠道来扩大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
第三,建设发展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业务创新环境,同时也打通了国内外市场间的隔阂。国家各级主管部门,为自贸区各环节的顺利开展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在金融支持政策层面上,力度相当大。这客观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创新,包括运营理念、管理制度、业务方式、服务和操作模式等,非常有针对性、策略性地为其指明了开展业务创新的政策方向。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在自贸区内设立的企业机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享受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最后再从商业银行机构的视角来看,其作为自贸区改革的先行试验田,为了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树立形象并站稳脚跟,通过创新改革理所当然地顺应了现实需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在整个国际市场也是如此,而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归根到底还是在于资本与货币的流动,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可以将境外的低成本资金引进来,以此来支持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很好地降低本土企业以往投融资难的问题。不仅如此,通过自贸区这一国际大平台,也可以将自身的业务推广到国际资本市场,接受自贸区内来自境外企业实体检验,拓宽了银行资金的来源渠道,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借助于自贸区强力政策加快实现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改革
(一)实例探究
自贸区金融发展上海自贸区是我国首个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园区,园区总面积为28.8平方公里,园区范围涵盖了上海境内的四个海关监管区域,包括外高桥报税物流园、外高桥报税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其职能作用主要是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提供便利条件,深化金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上海自贸区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深化改革开放的高层次政策实践,简而言之就是指释放改革红利,旨在打造出升级版的中国经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下发公布,并设定了初期的发展目标,即在2~3年的时间内,通过贸易、金融等领域的改革试验,加快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积极推进服务行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第一条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第二条是为扩大境内企业投资创造出开放、自由的贸易环境;第三条是持续性地推进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通过上海自贸区发展与运营特点可以看出,作为首个改革试点,在战略目标发展方案制定上,态度比较谨慎,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总体低于预期。笔者以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实性的阻碍,因为上海自贸区实施的很多政策前所未有,属于最高度的政策,在这种局面下,给当地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而需要适时调整甚至重构监管体系。受此影响,再加上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机制的强势,进一步削弱了政府权力性的干预度。综上所述,由于政府干预被动,寻租空间变小,冲击已固化的利益格局,导致方案从制定、公布到实施,各种矛盾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多方相互妥协的局面。总体上来看,任何积极的探索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首批自贸区的发展并没有达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预期效果,但整个改革架构与运营理念是非常可行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观察,对于近两年计划新增的辽宁、河南、浙江、重庆、湖北、四川、陕西等自贸区,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创新理念。
(二)自贸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原则
我国自贸区建设发展中,特别是在金融创新模式实践探索中,需要遵循四点原则。首先,必须搞清楚自贸区设立与存在的意义,它的目标是经济发展,而不是单一的金融行业,商业银行与金融行业的发展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起到的是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机制发挥的平台。因此,关于金融创新,总体目标必须迎合自贸区现实性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创新改革需要围绕着区域内实体经济目标来进行。其次,要紧紧依靠国家金融改革政策提供的便利,虽然国家强调要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注重市场内在的潜力挖掘与经济规律,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国家金融改革的大方向,紧紧依靠国家金融改革来进行,在不悖于国家金融政策、行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施展计划。第三,始终都要以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主体。因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建设,同时也是服务于自身,区域内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应当以自贸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积极开展自贸区金融创新。构建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因为任何一种风险、潜在风险均有可能影响整个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成败,提前做好相关风险的防范与应急措施非常关键。
(三)提高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效果
第一,立足现有政策性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攻势,慎选目标客户,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运营宗旨加以明确化。无论是对于上海自贸区来说,还是对于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来说,或者是今后新增的7个自贸试点地区而言,自贸区政策在出台伊始,政府专业主管部门的宣传工作一定要分清轻重点。还是以上海、天津为例,主管部门宣传工作时应当选择与该领域发展紧密相关的单位机构,首选的还是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在这里需要特别考虑的是信息的传递性,因为信息传递过程中属于一种衰减效应活动,考虑到这一点,就清楚地意识到了加大对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直接宣传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操作推广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由专业主管部门举办政策宣讲会、解读会来进行,借助于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影响力,实际上更加有效果,邀请到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公众来参加。此外,还可以借助于受众面广的媒体来进行直接性的宣传。
第二,全面提升区域内商业银行自贸区业务的经营管理一体化水平。自贸区金融创新改革的目的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区域内实体经济的扶持效力,其属于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键一环。但是,自贸区政策的核心服务对象仍旧是区域内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所以银行金融机构才是此次改革的主角。所以,要想在同行间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首要的任务还是依靠自身的业务服务,通过拓展业务与模式创新,实现产品优化、制度创新、信息系统完善等工作。当然,如此艰巨的任务是一两家分支机构难以实现的,必须将区域内的商业银行强化合作,形成一股合力,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发挥其职能作用。笔者以为,应当找准切入点,即全面提升商业银行自贸区业务的经营管理一体化水平。(1)产品创新研发一体化。以往过于单一功能下的银行产品与业务服务,已经很难有效满足客户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在保障性政策出台与实施上,必须加强贸易金融产品组合式研发。在具体实践上,可通过不同类型产品功能间的搭配或者嫁接,立足于管理业务自身,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包括面向国际市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等。此外,还需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区域内贸易金融业务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券商、保险公司不同业务平台的联动。(2)客户营销拓展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资产负债管理一体化。因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目的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客户则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即商业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所以,自贸区分支机构要做好区内客户的营销拓展,切实把握客户需求,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配套产品。
[参考文献]
[1]白志鹏.天津自贸区建设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天津经济,2016(3):42-45.
[2]陈昊,王军.上海自贸区发展进程中的金融改革与银行业发展策略研究[J].南方金融,2014(6):86-91.
[3]邓锐.自贸区建设对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影响初探[J].上海农村金融,2015(2):50-53.
[4]杜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金融创新服务自贸区发展[J].WTO经济导刊,2015(9):44-45.
[5]葛馨.浅谈自贸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与对策[J].活力,2015(9):23-24.
[6]刘庶.广东自贸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机遇分析——基于银行视角[J].经济视野,2016(15):78-78.
[7]欧阳卫民.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目标、思路和对策[J].南方金融,2016(3):3-6.
[8]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自贸区政策助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J].上海国资,2015(2):90-91.
[9]饶舜.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论商业银行承接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J].上海农村金融,2015(2):36-40.
[10]王也.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助力商业银行发展[J].中国商论,2015(22):65-67.
作者:张柯 单位:郑州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