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摘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层面,将认知语言学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运用能力。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研究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具有认知心理的分析过程。认知是指人类认知客观事物、获取知识的过程,包括人的记忆、直觉、思维等。而人的阅读本身也属于一种思维加工过程,它是使人类思维产生结构变化、形成高级思维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阅读进行认知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1英语阅读的认知心理

人们在展开阅读时,首先需要对阅读材料的文字信息进行扫描,进而将扫描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感知,最后通过整理和分析来加以解码[1]。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人们已有的知识就构成了一个知识体系,其涉及以下3个部分的内容:(1)能够将各个范畴相互关联而形成网络系统。(2)能够包含多个不同的范畴系统。(3)能够对不同范畴间的规则进行区分的系统。因此,阅读的认知心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1)在阅读开始时,读者需要通过视觉对文字信息进行准确、迅速、自动的辨识。有研究发现,人们在阅读时眼睛停留在每个单词的时间约为1/5秒到1/4秒之间。(2)对单词进行自动辨识之后,读者开始进入对单词、意义的加工阶段。在这一阶段,单词的音与义会触动人脑中的记忆,并激发其人脑中有关词汇、语法的知识[2]。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人们会有意识地对人脑中的各种信息加以提取和搜索。(3)当人们完成单词的音义表征之后,单词的音义会组件连接,构成短语和句子的音义,并对短语和句子加以理解。(4)读者将自己大脑中的单词、短语、句子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为理解整个语篇提供条件。在阅读认知心理的这4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属于低级阶段,后两个阶段属于高级阶段。初学者往往会在前两个阶段中耗费大量时间,从而导致阅读速度低下,阅读能力不足;阅读水平较高的人则在前两个阶段实现了自动化,因此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后两个阶段,从而更高效地理解原文[3]。

2英语阅读的认知模式对阅读的认知分析

主要建立在阅读认知模式上。所谓模式,就是对客观事物结构关系及客观事物演变过程的反映。阅读的认知模式就是运用阅读的认知心理来对阅读活动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过程进行揭示。其中,鲁梅尔哈特的“相互作用”阅读模式是阅读认知模式的典型之作,即“交互模式”。但在理解这一模式之前,有必要理解与之相关的两个模式,即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

2.1自下而上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又称为“信息加工模式”,起源于19世纪中期,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阅读认知理解模式。自上而下模式是依靠信息加工的理论来对阅读认知理解加以阐释的过程,是一种依靠文本驱动的认知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从低级的基本字母单位出发,到高级的词汇、句子甚至语义的加工,即从书写符号到文字意义的整个认知加工的过程。很明显,自下而上模式是从字母、词汇的解码开始,到文本意义的理解结束,是一个有层次、有组织的过程。因此,读者要想理解整个语篇,就必须具备从低级到高级的语言基础知识,因此只有理解了字母,才能理解词汇,只有理解了词汇,才能理解句子,只有理解了句子,才能理解段落和语篇。可见,自下而上模式强调的是语篇本身,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人们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属于语言问题,而学生阅读理解的失败大多是由语言知识不足导致的。受这一认知模式的影响,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主张从字母—词汇—句子—段落—篇章这一结构层层进行,且将语言知识的讲授作为教学主要任务。但是,这一模式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即它强调信息加工在阅读认知理解中的作用,但并没有说信息与信息间的作用,将其仅限制于线性理解层面,忽视了读者从语篇之外获取的其他信息。

2.2自上而下模式

自上而下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谓自上而下模式,是指读者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阅读材料进行加工。简单来说,就是运用预测、检验等认知手段来理解阅读材料。这一模式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的兴趣、背景知识等对阅读理解的影响。1967年,著名的心理学家学者古德曼(Goodman)指出,阅读被认为是心理语言学的猜字游戏。在古德曼看来,读者运用自身的已有知识来降低对语篇语音符号、书面符号的依赖。继古德曼之后,另外一名学者科迪(Coady)提出了以下的阅读认知模式。科迪的阅读认知理解模式主要包含概念能力、背景知识能力、处理决策能力三大能力。其中概念能力是指读者对阅读过程中输入的信息进行整合,进而形成概念的能力;背景知识能力是指读者所掌握的一些常识知识;处理决策能力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使用的阅读技巧。在具体的阅读认知理解过程中,这3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自上而下模式有很多的变体,并且每一种变体都有自身的特点。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4个层面:(1)自上而下模式认为阅读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2)自上而下模式认为阅读是从文本中寻找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的过程。(3)自上而下模式认为阅读具有预见性,读者运用已有知识对文本内容加以预测。(4)自上而下模式强调读者已有知识在阅读中的凸显地位,因此不可忽视和磨灭。

3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3.1阅读材料选择层面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输入的过程应该符合理解性、数量性、趣味性的原则。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输入形式,因此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原则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1.1理解性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阅读材料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参考,对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在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时,教师应该选择理解性强的资料,即尽量与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习得水平相符,不应过于容易,也不能太难,最好选择比学生整体认知水平稍高的材料,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挑战兴趣。

3.1.2数量性

语言的输入也需要数量作为前提,这是因为阅读材料中包含多层次、多学科,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数量性原则,这对于学生认知语言程度的提高也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而言,语言的学习需要机械的、重复的刺激,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多接触阅读材料。例如,教师可以多预备一些阅读材料,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接触数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为日后的英语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3.1.3趣味性

众所周知,兴趣对于人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在当代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坚持兴趣性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语言水平来选择材料。当学生对阅读材料充满兴趣时,就会对阅读投入更多的兴趣,调动自己的阅读认知技能,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2阅读任务设定层面的应用

阅读教学的过程需要设定一定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认知语言学的认知监控理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过程需要自己主动地调节和监控。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不同的语言阶段,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把握不够透彻,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设立清晰的目标和任务。任务的设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度,同时也便于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目标。当目标达到后,他们就会对自己的阅读充满信心,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阅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3.3具体阅读策略层面的应用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带有极大的主观性,需要学生从自身思维出发来理解文本逻辑,加深对整个阅读文本的理解。了解了这一点,教师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分析的过程,学生需要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来提升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4]。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阅读策略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可以从阅读前策略、阅读中策略和阅读后策略分析。

3.3.1阅读前策略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言思维结构往往是在人的认知经验的依赖下,因此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渗透了很多读者的经验。这就提醒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在阅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一个基本印象。(1)预测文章内容。阅读并不是学生拿到阅读材料就开始阅读,其可以选择一定的阅读策略进行分析。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如通过阅读材料的类型、题目、首尾句等的讲解,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猜测。(2)速读教学策略。在阅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速读,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提问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了解文章背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存在明显差异,对英语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教授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背景文化知识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为正式的阅读打下基础。(4)运用相关主观知识。阅读材料的理解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的,学生在阅读时需要运用相关主观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阅读前阶段是阅读的准备阶段,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予以重视,做好阅读的准备工作,这对于阅读而言十分必要。

3.3.2阅读中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意识和思维进行调节与监控。在这种监控下,学生能够认知阅读材料的本质,从而把握文章的背景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具体到当代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锻炼学生的语篇预测能力,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有效性。

3.3.3阅读后策略

阅读完后材料并不是阅读过程的终结,阅读后的监控和评估也是阅读的重要部分。在当代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1)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对阅读错误加以改正。当学生阅读完一则材料之后,需要对文章中理解不透彻或者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记录和总结,同时寻找相关资料或者寻求教师帮助。(2)自我评估是指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水平、偏好、成绩有一个科学的评估,从而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层面,认知语言学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白雅,岳夕茜.语言与语言学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宋洁,康艳.英语阅读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那剑.认知语言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1):166-167.

作者:丁丽红 单位:兰州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