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与心理特征范文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与心理特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与心理特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与心理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当前大学生群体在“粉丝经济”中消费行为的基本现状,对其总体特征做出初步的统计学描述。从心理学角度,探究大学生“粉丝经济”消费行为的心理特征,并针对过度的消费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粉丝经济;消费行为

“粉丝”不仅是单个个体,而是趋向于有共同喜爱的明星的一个群体。“粉丝经济”是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的一种经济。考虑到“粉丝经济”热潮中,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愈发热烈,针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人格、家庭、人际交往三个方面探索分析其“粉丝经济”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并从心理学角度对部分过度消费行为给予一定合理化建议,以其对大学生的“粉丝经济”消费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一“粉丝经济”下大学生消费行为基本现状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法,问卷结合了EPQ艾森克人格问卷、EMBU家庭教养方式等问卷,通过预测剔除不符合研究目的或重复的题目后,剩余96道题。选择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本科学生作为对象,跨不同年级和专业随机发放300份问卷,比较有代表性,回收问卷250份,剔除无效问卷36份,保留份有效问卷21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85.6%。

(二)大学生“粉丝经济”消费现状对追星性别差异、追星花销、追星花销来源、追星平台、追星投入方向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进行了描述。

二大学生“粉丝经济”消费行为基本情况

(一)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粉丝经济消费行为的比较分析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粉丝经济下消费行为各维度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在预计喜爱时间和追星行为维度上男女差异显著。

(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粉丝经济消费行为的比较分析以粉丝经济消费程度为因变量,年级为自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粉丝经济消费行为各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

(三)不同家庭所在地类型的大学生的粉丝经济消费行为的比较分析将大学生的不同家庭所在地类型(城市和农村)分别与粉丝消费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四)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粉丝经济消费行为的比较分析以粉丝消费行为作为因变量,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三大学生人格特征基本情况

(一)不同追星程度的大学生的EPQ人格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追星程度的大学生在EPQ人格量表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

四大学生“粉丝经济”消费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一)不同追星程度的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的比较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1所示:不同追星程度的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和否认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五讨论

(一)大学生的“粉丝经济”消费行为一般特征根据数据分析,女生预计对偶像喜爱时间为1-3年,而男生预计时间为1-3年或10年以上;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大学生有4年以上的追星经历的人远多于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城市大学生追星花销高于农村大学生,城市大学生追星花销多来自父母,农村则多来自兼职所得;非独生子女追星时间较短、追星花销少,独生子女追星时间长、追星花销多、多通过微博平台获取消息。女生对于喜欢的偶像受当下热门歌曲或影视作品影响因此更换频率较高,因此固定偶像喜爱时间短,城市获取消息途径多样,交通便利,经济和发展水平高因此开销高于农村,独生子女因在家庭中无玩伴和兄弟姐妹因此更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外界,将自身寄托投射到偶像群体,因此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多于非独生子女群体。

(二)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一般特征根据EPQ问卷中针对内外向这一维度的数据表明,调查中粉丝处于中间型的比例大,既有外向的特征又有内向的特征,可能是由于她们在生活中开朗、活泼,渴望刺激和冒险,去追求偶像,但又并非对所有人都是热情感兴趣,此时就会好静离群,对与自己有共同喜爱粉丝的人更容易相处交流。但外向型粉丝比例仍多于内向型粉丝。可能是因为粉丝这个群体对于偶像的情感易于外露、冲动,喜欢参加人多热闹的聚会,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于偶像的喜爱和欣赏。针对神经质这一维度表明,粉丝仍处于中间型的比例大,但高分比例大于低分比例。粉丝对于喜爱偶像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注较多,心情会随着偶像的经历而变化,情绪起伏较大,遇到刺激,易有强烈的反应,因此可能焦虑、紧张担忧、郁闷不乐、忧心忡忡或者开心、爱慕和极度崇拜等,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但随着追星时间增加,偶像的某些行为逐渐习惯化,因此粉丝有时即使激起了情绪也很容易平静下来,自我控制能力可能会有所提高。

(三)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一般特征1.情感温暖因子多数被试对于父亲的情感温暖感受的要多于母亲的情感温暖,但高分群体中仍是受母亲情感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母亲与子女相处时间较长,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程度较大,而父亲多在子女渴望冒险或者培养新兴趣时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会更吸引子女的注意。2.惩罚严厉因子父母亲都会出现惩罚严厉子女的现象,而被试群体中母亲惩罚较父亲比严厉,这易导致子女将注意力转向其他对象身上,如果父母常常拒绝严厉惩罚子女的话,可能导致较少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无法得到关怀和理解以及自我价值感和成就体验,他们便更倾向于将内心的一些情感、心理压力以及成就欲望投射到喜欢的偶像身上得到满足。3.过分干涉因子被试群体中父母亲在其成长中干涉均较大,其中母亲干涉多于父亲。父母的干涉使子女的自我空间减少,青春期出现的逆反心理会让子女原本对父母的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并且喜欢的偶像多为异性,母亲的干涉增加反而会使子女更加迷恋。4.偏爱因子父母亲对子女的偏爱程度无较大差异,可能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及固有观念的感染,尤其是对于女儿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时父母投入力度差异较小,因此父母的偏爱程度并没有形成对比。5.否认因子该被试群体中父母亲对于子女的批评否定分数偏低,因此子女的自由空间相对较大,家庭开放程度大,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相反,子女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可能会愿意与父母分享讨论。6.过度保护父亲的保护力度要高于母亲的保护力度。由于父亲角色和母亲角色的不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顶梁柱,保证家庭的和谐稳固这一责任会使父亲对于子女的保护欲望增加,但过度的保护会让子女无法独立地应对周围事物,可能无法全面思考,在追星问题上会盲目从众导致不理性消费。

(四)大学生的“粉丝经济”消费行为分析——从自我实现方面解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格动机理论中对自我实现的阐述,我们可以据此将社会群体分为三部分。其一是自觉地意识到自我价值的人。在追星族中这类群体偏理性,她们占少数,她们投身于自己的事业,在工作之余对喜欢偶像的崇拜会让她们心情愉悦,减少压力,是一种放松宣泄的方式。其二是没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即自我意识受到压抑的人。追星是自身主动的行为,因此这类群体在追星族所占比例几乎为零。其三是有自在的自我意识的人,介于前两者之间,其构成主要是追星的主体。她们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但由于没有什么经验,并且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享受主义占据了自我意识,她们对喜欢的明星进行了自我的投射,在这些人身上渴望实现自我。

六结论

(1)男生和女生在对偶像的预计喜爱时间和追星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2)家庭所在地在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追星时间、追星花销、追星费用来源、关注平台上存在显著差异。(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追星时间、年追星花销、关注平台和追星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4)男生和女生在家庭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上存在显著差异。(5)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在偏爱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6)不同追星程度的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和否认上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赵小雷.追星族的社会心理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29).

[2]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黄晨曦,殷晓霞,朱慧.大学生EPQ人格特征与体质的相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6):100-103.

[4]倪晓莉,陈思路,常虹.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4):80-82.

[5]李明忠.浅析大学生产生极端行为的家庭因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s1):189-190.

[6]刘占友,余冲,边相鹏,等.浅析大学生仇富现象[J].企业导报,2016(6):174-175.

作者:蒲嘉浩男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