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转型趋势和路径范文

经济转型趋势和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转型趋势和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济转型趋势和路径

《经济师杂志》2017年第4期

[摘要]目前,河南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等经济转型的各个方面均出现重要变化,对今后的经济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河南应当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需结构相匹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注重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开放程度和包容性;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关键词]河南;经济转型;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改革

一、河南经济转型的新趋势

2013年以来,河南经济转型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逐渐形成、“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等等。更重要的是,河南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结构发生重大转折

全要素生产率(TFP)评价是从总体上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比较合适的方法①。和新常态相适应,2013年以来,河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放缓,但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TFP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增长率均下降较快。无论是河南,还是四大区域和全国的TFP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增长率均下降较快,2013年和2014年的TFP增长率拉低了2003~2014年间的TFP增长率。2013、2014年河南省TFP增长率分别降至6%和6.1%,技术进步的增长率降至5.8%和4.9%。这也正好印证了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二是影响TFP增长率的因素,由技术进步独领风骚转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双轮驱动。从全国和中部地区来看,技术进步带来的TFP增长率增长空间正在压缩,而技术效率带来的TFP增长率开始成长。2013年,河南的技术效率增长率由负转正,为0.2%,与技术进步增长率共同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014年,河南的技术效率增长率达到1.1%,其中纯技术效率增长率由负转正,为0.4%。由此,河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双轮驱动。三是规模效率具有优势。2013、2014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规模效率均为正,河南的规模效率增长率分别为0.6%、0.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0.1%),也高于同期的中部其他省份。从这一点来看,河南的规模效率增长率在全国具有优势,应该加以利用。

2.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一是城乡结构正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截至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6%。这意味着,河南很快将从一个农业人口大省进入到城市人口为主导的人口大省。这一重要趋势既是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新阶段下河南经济转型的新特点,将对未来河南经济转型产生深远的影响。二是消费和需求结构正从物质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转型。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快速转型中,估计2020年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发达地区有可能超过60%。河南的消费结构也将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变,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由此引领经济结构升级上一个新台阶。需求结构正从基本的“吃、穿、用”为主向“住、行、学”为主转变。人们对个性化服务、高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强。三是产业结构向多元化、高端化迈进。工业结构由“河南制造”走向“河南智造”。2014年,河南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5.0%,增加值比上年提升13.8%。其中,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5.1%,比上年提升15.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6%,比上年提升22.6%。服务业结构更加多元。新兴服务业增长较快,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各占“半壁江山”。2014年,河南传统服务业增加值为6495.0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0.8%,新兴服务业占49.2%,大有追赶之势。四是对外经济联系由“引进来”为主向“走出去”转变。外贸增长迅猛,2015年,在全国外贸进出口下降7%的情况下,河南外贸进出口4600.2亿元,同比增长15.3%,高出全国总体增速22.3个百分点。开放条件日趋完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日新月异,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雏形。郑欧班列开行班数、货量货值和满载率均居中欧班列第一。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河南被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板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有序开展。内陆开放高地正在加快形成。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肉类口岸、食品药品口岸、粮食口岸等要素平台都已使用或在建。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南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目前,河南的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重要的趋势性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有几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

(一)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是经济转型的重点。因此,河南要加快创新智造,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更上台阶,积极推动企业管理改革,加快企业技术革新,调整企业规模与布局,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驱动,共同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平台,加快创新要素聚集,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其次,要高水平利用外资,在吸收外资中要注重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吸收,实现由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因而战略选择应是采取必要的政府干预。在模仿性技术创新方面,干预的基点着重在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原发性技术创新方面,干预的基点着重在于集中优势资源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再次,要改善出口结构,推动中国制造2025,解除外贸产品的低端锁定,提升“河南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再次,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推动社会整体形成创造活力。最后,要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推动创新扩散相结合,既能提升创新人员的创造积极性,又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因而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尤为关键。

(二)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需结构相匹配

无论从全国还是从河南来说,供需结构的错配都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许多产品难以销售出去,市场饱和,产能过剩,但同时有不少商品又非常稀缺,从工业中的优质钢,到日常生活中的婴儿奶粉,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除了物质需要难以匹配,精神需求更是如此。整个社会供给在人们的文化需求、心理疏导、健康养生等方面仍处于低水平的阶段。所以,一方面,要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通过产业转移与合作,实现产能释放和产业升级的双赢。对目前的产能进行科学评估,构建过剩产能的市场性退出机制和政策性退出机制,合理、有序、分步骤地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扩大相关供给,满足供需缺口。推动供给结构由“吃、穿、用”为主向“住、行、学”为主转变,以满足人们需求结构的改变。推动产品供给的多样化、精细化,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满足高端产品的供需缺口。推动教育结构调整,加强职业和技术培训,培养经济转型亟需的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缺口。

(三)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产业优化升级是河南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要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依托,打造产业配套、结构合理的临空经济区。以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为载体,以“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三产的内部结构。提高第一产业中林业和渔业的比重,优化农业的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提高非粮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第二产业中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降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载能行业的比重;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大力促进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信息传输与技术服务、健康养生、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产业的前后向联系,探索建立产业链条上下游联动机制,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和要素配置能力,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推动产业信息化发展,以“互联网+”、工业和服务业。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

促进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方面,要提升城镇的辐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要保障权益,使人进得来,留得住。首先,着力提升城市(镇)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内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提升中原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和辐射能力。要打造大郑州都市区,推动郑州中心城区、航空港区、开封中心城区三大组团功能融合,推动与新乡、许昌、焦作城区同城化发展,带动区域内形成一批50万人以上的节点城市,构建功能错位、联系高效、生态隔离的高品质组合型大都市地区,形成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域。依托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培育壮大米字形城镇发展轴,提升节点城市支撑能力。其次,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为户口登记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方面享有同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予以较多支持,增强城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

(五)注重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开放程度和包容性

河南经济的开放合作,包括两个层面:国际层面和区域层面。从国际层面来说,河南要加强与国外的开放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要全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深度广度。通过航空港、国际陆港建设、保税区建设、便捷通关、建设内陆型自贸区、跨境电子贸易、“中欧班列”等方式和平台,加快对外开放,提升河南“买全球”与“卖全球”的水平。通过产业集聚和创新平台,将符合河南产业生态链和产业发展路径的企业“引进来”,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合作区平台,或者以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走出去”。积极引导河南人文自然旅游资源“走出去”宣传,加强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提升河南的国际影响力。从区域层面来说,加强河南与周边省份、国内其他地区的区域合作。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捷,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并处于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这种优势应当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应当加强河南和东部、西部地区的合作,积极有序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郑州航空港、郑欧班列、中原城市群为载体,加快要素聚集,提升河南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

(六)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的体制机制问题。首先,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体系改革,健全资源和要素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让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和资源稀缺程度,减少政府对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补贴,降低对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其次,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严格环境监管和执法。构建河南省—市—县—乡镇四个层级的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在财政预算中予以体现。推动建立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性交易市场,实现排污权、水权、碳汇等交易,将环境损害成本、生态系统服务成本计入价格,实现企业外部成本的内部化。严格环境监管和执法,实行环境监管的垂直管理。再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倾向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自主技术创新、清洁生产和资源再利用的激励力度。加快规划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约束性和协调性。改进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发展质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科技创新、政府债务等方面权重。

[参考文献]

[1]安晓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与未来政策走向[J].区域经济评论,2015(5):10-17.

[2]迟福林.经济转型的新趋势与新动力[J].中国金融,2016(1):22-24.

[3]韩江波.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促机理——兼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定位和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08,(8):76-79.

[4]路风,余永定.“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2012(6):91-114.

[5]王国刚.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经济研究,2010(12):70-81.

[6]山东省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究课题组.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15,(4):5-11.

作者:安晓明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