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范文

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

《经济视角杂志》2015年第六期

一、过度自信衡量指标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者主要采用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我国学者在过度自信的测度方面也有诸多研究。余明桂等(2006)首次使用了企业景气指数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当景气指数大于100时,表示企业所处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状态,表明企业家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反之,表明管理者持悲观的态度。郝颖、刘星和林朝南(2005),叶蓓和袁建国(2008)是将管理者股票持有量作为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闫永海和孔玉生(2011)采取股票期权的测度方法将持股不变或者增持股票的管理者定义为过度自信。毛雅娟(2011)则基于心理学依据的研究方法来测度CEO过度自信心理的偏差。

(二)对现有文献的评价国内外学者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测度方法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有待进一步探究。股票期权这种衡量方法在我国并不适用,主要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比较少。由于相关信息和数据获取困难,媒体报道、消费者情绪指数以及管理者持股数量变动,也都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景气指数虽然获取容易,但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所有企业家的信心程度,所以也不是一个理想的指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CEO相对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并购次数、盈利预测和政治关联五个指标来衡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

二、过度自信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的样本来自沪、深A股2010-2013年间1428家上市公司。本文所使用的CEO政治关联的数据是通过手工搜集得到的,其它的公司财务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当一家公司同时满足4年的5个度量指标时才会被列入样本范围,所以,剔除掉ST企业、ST*企业,剔除掉数据缺失的样本,最后剩下890个样本。

(二)变量定义随着国内外学者关于CEO过度自信研究的增多,CEO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也更具创新性。主要的替代变量有以下几种:股票期权(Malmendier和Tate,2005);商业媒体对于CEO的评价(Brown和Sarma,2006);消费者情绪指数(Oliver,2005);企业景气指数(余明桂等,2006);CEO的相对薪酬(Hayward和Hambrick,1997);企业盈利预测偏差(Lin、Hu和Chen,2005;姜付秀等,2009);并购的频率或次数(Doukas和Petmezas,2006);CEO的个人特征或身份(Barros和Silveira,2007;江伟,2010);政治关联。本文考虑到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衡量的准确性,借鉴前人的经验,选取CEO相对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并购次数、盈利预测和政治关联五个指标分别衡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然后将这五个指标加总形成一个新的变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从总体的角度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做出一个较客观的描述。本文选取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均为0-1变量(非过度自信定义为0,过度自信定义为1),变量定义如下:CEO相对薪酬:若CEO相对薪酬比高于行业中平均相对薪酬比则定义为过度自信,否则为非过度自信。高管持股比例:若高管出售公司股票次数比买进少则定义为过度自信,否则为非过度自信。并购次数:若CEO成功实施了一次以上的并购则定义为过度自信,否则为非过度自信。盈利预测:若CSMAR数据库中查找到的公司盈利数值小于公司预测盈利数值则定义为过度自信,否则为非过度自信。政治关联:若CEO曾在政府部门任职或在国有企业任职或担任过人大代表定义为过度自信,否则为非过度自信。

(三)管理者过度自信描述性统计分析对890个样本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如表1所示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并购次数是这5个衡量指标中过度自信比例与非过度自信比例相差最大的指标。并购次数过度自信的样本占61个,所占比例为6.9%;非过度自信的样本占829个,所占比例为93.1%;均值为0.07。从并购次数的角度看,2010-2013年深沪1428家A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偏低,即绝大多数管理者非过度自信。除了并购次数,政治关联和盈利预测这两个衡量指标中过度自信与非过度自信的比例相差也较大。政治关联中过度自信的样本占134个,所占比例为15.1%;非过度自信的样本占756个,所占比例为84.9%;均值为0.15。从盈利预测的角度看,过度自信的样本占292个,所占比例为32.8%;非过度自信的样本占598个,所占比例为67.2%;均值为0.33。从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2010-2013年深沪1428家A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低,这和上文用并购次数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得出的结论一致。从CEO相对薪酬的角度看,过度自信的样本占450个,所占比例为50.6%;非过度自信的样本占440个,所占比例为49.4%;均值为0.51。该衡量指标过度自信占比和非过度自信占比相近,但非过度自信相对较高,这与上文的结论不一致。从高管持股的角度看,过度自信的样本占387个,所占比例为43.5%;非过度自信的样本占503个,所占比例为43.5%;均值为0.43。非过度自信占比相对较大一些,可以看出2010-2013年深沪1428家A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低,这与上文的结论一致。

(四)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分析将CEO相对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并购次数、盈利预测和政治关联等五个0-1变量进行加总,形成一个新的变量,即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该量的最小值是0,即当这五个变量均取0时,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为0,代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较低。该变量的最大值是4,而不是5,说明最多只有4个变量同时取1,而没有5个变量同时取1的情况,4代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较高。对这890个样本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表2所示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统计表。从表2可以看到,过度自信程度为1和2的样本数最多,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8.0%、38.7%,这两项加起来占比76.7%,可以看出大部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为0的样本所占比例为12.6%,而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为3、4的样本所占比例分别为9.7%、1.1%。从这些百分比的相对大小,可以得出结论,即2010-2013年深沪1428家A股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低,只有10.8%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高于平均水平,有89.2%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低于或等于过度自信的平均水平。用这个加总的变量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得出的结论与前文用五个指标分别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得出的结论相似,说明这个加总的变量也可以较好地刻画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梳理发现,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指标有很多个,本文基于中国国情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数据处理操作的可行性,选取CEO相对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并购次数、盈利预测和政治关联5个指标衡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通过搜集2010年至2013年4年间深沪1428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用并购次数作为衡量指标,过度自信与非过度自信的差异最显著。此外,用盈利预测和政治关联作为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过度自信与非过度自信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判断基于中国国情下,并购次数、盈利预测和政治关联是管理者过度自信较好的衡量指标。而对CEO相对薪酬、高管持股比例的统计分析显示,过度自信与非过度自信差异并不显著,所以,CEO相对薪酬、高管持股比例虽然是过度自信的一个衡量指标,但可能并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除了用单一变量作为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本文还试图用一个综合性的指标衡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本文将上述5个变量加总形成一个新的变量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衡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取值范围为0-4,0表示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低,4表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较高。从表2可以看出,10.8%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高于平均水平,有89.2%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低于或等于过度自信的平均水平。过度自信与非过度自信所占比重有较大的差异,而且这个综合性指标所得出的结论与分析单一指标所得出的结论相符,因此本文认为,基于我国国情,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这个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一个较好的变量。通过搜集2010年至2013年4年间沪深A股1428家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数据,发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不同。从单一衡量指标来看,并购次数中,过度自信管理者占比6.9%,非过度自信管理者占比93.1%;政治关联中过度自信的样本占134个,所占比例为15.1%;非过度自信的样本占756个,所占比例为84.9%;从盈利预测的角度看,占比32.8%;非过度自信的样本占比例67.2%;均值为0.33。从综合性指标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来看,有一成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高于平均水平,有九成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低于或等于过度自信的平均水平。所以,本文得出结论,2010-2013年沪深A股1428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不显著,即绝大多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较低,只有约为两成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高。本文虽然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有一个较好的描述,但仍存在些许不足,本文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对过度自信这一课题做更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期望能够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现状做出更加全面的阐述。

作者: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 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