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分析范文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分析

《经济视角杂志》2015年第六期

一、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因素

(一)收入低,职业发展空间小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但是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比重不足四成。调查显示,54.6%的新生代农民工因学不到技术、52.8%的新生代农民工因职业发展受限而对当前的工作表示不满,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比较看重工作带来的技能的提高、自身价值和自我发展的实现。但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他们只能选择技术含量低、入职门槛低同时收入较低、职业发展空间较小的工作。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平均每个月的收入分别是1747.87元和3046.61元,二者相差几乎一倍。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的机率受收入影响的边际值为1.34,这意味着收入越高的新生代农民工,越不会轻易转换工作,进而表现为较高的就业稳定性。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地是否拥有自有房以及租赁房屋的费用也是影响其就业稳定性的因素。总之,摆脱收入低并且简单、枯燥、发展前景飘渺的工作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二)择业机会识别态度过于乐观由于科技网络及手机通讯的迅猛发展、社交网络的拓展,新生代农民工依靠的传统的“血缘、亲缘、地缘”的社会关系网络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人才市场、网络招聘、政府介绍、职业中介等求职方式发挥的作用逐渐上升。调查显示,择业机会识别态度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且边际影响率为0.69。这意味着择业机会识别态度的单位变化,就业稳定性会相应地提高或降低69%。大多数以为能够更容易找到一份新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机会识别态度过于乐观,对现实情况和自身发展方向缺少清晰的认识,识别和把握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工作条件达不到心理预期值,就容易盲目自信地转换工作行业、工作地点、工作岗位,进而呈现较低的就业稳定性。

(三)工作环境差、用工单位忽视员工培训,缺少人文关怀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选择在制造、建筑、餐饮、家政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从事简单的生产劳作,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企业因素首先表现在他们面临的工作环境总体较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中存在高温或低温的作业、噪音污染、机械故障隐患和粉尘污染的比重分别是36.5%、41.3%、36%、34.7%,但其服务的企业大多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其次,大多数企业对待新生代农民工的态度是“取而不养,用而不予”,企业忽视员工培训,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资本得不到积累、主观职业诉求得不到满足,这势必导致频繁的就业流动。最后,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的平均年龄只有21.7岁,心智、思维尚未成熟,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价值取向。但是管理者忽视企业人文关怀,对员工心理健康关心不足。这些都会降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组织认同和工作稳定性。此外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合同执行不规范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四)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就业制度歧视、融入城市困难大我国长期推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和城市居民一样拥有平等机会享受基本社会保障。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岗位的公平竞争、参加社会保险、务工所在地购房、民工子女教育等方面都会遇到困难,都市边缘人向上流动的梦想只能搁浅。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数据表明,55.9%的人愿意留在务工城市。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态已经由务工城市的过客心理转变为期望能够长期居住。但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外来户、素质差、扰乱社会治安等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与社区居民的交往频率和交往程度尚处于较低的水平,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的亲密度和信任感也比较脆弱。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上有很强的城市趋向,但是脱离其内部群体和嵌入城市生活的异常艰难,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关系网络、身份认同不断“内卷化”。新生代农民工对务工城市缺少归属感,必然会影响其就业稳定性。

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新生代农民工真正的就业竞争能力是专用型人力资本而非通用型人力资本。研究表明,以学历和培训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特征是外出农民工获得稳定就业机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该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协助的就业服务机制,拓宽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渠道。德国《职工参与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必须执行职工培训,我国也要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立法提上日程,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权利;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国家有关培训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介绍农民工培训的成功经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实践和兴趣爱好,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新生代农民工掌握一种既符合自身发展要求又不脱离市场需求的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稳定性。

(二)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新生代农民工有较高的独立自主意识、自我发展的要求,他们的就业更强调福利、工厂环境的好坏、企业的声誉以及发展机会等因素。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权益有强烈的主观追求。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能力缺乏清晰的认识、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希望通过频繁的工作转换达到满意的心理预期值。政府主办的农民工就业服务机构和企业人事部门应努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的择业观念的指导,通过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方式,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对其自身能力的客观估量,形成正确自我认识,在充分分析自身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形成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减少其选择职业的盲目性和更换工作的随意性,促进其稳定就业。

(三)切实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就业环境的好坏往往决定新生代农民工的去留。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应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对于政府而言,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协调、依法监督的作用。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和执行劳动合同;加强对工作环境中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的监管;对于违法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等。对于企业而言,首先应着力优化生产环境,改进生产流程,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的防护措施,为员工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其次,随着企业经营业绩和利润的提高,要合理提升员工工资,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激励制度,让员工感受到自身收入是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强烈的职业发展诉求,开展优秀员工评选、管理岗位选拔、建立多渠道的职位晋升机制,拓宽员工的发展空间。最后,企业应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状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舒缓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抗压能力,从而提高其就业稳定性。

(四)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制度环境2014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文件,文件从3个方面具体地提出11项改革措施,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争取早日实现亿万外出务工农民在务工城镇落户的迫切需求。然而预计到2020年才能真正形成新型户籍制度。这说明政策从出台到落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现阶段,稳步推进无户口性质区分的统一居民户口、居住证政策、积分制度三大措施,是实现公平有序的落户政策的有效通道。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切实执行国家政策,避免执行过程中的走样现象。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出台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但是他们的社会保险覆盖率持续走低。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与率来说,与城镇人口的差距仍没有缩小。新生代农民工也无缘享受国家有关住房方面的优惠政策,如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社会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真正落实。

加快户籍改革的步伐,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制度环境,创造一个宽容、接纳、和谐的市民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城市居民认同农民工群体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打破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刻板印象,鼓励新生代农民工为社区活动和城市发展献言献策,逐渐形成城市主人翁的意识,使迁徙候鸟人能够扎根在城市,在务工城市中感觉到家的温暖。

作者:陈艳玲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