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域文化与经济绩效关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济视角杂志》2015年第六期
一、“齐鲁文化”与域内“区域次文化集”
长期以来,“齐鲁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等同于“儒家文化”或者“孔孟文化”,这种概括是不正确的。从发源上来说,齐鲁文化有“齐文化”和“鲁文化”两个发源,自从西周在现在的山东省境内设立了“齐国”和“鲁国”以来,逐渐在两诸侯国的辖域内形成了民风重经济、尚武功、好胜尚气、追求实利、标新立异、见异思迁,对工商活动的热衷的“齐文化”和性情温厚、淳朴、安逸、自足,民风重道德、尚礼仪,安贫乐道,清心寡欲,安土重迁,墨守成规的“鲁文化”,虽然在以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两种文化有了非常多的交融,但在本文的研究中,区分这两种文化是有必要的,具体区分形式上,本文对这两种文化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核进行研究,进而研究其内部的“次文化”,从而进一步分析两种文化特质的异质性。在历史上,以齐文化和鲁文化为发源,山东大地上陆续形成了多种“区域次文化”或者叫“地域文化”,其中主要有“有天人合一和帝王文化色彩浓厚”的泰山文化;“开拓创新、坚忍不挠”的黄河文化;有创建“仁义、礼制”思想的孔孟文化;有孕育了早期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有“仰慕忠义、秉性刚烈”的水浒文化;有“忠诚、奉献”的沂蒙文化。这些“区域次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发展,但都或多或少包含了春秋战国时期“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特征,并且和狭义的“齐文化”和“鲁文化”一起构成了广义的“齐鲁文化”,亦即本文研究的“齐鲁文化”是包含在山东大地上形成的各种地域文化的统称。
综合看来,区分“齐文化”起源和“鲁文化”起源是必要的,然而对于齐、鲁文化以后形成的各种“区域次文化”,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也同样重要。为此,本文提出“区域次文化集”的概念:“区域次文化集”是同区域内的具有相同或相似起源、一种或多种相同特质、文化的传播者和受众都具有较大的交集不同区域次文化的集合。属于同种“区域次文化集”的不同区域次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隶属于同一区域内;第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起源;第三,形成于相同或相近时期;第四,具有相似的文化特征;第五,同一区域次文化可以隶属于多个“区域次文化集”。分析“齐鲁文化”下衍生的多个地区文化,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次文化集”,“泰山孔孟区域次文化集”、“黄河沂蒙区域次文化集”、“海洋运河区域次文化集”和“水浒墨子区域次文化集”。其中,“泰山孔孟文化区域集”主要包括“泰山文化”和“孔孟文化”;“黄河沂蒙区域次文化集”主要包括“黄河文化”和“沂蒙文化”;“海洋运河区域次文化集”主要包括“海洋文化”和“运河文化”。“水浒墨子区域次文化集”主要包括“水浒文化”和在战国时期一度风行后来影响仍在的“墨家思想”。总结每个文化集中的区域次文化的共同点,并从经济绩效上分析他们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必要的。上述各种“区域次文化集”的分类与概括有助于了解整个“齐鲁文化”的特征,这些区域次文化的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现在的“齐鲁文化”,也形成了山东人的“价值观念”,对山东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虽然上述每个“区域次文化集”都在山东省域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支持与推崇,“泰山文化”和“孔孟文化”还是占据了“齐鲁文化”的主体地位,其他的各种区域次文化也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上述对各种“区域次文化集”的分析,再加上对各“区域次文化集”的地位的区分,可以概括出“齐鲁文化”的主要特质:强烈的政治意识,忠君、重仕、重农、轻商,较强的等级观念;崇尚传统、缺乏破坏性的创造精神。具有法古尊先的保守态度,敢于反抗的水浒精神始终没有占据齐鲁文化的主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倡吃苦耐劳,具有自强不息的传统人文精神;崇尚气节,重义轻利。
二、“齐鲁文化”特质的经济绩效分析
针对“齐鲁文化”的区域文化特质,本文将在下文中结合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尤其是超长期经济增长理论,从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与运作、人力资本的开发等角度对“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分析。
(一)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分析一个地区的有效劳动投入可以直接分解为以下几个因素:人口数量、劳动参与率(该地区人口中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劳动时间、劳动效率(包括客观的劳动能力和主观的努力程度)。这些因素都受到文化的显著影响。具体从“齐鲁文化”来看,“齐鲁文化”中整体观念、家庭观念非常浓厚,“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观念深受山东民众的欢迎。而“齐鲁文化”中所固有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使山东人的劳动参与率较高,自愿延长劳动时间的意愿较强,地域文化的熏陶使得该地区人民多勤劳能干,由于封建社会劳动力投入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因而山东地区的单位劳动力具有较高的劳动效率,对于同等的人口规模,有效劳动力供给相对较高。此外,“齐鲁文化”中还有着比较浓厚的“重农轻商”的色彩,而我国封建社会整体上是一个农业社会,这种区域文化特质也使得农业社会时期的山东经济在除去有较大自然灾害的年份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对资本积累以及运作效率的分析克鲁格曼说:“马克斯韦伯的著名论点就是用‘新教教义’解释西北欧的经济增长;可能高储蓄率和崇尚教育的儒家思想就是亚洲经济成功的共同主题。”以泰山文化和孔孟文化为主体的齐鲁文化对于山东经济发展在资本积累上的影响也体现在高储蓄率上,勤俭节约使得自古以来山东人都有着较高的储蓄率,历史上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盘剥,对于底层民众来说,个人和家庭财产的剩余相对较少,勤俭节约导致的高储蓄率无从体现。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以年末城乡居民的存款余额与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来看,也一直在全国各省中处于前列,其中,“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有一定作用的。韦伯说:“一旦限制消费与谋利行为的解放结合起来,不可避免的实际结果显然是: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了资本的积累。在财富消费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够通过生产性资本投资使财富增加。”然而,较高的资本积累并不等于较高的资本利用效率,“运河海洋区域次文化集”所蕴含的重视商业活动的文化特质并没有成为山东文化的主流思想,重农轻商的思想还是一直占据着山东文化的主体,而保守传统、老实本分、不敢冒险的精神也使得即使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山东人不会有太高的负债率,资本运作的效率比较低,没有较好地利用社会中的闲散资本,有一定储蓄的人没有投入到商业活动中去,而需要大额资本进行社会生产的生产者缺乏良好的融资渠道,并且有一定的舆论压力,使得山东省商业的发展饱受掣肘。当然以上分析更多的是针对封建农业社会的分析,现代社会融资渠道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上述分析更多的是针对受“鲁文化”影响的山东地区的分析,对于深受“民风重经济、尚武功,好胜尚气,追求实利”的齐文化影响的胶东半岛地区,情况还是相对较好的。
(三)对于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的分析教育,或称人力资本形成,关系到劳动力的智力素质,它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是,实行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对该区域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群体价值观念的形成以致区域文化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不同。“齐鲁文化”历来重视教育,孔子是我国私立教育的开创者,号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而孟母择邻的故事也体现出山东地区自古以来对教育的重视。但是,由于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齐鲁子弟从小就被灌输的是忠君报国、重仕轻商的理念,虽然在历史上齐鲁大地出现了很多的能臣良相,但优秀的商人十分少见,更没有形成一个“鲁商”群体,就是现当代时期,山东学生毕业后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的学生比例在全国比较来看也是相当高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齐鲁文化里对教育的重视是重视“德育”,而对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匮乏的,墨子曾经非常重视科学研究,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小孔成像”的古代学者,但是墨家思想在汉代就基本失传了,对后世影响比较有限。
总的来说,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齐鲁文化对教育的重视更多的作用是导致了人力资本的结构性失调,更多的优秀的人力资源转向了政治领域,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从人力资源质量的角度来看,从事商业的人多是政、农等多领域剩余或转移的人力资本,缺乏优质的人力资本的投入是封建社会山东工(手工)商业没有像江南地区那样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这种“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一直影响到现在,从个人的择业选择到经济的产业结构无不体现了齐鲁文化的强烈的政治意识。从个人选择来看,政府机关长久以来一直是很多优秀的山东学生的第一选择,当然,这与政府机关较好的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有关,但是其中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山东历来为经济学家所诟病的“大象型经济”即大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与这种强烈的“政治意识”以及齐鲁文化中所表现的“整体意识”不乏联系。
作者:母莉 单位:招商局蛇口工业园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