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我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文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就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展开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经济发展;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农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是阳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化和延伸。阳泉市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创建,起步于2014年,是在新农村建设基础上的提档和延伸。
1坚持因地制宜
把分类指导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1.1综合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行政村具有较强的集体经济实力,村内已形成“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格局,群众积极性高。如郊区桃林沟村、上千亩坪村、平定县宋家庄村、盂县南村等村着眼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大支柱产业开发力度。这类村是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
1.2城郊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美丽乡村主要依托中心城区或县城的扩张,实现了农村向新农村社区的过渡。如城区义东沟、盂县水泉、平定东关等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1.3资源置换模式。这种模式的农村显著特点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这些村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集团,通过村企合作,通过资源和土地置换,实现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如郊区李家庄、柳沟、平定鹊山、盂县西小坪等村通过土地置换、资源置换,从根本上改变了村容村貌,实现了自我发展。
1.4生态旅游模式。如郊区小河、辛庄、咀子上、平定娘子关、盂县藏山、御枣口(大汖)等村通过建设富有地方风味、地方特色、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产业,带动农户参与旅游开发,推动农村发展。
1.5移民搬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一些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区农村,借助移民搬迁政策,有组织、有规模的向城镇或中心村集聚,实现自我发展。平定县香梨掌村、郊区芦湖、新庄窝等村就是移民搬迁模式的典型。
2坚持民生优先
把民生工程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全市将民生工程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2014年以来,全市上下扎实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等“四大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累计完成农村道路改造519公里,完成造林绿化34.42万亩,村庄绿化50个,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71万人的饮水安全,推进农村煤改气、煤改电建设,累计实现农村新能源建设85个村,实施农网改造项目25个,改造村级幼儿园41个,建成日间照料中心430个。全市先后启动实施了79个村、2.8万户、6.7万人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010户,完成易地移民搬迁1366户,2017年新开工524户。全市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盂县、郊区垃圾治理示范县项目顺利推进,已有30个乡镇、877个村实现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07个村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处理。
3坚持产业发展
把富裕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阳泉市坚持建设与发展并重。一是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20个,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二是以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等为主的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乡村面貌的持续改善。如郊区近年来以桃花节、山楂花节、关公文化节、苹果采摘节、红色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的策划助推,就是为乡镇旅游产品的广泛推介造势,为现有旅游景区完善设施的提级上档。三是以标准厂房、店面等租赁为主的物业经济日益壮大,为部分近郊农村改善面貌提供了资金支持。如郊区义东沟村依托城市近郊优势,引入资金、引入企业发展房地产业,建成了义东沟装饰城,使村里的每家每户都拥有了商铺。
参考文献
[1]许亚敏.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探索[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7.
[2]杜娇.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1):98~102.
作者:杜艳芬 单位:阳泉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