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论坛杂志》2014年第八期
一、货币错配与金融机构
对货币错配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汇风险对金融机构(尤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国外学者重点关注负债型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的关系,货币错配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等问题。中国学者在货币错配与商业银行关系的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关注资产型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国外有大量学者针对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国家市场③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对汇率波动敏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ChoiandElyasiani,1997;Martin,1999;MartinandMauer,2003;Hahm,2004;Kasman,etal.,2011),结果都显示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对汇率波动具有非常显著的敏感性。Mishkin(1996)在对墨西哥银行危机的研究中发现,负债型货币错配是导致墨西哥银行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Aghion等(2001)通过建立货币错配和银行资产负债的关系模型,认为货币错配下的本币贬值是银行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Devereux(2001)考察了货币错配对银行贸易信贷的影响。Burnside等(2001)将银行部门加入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建立了自我实现货币危机模型,认为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很多发生危机国家的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货币错配,本币的贬值最终导致这些国家发生货币危机。Allen等(2002)研究了货币错配如何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进行传导并最终导致银行危机的过程。中国学者首先对人民币升值和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温彬,2005;连平等,2005)。陈晓莉(2006)在施建准(2001)的基础上,将JB模型①在开放条件下进行拓展建立新模型,结果显示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只要银行和客户存在相当严重的货币错配,即使本币升值也有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流动性危机。唐伟霞和朱超(2007)构建了货币错配与银行净值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货币错配对银行净值和损益影响显著。陈晓莉和杨杨(2010)构建了一阶差分广义矩(GMM)检验模型,研究发现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信贷量和存款量的影响非常显著(货币错配的资产负债表效应显著存在),但这种效应具有滞后性。徐梅(2010)通过建立三阶段银行资产负债模型发现人民币升值会恶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并有可能引起银行危机。梅冬州、龚六堂(2011)扩展了Bernanke等(1999)提出的金融加速器模型,研究发现存在资产型货币错配的国家,本币升值导致产出下降、企业净值减少、企业外部融资成本上升。江百灵、叶文娱(2012)通过构建模型发现在汇率升值幅度很大、银行及企业存在相当量资产型货币错配情况下也有可能引发银行危机。陈晓莉、高璐(2012)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金融机构外汇风险暴露显著,本币升值对银行股票收益率和现金流均有负面影响。陈守东、谷家奎(2013)研究发现,中国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在汇改后显著提升,这种不确定性对银行货币错配的冲击具有非对称性,在低区制状态下冲击更加显著。从现有的实证研究来看,近年来有关货币错配的微观研究正在逐步增加,而实证分析的前提和关键在于对货币错配程度进行合理的度量。本文试图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入手,分析外汇风险的来源,建立更加合理的指标来度量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程度,并探讨其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二、货币错配影响商业银行的途径
(一)直接货币错配与间接货币错配讨论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必须全面考虑两种错配:直接货币错配和间接货币错配。直接货币错配是指商业银行存在货币错配条件下,汇率波动导致以本币计值的外币资产价值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净值的变化;间接货币错配是指存在货币错配的商业银行客户因为汇率波动导致财务和资产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发生变化,最终引发商业银行净值和净利润发生变化。直接货币错配会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效应②影响商业银行净值。考虑到中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类型总体表现为资产型货币错配,因而主要讨论商业银行存在资产型货币错配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如果人民币贬值,会导致商业银行以本币计价的外币资产价值上升,商业银行净值上升,银行盈利能力提高。反之,如果人民币升值,会引起商业银行以本币计价的外币资产价值下降,商业银行净值下降,盈利能力下降。对于外贸企业而言,间接货币错配会通过风险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外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最终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如果人民币贬值,一方面,风险效应促使外贸企业更加倾向于筹借短期外债,外贸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财务状况恶化;另一方面,竞争效应导致外贸企业出口量提升,营业收入提高,经营状况变好。如果风险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则外贸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下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盈利能力下降;反之,如果竞争效应大于风险效应,则外贸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上升。如果人民币升值,一方面,风险效应促使外贸企业筹借长期外债,融资成本下降,财务状况向好;另一方面,竞争效应导致出口下降,营业收入下降,经营状况恶化。若风险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则间接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正面影响;反之,竞争效应大于风险效应,间接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对于非贸易型企业而言,货币错配只会通过风险效应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影响。人民币贬值时,非贸易型企业融资状况恶化,间接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负面的;人民币升值时,非贸易型企业融资状况向好,间接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正面的。
(二)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来自财务报表的解释如果商业银行存在货币错配,汇率波动会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对银行净值或者净利润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建立理论模型,根据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分析汇率波动如何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影响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我们假定:(1)银行只做存贷款业务,成本为存款利息,收益为贷款利息,准备金没有利息,不考虑税收;(2)利率平价成立,即国内外存贷款利率相同;(3)银行可以凭借利率r完全弹性地吸收存款;(4)银行放出的贷款能完全收回,无不良情况;(5)银行发放贷款时根据利润水平是存贷款差额的一定比例确定贷款利率,即根据π=R(Lh+eLf)-r(Dh+eDf)=α(L-D)=α[(Lh-Dh)+ei(Lf-Df)]确定贷款利率,其中,α>0且为常数,R为贷款利率,r为存款利率。用Lh、Lf、Dh、Df、R*、N、e分别表示银行的本币贷款、外币贷款、本币存款、外币存款、存款准备金、银行自有资本和汇率,这时,银行的资产=银行贷款+准备金,而银行的负债=银行存款。通过分析银行两期(第0期和第1期)的财务报表来考察汇率变动和货币错配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银行简化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如表1和表2所示。总体而言,银行存在资产型货币错配的情况下,汇率波动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本币升值(e1>e0)时,(Lf-Df)的差额越大(银行净外币资产越多),银行的净利润下降幅度越大,银行净利润与银行持有的净外币资产呈反向变动关系。第二,本币贬值(e1<e0)时,(Lf-Df)的差额越大(银行净外币资产越多),银行的净利润上升幅度越大,银行净利润与银行持有的净外币资产呈正向变动关系。因此,如果预期未来人民币升值,银行应该尽量减少外币贷款,提高本币贷款数额,这样可以减少汇兑损失,提高盈利水平。反之,如果预期未来人民币贬值,银行应该尽量增加外币贷款,持有更多的外币资产,获得更多的汇兑收益,提高盈利水平。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2005~2012年期间,中国上市银行总体的汇兑损益状况经历了损失扩大(2005~2008年)→损失减小(2008~2009年)→实现汇兑收益(2009~2012年)的过程。中国上市银行整体从2009年年底开始实现由汇兑损失到汇兑收益的逆转,之后都保持着一定水平的汇兑收益。这说明中国上市银行已经意识到货币错配问题对银行稳健经营带来的危害性,很可能针对货币错配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上市银行货币错配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度量货币错配的指标主要有Eichengreen等(2003)提出的关注负债型货币错配的原罪指标,外币风险敞口指标,Goldstein和Turner(2004)构建的AECM指标,Billmeier和Mathisen(2006)提出的净外币头寸指标,中国学者朱超(2007)提出的ACMAQ指标体系,以及陈守东和谷家奎(2013)运用因子分析法合成的GICM指数。本文在考察银行货币错配时,采用银行净外币头寸(外币资产-外币负债)指标的概念,因为银行的资产规模会影响到净外币头寸。在模型中,为消除资产规模对净外币头寸的影响,建立新指标BCM(Ibankcurrencymismatchindex)来测度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程度。BCMI=(NFA÷TA)×10000(4)其中,NFA指银行的净外币资产,TA指银行的总资产。图3是中国上市银行2005~2012年的货币错配指数数据绘制的折线图。图3显示2005~2012年期间中国上市银行的美元资产货币错配程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经过相关分析,推测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上市银行在2005~2012年期间,人民币资产增长幅度非常快,资产总量迅速膨胀,导致美元净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出现下滑,从而导致BCMI指数呈下降趋势。二是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波动幅度变大导致货币错配的风险暴露出来,中国上市银行意识到持有过高比例的美元资产存在很大的外汇风险,在人民币大幅升值情况下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净值损失,对自身的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从而自愿降低持有的美元资产比例。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截至2013年6月,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144.2万亿元,16家沪深上市银行的总资产为92.3万亿元,占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4%,选取16家上市银行作为模型样本能够比较好地代表中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情况①。在数据期间的选择上,考虑到2005年汇率改革之前中国本质上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中央银行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外汇风险,因此,对2005年以前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问题做实证研究没有实际性意义。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明显加大,中国银行业的货币错配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为突出实证研究的现实意义,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5~2012年②。相关财务数据主要来自16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部分指标由笔者计算整理得到。宏观数据来自同花顺iFind、《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表明,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银行规模、不良贷款率、贷存比和资本结构等;外部因素主要是法律因素、市场制度和宏观经济因素。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收益率(ROA,ROA=利润÷总资产)和权益净利率(ROE,ROE=净利润÷股东权益),因为权益净利率能够更确切地反映股东投入资本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模型选用ROE代表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ROE作为被解释变量,在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中则使用ROA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前文资产负债表框架下的理论模型,汇率和外币净头寸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净利润水平,结合本次研究目的,将汇率和BCMI指数(代表货币错配程度)作为解释变量。汇率采用官方对外公布的一年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名义汇率)。其他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如银行总资产规模(TA)、不良贷款率(NPL)、贷存比(DCP)、权益乘数(EM)和一年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①作为控制变量。在计算BCMI指数时,外币净头寸数据采用16家上市银行审计报告中的表内美元净头寸。相关变量描述如表3所示。
(二)模型选择在做模型前,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F检验和Hausman检验来确定适合使用的模型。表4是Stata软件输出的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通过表4看到,F检验结果p=0.00,拒绝原假设,说明在混合模型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应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p=0.45,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在随机效应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综合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选择使用随机效应模型。
(三)模型设定为考察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合F检验和Hausman检验的结果,建立如下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
(四)模型检验1.多重共线性检验。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会导致变量回归系数的估计量变得不稳定,为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做出变量的协方差矩阵(见表5)。通过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可以看出,任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小于0.5,这说明选择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2.变量的稳定性检验。采取将自变量逐个加入到模型中的方法检验自变量的稳定性,运用Stata软件中的随机效应模型,使用GLS法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除了解释变量ER的系数符号从模型(4)开始发生改变以外,其他变量系数的符号在将变量逐个加入到模型的过程中都保持了稳定,其中,BCMI、TA、NPL、DCP、EM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符号一致,SHIBOR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总体而言,变量的稳定性比较好。3.模型的稳健性检验。模型(7)结果显示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但这是否是由随机性因素造成的?为进一步探究这种影响是否真实存在,对原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改,构建两个新的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一是用ROA代替原模型中的ROE做回归分析(模型8);二是用美元净头寸NFA代替原模型中的BC-MI指数做回归分析(模型9),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从表7可见,模型(8)中名义汇率对总资产净利率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BCMI指数对总资产净利率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无论使用ROE还是ROA作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来建立模型,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都有显著影响。模型(9)中名义汇率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美元净头寸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一方面说明建立的银行货币错配指标BCMI是有效的,在反映银行货币错配程度时,它能够起到与外币净头寸指标相同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更换度量货币错配程度的变量后,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仍然是显著的。综合模型(8)和模型(9),可以得出一般表8模型回归结果DependentVariableROEVariableCoef.t-StatisticProb.ERBCMITANPLDCPEMSHIBORConsAdjustedR21.612-0.0062.88e-05-0.7920.0880.0590.697-0.5310.46881.820-2.1601.770-5.7901.1405.7701.730-0.0500.0690.0310.0770.0000.2540.0000.0840.958结论: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的确是显著的,并且二者具有负相关关系,即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程度越高,盈利能力越低。
(五)回归结果分析从表8的回归结果可见,模型调整后的判决系数为0.4688,即被解释变量ROE的46.88%能够被模型选择的自变量所解释,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名义汇率的系数为1.612,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汇率变动1%,引起权益净利率变动1.612%。BCMI指数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货币错配会引起银行盈利能力发生波动,货币错配加大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不稳定性。BCMI指数的系数为负数,这表示货币错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负面的,货币错配程度越大,盈利能力越低。总资产与权益净利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总资产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说明银行的规模能够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其他条件相同时,银行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不良贷款率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商业银行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一定要保持比较高的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贷存比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中央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贷存比管制比较严格,贷存比的波动受到政策管制限制造成的。权益乘数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资本结构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权益乘数的系数为正,可以推断提高财务杠杆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SHIBOR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但系数符号与预期相反,原因可能是中国政府对利率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以及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垄断等原因导致了中国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不敏感。综上可以得出结论:在汇率变动时,货币错配会引起汇兑损益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和盈利水平。如果本币升值幅度非常大,商业银行和客户的货币错配程度也相当严重,这种影响会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产生非常大的负面作用,造成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不稳定,危害到商业银行的健康运营,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陈晓莉,2006)。
四、政策建议
中国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指数BCMI在2005~2012年间虽然呈现下滑趋势,但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仍然比较严重,尤其是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大型上市商业银行因货币错配造成的汇兑损失非常大,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管理商业银行的外币头寸,防范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风险,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规范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稳定中国的整个金融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汇率波动幅度和货币错配程度共同决定了商业银行汇兑损益的大小,在货币错配无法避免时,汇率波动幅度越大,商业银行汇兑损益波动范围也越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越不稳定;汇率波动幅度越小,商业银行汇兑损益波动范围也越小,盈利能力越稳定。汇率短期内的大幅变动对银行系统的冲击非常大,会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人民币从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向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国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在汇率改革过程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汇率波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是非常必要的。在商业银行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货币错配管理措施之前,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减少因汇率大幅波动给中国金融系统带来的不利冲击。汇率机制改革不能追求一步到位,而要循序渐进。
(二)控制外汇风险敞口,加强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审慎性监管纵观发生过货币危机的国家,在货币危机发生时,为了防止货币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央政府往往会采取向银行提供流动性的手段来帮助银行渡过难关,这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商业银行考虑到政府的这种“担保”行为,就会对自身的货币错配问题不够重视,大量举借外债或者过多发放外币贷款,从而积累了严重的货币错配风险。因此,中央政府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的日常监管,将货币错配纳入到商业银行日常监管框架之下。具体而言,首先,中央政府可以规定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敞口占总资本或核心资本的最高比例,所有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敞口必须保持在这个比例之下,对外汇风险敞口超过最高比例的商业银行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其次,商业银行自身也应当建立货币错配风险监管体系,通过对本银行的货币错配风险做压力测试来确定本银行能够承受的货币错配程度。最后,商业银行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定期公布外汇风险敞口指标,接受全体市场投资者的监督。
(三)加速资本市场发展,鼓励外汇金融衍生工具创新成熟的资本市场能够起到很好的风险转移的作用,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资本市场平衡持有的外汇风险头寸,转移货币错配风险。中国现有的资本市场非常不完善,关于外汇的金融衍生工具更是少之又少,商业银行无法通过有效的资本市场和外汇衍生产品来对冲自身的外汇风险敞口,结果导致货币错配问题严重。国家应当鼓励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鼓励外汇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为商业银行管理货币错配风险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对商业银行而言,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汇风险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商业银行要注重金融衍生工具人才队伍的培养,主动积极地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货币错配风险。
(四)鼓励人民币跨境交易,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货币错配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外经济交往时采用不同的币种导致的,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以人民币进行融资,对外贸易中都使用人民币结算,则不可能出现货币错配问题。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政府和商业银行面临的货币错配风险。近几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公信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与很多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的计价货币,但距离国际通用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应当采取积极的推动措施,鼓励人民币“走出去”。
作者:宋帅邦崔建鹏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