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零售业态发展的影响研究范文

零售业态发展的影响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零售业态发展的影响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零售业态发展的影响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杂志》2015年第十期

城镇化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自1992年正式实行城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攀升,2014年已达到54.77%。然而,由于我国长期追求高城镇化率而忽视城镇化质量,导致城镇化进程在促进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十八届五中全会面向“十三五”时期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着重指出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时期的城镇化进程将不再以提高城镇化率为重点,而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增加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零售业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满足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引导居民消费倾向、释放居民潜在消费需求的重要保障,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本文将通过实证探究城镇化质量对零售业态升级的影响,明确新型城镇化与零售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期为分类引导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构建新型城镇化道路与零售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提供对策建议。

一、新型城镇化对零售业态的影响分析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互进的高质量的城镇化。为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发展,2014年中央政府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了以城镇化水平和治理稳步提升、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市生活和谐宜人、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可见,协调城镇化规模和城镇化质量的均衡提升是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主旨方向。零售业特别是新型零售业态的发展是与目标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和居民生活方式高度相关的,因而构成了新型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标志。前人研究成果表明,零售业态的发展主要受到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消费需求、富裕程度、消费便捷性、城市发展水平等六个方面的影响,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会对这六大因素构成普遍性的推动,并由此促进零售业态的升级。具体而言: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新兴城镇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推动人口聚集、产业升级和居民增收,进而通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富裕程度等因素,影响零售业态升级。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在此过程中,新兴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将逐步发生改变,从而通过对城镇消费需求的影响,推动零售业态的升级。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质量的提高还表现为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不断健全。在此过程中,流通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的布局优化,将逐步强化新兴城镇居民消费的便捷性,进而影响零售业态升级。

二、新型城镇化对我国零售业态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为有效测度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水平,本文采用城镇化率和城镇发展指数两个指标来分别反映城镇化规模与城镇化质量。其中,城镇化率以城镇非农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来衡量;城镇发展指数采用人均GDP、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人均教育投资完成额、人均绿化面积、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6个指标进行综合测度。鉴于6个指标权重并不明确,本文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基于各指标的客观权重计算城镇发展指数(u-qua)。考虑到中国新型城镇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重点选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能够起到区域示范带动效应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并基于相关统计数据的可得性,从中筛选出27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27个城市2011-2013年相关指标的平均值构造原始数据矩阵,借助各指标熵权进一步计算得到各城市的城镇发展指数。依据城镇化规模和城镇化质量两个维度,以指标均值为界限,将27个城市化分为四个类别。为进一步明确城镇化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实证模型以检验各影响因素对零售业态升级的实际影响水平。其中,零售业态发展作为因变量,以该地区超市业态销售额占该地区零售业总销售额的比例(supm)来衡量,并设定超市销售额占比越高代表该城市零售业态发展程度越高。地区生产总值(gdp)、总人口(pop)、城市人均消费支出(cons)、恩格尔系数(en)、城镇化率(u-rate)、每平方公里公路里程(dis)作为自变量,分别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消费需求、富裕程度、城市发展水平和消费便捷性。

(二)模型构建本文旨在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质量提高对于高城镇化率城市和低城镇化率城市影响的差异性,为此,采用所选城市2011-2013年相关数据,将27个城市分为高城镇化率城市组和低城镇化率城市组分别进行检验。对所选面板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原假设成立。为提升研究结论的适用性,优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由上文分析可知,提高城镇化质量对六大影响因素与零售业态发展之间的关联关系具有潜在的增效机制,即调节效应。为检验提高城镇化质量入对中国零售业态发展的调节效应,本文建立如下基本假设:假设1:提高城镇化质量可以显著调节城市化率与零售业态发展的关系;假设2:提高城镇化质量可以显著调节地区生产总值与零售业态发展的关系;假设3:提高城镇化质量可以显著调节人口规模与零售业态发展的关系;假设4:提高城镇化质量可以显著调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零售业态发展的关系;假设5:提高城镇化质量可以显著调节恩格尔系数与零售业态发展的关系;假设6:提高城镇化质量可以显著调节每平方公里公路里程数与零售业态发展的关系。若c=0,b≠0,则模型3与模型2没有显著差异,那么M不具有调节效应,不是调节变量;若c≠0,b=0,则模型2与模型1没有显著差异,但模型3与模型2显著不同,那么M具有调节效应,且为纯调节变量;若c≠0,b≠0,则三个模型都显著不同,那么M具有调节效应,且为半调节变量。依据基本假设,本文建立如下综合评价模型来检验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发展指数u-qua)是否能够对零售业态发展产生调节效应。

(三)结果分析基于统计数据,运用层级回归法,首先采用27个城市2011-2013年相关数据对提高城镇化质量对零售业态发展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3的结果显示c≠0,b≠0,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对于所选27个城市,城镇发展指数既是自变量也是调节变量,一方面直接作用于零售业态,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其他自变量如城镇化率、总人口和恩格尔系数与零售业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将27个城市分为高城镇化率城市组和低城镇化率城市组开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调节效应研究,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上述检验结果表明:(1)对高城镇化率城市而言,提高城镇化质量是半调节变量,既直接正向显著促进零售业态发展,又对城镇化率、人口规模和城镇居民消费与零售业态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在城镇化率和人口规模与零售业态不存在显著正向关系的条件下,只有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真正发挥城镇化率和人口规模对高城镇化率城市零售业态发展的积极作用。(2)对低城镇化率城市而言,提高城镇化质量对于零售业态发展既无直接关系,也无间接调节效应。这表明低城镇化率城市零售业态的发展仍需依赖于人口规模、城镇居民富裕程度和交通便捷性的提高来带动。(3)综合高城镇化率城市和低城镇化率城市的检验结果不难发现,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味提高城镇化规模并不能推动零售业态发展,只有城镇率达到一定水平,并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对零售业态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规模与质量的同步推进,虽然城镇化质量以城镇化规模为基础,但提升城镇化质量才是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本义。城镇化质量对零售业态发展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对低城镇化率城市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高城镇化率城市,提高城镇化质量对零售业态发展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可以通过作用于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和居民消费需求的调节效应形成间接贡献。“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将深入推进。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要切实强化新型城镇化与零售业态升级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而以零售业为载体,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各级城市应深化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的认识,并着力优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

1.深化低城镇化率城市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的认识。虽然研究结果表明对低城镇化率城市而言,提高城镇化质量对零售业态发展并无显著影响,但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动态考察,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将逐步凸显。为此,前瞻性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零售业态升级协同发展是低城镇化率城市的必然选择。

2.强化高城镇化率城市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工作力度。一方面,要科学规划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发展水平,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健全城镇公共服务,保证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之后能够迅速改变生活方式、实现便捷消费;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城镇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充分就业,提高新兴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与消费结构升级。

3.借鉴高城镇化率城市经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一方面,依据高城镇化率城市的发展经验———当城镇化率达到一定水平时,提高城镇化质量将切实发挥新型城镇化对零售业态发展的积极影响———提前进行零售业态升级的布局和调整,以高效实现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借鉴高城镇化率城市的发展教训———城市无序扩张、城市负荷超载、环境污染严重等严重影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避免盲目提高城镇化率导致“大城市病”,从发展之初即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目标,推动城镇化规模和质量的协同提升。

作者:张弘 邓阳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