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出口供应链渠道优化升级范文

出口供应链渠道优化升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出口供应链渠道优化升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出口供应链渠道优化升级

【摘要】随着贸易订单碎片化趋势的增强,“批量化”的传统线下出口贸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我国出口供应链渠道亟需优化升级。基于“互联网+”视角,深入分析了我国出口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了出口供应链渠道优升级化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出口供应链渠道;优化升级

一、引言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重塑了人们的消费理念。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2012年“互联网+”概念首次被提出,2015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被人们广泛认可。随着“互联网+外贸”战略的提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对外贸易更加网络化、数据化和透明化,跨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当前,中国制造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互联网+外贸”战略能有效打破渠道垄断,促使“中国制造”的出海通道更为通畅、营销方式更为灵活、跨境贸易更为便利。因此,加大“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通过电商平台大数据、海外仓对线上线下平台出口进行服务升级,能够不断改进我国出口贸易模式和方式,构建起高效快捷的外贸供应链渠道,实现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出口供应链发展现状

(一)线下出口与线上电商相互结合

当前,我国外贸出口贸易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传统线下出口模式和线上跨境电商模式。随着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传统的线下出口贸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进口商及国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国内跨境电商平台依靠互联网和国际物流,直接对接终端,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碎片化消费升级需求,迅速拓展出口市场。2010年~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仅在2015年、2016年出现过小幅回落;而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总体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从2010年的1.2万亿元增至2017年的7.6万亿元。2017年我国外贸总额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扭转了外贸总额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总额为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进口总额为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8.7%。不难发现,由于我国出口产能有着较强的成本优势和释放需求,目前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形势趋于稳定,加之“一带一路”政策对跨境出口有相对倾斜,跨境电商出口贸易日益繁荣。当前,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近60%,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日益上升。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深入推进,跨境电商获得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突破了传统线下出口贸易所受到的时空约束限制,利用线上平台推广和宣传商品,更加便于商品交易,甚至能够达到传统出口贸易几乎不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可以认为,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实现线下出口与线上电商相互结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跨境电商国内外联系密度加大

2017年我国与欧盟、美国和东盟这三大传统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分别增长了15.5%、15.2%和16.6%,三者贸易额合计占到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为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8%,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9.2%,对印度进出口增长25.9%,对俄罗斯、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27.7%和23.6%,可以看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增速较快。对拉美、非洲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23.4%和19.7%,其中对巴西和南非进出口分别增长34%和21.3%,巴西已经成为我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密切程度排在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ECI指数(E-CommerceConnectivityIndexbe-tweenChinaandMajorEconomies)即中国与主要经济体跨境电商连接指数。ECI指数越高表示我国与一国的电商交易规模越大、市场渗透率越高、连接紧密度也越高。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ECI指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德国、韩国、俄罗斯。不难发现,我国跨境电商联系密切的国家大多集中于发达国家。跨境电商可以弥补传统贸易较为粗放的劣势,转而利用其线上平台的便利优势对线下出口供应链运营渠道进行优化升级,进而扩大出口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加强进出口贸易联系。

三、“互联网+”视角下出口供应链存在的主要困境

(一)出口供应链物流困境

第一,物流成本较高。目前跨境物流主要有直邮进出口、保税仓进出口和海外仓进出口三种模式。直邮进出口模式更加适合小规模、定制化商品,直接通过快递发货,然后清关、入境,速度相对较慢,且成本较高。此外,国际快递一般按重量收取费用,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与销售国国内商品价格基本一致,无法体现跨境电商的价格优势,且会增加商品质量风险和等待时间。一旦发生商品质量问题,退货成本高,手续繁琐且等待时间长,增加退货物流费用的同时,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保税进出口模式适合大规模、热销的商品,产品先运送至保税区存放,一旦发生购买则清关发货,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质量,还能提高时效。海外仓进出口模式是将热销商品先行运输至销售国仓库内,消费者下单后直接从销售国仓库进行配送,这样配送速度更快,但容易产生库存积压风险。保税仓进出口模式和海外仓进出口模式往往会导致商品各运送环节产生费用,容易导致商品价格随着物流成本增加而上涨。第二,物流速度较慢。虽然跨境电商的流通环节缩减了,但对于跨境电商而言,商品的订单往往都比较小,因此在面对这些订单重量较小的商品时,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大多数会选择低价的国际小包裹,通常要20天~30天才能送达。因此小批量、高频率的跨境出口物流速度非常慢,导致国外买家望而却步,且容易出现包裹丢失情况,购买商品的风险性较大。第三,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跨境电商出口订单往往存在批次多、批量小、周期短等特点,物流流通频繁、快速。为满足消费者实时跟踪监控需求,跨境电商必须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跨境物流运输方式有了更多选择,但跨境物流的信息化和创新化水平还不高,有些跨境零售出口商通过邮政包裹运输商品,从而导致消费者无法适时跟踪商品运送状态,很多消费者对我国跨境出口物流满意度下降。因此,必须尽快提升我国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化水平。

(二)通关效率困境

当前我国跨境通关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货物方式,即全部纳入海关贸易,待入关后在我国市场销售。二是快件方式,由进出境快件运营人承揽、承运物品,除了免征税的货样、广告品外,货物类的通关通常参照一般贸易方式通关和征税。三是邮件方式,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收取行邮税。跨境零售出口订单通常比较零散,且批次多、金额小,通常每批次交易以单件为基础,不仅出货频次高,而且商品种类繁多,给海关监管带来了困难。目前我国通关环节手续相对复杂,如通关申报项目较多、检查产品需要双方反复确认、放行环节手续较多、退税流程不完善成本高等,这会导致通关效率下降,进而无法满足国外消费者对时效性的要求。

(三)安全支付困境

基于“互联网+”下的网络虚拟性及其难以操控性,网络支付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跨境电商交易带来了隐患。目前我国跨境交易支持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信用卡支付、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和线下结算等,相比于传统贸易中的货款单据支付,跨境电商交易更多依赖于第三方支付,但第三方支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如第三方支付平台所依赖的电子传输系统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一旦这些系统受到攻击,很容易导致用户个人数据和账户资金被盗取。此外,鉴于跨境交易的特殊性,资金流通容易受到通关、地域等因素影响,进而引致备付金管理机制不完善问题,加之当前我国针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法律尚不健全,容易导致占用、挪用备付金等情况,给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但“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合作力度不够,人民币兑换及支付效率仍然较低,尚未形成相对安全的支付环境。

(四)出口供应链信用体系困境

当前我国出口供应链信用体系并不完善。一是缺乏立法保障和规范,监管难度大、效率低。跨境电商主要是通过虚拟网络进行交易的,买卖双方只能通过线上平台展开相关操作,无法涉及具体商品和资金流通,这会导致商品及商品售后服务等信息不对称,一旦出现假冒伪劣商品或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必将引发信用风险。二是跨境电商面临的买家风险。当前我国只对国别风险进行了评级分类,尚未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用户数据库来对买家进行跟踪调整和评定。一般跨境电商平台上往往更加倾向于保护买家权益,所以一旦出现不良买家恶意退款退货或进口商拒付货款,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卖家即跨境电商的合法权益。三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交易纠纷时常发生。由于跨境电商交易主体之间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沟通交流障碍进而导致交易纠纷。四是售后维权难以执行。基于出口供应链交易双方具有的地域及文化差异,信用体系和标准存在诸多不一致性,交易双方处在不同监管下,售后维权存在多重壁垒。

四、我国出口供应链优化升级的具体路径

(一)优化物流系统

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改善物流发展模式,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流通效率。一是政府要加大对跨境电商新兴业态发展的政策支持,及时修订跨境电商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跨境电商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优化改革传统物流运营模式,积极构建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物流渠道。一方面,充分利用保税物流优势,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保税仓库,建立仓储中心,集中采购、集中运送,缓解物流压力,进一步降低商品价格。另一方面,加快跨境电商物流园区建设,加强通关监管,加大金融服务政策扶持力度。吸引阿里巴巴、递四方等跨境电商及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提升物流园区集聚效应,壮大跨境物流企业发展规模,推动物流产业链形成,提升物流流通效率。三是提升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优化升级物流服务。加大基础设施信息化及现代化投资力度,建立多层次物流网络,满足不同配送要求,提升储存、分拣、运输及配送水平,适应跨境物流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二)提升出口供应链的监管效率不断完善

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改革通关运作模式,提高货物通关速度。一方面,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促使跨境电商运营规范化,采用创新型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率。另一方面,要创建新型通关模式,促进跨境电商通关程序标准化、统一化,构建健全的跨国贸易零售企业认证、监管体系,推动跨国贸易健康发展。简化出口申报、查验及放行等程序,开发跨境通关电子管理系统,打通海关、质检、物流和支付障碍,实现跨境电商交易、仓储、物流和通关监管执法自动化,同时加强清关专业化及设备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报关,无纸化通关”全覆盖,节省报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

(三)创造良好的出口供应链资金流通环境

支付是出口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支付环境的安全性。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和注册认证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支付平台检验审核、认证体系,为企业、个人资金信息安全提供保障;切实维护第三方支付机构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提升第三方支付的可信度;第三方支付机构要不断完善会员实名认证体系,确保会员信息真实、可靠,提高网络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安全级别,定期升级安全系统,确保第三方支付平台信息安全。二是完善备付金管理机制,保障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利益。如金融部门允许第三方支付机构开设备用金专户,并对备付金进行区分管理。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加快建立相应的备付金风险基金体系,积极应对支付不力、风险支付等状况,避免出现资金、信息安全风险。三是提高各主体协作力度,提高支付平台的安全性。政府层面,通过出台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强化对支付平台的监管,同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金融层面,金融部门要努力健全管理机制,提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度,利用数据库加密、身份识别、杀毒系统、防火墙等,构建安全的第三方支付系统。

(四)健全出口供应链信用体系

积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完善跨境企业信用体系。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现有信用系统,建立统一信用系统,提升信用评级效果。如通过第三方征信机构,收集汇总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及消费者交易信息,如经营信誉、发货速度、交易评价、退货比率等,建立商家及消费者信用数据库,确立相应信用等级,保障买卖双方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跨境电商质量认证体系,通过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对入驻跨境平台的商家进行全方位评估、评级,加强对入驻企业的监管,促使入驻商家不断规范经营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限制,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受物流模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低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制约,当前我国出口供应链尤其是跨境电商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仍然不高,传统出口供应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需求。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企业与政府在制度、政策、服务等多个方面作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应结合“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完善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通关效率,规范物流管理和通关程序,为我国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利用电商平台大数据、海外仓等功能,不断完善在线直接出口模式,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效率,优化线下出口供应链生产、出运、结算等关键环节,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肖荆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