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我国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范文

我国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国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

《黑龙江金融》2017年第2期

摘要:文章对我国2005~2014年各省市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主要从宏观经济环境和银行业两方面设置专门的指标,反映各省市金融风险,将各省市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影子银行发展规模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并将各地区的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势头迅猛,但不同区域的规模差异也较大,主要与地区的金融深化水平相关。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风险;非线性回归模型

2007~2009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全世界的经济造成重创,诸多银行机构均遭受清算甚至破产,欧洲经济也因此处于大萧条之中,各个国家都在制定相关的刺激计划。我国政府进行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在弥补危机造成的损失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后果,中小经济体仍然难以从传统银行体系中获取足够资金。在反思与研究危机爆发的原因时,“影子银行”这一金融术语成为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影子银行是金融危机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一些专家甚至要求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本文运用金融学中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广泛阅读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全国视角,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近几年影子银行规模,并实证研究了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

一、指标测算

我国的影子银行从21世纪初才得到迅猛发展,到现在主要的发展时间也不过十几年。本文结合我国影子银行现如今的发展状况,在搜集到相关数据后,以2005~2014年为区间进行研究。在数据搜集过程中,我们根据数据缺失情况在中国31个省份以及直辖市中筛选出23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地理位置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具体是10个东部省市(天津、辽宁、上海、河北、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海南),6个中部省市(山西、吉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7个西部省份(重庆、广西、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各省市《统计年鉴》和《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

二、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首先,我们知道影子银行对于金融稳定是两面性的。一方面,它是传统金融业的有力补充,满足中小经济体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发现,它的过度扩张与管理缺失也会加剧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样来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与金融体系有着非线性的关系,或者有一定的阈值效应。为了方便于实证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的解释变量为各地区的相对影子银行规模,即影子银行规模与地区GDP的比值。所以,本文使用二次函数来研究我国影子银行相对规模与金融稳定性水平存在的关系,并构建如下模型:RF=a+b1*(NOL/GDP)+b2*(NOL/GDP)^2其中,a为常数项,b1、b2为待估系数,NOL为影子银行规模。由于我国各区域的金融发展差异较大,影子银行影响各个区域金融稳定性的效应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将23个样本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分别对其进行研究比较,从而可以得出不同区域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根据ADF检验,对三个区域各自的相对影子银行规模以及金融稳定性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结果可知,东、中、西部的影子银行相对规模以及相应的金融稳定性指标的ADF值检验在1%的水平下显著,所以这些变量都是二阶单整,能够继续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由于所研究的非平稳序列都是同阶单整,所以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本文分别提取的东、中、西部相对规模与金融稳定性指标的残差序列,分析各地区的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从分析结果能够看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变量残差平稳,说明东、中、西部影子银行相对规模与金融稳定性指标之间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三)模型OLS回归

本文使用Eviews软件,按照之前建立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金融稳定性指标与影子银行的相对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规模的平方呈反相关关系。从显著性水平可以发现,东中部影子银行规模与GDP的比值与其平方在10%的水平下均显著,但是西部地区两个变量都不是很显著,这可能主要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中小经济体的融资需求以及影子银行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有一定关系,而东部和中部影子银行规模与金融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其中,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影子银行相对规模的阈值分别为57.59%和34.51%,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影子银行的深化程度还是高于中部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潜力也更大。同时,两个地区在2014年的影子银行相对规模都已经超过了各自的阈值水平,并且现在仍然呈迅猛上升的趋势,因此东部和中部地区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避免风险扩散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西部地区则超过了100%,虽然结果并不显著,但是也体现出西部地区影子银行规模较小,远远没有达到阈值水平,因此西部地区应该鼓励发展影子银行,以满足各中小经济体的融资需求。总之,东部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影子银行的发展水平更高,一方面是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数目众多的中小经济体存在较高的融资需求与较大的融资缺口;另一方面却也积累了一定的风险,规模的继续增长对地区的宏观经济以及银行业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需要监管部门加以控制。而西部地区的影子银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现有的融资水平完全不能满足中小经济体对于贷款的需求。

四、结论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体现为迅速扩张的趋势,在将近十年间增加了6倍。可以看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对于影子银行的需求也在增长。作为传统银行业的补充,影子银行已经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分区域看出,东部影子银行的总规模远高于中西部,但中西部影子银行规模增长率超过东部地区,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金融深化水平差距明显,但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对于融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选取的金融风险指标来看,东部政府的调控能力较强,但在中国经济开始转型升级后,由于去产能与去库存力度的加强,东部的传统企业受到冲击更大。同时,虽然不良贷款率最近几年有小幅上升迹象,但相对于中西部,东部地区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低位稳定。从模型分析结果来看,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标与影子银行相对规模存在“阈值效应”,东部与中部的效应较为显著。从阈值看,东部为57.59%,中部为34.51%,东部金融深化水平高于中部,发展潜力巨大,而西部地区影子银行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当地企业的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超,张玉华.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中国省域金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管理研究,2014(02).

[2]龚曙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动态决定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09).

作者:刘宇桦 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