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实效性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优化教学内容
“当代”内容十分丰富,而课时较少,不能事无巨细、平铺直叙地一一介绍,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十分必要。要抓住重点,集中讲授,重点把握一个科学分析(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两个发展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三个基本判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四个如何认识(当今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外交战略;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重大成就、历史贡献和困难挫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以及五个严峻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冲突时起时伏;南非差距进一步拉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寓于这些重点内容的传授当中,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世界、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中的中国。有些内容则可以组织学生自学,布置相关思考题启发他们认真思考。只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才能增强课程的说服力。注重课程的讲解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衔接。这就需要设计详细的调查问卷表,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感兴趣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有侧重的教学,可避免“供需”矛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程结束后,设计另一份教学问卷表,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意见与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当代”课与相关专业的融合与衔接。本课程名称中的“当代”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这直接决定了这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我国对外战略也会相应做出调整,而教材出版有一个周期,这就需要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将世界经济政治与外交的一些最新变化和新数据,大量新的观点、材料,特别是将国内外最近、最新发生的,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融入到课堂中去,并引导学生去分析、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样也才能更加符合教学基本要求,更加适用于教学实际。例如,在2008年讲授“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的相关内容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严重爆发之时,几年前的教材对此肯定不可能提及,如果教师仍然死捧教材,对此次全球金融风暴发生的原因、影响及启示丝毫不加分析和评价,就会严重影响“当代”课的吸引力,突显不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此外,“当代”课还需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形势政策”课进行沟通和协调。这几门课程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合之处,如不提前统一协调或缺乏应有的沟通,容易导致内容的重复或结构性的缺失。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就是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科学合理、恰当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基础上,改进课堂讲授灌输方法,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研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避免课堂讲授灌输时间过满以及空洞单一、硬性的说教,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育和培养人的目的而进行的相互联系活动的方式。由于活动的方式和性质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企图制定经常使用、数目有限的几种教学方法是错误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机动、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集各种教法之所长,避各种教法之所短。如,课堂讨论方法,即使在大班教学环境中,短短的45分钟课堂上不可能让大部分学生充分讨论发言,但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中消化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应精讲,少讲,每次课尽量留出5-15分钟供学生讨论问题。课堂提问也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较好方法。研究发现,当参与课堂发言和提问的学生比例达到25%-45%时,所有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有准备、有意识地创设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为了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不断改进课堂讲授灌输方法,充分发扬其优势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各种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双向互动。教师可视情况采取以上哪种、几种或其他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有独立感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的,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愉快的教学体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要促进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应平等以待,不能以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灌输者自居,应打破课堂中存在的权力机制,废除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权威的传统观念,要谦逊地认识到自身作为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服务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本着“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学生全员高效参与教学工作。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融入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的尊严、人格、价值和创造性,与他们真诚地沟通,理解、关心、帮助他们,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说服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充分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教风民主,态度宽容也会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教师的尊重,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课堂气氛的融洽。此外,教师不拘泥于三尺讲坛,常深入到学生中讲解,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也会使彼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综上所述,“当代”课程性质的改变及随之而来的学生态度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该课程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方法和内容上进行科学的改革,努力使“当代”这门公共选修课成为学生真正爱上的课,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张莉清彭沛单位: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