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创新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普惠金融频频被提及。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新动力。在金融创新角度下,普惠金融看重弱势阶层市场,提供更多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同时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力。我国普惠金融工作取得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是普惠金融继续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金融创新;普惠金融;经济影响
一、引言
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的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的。在当时背景下,是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的原材料供应以及新生产模式的创新,这是早期的金融创新理念。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成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长久依靠传统的金融体制来推动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依靠金融创新的内部力量才能推动市场经济更快发展。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finance)概念,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尤以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普惠金融针对弱势群体,但并非公益活动,只是在传统金融业服务对象以外寻找新的市场,也可视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在金融创新的视角,普惠金融的出现恰逢时机,关注小微用户,多元化微型金融产品的覆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要着重关注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金融创新的弊病就在于创新速度过快,很多金融工具推出后带来了大量的问题,监管与法律不到位,用户使用不慎等等,引起金融业的动荡。普惠金融的情况类似,所以提前防范问题,制定解决策略,更值得深一步研究探讨。
二、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演变
普惠金融是相对于金融排斥这一现象二出现的。金融排斥是将民众排斥在金融服务对象之外,影响其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在金融业发展初期,大量的居民是无法享受到金融带来的便捷和利润的,以美国历史上“划红线”拒贷为代表。所以,普惠金融最初则是由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涵盖了银行,保险,信贷,理财等多种金融服务类产品。这些金融工具通过改变支付方式和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方面,改善居民的生活,提高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大量的贫困群体和农民群体,中高等教育的普及度仍旧欠缺,创业难,失业率等是中国面临的几大问题,而这几类人群正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归根结底,面临的主要金融问题是“贷款难”。201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让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广大人民共享正是普惠金融工作的中心。普惠金融与金融创新正式联系在一起,要想做好普惠金融工作,金融创新不可忽视。借助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互联网保险以及互联网理财等金融服务出现并普及,互联网金融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新风向。随着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贷款难”等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中国普惠金融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和贷款门槛降低截至2017年末,村镇银行机构组建数量已达1601家,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其中中西部地区机构占比65%;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247个县(市、旗),县域覆盖率达68%;在全国758个国定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所辖县市中,有416个县市已设立或拟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以“存贷汇”等基础金融服务为主,持续加大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合计占比92%,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坚持按照小额分散原则开展信贷业务,户均贷款余额37万元。截止2018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471家,贷款余额9630亿元。
(二)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和支付手段变革在金融创新大背景下,互联网的出现加速金融业的变革。互联网支付随着智能移动手机的普及已经深入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余额宝等小额理财工具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新的理财渠道。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代替了传统支付,P2P信贷取代传统存贷款业务,众筹融资取代传统证券业务。2018年,已有243家公司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服务对象门槛低等特点,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借贷,小额信贷等业务,契合普惠金融的发展要求。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参与者的专业化,更加普惠于大众。
三、金融创新角度下普惠金融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创新不光是工具的创新,也是市场的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业中的弱势阶层成为新的市场主体。针对他们所研发的金融工具更是与传统的金融工具有所不同。普惠金融不能完全等同于金融创新,而是在金融创新的理念上,针对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让民众享受金融发展的成果。对于政府而言,大力倡导普惠金融不单是看中其对于民众脱贫致富的效力,更是想从中汲取新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动力。普惠金融完全体现了“创新”这一点,其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与经济的联系是应该重点研究关注的。
(一)普惠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金融业运行的对象是资本。资本的逐利性使金融业长期以中产阶级及以上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也使得贫富差距长期存在。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业的不同就是注重贫困群体弱势群体。研究发现,一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同向关系。较高水平的金融普惠程度与贫困率呈负相关。拥有成熟且发达金融体系的国家,其金融运行效率较高,资源优化配置,更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二)普惠金融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在传统金融的背景下,贷款门槛相对较高,小微企业难以获得。普惠金融对于“贷款难”问题的解决是受认可的,进而对于弱势阶层和小微企业的经济行为也产生影响。通常所说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在中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中国人被称为世界上最爱存钱的民族之一。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传统的经济动力已经无法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了。普惠金融将大家的目光转移到广大民众身上,通过小额贷款,小额理财,小额消费贷等零散化,大众化,普通化的金融工具,将大众纳入经济的发展中,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普惠金融的正向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但是研究表明其主要在消费类贷款上的作用较为明显,但在投资和创业上的影响较小。虽然有诸多小额贷款公司和普惠金融类贷款,但是小微企业想要寻找期限合适,利率可承受,担保要求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贷款仍然不易。
四、金融创新角度下普惠金融面临的困境
普惠金融的中心在于“创新”,其面临的困境的源头也正来源于此。由于新,所以在发展模式,监管模式,市场主体上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
(一)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由于普惠金融带有消除贫困的作用,所以政府成为其发展的主导方。政府推行的政策是在帮助穷困的基础上所设计出来的,很难完全考虑到市场的实际情况。作为推行者的机构,在政策的指导下会推出相应的金融服务,但大多数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以泰国的“泰国万铢乡村基金计划”和尼日利亚的普惠政策的低效益为例,政府在推动普惠金融时选择的方法仍需改善。
(二)服务对象知识水平带来的发展限制在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农民以及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中高等教育甚至基础教育,对于金融类知识更是一无所知。普惠金融虽然将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转化为大众化的金融服务,但是基础金融知识的理解仍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金融科技知识与基础知识成为获取大众化金融服务的必备。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教育普及程度高,相应的金融发达程度较之其他地区要高。所以,普及教育及金融知识是可以有效影响民众的经济行为和金融意识。
五、结语
在中国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的几年时间内,其在中国的发展和扩大可以明显感受,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同样值得深思和研究。对于极速扩张的金融机构,监管问题一直是一大弊病。普惠金融是要解决“贷款难”问题,但是在这一问题上并非是一路绿灯,也许有相应行之有效的监管法规。对于县乡农民,城市低收入者的金融教育工作也亟待开展。在合理合规的政府监管下,依靠市场的资本力量,进行金融创新,发展普惠金融。
参考文献:
[1]黎四奇.中国普惠金融的囚徒困境及法律制度创新的路径解析[J].现代法学,2016,38(05):93-103.
[2]秦昌宁,倪瑛.普惠金融研究进展与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06):66-76.
[3]星焱.普惠金融的效用与实现:综述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5(11):24-36.
[4]郭田勇,丁潇.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5(02):55-64.
作者:姚梦歌;梁文博 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