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及价值范文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及价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及价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及价值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国家独立是民族解放、个性解放的政治前提

“古者为学,重在行事”。研究人学理论,其意决不在为学而学,而是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抱负。基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人的发展最初是作为人的解放问题得到了的极大关注。他说:“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是不自由不平等的,受到帝国主义的束缚和压迫;中国人民是不自由不平等的,受到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迫”,“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残酷地束缚着中国人民的个性发展”。终生努力的主题就是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寻求中国人民的解放。为此,他秉持中国革命的人本宗旨,将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确定为“与争取自由、争取平等的人们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而斗争,让自由的阳光洒遍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要求独立!中国如果没有独立就没有个性,民族解放就是解放个性,政治上要这样做,经济上要这样做,文化上也要这样做。”针对当时日本侵略对中国人民带来的最大灾难,提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全中国人民解放出来”。面对千百年来的封建专制对中国人民形成的全方位禁锢,尖锐地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权力“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必须去除“吾国之三纲五常”,打倒“同为天下之恶魔”的“教会、资本家、君主、国家四者”,充分“发达个性”。内战期间面对以为总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对于全国各地反对内战、反对饥饿、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的人民运动,对于工人、农民、学生、市民和公教人员的……镇压、逮捕和屠杀……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瑏瑩的情景,又展开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把中国人民从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斗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中国人民在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上实现的第一次重大飞跃。

二、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与实践

“新人”是与私有制条件下的“旧人”相对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从事劳动并非自觉自愿而是被迫强制性的,这种异化的劳动导致了人的畸形和片面发展,这种畸形和片面发展的人被称为“旧人”。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铲除了异化劳动的私有制根源,个人对私有制的依存关系相应地转化为对异己力量的扬弃和驾驭,进而培育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全面发展的“新人”因子。但是,新人的真正形成不会自动出现,必须加以“塑造”。

1.社会主义“新人”的标准根据不同的对象,确立了三类不同的“新人”标准。第一类是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又红又专”的标准。1957年,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红”指的是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专”指的是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二者辩证统一就是又红又专;做到红与专的有机统一就是党的好干部、革命事业的红色接班人和全面发展的人。第二类是青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说,“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三育并重”才能达到“身心并完”。瑐瑣将青年学生视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非常重视广大青年的教育与培养,“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第三类是工农商学兵“社会多面手”的标准。为克服旧式分工所造成人的片面性,1966年提出了“社会多面手”思想。他说,军队要把“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兼起来”;“工人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从事农业生产”;“农民以农为主(包括农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目的是使每个人都成为“拿起锤子能做工,拿起锄头犁耙能种田,拿起枪杆子能打敌人,拿起笔杆子能写文章的万能的共产主义新人”,这样的人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实践证明,的“社会多面手”思想,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本意的误读,在实践上造成了一定的人本偏差。

2.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途径主张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指明的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生产劳动同智肓和体肓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为在生产劳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瑐瑩。列宁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概括为“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吸收了马克思、列宁的上述思想。1934年,提出苏维埃国家政权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这四个“在于”指明了教育的内容、教育的途径和目的。1958年,再次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

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

纵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他不但全面解读、阐释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为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立足于解放人、拯救人的伟大初衷,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推翻“三座大山”、斩断“四大绳索”、建立新中国,开创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前提,使中国人民在解放的道路上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飞跃。建国后,他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属性,并本着造福人民的初衷来规划社会主义建设。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追求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启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举人的全面发展旗帜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高价值诉求,被马克思确立为未来新社会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理应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定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将人的个性解放视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提出“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瑑瑡。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再表明的,显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的价值取向。特别是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目标确定为“人民幸福”,置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大目标的最后,显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最终落脚点和价值归宿。

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能靠某一个伟人、某一个政党,而必须靠广大的“人”自身。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在追求中国人民解放的过程中,无论是进行革命还是建设,都非常注重紧紧依靠人民。他认为,中国革命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进行的,而要进行革命首要的就是正确认识和对待革命的主体即人,人民群众只有通过自己的斗争才能解放自己。为此他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倚重对象。今天,我们要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必须充分发挥13亿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头雁”、“撑舵手”,更需要众多的“水手”共同划桨。每一个中国人不是外在于全体中国人的某种抽象存在和“看客”,13亿全体中国人构成了中国力量的真实主体,每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构成了践行助推国家发展的“历史合力”。每个人都应当把自己视为“梦之队”不可或缺的一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主体自觉性把个人力量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起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民生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有其特定内涵,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上述这些方面,首先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前提;其次要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使劳动成为真正自由自觉的活动;再次要大力发展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素质;最后是大力生产精神产品,强化人的主体意识,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对马克思的上述设想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他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希望“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制定了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的双百方针,尝试了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来培养一代新人等,这些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纵观上述马克思的理论与的实践探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与民生建设息息相关。今后应按照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筑牢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筑人民的精神家园;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受时代所限,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探索也出现了一定的失误。突出表现在:一是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仍然沿袭革命战争年代过度强调集体主义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的正当需求;二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的生产关系超前变革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削弱了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三是在“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的十年“”中,阶级性被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沉痛的人本悲剧,“带坏了一代人”瑑瑤、“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瑑瑥;四是“亦工亦农”、“亦文亦武”、“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社会多面手思想更是对马克思文本的一种误读,在后来的实践中也证明是行不通的。这些是我们今天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应当注意的。

作者:姚巧华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