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循环经济研究情况及发展趋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指标体系的构成
至于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层面的构成,章波和黄贤金提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树型结构,按目标的大小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是目标层→控制层→指标层。”众所周知,“目标层”是最高层,即循环经济建设总体状况和发展水平;而实际中“控制层”的每类子系统又分别设立了若干评价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设立终极指标,因此学者们对“控制层”的分类有不同看法。章波和黄贤金等认为“控制层包括五类子系统指标,分别为:资源减量投入子系统、污染减量排放子系统、资源再循环利用子系统、经济社会发展子系统、生态环境质量子系统”。王健良提出:“控制层可分为经济发展子系统、循环经济特征子系统、生态环保子系统、绿色管理子系统四类。”向来生和吴迪认为“循环经济发展最终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的目标,故‘控制层’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即可”。陈德全提出:“控制层包括四类指标,分别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朱东元和刘志纯认为“控制层包括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四类”。
通过研究,周振国等根据我国目前的初步实践将此树型结构进一步设计成了四个层次,即:“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系统层”可分为自然状况、社会状况、经济状况、循环特征指标、外部状况五类。而“状态层”则包括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人口与生活、科技与教育、经济总体水平、经济发展能力、外部环境和政策与管理水平九项。“系统层”则涵盖了经济发展指标、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污染排放控制指标、污染排放强度指标、废物回收循环利用指标、物质节约使用和污染物排放减少指标八个方面。与前述的三层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相比,增加了“状态层”,即对“控制层”指标体系状态的描述,从而使整个结构体系更加完善。
二、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现状
实现循环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因此,对一个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实际上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过程。在综合评价实践中可运用多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于丽英、冯之浚等选用主观赋值法,最常见的主观赋值法即为专家打分法,又称专家意见咨询法,实际中为了确定某个指标的权重,可向许多专家咨询,并对返回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再次返回给专家咨询意见,如此反复,直至所有专家已对此指标的权重达成基本一致。向来生等选用主客观赋值法,此法中以层次分析法为典型代表。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比较和计算,即可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冯艳提出采用客观赋值法,其中差异驱动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属客观赋值法,能保证权重赋值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关联度作为一种技术方法,用于分析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关联程度,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间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程度,关联度越大则说明两者之间的相对变化基本一致;反之,则认为两者之间的变化差异较大。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既可以对不同时段循环经济建设的状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考核规划目标的完成效果和达标情况,也可以对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的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找出本研究区域的优势和弱点。
三、研究简要述评
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刚刚起步,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和实现方式的探讨上,针对循环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缺乏一套广泛适用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此外,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方法主要集中运用层次分析法,此法非常适合于多目标、多因子、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的决策和评价,但由于指标的权重确定选用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故其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何构建有机合理、简便易行的指标体系,使之充分反映循环经济的要求;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一地区乃至一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关于循环经济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晶晶范博单位: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