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东盟跨境结算计价货币选择范文

东盟跨境结算计价货币选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东盟跨境结算计价货币选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东盟跨境结算计价货币选择

《当代经济管理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中国—东盟跨境结算计价货币选择

一国的货币能成为国际上接受或认可的计价货币,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作为后盾。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人民币成为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强势货币的部分基础已经客观存在,笔者认为人民币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贸易区可以预先成为跨境结算计价货币。但总体来说,人民币在中国—东盟贸易区作为计价货币还存在着如以下诸多困难和障碍:

(一)以人民币作为中国—东盟贸易区计价货币2012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4001亿美元,年均增长22%,是2002年的7.3倍,中国也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中国近年来的全球贸易总量中的地位已从8.8%提高到11.1%左右,所以单从贸易总量来看,人民币已经具备了成为地区或世界的计价货币的经济基础,但是很遗憾的是,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比例远远与我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比重不相符,即贸易地位跟货币地位不相符。虽然目前对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已开始在中国周边特别是东盟地区国家出现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内部原有的结构失衡。为扭转这种趋势,中国需要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使其更好为中国经济转型与持续增长服务。总所周知,货币的中介功能使得其更易于成为计价货币,特别是在中介货币所在国是贸易参与者时。在当今国际贸易经济活动中,影响中介货币的选择的关键因素是交易成本,而影响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又主要取决于交易规模。一般来说,交易成本和交易规模是成反比的。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对当今主要货币的交易成本对比研究就发现人民币的国际贸易交易规模占比很小,甚至跟亚洲的日元还有不小差距。外汇市场交易中,交易方容易受到交易习惯的影响而存在着“历史惯性”,即对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有习惯性依赖。交易者不愿意频繁变更交易的计价货币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根据这个心理特征,当某一种国际货币使用者数量增多时,其交易成本就会越低,成本越低的货币加速其在市场流动性,只要一种货币流动性和使用频率高时,这种货币必然吸引到更多使用者,如此良性循环。按照现在的现实情况,人民币在目前根本无法与美元,欧元,甚至日元相抗衡成为地区性或世界的计价货币。我国经过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出口取得骄人的成绩,大大超过其他东盟国家,早在2003年出口在全球比重中超过日本,接近美国,特别是东盟地区,我国出口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从中国—东盟贸易区商品特征、市场结构和市场占有率来看,区域内的的大部分国家都有相似的商品特征和市场经济结构,产品出口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同质商品将会在区域市场上互相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将不可避免出现贸易纠纷。我国在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在机械运输及设备制造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中,竞争力不仅低于日韩、新加坡等国家,甚至落后与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由于我国在产品出口结构中高附加值的差异性制成品比例较低,这直接根本阻碍了人民币成为该地区的计价货币。人民币从2005年7月实行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汇率水平,从我国目前汇率制度和外汇、金融市场来看,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经贸往来中使用率有所提高,但目前人民币仍无法在资本项目下自由流动,使其不能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这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可能性。

(二)中国—东盟跨境贸易计价货币其他模式选择目前,关于中国—东盟跨境贸易计价货币模式选择,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归纳起来主要三种模式:1.主导货币区域化指的是政府官方规定或者私人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把目前已有的货币定位货币锚,并逐渐演变为区域货币的地位,对中国—东盟贸易区而言,主要是把货币锚定位区外货币美元模式或把货币锚定位区内货币模式。美元模式主要是指在中国—东盟地区建立以美元为目标区。采用这种模式主要考虑到美元在当今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元体系也已形成具备规模完善的货币和资本市场,这些现成的因素便于政府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美元的便利性可为实行美元模式提供一个明确的名义锚,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汇率波动造成的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实行美元模式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中国—东盟贸易区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外贸易和外资投资,而外资主要以美元计价,实行美元模式可以稳定外部投资环境,又能减少汇率制度变动产生的成本和提高汇率制度的透明公开性。日本是最早提出和研究亚洲计价货币选择的国家,所谓的日元模式主要是将日元作为亚洲或东盟地区的货币锚,思路是参考了欧洲货币联盟的确立过程,让日元成为区域内强势货币,以在区域内便利国家间的监管沟通和合作,同时也利于汇率的稳定性。日元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在日本经济发展迅猛背景下提出,日本不仅是区域内第二大经济实体,其货币资本市场在中国—东盟地区相对而言也是最完善的。2.单一货币联盟所谓的欧元模式是以欧洲货币联盟为代表。欧元模式经历了欧洲汇率机制到欧元的过程。中国—东盟贸易区在货币计价选择上可以参考欧洲货币体系的模式。在确立中国—东盟计价货币关系时可先预先确定货币单位,因为欧洲跟亚洲经济起点不同,亚洲货币计价货币还应包括区外的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等。然后再确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货币锚确定各成员国之间的中心汇率标准、汇率波动幅度指示器等。最后再确定稳定的汇率机制。以区内外主要货币构成贸易区的计价货币和此前确定的混合货币锚可以协调区内外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同时也考虑到了贸易区各国家的权益和与亚洲整体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特征相适应。3.多重货币联盟主要是贸易区内存在多个货币锚,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有目的地与之绑定,这种多种货币联盟通常看作向更为彻底的单一货币联盟中间过渡阶段。

(三)中国—东盟跨境结算计价货币选择困境1.美元模式的缺陷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险对亚洲国家经济造成的破坏阴霾未散,2008年的新一轮金融危机以及美国以邻为壑的反危机措施,为亚洲国家经济恢复和重建雪上加霜。危机的重现凸显出亚洲各国的金融合作、统一货币的重要性。同时亚洲各国也开始意识到美元霸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性制度缺陷。当前,在亚洲区域范围内建立自己的计价货币已经成为亚洲各国的共识,亚洲各国也已经开始为此积极推进彼此间的区域合作,构建一个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元竞争的国际货币体系才是有效避免危机的根本措施。世界货币体系的多极化有利于亚洲等各经济体避免因美元、欧元大幅波动而受到的不利影响,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2.日元作为计价货币模式缺陷比起欧洲货币一体化,亚洲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政治制度及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亚洲一体化道路铺满了荆棘。日本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特别在亚洲地区发展速度迅猛,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交易市场,如今它已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东京也一直是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日本目前仍是区域内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自1991年至今的二十多年里,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得日本经济长期停滞,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动荡不定,日本银行体系内的呆账坏账问题突出,经济长期低迷,再加上日本由于拒不承认战争犯罪和清算历史问题使得其与亚洲其他国家矛盾纠纷不断,这些因素使日元作为亚洲中心货币存在诸多障碍。3.单一货币联盟为计价模式缺陷“10+3”区域内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极大,使东盟各国家之间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隔阂,区域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尤其是在提供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使得各国易于出现贸易摩擦和纠纷,进而影响到彼此之间的货币合作关系。比起欧洲货币一体化,亚洲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政治制度及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亚洲一体化道路铺满了荆棘。加之“10+3”区域内缺少强势货币,因此没有一种货币能承担起核心的责任。通过上述分析加上考虑到“10+3”区域内各国国情的多样性和经济社会不平衡性,在一体化进程中可以借鉴欧元模式———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道路。在建立单一货币联盟之前,以多重货币联盟作为过渡。具体是指先进行相关程度更高的次区域货币一体化,再在时机成熟时整合各次区域最终实现整个亚洲的货币一体化。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进程可依据“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演进过程,依据中国的优势条件从区域市场和远端市场同步推进。

二、中国—东盟地区锚货币的选择———人民币锚效应的实证分析

中国—东盟的“10+3”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交易规模等方面的竞争,也必然关系到该货币在本区域汇率稳定中的作用发挥。因此,此文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希望解决本区域内两个经济实体的货币,即人民币和日元能否成为“10+3”地区汇率稳定的名义锚?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贸易增长迅速,201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000.93亿美元,中国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形势下,中国和东盟内新兴经济体之间将加强合作以寻求新的发展,因此可以预测到未来中国在东盟地区的贸易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能否成为东盟地区汇率稳定的名义锚?可以说,答案是肯定的。

(一)模型设定哈佛大学Frankel和哥伦比亚大学的Wei曾经尝试用一个在基于货币锚效应的回归模型分析东亚国家的汇率波动与区域主要货币之间的隐含权重。该模型为:lnXEB/B=α0+α1lnXA/BA+α2lnXB/BA+α3lnXC/BA+μt其中,XEA/BA为某国或地区货币对该区域计价货币的汇率,XA/BA代表A国货币对计价货币的汇率,XB/BA代表B国货币对计价货币的汇率,XC/BA代表C国货币对计价货币的汇率。笔者在前人这一货币锚实证模型基础上做了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科学性,拟采用世界银行(WBG)提供的官方汇率指数数据,无需再选取另外一种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其次,为了进一步检验人民币在“10+3”各国汇率稳定中的作用,在模型中加入了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这一变量。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它不仅即时准确反映中国汇率的整体走势,还对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机构以及个人规避风险提供决策信息,还能正确引导公众预期,因此开发人民币汇率指数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最后,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筛选出能够最好解释东盟“10+3”各国货币汇率的解释变量的个数,并给出最好的回归方程。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文分别用FD、IN、BR、BU、CA、JA、KO、LA、ML、PH、SI、TH和VI代表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印尼、文莱、缅甸、柬埔寨、日本、韩国、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年度汇率指数,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BIS)提供2003~2012的年度实际汇率指数。

(三)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性按照惯例先将所取的年度汇率指数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nIN、lnBR、lnBU、lnCA、lnFD、lnJA、lnKO、lnLA、lnML、lnPH、lnSI、lnTH和lnVI。选择所要解释的各变量求得相关系数矩阵。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四)采取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做FD对其他变量的一元回归,结果按R-squared从大到小排列为:LA,IN,CA,PH,VI,KO,BR,JA,TH,PH,BU,以LA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当α=0.05时,绝对值大于1.984的有以下BR,BU,JA,KO,LA,ML,PH,VI六个解释变量。因为BR,BU,JA,KO,LA,ML,PH,VI全部是一阶单整,所以估计的回归模型为:lnfd=216.4579+989.4159*lnBR/lnCH+0.104744*lnBU/lnCH-11.30947*lnJA/lnCH-0.200630*lnKO/lnCH-0.067875*lnLA/lnCH+687.7430*lnML/lnCH-52.39953*lnPH/lnCH-0.011105*lnVI/lnCH+εt前面分析发现解释变量存在一阶单整后,我们需要对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便分析解释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如表1。接着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如表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为-5.328272,大于相应的临界值。从而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残差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明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失衡,为了加强模型的精度。可以把协整回归中的误差项看做均衡误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各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变量联系起来。上述估计结果表明,复旦人民币指数的变化不仅取决于本期各国汇率波动,还取决于上一期各国汇率波动对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项的估计系数为-0.034118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上一期偏离得越远,本期的修正量就越大,即系数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五)实证结果分析从检验的结果来看,BR,BU,JA,KO,LA,ML,PH,VI在复旦人民币汇率货币篮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民币实际上已经成为东亚区域的锚货币,以BR,BU,JA,KO,LA,ML,PH,VI多重货币取相应的权重,结合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构建以人民币作为东盟地区汇率稳定的名义锚,再进行相关程度更高的次区域货币一体化。

三、对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的启示与建议

虽然按照目前“10+3”发展情况来看,人民币在这个区域的货币体系中成为锚货币的可能性会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地位的上升而加大。但我们也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不断完善和提升人民币成为“锚货币”的条件,改变目前人民币隐形“货币锚”的现状,使之逐渐变为显性的“锚货币”。第一,提升综合国力和产品差异性。人民币要想成为东亚区域关键货币,提升综合国力是根本,在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同时,我们除了努力做大蛋糕以外,还应开始注重蛋糕的质量,德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出口产品具有较大得差异性,才能提升议价能力,因此我们在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产品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科技含量,逐步推进“人民币计价”。由于商品交易的计价是具有一定惯性的,一旦某些商品开始使用人民币计价,在这一范围内,中国的厂商就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并可以以这一区域为基础,推动相关商品的人民币计价,扩大人民币计价范围,改善进出口结算币种结构等。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可持续推进的关键所在。我们着重在与中国有贸易逆差的东盟国家推进我们出口产品的人民币计价,置换美元资产。同时也鼓励境内企业,特别是对于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和差异性大、市场占有额高的出口企业作为重点突破口,在对外贸易中尝试以人民币计价,随之带动其他企业。第二,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于一些需要我们援助的国家中,我们在实施援助计划时应鼓励这些国家用这些资金购买中国产品,在区域内逐步提升人民币计价范围和人民币跨境流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能源进口国。2012年我国的煤炭进口量占全球使用量约24%,而大豆和铁矿石进口占到世界使用量的60%。欧佩克组织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逐渐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趋巨大的进口需表2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求使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可以以寡头买方市场推进人民币计价,探索“石油人民币体系”、“大豆人民币体系”等,争取更多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人民币计价选择权,提升人民币计价的认可度。第三,完善国内金融体系,丰富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作为区域关键货币,起到不仅仅是交易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价值储藏功能,因此人民币区域化需要国内金融体系的配合。人民币国家化需要更开放的资本账户、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及利率市场化之外,还需加强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以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宏观经济以及公开透明、公正高效的政策框架推动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鼓励境内外机构多渠道创新开发金融产品,支持人民币资本项目境外输出,增加离岸市场的流动性。建议继续完善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在境内行、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等既有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的基础上,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离不开离岸市场的不断发展,经验表明,离岸中心对推动主权货币国际化的作用不可小觑。中国凭借在东盟地区的贸易优势开始扮演“最终市场供应者”。目前东盟国家中的新加坡已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我们应紧密与新加坡进行全方位合作以促进离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使人民币通过贸易方式进入东盟地区渠道更加顺畅,提升东盟各国对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接受和使用范围。第四,尽快构建人民币计价的经济管理、核算和统计模式。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涉外经济、金融活动中相关管理和核算仍采用美元计价。鉴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在对外经济活动管理核算中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工具对市场主体的行为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应该逐步清理和修改现存涉外经济、金融的相关制度和有关条款。此外还应逐步扩大在跨境贸易和投资的管理、核算、统计等环节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奠定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制度基础。第五,加强贸易联系。虽然中国与东亚国家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与东亚国家的贸易协商机制仍有待建立。最后,开展经济对话。政府应积极开展东亚区域内政府间的经济、金融以及贸易对话,继而推动人民币主导经济区的迅速形成。

作者:陆文香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